芸娘半垂眼道:“劳表嫂牵挂,芸娘恢复尚好,一路上车内铺垫松软,车速也放慢了,并无太大颠簸,故而也没甚不妥……”
她这么说,江夏也就笑着点头,道:“我左手不太便宜,明儿,另请擅外科的良医来替妹妹诊看。”
听她主动提起受伤,芸娘这才开口询问。
江夏却只笑着摇摇头:“我只是碰了胳膊一下,并无大碍。也亏得我那石榴丫头忠心护主,她如今倒还躺在床上,没能下地!”
这话一出,芸娘的表情就是一僵,旋即强撑出一抹笑道:“倒是个难得的。”
刘氏在旁边感叹道:“我之前就看着你那几个丫头个顶个伶俐,却想不到,那等生死关头,她还能不顾生死地冲上来护主,还真是如芸丫头说的,是个难得的。我倒也要表示表示才行呢。”
江夏却失笑着摇头:“舅太太且记着些,等那个丫头好了,寻了人家出门时,您再给她添妆不迟!”
刘氏也笑:“那你可得尽快给她铺排婚事,说是时日久了,谁知道我这爱忘事儿的毛病会不会犯了!”
众人皆笑,江夏看了看芸娘,又问了几句可有缺少、又有什么需求等等,然后才在刘氏和梅娘母女的陪伴下辞了出来。
刘氏母女一直把江夏送到院门口,就在门楼下停住步子,江夏笑着回身让母女俩留步,又对梅娘道:“在庄子上有舅太太拘着你,回来了就不用怕了,表嫂替你撑腰……眼瞅着要过年了,街上大小铺子,无不热卖促销,又有各式杂耍、关扑、瓦肆搭棚子、摆摊子,筹备新年和年后的元宵大庆,秋娘和那一般小姐妹也不时地要聚,你且看顾着秋丫头些,我在家里也放心些。”
这话,正是刘氏母女想要的,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连声答应着。
刘氏也笑着递了一个匣子过来,“那丫头的添妆我记不记得不说,这一回忠心护主,是一定要赏的。你替我带给她,我晃了一路,这会儿倒是有些头晕眼花,撑不住了,就不自己过去了。”
江夏笑着谢了,又关切了刘氏两句,这才带着丫头们离开。
☆、912.第912章 团年饭1
却说江夏走了之后,芸娘身边的婆子王氏和刘氏都是一脸为难、一脸的小心翼翼,两个人站在芸娘床头,互相看看,交换着眼色,却谁都不愿意上前。
刚刚,江夫人一番说丫头护主的话,看姑娘的模样儿,大概是多了心了。这会儿垂着头,脸色阴沉的几乎要下雨。
唉,人家江夫人只是说丫头,平日里好端端的姑娘,怎地一遇上这位,就格外执拗,格外爱钻死胡同了呢?
两个人正无言地交流着,床上的芸娘却突然开口:“奶娘,你收着的那几个匣子拿过来给我吧!”
王氏刘氏背着突然地一声吓了一跳,略顿了顿,王氏撑起一抹笑道:“奴婢上了年纪,记性不好了,姑娘说的是哪几个匣子?”
芸娘却没有立刻说话,仍旧低着头,沉默片刻,方才轻轻叹口气道:“嬷嬷别给我玩笑了,你知道的。”
王氏脸上的表情一僵,然后飞快地瞥了刘氏一眼,刘氏被她看的几乎暴跳起来,连忙摆手否认。
王氏也没工夫跟她计较,心思飞转着,一边打点起精神来,道:“姑娘,那些匣子按礼……”
芸娘这才抬眼瞥了瞥她,淡淡道:“嬷嬷应该知道,这婚事大概定局了吧!”
王氏被她堵得又是一愣,脸上不由浮起一层讪讪之色来。
她叹口气,走过去替芸娘拉了拉被角,低声道:“姑娘是明白的……老奴就去给姑娘拿过来,但姑娘也要知道,只因为婚事即定,反而容不得半点儿差池去!”
芸娘定定地看进王氏的眼睛里去,好一会儿,嘴角才微微挑起那么一丝若有似无的弧度来:“嬷嬷放心吧!”
王氏答应着,往耳房里去。她们从庄子上带回来的行李,还没来得及理出来,都暂时放在耳房里了。
刘氏朝姑娘笑了笑,也紧跟着进了耳房,一避开芸娘的耳目,刘氏就拉住了王氏,将声音压得极低,急急道:“那些匣子可是顾五送来的……就这么交给姑娘,可别让姑娘担了‘私相授受’之嫌啊!”
王氏瞥了她一眼,叹口气道:“你伺候了姑娘也有五六年了吧,难道不明白,咱们姑娘主意最正?她说出来的话,连二老爷二太太、大少爷都改不了,又何论我们两个下人?”
刘氏张了张嘴,还想说什么,却被王氏抬手止住:“你也该知道,姑娘也断不是那糊涂的,她不会落人把柄的!”因为,顾五少爷不过是顾五,而不是二表少爷!
