这个说:“好侄儿,你家困难时,叔父可没少帮你们。如今你大兄念书,家里快交不起钱了,想从你那里借一些,不多,叔父只要一金便可。”
那个又说:“青郎,你从小没有阿娘,都是姑姑照看着你长大的。如今你妹妹要出嫁,家里出不起嫁妆,还望你帮上一帮。”
叽叽喳喳,四五个人围着不让他走开,一副不给钱就没完没了耗着的样子。
应青看着那几人眼底的贪婪和狠毒,心底禁不住阵阵发寒。他家困难时,这些人连正眼都不看他们一眼不说,还会伙同外人来踩他们父子几脚;如今,家里好不容易有了阿耶的救命钱,他们进竟恬不知耻地想要抢走。
当真是不想给他们父子留活路了吗?
他一面在心里咬牙切齿,一面脸上露出不知所措的表情:“你们这么多人,我这一点钱也不够你们分啊。”
应青的叔父和姑姑互相防备地对视了一眼,和其他几人大吵了起来,就怕对方抢了属于自己的钱:“我呸,你个黑心蹄子,当年大旱,青郎家就剩几把米了,父子两个都饿的奄奄一息,你还带着人将那几把米都抢走了,连把菜叶子都没留,你还好意思说你家照顾青郎?我看你就是想骗青郎的钱!”
“说的你好像就特别无辜似得。当年是谁伪造了遗嘱,抢走了本该应叟得的十几亩良田?若不是你赶尽杀绝,应搜和青郎能把田开坑在官道边?你就是个穷命,就算抢了良田也发不了财,注定要被饿死穷死!”
“你这贱货,你说谁穷呢!信不信老子打死你!”
“哎呀我命苦啊,你们就欺负我耶娘死的早,你们就欺负我是个弱女子……你们就是想要逼死我啊……”
应青的几个亲戚又吵又闹,推搡间有人摔倒,闹地乱七八糟。
应青东劝劝,西劝劝,劝地他们的火气更大,直接混战成一团。他悄悄退出人群,走到破房间里,对面露焦急之色的应叟比了个“嘘”的动作,然后将老父背在背上,悄悄溜了出去。
等出了家门,应叟便看到门口站着两个衙役。为首那个笑道:“看你家闹成这样,我还想进去瞧瞧。不过你嘱咐过,让我们在外头接你,我们便不去凑热闹了。”
应叟疑惑问道:“儿啊,这两位是……”
应青道:“这两位是来帮我们的好人家,阿耶不必担心,我马上带你去看大夫。”
里面闹地不像样的亲戚们打了一圈,发现正主不见了,自己却鼻青脸肿挂了彩,立马便发现自己中了计,气势汹汹地冲了出来:“好哇,你这小野种,竟然敢耍我们。”
应青背着老父,提高声音道:“诸位长辈,应青无能,家里穷困,无奈之下拿祖宗留下的良田换了银钱。未想明府仁厚,应青竟撞了大运,换了比平时更多的钱。不过这些钱,晚辈已经在杨参军的见证下,预购了坊市的商铺,剩余的,便是我阿耶的救命钱。晚辈怕是不能遵照诸位的嘱咐,将这救命钱分给诸位了。”
“我放你娘的屁!你他妈不想活了,老子现在就打死你这个小杂种!”
以应青叔父为首的一群人,面色狰狞,撸着袖子便想上前打他。跟着应青一同来的衙役眼疾手快,拿杀威棒拦住那几人,斜着眼睛嚷嚷道:“干甚!想杀人啊!”
其中一个直接一棒子砸到应青叔父身上,睁着眼睛,咬着牙齿道:“老子面前还敢放肆?不想活了就直说!”
应青叔父被一棒子砸的单膝跪在了地上。
若论凶残,这几个区区刁民,怎比得上一直混迹于官府和市井的衙役?换做其他地方,都是衙役仗势欺人敛财的多,也就是换了新丰县,崔博、云笙和杨参军三座大山压下来,他们只能老老实实干活,不然便要被罚为城旦,去边关做苦力。
他们本性毕露,哪里是那几个外墙内干的人能扛得住的?
应青叹了口气,诚恳道:“叔父,你虽然为人悭吝,心肠狠毒,总想用我父子二人养活你们一家,但我是不会计较的。只不过明府和三娘嫉恶如仇,怕是容不下这等事情,你们要好好反省才是。”
说罢,他又一本正经对衙役道:“两位兄长,他们毕竟是我亲戚,还望你们下手轻些,留些情面给小子,把他们打断腿,不能再来烦我们父子便是。”
应青叔父:“……”
应青姑姑:“……”
这小子太他妈黑了,他们可是家里的主要劳力,若是被打断了腿,家里的生计可咋办?
