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爷爷、季大爷爷,这是在数今天的工钱呢。”方小福见状也不想为难人,便主动打起了招呼。
“是呀,天公不作美,这工钱早点数出来,到时直接发下去,大家心里也安定一点。小七儿,如今北季村可得亏有这活儿,不然今年难熬呢。”
季老爷子感慨地解释。这话到不是奉承方小福,这雹子打坏了许多屋子,但之后都能修复,缝缝补补将就着住,但折坏的许多庄稼,影响的可就是今年的收成呀。
☆、1174.第1174章 把祠堂利用起来
看天吃饭的他们,如果庄稼不能丰收,等缴上粮税后,剩下来的就不多了,若不能均些出来卖钱,家里油盐都不够啊。
“上天仁慈,就算关上了一道门,也会打开一扇窗的。”方小福于是安慰道。跟在后面进了院子的一群人听了连忙点头称是。
这方家媳妇可不就是他们北季村一扇窗么?不、不,还是季琛小子有福,娶了方家闺女,这才拉近了他们村和方家的关系。
不等方小福开口,大家就七嘴八舌主动说起这两天的情况,又说村里虽然惨了些,但不会影响做活儿的。
“嗯,大家好好维护这活儿,只要这次做得好,下次有机会我还会关照大家的,还用这批人手。”
方小福见大家都怕失去这笔活儿,都在积极表态保证,心里也放心不少,只要这村里人意识到重要性,就会自觉去保护的。
因此她也及时表了个态,算是安抚一下这些人吧。果然,大家听了都有些激动,这就意味着活儿能做更久了。
这时方迎春匆匆从厨房出来,后面跟着季琛,看她系着围兜的样子,想来是在后院里干活儿,季琛去把她喊出来的。
见她已像个小媳妇了,别说方小福,就是兄弟三个都满意地点头,脸上笑容更欣慰。
兄弟见过礼,寒暄了几句,方迎春便请他们去堂屋坐,她好奉茶。但方小福却看向季琛,让他去请村长和耆老们。
趁这机会,方小福也同方子湛去了老外公家,到了家门口不进去打招呼是失礼的,因此他们还带了两坛清风阁的梅花酒和回味斋的四盒糕点。
而他们带给季琛家的礼物则各减一半,到不是小气,而是家里只有这些拿得出手了。
老外公知道他们的想法后觉得目前也只有这法子最适用了,因此也很赞同。但他不会出面,毕竟这是村里的事儿,得村长和耆老们去拿主意。
因此,方子湛和方小福回到季琛家,老外公并没有同来,他们在堂屋坐了一会儿,村长和耆老们就匆匆赶来,大家在堂屋见了礼,笑呵呵地坐下说话。
方迎春进来奉了茶便继续回后院去干活,走前留哥哥嫂嫂吃中饭,但方子湛却让她不要备他们的饭,他们等下还要去县城,得上县学了。
方迎春听了也不敢多留,便行礼退下了,村长他们听了一阵感动,这些秀才都要赶着上县学,还跑来关心他们村的情况,真是仁善的孩子。
“村长大叔,我已经听二祖爷爷说了,北季村这次受灾面积也挺大的,还好没有大的伤害,咬咬牙就撑过去了。”方小福开口说道。
一般谈事儿多是她开口,谈判则多是兄弟们开口。
“是呀,我们已经听说石家坡的事儿了,相比之下北季村算好的了,唉。”村长说着叹了口气,不知自己是该哭还是该笑。
他们和石家坡其实也是差不多,跟方山村这样的大村是没法比的。
“都会好起来的。”方小福看着村长大叔苦笑的模样,也是叹了口气,说到底还是家里越穷的越受罪,因为茅草薄屋根本扛不住这样的大风雨,何况还有冰雹?
若是老方家这样的青砖大瓦房,就有惊无险了。
说到底老方家自方举人那代还是给力的,只是方举人选择了种田,才导致子孙后面的日子变得艰难,如果他选择入仕,哪怕是开家私塾也好啊。
但他留下的也就是这样的一座小宅院,几亩祖田、几亩薄地,一点积蓄,后来老爷子和二爷再一分家,就好比一双筷子分成了两根,力量自然减弱了。
但比这些真正世代种田的农家人,又强了许多。
“对了,季琛家另一边侧院赶不上进度,这剩下做活儿的人手也安排不下来,不知村长可有什么打算?”方小福想起来这次的正事儿,立刻回到正题。
“这个……”村长有些迟疑地看了方小福一眼,呵呵笑了笑,还是说道,“昨儿安顿村民的时候,到是想到一个。”
“在祠堂的偏厅、厢房、穿堂都是可以坐人的,又集中在一块儿好管着。正想派个人到方山村问问小七儿,若是可行咱们过两天就能多安排些人手了。”
其实也是昨天二祖爷爷过来看安置情况时顺便提点了这么一句,他们才想到的。当时就有些激动地说了出来,也是想找二祖爷爷讨个主意。
二祖爷爷本来就是有意提点,但也不会当场替他们拍板,就说这个还是要问问小七儿。不过只要好生管着,应该可行。
只是这两天祠堂也腾不出来,得优先安顿家都没了的那些人住着,但有机会把祠堂利用起来,增加人手就是赚加利益,谁不乐意?
