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姨,为啥铭儿没有娘?”突然,唐铭靠在方小福腿边仰头望着她问道。
方小福手中的画笔猛地掉落……
“傻铭儿,要是没有娘,谁把你生下来的?”方小福将画夹拿到一边,伸手把唐铭抱到腿上坐下,将他搂在怀中,不让他看见自己眼角滑落的泪珠。
小家伙肯定是看到刚才苏锦抱儿子离开时的背影突然有想法了。
不然这么长时间以来,不论是苏锦带着儿子,还是彩云带着儿子,他都没有问过这样的问题,这会儿却突然问起来了。
至于他以前为何不问,现在却又突然问了?
但方小福并不想去追究他的为什么,只想阻止他心里继续想下去。
“不是姨姨画出来的吗?”唐铭眨巴着大眼睛,一脸无辜地望着方小福。
“……谁告诉你的?”方小福嘴角猛搐,难道他以前不问,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是姨姨画出来的?
“哥哥。”唐铭更无辜地把唐思给卖了。
“……”方小福已问不下去了,因为她想哭又想笑。
“没错,铭儿是姨姨画出来的,可是要十年那么久才能画出一个,所以铭儿,别再让姨姨画弟弟妹妹了啊。”
“姨姨可以画一个娘么?”唐铭乖巧地点点头,却又立刻期待地问。
“画娘要更久了,只怕要二十年呢,那是好久好久了,铭儿都能长到小叔那么大了!”方小福又差点泪崩,这孩子渐渐知道娘是什么了吧?
“哦……”唐铭有些失望地应了一声,便低头依偎着方小福不再说话了。虽然他不知道二十年是好久好久,但他知道小叔是大人。
那就是要好久好久了!
“姨姨,你每天都画画,是要好久好久以后把它们变出来吗?”忽然,唐铭又问了一个问题。
“嗯,铭儿真聪明!”方小福无法解释什么,只是安抚着这孩子,不要让他继续胡思乱想了,“铭儿,姨姨喜欢你!”
“铭儿也喜欢姨姨!”唐铭立刻仰头笑着说道,小脸上果真洋溢起被喜爱的纯真笑容。已经两岁半的他,能说的话越来越多了。
“铭儿,姨姨教你唱歌好不好?”方小福见小家伙露出了笑容,于是再接再厉。
“好!”果然,唐铭兴趣大增,便将画娘的问题抛到了脑后。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
歌词简单而且不多,节奏明快亮丽,然后是反复唱,唐铭很快就记住了。可惜没有钢琴……方小福不禁有些遗憾,她也是能弹电子琴、会吹口琴的。
当然,笛子也会一些,不过技术有限罢了。这首曲子还是要弹的好听。
不过此时两人却唱得很欢乐,和着敞轩外的雨声,有一种宁静中的空灵气息在流动。秦婆和秦火坐在一旁桌边绣花,不时看过来一眼,嘴角皆有笑意。
傍晚,方子湛他们从县学回来果然都是一身湿漉漉的。还好都是后生哥又练了这许久的武功,到也没有表现出弱不禁风的模样。
方小福仍是早有准备,立刻让人送上姜茶给他们喝,然后让大家回去泡个热水澡,再换上棉袍,晚上就在水榭那边读书,等着长乐先生到来。
小兄弟们虽然也冷,到是没有淋着雨,方府里一路都有抄手游廓连接各处,到大门口直接上了马车,别苑门上有伞给他们备着。
不过也是喝了一碗姜茶就回去添衣。
因为下雨活动范围有限,天气又冷,方小福让小兄弟们都在屋里读书,夜里早些睡觉。其他兄弟她也不管,就带着唐铭和其他几个小家伙们在屋里讲故事、做游戏。
他们虽在启蒙班,但学习上不用逼这么紧,完成了功课还是可以玩一玩的。
好在这场雨没有下多久,第二天中午就停下来了,只到傍晚时才又下了一会儿,夜里又停下了。
十月十四的傍晚,天边出现彩虹,天色总算亮了起来。方小福也松了一口气,在这种交通不便的时代,下雨、下雪都很麻烦。
下雪尚且可以观景,下雨除了湿漉漉还是混漉漉,出门就是各种不方便。
十月十五中午,文浩天通过天一书局传信儿来了,果真是邀请石家合家进京过年的。二表婶一脸激动,她是既想闺女,又有各种担心。
毕竟她没出过远门还要在远离家乡的京城里过年,心情自然是很复杂的。
当晚,在县城里的所有石家人都到别苑里来了,他们需要开个会商量一下。
因为文浩天的邀请里也包括了二爷爷一家和三爷爷一家,说是难得去趟京城,不如一起去走走、看看。
但是没邀方家人,毕竟方家是舅爷爷家,又远了一些。因此这邀请并没有问题,大家也没有多想。
小兄弟们可没那么多想的,听说要去京城过年,立刻就欢呼起来,可把方家和刘家这边的小兄弟们给眼馋死了。
方小福见了就忍不住想,干脆也将他们带去得了?
