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异世农家 (守着鱼的老猫)


  “我就是想说清楚,这西部土地很差,比我们村后的河沙好不了多少;还有,就是那边气候也不好,一年只能种一茬;再有,就是那边不像北地还有煤矿什么的,那边没有这些,就是有也不能开采,因为开采的后果就是地面坍塌,谁也付不了那个责任。如果他们不在意这些,就可以跟着我去。去了就不要因为地里出产低叽叽歪歪的,免得到时候自家人还要闹的翻脸。”
  太爷爷一听那地比起北地竟然差了那么多,心里却是担忧不已,他首先想到不是本族人开荒的利益,而是小龙在那为官的艰难:“那地怎么那么差劲?那小龙在那能有什么作为?这皇上不是作践咱家孩子么?”太爷爷这就心疼起自家最有出息的重孙子了。
  二丫猜得到皇上的用意,当然就不会像太爷爷那样去想事情。她笑着摇摇头,“太爷爷!您可不能这么说,免得有人编排您对皇上有意见呢!其实这事儿对小龙也是好事,在这样的地方为官,只要动动手就是看得见成绩,可比那些富庶之地,靠着别人的功绩平平庸庸熬三年可要强得多了。别的不敢说,就说这开荒,我们一年开上三万亩,三年就能近十万亩的地有出息。就以最差的算三亩地至少能供养一个人,那也能养活三万人呐。太爷爷您认为呢?”
  大爷爷在旁边点头说道:“要是小虎媳妇去管着这地,怎么着一亩地也不止是这么点的出息吧?!”
  大伯、大伯娘还有二叔原本听到六爷爷说道小龙这官不好做的时候,心情很沉重,这会儿听到小虎媳妇说小龙这官比在别处更加好做,这嘴便立马裂开,欢喜的笑着。(未完待续。)
  

[正文 第四百零四章]

