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小福对总帐房的问题也是早有思虑的,石奕吉听了不由点头。本来就是迟早要分开的,但方小福这么一安排,其实仍是对其他人的大帮助。
“住太学想必费用很高,恐怕他们还是乐意住在你府里,每天起早去上学的。”石奕吉便笑了笑。至少这样安排就只需要交上学资了,如果是他就会这么选择。
方小福自然无所谓,京城方府可比这别苑大得多,比这边的方府也大,怎说也是几万两银子啊,住个总帐房还不是小意思嘛。
既然主方向达成共识,接下来石奕吉就说起今年的总帐安排,他去了京城多有不便,只能交给在这边的人带头负责整个工作了。
今年后备成员苏靖、陆云逸都离开了,他们石家兄弟也要离开,剩下的就是大刘村、方山村还有大王村几个了。
当然也还有季家表哥他们。不过石奕吉推荐的人选是张彦平。
张彦平读书认真、做事踏实、为人诚恳,这些品质其他人也有,但他在术数算学上确实有天份,而且细心谨慎。
又是在那样情况下聘请进来的,不像其他人,是原本就一群后生在一块儿凑热闹,一哄而至要求加入的。
其他人还有些凑热闹、赚点零花钱的心思,而张彦平才是真的当作喜欢而且在乎的工作,能够为自己积攒学费、贴补家用的工作。
当然,张彦平今年也已经是石奕吉培养出来的小管事了,工钱比别人高二十两,已经是五十两的小管事工钱了。
还有一个有潜力的人是王诩成,是大刘村的外姓人。同为外面搬来的,王诩成家只有几亩薄地,兄弟两个、一个妹妹,家境比苏靖差远了。
☆、1341.第1341章 都在准备
因此,他也是当作很重要的工作在做。但他读书比张彦平弱一点,做事却知道勤能补拙的道理,很是踏实。
石奕吉原本打算再观察观察,若是这次年关总帐做得好,明年也提他做小管事。
方小福听了便让他提前将工作安排好,就算他不在这边几个月,工作上也不能乱,帐目一定要清楚正确。
已经有两年总帐经验的积累,想必今年能顺利度过的。
之后为了鼓舞大家,方小福也让石奕吉和其他人谈谈明年春天去太学的事儿。听说春天就能进太学,那些人根本不用考虑,立刻欢喜地答应了。
按照惯例,太学也和县学一样,是差不多时间入学的。方小福此时提春天入学,这绝对是长乐先生点了头的。
这么好的机会不去抓住,他们才是傻了。
其实方小福是先决定好了,到吃宵夜的时候才和长乐先生说起此事的。长乐先生横了她一眼,不满地道:“这事儿要不给你办成,你以后在京城可不好混了。”
“那就有劳先生了!”方小福顿时眉眼弯弯起身行了一礼。
她知道长乐先生突然变得这么好说话,还不是她这些日子也很加油,把他的第一本书给画完了,又开始不停笔地画第二本了嘛。
因为长乐先生就在青阳县里住着,有不解的地方直接可以问他,而且他也能及时看到她的画稿,有不合意的也能及时指出修改、补画。
而她就要回京城了,于长乐先生来说,是只有好处的,为此,长乐先生自然也要给她一点便利,不然万一她小性子又起来了,岂不是难哄?