☆、1340.第1340章 把总帐房搬走
而她也知道目前只能想想。
但石家都去京城,无疑是给方家兄弟和方小福的行动提供了方便,就连媛儿都更高兴了。因为她家爷奶、爹娘、弟妹们也会去啊。
但此行声势浩大,准备就要很多,也会有诸多不便,因此大人们商量了半天仍是很迟疑。
石奕和、石奕祥就说他们在京城里也有宅子,与方府、文府对面住着,非常方便。
而且吴飞宇、方子彦的府第,就是文浩天当初为清静而买下来的隔壁,如今让给了他们,等于三连襟比邻而居,再加上两座方府。
对面是徐家、小睿、石家、刘家,都是相熟的,根本没有不方便。
方子健也帮着劝说,说他们本来也是要进京的,可以一起走。这一路他们都跑了几趟了,一天走多远,在何处落脚,都熟得很。
当然,这次有老有少,行程上肯定会慢些,但他们都是农家人出身,路上也不会多辛苦,再慢也就半个月到了。
他们自己走的话,只要路上不遇着天气或别的事情,十天就够了。当然,像东方宇他们常在外面行走的,连十天都不要。
被他们这么一说,大人们又有些心动了。最后三爷爷就提议,还是回家去商量一下,去不去早做决定的好。
毕竟这都十月半了,要走也是月底的事情,早些决定才能早些做准备不是?
而且,他们这些人如今都在食府和食楼做事,这一去数月,又担心活儿上出问题。
方子健又说,其实他们可以去京城自己开一间铺子,表哥们还能去上太学,三年后大考更有把握不是?
反正在石家坡又没什么地种,食府、食楼的活儿,和管事们交接清楚便是。如今石家也不靠这点工钱了。
听他这么一说好像确实都不算难事儿,大家就更加动心了。去京城开铺呢,他们也能去京城开铺呢!
如果是以前,他们肯定想都不敢想,就算做小马夹赚了不少,他们也不敢冒这个险。可如今情况不同呀。
他们石家三个女婿都在京城做官呢,而且文浩天还开了那么多书局,有他提点着,他们开铺半点担心都没,心里就如吃了定心丸似的。
只是在青阳县生活了一辈子,还没出过远门,这心里就有些慌,总觉得有很多问题似的。
最后大家也只能决定,明儿一早派两个代表回家去商量,确定去,就把手头活儿赶紧交接下去。
不过石奕吉又多了个为难。到不是他因为去京城就要丢开总帐房的活儿,而是为难他走了,如何与总帐房成员衔接工作?
这一去是明年春天回来?还是就在京城上太学?现在都是未知之数。
可年关前总帐房是有得忙的。除了方小福这边的一些生意,还有田地庄子的产出、收入,以及越来越多的食楼、茶楼的帐册也都要看、要查,要汇总做帐。
但石奕吉不愧是很有职场经验的大哥哥,他虽为难,却并不纠结,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来找方小福说的时候,就已经在盘算着提议几种应对策略了。
“我打算明年将总帐房搬到京城去,因为我们明年开始应该也会长住京城了。”听完奕吉表哥的提议后,方小福笑着说了一句。
石奕吉顿时有些错愕,难得地心里起了翻腾的情绪。他知道方家肯定会继续往上走,但没想到明年就要搬,他以为会是三年后。
因为三年后又到春闱时,到时兄弟几个入仕,小七儿肯定是跟着子湛走。子湛在哪儿做官,她就在哪儿,她在哪儿,总帐房肯定就在哪儿。
而那时,他们也会入仕,总帐房其他成员若无意外,也会入仕,到时总帐房成员肯定要全部换掉。
这是他们早就知道的结果,因此这么久以来,方小福都要求他完善帐房管理制度以及做帐方式。
以后不管谁来谁走,照着这套模子走就不误事儿,剩下的只是做帐人自己的术数常识和能力问题了。
可现在她说明年就要把总帐房搬走。他是可以跟上,其他人咋办?
“奕吉表哥无需担心人员的问题,大家已经上完县学了,我想明年他们应该愿意去太学看看,有空位就去读书。”
“不过上太学的多是外地学子,住的也是太学里。因此,我也不能要求他们每天住在府里给我看帐、查帐,只能挑沐休或是其它方便的时候了。”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