没想到还没让他去找方小福,今天上午方小福他们就过来了,而且主动问起,就是他当村长多年也没这么激动过。
“这样也好,让大家早些做活儿也多点收入。”方小福微微一笑,心想这村长大叔也不算矫情,并没有迟疑太久就说出来了。
更实诚的是,他连如何安置和理由都解释了,生怕她不同意啊。其实大家都知道这活儿是交给季琛家了,却还如此顾虑她的想法,也算难得了。
有她点头,这事儿就好办了,村长和耆老们说了一会儿话就有些坐不住了。
方小福见状连忙说他们也要告辞了,就是来看看情况,接下来他们在县城里,让大家把活儿做起来,若有事儿不好拿捏,可以去找二祖爷爷。
村长他们连忙附和着又说了些场面话,季老爷子想留饭,又想起他们要上县学,只好闭了嘴,一行人送了方小福和三兄弟出来。
方小福他们也没有再去和方迎春道别,只要她在这儿过得好好的,也没什么要叮嘱的了。
至于北季村,只要把人手提上去,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关照了,不需要另外给银钱什么的,毕竟他们还有地,不像石家坡快成光杆了。
等他们回到方山村,其他人早已整装待发,就等他们了,大家没有再进村,直接往县城出发。
☆、1175.第1175章 人才的储备、输出
三月,又连下了两天大雨,直到清明前后雨势才弱下来,又过了两天,天终于放晴了。
呼吸着雨后清新中裹着着丝丝凉意的空气,方小福也大大松了一口气。虽然春汛还没到高峰期,但这天晴也算是给老百姓喘口气的机会呀。
那天上午他们从北季村回来,就听说来收手袋的王管事那儿传来了消息,上头同意尽快增加小马夹薄款上市的请求了。
而且考虑到厚款目前主要是北方市场,而且是倒春寒这段时间的缓冲市场。
但放眼天下,他们认为最大的市场还是整个东黎国,两百多家分铺的市场。此时北方犹冷,南方却是春意渐浓。
阳春三月春衫薄。因此,既然要做薄款,那就在时间上再提前一些,也准备充分一些,早点攒货吧。
但上头的意思也就这些了,具体时间上的拿捏,则丢给了方小福。
这个消息是通过玉玲和梦芙传回来的,她们并不理解这消息里的另一层意思,方小福却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这命令绝对是赵大老板直接下达的。不然下边的管事哪会将这么重要的决策交给她?估计光开会探讨就要几天时间了。
只是当时大家都聚集在村口,她也不好再浪费时间,于是就托正在村口的文辉爷带话给村长大伯。
十天后,北季村和方山村开始改做薄款。再十天后,石家坡也改做薄款。再五天后,大刘村也开始做薄款。
棉花剩下来的先收着,等新棉出来继续收购,收秋之后就用得上了。
当时在场的人听了心里都一阵雀跃,小七儿这意思就是下半年的活儿也有着落了啊。不等文辉爷起身,早就有心急的妇人朝大杂院跑去了。
方小福也上了马车同大家出发。接下来这边的事情,收货、送布料针线就交给王管事直接往各村去,她都指定了人家管事儿,直接去那家便可。
棉花什么的,则让爹安排时间去各家了解下情况,有需要就送过去,或者有别的难处能解决的也交给他来处理。
季家、刘家、石家,如今家里与这三家都有联系的也就只有他了,让他去做这些事儿是最合适的。
村子里的事儿都做好安排,这个月方小福便集中精力在县城的生意上。
合唱团知道她回来了,第二天一早就在王智的带领下来了二十人。来等候学歌的,整整齐齐排在敞轩外面的道路上。
方小福刚出门看到这阵仗不由吓了一跳,但看着一张张故作严肃板起来的小脸和一双双洋溢着灿烂笑意的目光,她只觉得心里暖暖的。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