为了让小丫头给他画画,他也算是斗智斗勇了一翻的。
第二天二表婶就同三奶奶一起回石家坡去了,能方便抽空儿出来的就只有她们俩了。
而方小福也开始思考起后面需要应对的事情,当然,这些日子他们已将哥哥带过来的资料认真研读过了,不怕到时做睁眼瞎。
二表婶她们是第二天下午才回到县城的,说大家商量了很久,最后还是同意了。这不仅仅是出于去看梦蕾,还有其它几个考虑。
一个就是举人们上太学的事情,一个是大家说得也没错,他们又没多少地可种,不会被庄稼拖住,何况冬天本来就是农闲,就那几亩地也不需要花时间守着。
再个,有了银钱能够开铺子的时候,当然也想开铺子有更好的发展呀。银子存在钱庄不能活用,不是上上之策。
因此,这也是一举多得的事情,在心里接受了“离开家乡去京城”这个想法之后,基本就没有什么难题了。
他们一辈子没离开过家这么远的农家人,其实最大的难关也就是这个意识习惯,一旦克服,出远门的恐惧也就没有了,反而有种期待的激动感。
姑婆其实是在京城里出生的,年幼时跟着爹娘回的家乡,从此本是名门女却变成农家妇,现在有机会再回京城看看,心里自然也是感慨的。
石家的问题解决,根本不需要方子湛他们回去跟家里大人说,姑婆自己就回了趟方山村,知道他们全家进京过年,老爷子他们这才放心不少。
但是方子湛他们没提要接家里人一起去京城,而且也说年关前尽量赶回来,因此大家才没想那么多,不然恐怕就有人提议要一起去了。
但石家姐妹要去京城,可把方家这边的小姐妹给馋到了,心里好生羡慕。
十月的第二个沐休之日,县学里一片热闹,因为今天也是长乐先生给大家上的最后一堂课,因为他要离开了。
而这也是这一批学生在县学的最后一天,因此大家都没有放假,趁着没下雨都在广场上坐着,安静地听着一代名儒上课。
上完课后,方家几兄弟请大家到食楼用晚餐,算是同窗之间和师长们最后一次这么人数齐全的餐聚。
将近两年同窗的时间,又经历了去年募捐活动的团结互助合作,情谊比以往任何一期的同窗们感情都要来得深厚。
这也是中举之后还回县学读书人数最多的一次,也是情谊普及面最广的一次。
以往的学生能在同窗中交到三五好友已经算不错的结果,可这次却是三五十个好友也不奇怪,成群结队出游的情况也有。
很多人都在相约明年太学见,也有的在相约春闱时再见,更多人都在喊着不管科举多残酷,再见亦是朋友!请记住同窗之情!
自然,去食楼能打折、去食府能优惠也让方家兄弟在所有同窗里人缘最好,即使他们常常不来上学,但大家见了都非常热情。
到不是狐朋狗友的那种热情,而是人际关系中大家都明白的道理。
接下来,不去京城的人就先回家了,要去京城的人也忙了起来,都在准备行装,毕竟这一去就是几个月,从冬天到春天,需要带的衣裳就要不少了。
方小福他们早就在准备,这时候到没什么要做的了,只是……小兄弟们一天比一天闷闷不乐,见面都不说话了。
“我答应你们,明年肯定让你们去京城。”这天早上吃饭的时候,子胜和子旭甚至在抹眼泪了,方小福很无奈,只好说道。
“为什么不是今年?我们都长大了,又不用人背着、抱着,路上也有马车,我们也不怕颠簸,为什么不带我们去?”
子胜瘪着嘴控诉,当年他们进城卖小玩偶,他也有参加的,当年他都能自己走,现在长大了为何还要被抛下?
“就是,唐思和唐铭都可以去,为什么咱们当叔叔的反而不能?”子旭也愤愤地质问。
“……”方小福真是反驳无言,她能说他们这一去主场就是京城了么?
这次不但唐思和唐铭,林、祝两家的少年们和唐默、林宏钰都要去,他们本是京城来的,如今当然也要回去了。
林宏钰已是十六岁少年郎,读书、练武都没落下,虽然方小福到底没有安排他去做管事跑商,但如今要办差还是有能力的。
而且他和唐默两个都自请在驸马爷跟前当差,一个十五、一个十六,也该去历练历练了不是?
☆、1342.第1342章 去京城一日游
方府里的两位先生一下就少掉了九个学生,再加上石家这边小兄弟们也要走,顿时就少了一半学生了。
这突然的变数让两位先生差点要请辞,与其后面被东家辞掉一个,还不如现在自己走呢。
就连启蒙班也散了,季家将自己家的小朋友都带回大杂院去,葛小宝也跟着走了。石世言、林森和唐思也只能歇下来,不过他们身边还有爹、有叔叔,一样可以教。
现在最难搞的就是这些个情绪失落的自家小兄弟们了,就连刘家小兄弟也眼巴巴地望着她,好像在说他们也想去京城里见见世面。
一时间方小福还真是头疼,方子湛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今日不知明日事,他们现在承诺也没用,什么情况得进了京才知道。
“你们好了,可以在京城看花灯了……”子雅坐在一旁,满面忧伤地感叹着,让不远处的石奕昭默默无语。
石奕昭是慧儿的哥哥,今年也有十八岁了,只是读书晚一点,今年没让他去考童生试,准备明年连考,现在和子拓、子雅、林宏钰、唐默他们一个班。
此去京城虽然让他兴奋,但他要参加二月的童生考和四月的院试,因此过完年就要赶紧回青阳县。
时间紧迫,真的是只能看完花灯就往回赶了。
“哎,你们怎么回事?”方子健和方子元清点完行李和车马,走进来一看气氛不对,顿时虎起了脸,“不是说了咱们年关前要赶回来吗?这么赶你们去了干啥?”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