应青叔父舔着脸哭求道:“我错了,二郎我错了,你原谅我这一遭吧,我再也不敢了。”
衙役看得想笑,对应青大手一挥,道:“行了,你先带你阿耶去看大夫吧,老人家生病,拖久了不好。”
应青再次感谢了衙役,又颠了颠背上的老父,转身便离开了。
应叟眼里含了点累:“为难你了……”
应青脸上早已不见之前的卑微和无措,反而变得坚毅:“阿耶,你放心,咱们遇上了贵人,以后再也不怕这群吸血虫了。”
他一定会努力强大,强大到那群人看到他,便恨不得磕头跪拜。
第157章 、新金坊市(四)
—
有了应青做榜样,其余几户良田的主家,很快便来签约了。
土地征收顺利,接下来便要开始招工了。县衙边又贴了告示,新金坊市要招人了!
出于云笙对不招收未成年人的坚持,告示声明,坊市建设只招十八岁至四十五岁的成年男子。
新丰县临近的县城、镇子、村庄,乃至长安城的壮年男子,都纷纷朝新丰县涌来。
包吃住,一日十五个铜板,那一个月便有四百五十个铜板,这是普通工人的工钱,识字会算数的人工钱更多。
对寻常人家而言,四百五十个铜板,那可是一笔巨款了!
且不说这笔巨款,单是包吃住一项,便能吸引无数人。今年秋收虽然不错,但是每户人家有多少粮食都是有数的,成年男子的饭量又大,只要是少一个人在家吃,便能省下不少粮食。
不过让人不高兴的是,这新丰县招人,怎的只招十八至四十五岁的成年男子?
十四岁怎的了?十四岁的少年也人高马大,一身力气了。
五十岁的人怎的了?虽然大唐人均寿命低下,但是有不少人是从战场上退下的,体力或许略有不足,但绝对不比那些青壮差。
还有许多五十岁的老汉,当着她的面和青壮对决,将青壮耍的团团转。
有妇人甚至带着自家十四五岁的少年郎到云笙面前,当着她的面让少年郎举着大石头走来走去,用以抗议云笙对十六岁以下少年的歧视。
云笙哭笑不得。不说十四岁的少年,便是十八岁的少年,都还在长身体呢,哪里能承担那等超负荷的体力劳动?她是真心为他们好,才定下这个规定。
哪知道,她的这一做法,偏偏不符合大唐国情,惹出了许多误会。
不过,这件事使得一些有本事的人主动到了她的面前,倒也不是坏事。
思索了一晚上后,她修改了一些章程。
招工仍旧继续,不分青壮老少,不限男女,不限年龄。
此公告一出,众人都欢呼雀跃。
因着新金坊市此事实在太重要,县衙里所有盘了暖炕的房间,几乎全部被征用,成了招工办公室。
县衙又贴出公告,每日招聘以里为单位,几村组成几队,各村村长负责将队伍安排好,随后由里正带着所有应聘的人一同去县衙应聘。
公告上已经排好了各里应聘的顺序。
因为不知道应聘速度如何,各村各里都要随时待命。
在这样热热闹闹的气氛里,招工开始了。
县衙大门缓缓打开,应青和其他被云笙雇佣的几人,整齐地跟在杨安身后,走到县衙门口。
县衙门口排了许多人,一眼望去,其中有老有少,亦有男有女,更甚者还有头发花白的老者。
队伍中有人调笑:“长者,你头发都白了,不留在家里等儿孙孝敬,还要同我们来抢饭碗吗?”
那老者对他“呸”了一声,道:“老汉可是略识几个字的,焉知那云三娘不会用我?”
听他说自己识字,周围的人,目光立马变得尊重,其中也不乏艳羡。
杨安与里正互相行礼,随后引着他先往里面去。县衙面积有限,排在前头的,自然可以先面试,排在后头的,便免不了要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了。
第一批应聘的人,是新丰县县城的人。里正将应聘的人分成了东西南北四个城区的,然后让各区排在第一位的先进门。
头四位进去后,应青便领着人,搬了凳子给那些十分年长、十分年幼者。之后,他又让人拿了造型一致的汤婆子分给众人:“诸位,天寒地冻,这是三娘给大家准备的汤婆子,好歹暖暖手。不过,这是县衙的东西,大家用完后记得还回来,汤婆子上做了记号,我们一眼便能看出来的。”
汤婆子上写了“新金坊市特制”,除此之外还有大唐百姓们看不懂的阿拉伯数字编号。
有人将自己怀里的汤婆子拿出,在应青眼前一晃,道:“劳三娘操心了,不过我们自己也准备了。”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