当然,后边一句话,王氏含在了口中,没有说出来。
江夏尽了做主人的义务,问候过了,就仍旧乘了暖轿回房中‘养伤’了。之前,她总想着去园子里走动走动,去暖棚里看看花看看草,从这一天开始,她却突然乖巧起来,哪里也不去,就在屋子里,或者看书,或者琢磨药方子,或者什么招揽几个丫头来,就在屋子里做做点心,说说笑话儿。
当然了,早晚,她都会乘暖轿往郑氏屋里请安。也仅仅是请安罢了。
赵一鸣也跟着回了城,就住在徐家前院的客房里,每天都要过来给郑氏请脉,隔三天行一次针,然后再去医馆里当值看诊。医馆里第一批设定了六个特聘郎中,赵一鸣就是一个。
至于芸娘的伤,江夏特请了擅外伤的太医过来调治。大家都知道她受了伤,所以,也不必她出面应对。
与江夏散淡度日不同,梅娘和囡囡小妹几个小姑娘,玩的却非常欢,上街逛不算,还常常邀了郑妡、王毓娘等小姑娘聚会,或者讨论讨论女红针黹,或者谈论谈论脂粉膏滋,或者又弄一弄文墨……每日里玩的花样百出,乐不思蜀的。
每次几个小姑娘出门,江夏总让家里护卫跟上,明的暗的铺排上十几个人,还有刘水生亲自盯着,江夏倒也放心,不用怕小姑娘们出什么事儿。
一眨眼,腊月二十三的小年过去了,又一眨巴眼睛,就到了除夕夜。
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按传统是要全家团聚在一起,吃团年饭的。
提前几日,前院的大厅就收拾出来,张灯结彩,又换了新的楹联。几处主要所在的楹联都是徐襄写的,其他稍偏一点的地方,就有越哥儿写的,也有齐哥儿写的……别看齐哥儿火燎燎的性子,但写得一手字却是极好的。不同于徐襄的清丽,不同于越哥儿的稳重,齐哥儿的字天然带着一股子灵气,初看似稍显潦草了些,但细品一下,就能感受到一种蓬勃生机和灵动、轻狂,恰恰合着他的年纪。
徐襄给他的判语是:假以时日,锋刃略收,内涵丰厚,这字也就将近大成了。
这个时候,读书人先学的就是提笔写字,读一辈子书,就是练一辈子字,据江夏所见,但凡读书出来的人,字都很好,搁在现代怕都是一个个书法大师了。这么普遍的书法基础上,再显出好来,可就不容易了。齐哥儿能得徐襄一个‘将近大成’的评语,实在不易。
中午饭,各自在各家用的。越哥儿和齐哥儿去了江宅祭祀,吃过了午饭才回来。
临近申时,江夏才乘了暖轿,带了囡囡一路往前厅里来。小妹这一次没能跟着,她终究是刘水生的妹子,过年了,她要去与哥哥一起吃年夜饭。
徐襄送着江夏走了一段,就折往郑氏那边,请郑氏去了。
江夏到达前厅,就看屋子里的桌椅案几等物都已经去了,只摆了一张一丈有余的大圆桌子,桌子上铺着紫红色漳绒桌布,色彩艳丽绚烂的粉彩瓷餐具已经摆布好了,自然用的是吉庆有余、福禄双全等吉祥图案,每套餐具下,又有紫竹编制的暗纹餐垫……
屋顶的藻井上垂下一只偌大的吊灯来,都是琉璃制的灯盏,用了最上乘的御用蜡烛,无烟不跳不淌,还光线明亮,照的整张圆桌如同辉映了一层星光!
江夏带着囡囡下了轿,缓缓走进来,却只是瞥了一眼富丽堂皇的桌面,转而就走进侧间里去。
在临窗的暖榻上坐了,囡囡亲自接了丫头捧上来的茶,送到江夏手中,然后微微弯起嘴角,淡淡笑道:“姐姐这茶盏中放了杏仁、茯苓和羊***只是,照旧没放糖,对不对?”
☆、913.第913章 团年饭2
916
我自己的邮箱
2016年11月13日(星期天)上午7:53
详情
第九百一十六章
囡囡的贴心,让江夏很是欣慰。
她捧着茶微笑着点了点头,“你也喝一盏暖暖,团年饭还要一会儿呢!”
囡囡笑着应了,就在江夏身旁坐了,也捧了一盏奶茶慢慢地喝着。
过了年,囡囡就要是十二岁了。
江夏目光柔和带着怜惜看过去,就见小姑娘身条就像小树一般开始抽条了,腰肢变得纤细,胸脯也开始发育……脸色开始褪去孩童时的青涩,变得明媚起来。
这会儿,囡囡捧着茶,微微低着头喝着,那乌黑的发,趁着一段粉白的颈子……真是像水莲花一样好看!
江夏一边在心里感叹着,自家的女孩儿长大了。一边又在心里有些怅怅地想:将来也不知哪个有福气的,得了她这么好的妹妹去!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