  他们还在说着在西部开荒的利弊,庄子里其他人家也都陆续赶了过来。有的是父子几个,有的是老夫妻俩。他们过来也是一样的关心小龙在外为官的情况,另一个就是开荒的事情。
  一屋子的人说的正热热闹闹的时候,文超、青竹带着老先生后面还跟着青木、明浩、明娟回来了。众人一看到老先生进了院门,都连忙停止说笑,一起站起来,太爷爷还离开座位紧走几步到堂屋门口迎着。二丫一看见陌生的老先生立马知道这可能就是史馆长的先生孙举人了,也慌忙跟着太爷爷一起迎到堂屋前。
  前不久,史馆长的两位举人先生来到合浦镇,过了几天便得知王家另外还有两个学堂:一个王家学堂一个刘家岭学堂。但是这两个学堂不知道是因为先生教学跟不上,还是因为孩子们自己有了仰仗就不好生读书,这么几年来教学成果一直不理想。于是两个老先生私下里嘀咕了一番之后,就一人一个的包下这两个学堂。曹举人去了刘家岭学堂,孙举人来了这王家学堂。
  王家人一听说史馆长曾经的先生过来教导他们家的孩子,谁会不高兴不激动?!一个个把孙举人当上大人一样的恭敬着。这孙举人来了这儿没有多久,不过感觉得到这儿人的淳朴和对他的恭敬、感谢,他心情也随之非常好,吃得好、喝的好、住的也好,这身体啊也感觉年轻了许多。要不是才到这儿时间不长。有点不好意思开口,他还真想把家里的老妻也接来。
  孙举人称呼自家女人为老妻,其实在二丫看来他并不算有多老。也就六十刚出头。只是这里把七十称为古来稀,所以六十也已经算是很老的老人了。
  孙举人看到王家老太爷和女东家亲自迎到堂屋门口,内心的喜悦更甚以往。他双手微拢、前半身微微下倾向着老太爷和女东家行了个君子礼,太爷爷赶紧效仿着回了个礼。二丫则半侧着身子,向前微微的倾了一下前身,算作回礼。
  二丫一边装模作样的行着礼,一边在心里暗烦:跟读书人打交道就是礼多。一不小心就得被人挑错,怪责。
  孙举人一到,王家人就不再像刚才那样大声喧哗。也不怎么说话,基本都是孙举人、太爷爷、大爷爷几个说话,他们旁听。二丫也是问一句答一句,把自己放在绝对配角的位置上。在这种规矩为大的读书人面前。二丫还是矜持着些好。免得他们看不惯一个女人在男人面前指手画脚的就有话说。
  晚饭的时间已经到了,王家其他人都告辞回去,太爷爷、大爷爷和大伯二叔孙举人他们留了下来。
  二婶是在他们刚开始吃饭的时候到家的,自从二丫和小虎都走了之后,她就帮着他们把几个厂子都给照管起来,每天都转悠一圈。她的想法很简单,哪怕自己什么都不懂,但是有个自家人在那杵着。总比事事都交给别人的好。早晨赶在员工上班之前到,晚上落在员工下班之后再走。她这样也确确实实有效果。至少那些做管理的人,因为天天看到东家婶子在那而时刻警醒着。
  大伯娘别的帮不了,不过,明浩和明娟就交在她身边管着,二叔一日三餐也是在大哥家解决。文超和青竹因为有留下来的乳娘照顾,倒是不用在大伯家家吃饭,但是晚上的时候,大伯娘还是要亲自过来陪着两个孩子的。
  送走了客人,孩子们忙着看书习字,二丫就拿起史景轩的记事簿子一页一页的翻看。
  史景轩这个记事簿是仿照记账本做的,每一页都是画了条格,注明日期、各部门名称等。最有特点的竟然还有一项跟日记本似的标了天气情况。这个对于以后查证一些有争论的事情时,谁是真谁是假可是大有益处的。
  这上面记得事情多,但是都很简单明了、不啰嗦。例如对于鞋厂的记事:就是简单的今天出厂多少鞋子、报废多少、返工多少、上工人数多少等。如针织厂几台机子在正常作业,哪台机子在检修、哪台机子被要求报废等。如车行已经做好多少辆马车,接到手的订单又有多少,拿到定金的有多少单等。
  还有农田方面事情记载,今年的气候怎么样啊、对庄稼有没有影响啊、是丰收还是减产啊、大致出了多少粮食、多少水果、多少水产等。
  别看他记得很简洁,但是这个都是以后核对错账的依据,免得真有人在账簿上做了手脚,都没法查证。
  细细的看完了史景轩的记事簿,即便二丫这么长时间没有到过几个工厂和农田那里,但是现在的她需要掌握的一些关键性的地方,她都已经了解了。因为史景轩做的太好,使她再一次觉得把史景轩留在她家做个管家太屈才了。
  第二天她没有急着去刘家岭,而是回娘家看看。汇贵依旧是不在家,现在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玻璃厂。他已经是玻璃工厂的大师傅,还占着一成股份。
  他师傅原先供职的琉璃作坊是朝廷办的,他在那儿学了一年的时间,老师傅说他可以独立制作玻璃能够出师了。但是他没有着急离开,而是跟着老师傅后面一边照顾老师傅一边当二师傅制作玻璃。虽然是二师傅得不着半点分成,但是给的工钱却不低,一月能的几十两的银子。这很难不叫其他人看着眼红!
  尤其是老师傅几个没有得到这个制玻璃技术的亲孙子,对老师傅撇开他们去收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外人为徒这事非常愤怒,对自家爷爷不敢有什么表示,但是对汇贵可就不客气了。汇贵毕竟是农家出身的孩子,是个能够忍让的厚道性子。他面对老师傅孙子们的挑衅总是退让,时间一长、次数一多就叫老师傅给知道了。气极又羞愧之下就要把朝廷给与自己的一成股转给汇贵,二丫知道这事之后,替弟弟回绝了。并且自己出钱另外办了一个玻璃厂,大主管持半股;汇贵做大师傅,一人持一成股;二丫父母、大姐、大弟、小妹五人共持一份股;大伯家三女两儿、二叔家两女三儿总共持一份股;小龙一人持一份股:天下行持半股;下剩的五股归二丫和小虎共有。这些持股人除了大主管和大师傅,二丫夫妻俩,参与管理,其他人一律不得对玻璃厂的事情插手,只能坐等分利,谁若恶意破坏此约将会被强行没收股权。
  因为玻璃厂离着他们家很远,除了他们这些持股的自家人知道,还有就是史馆长父子俩、吴风刚、陈掌柜这些人知道,别人包括太爷爷都不知道。其实二丫并没有要特意隐瞒太爷爷,只是她没有主动说而已。
  这几年的玻璃卖的很火,赚头也相当的大,不过因为之前车行闹出的风波太盛,这赚的更多的玻璃厂反倒没有人去关注,让他们各家都默默无声的收进不少银子在钱袋里。
  二丫娘的钱袋尤其丰厚,因为汇贵和汇富还是那种挣钱要上交自己不能留私房钱的观念。好在家里之前挣得也不少,要不然现在让她手里攥着这么多的银票,她只怕是夜夜都不敢合眼。
  有了很多很多钱的二丫娘,并没有笼着袖子做阔太太的款,依旧跟以前一样忙着家务、到菜地里忙乎着菜园子。因为儿媳们接连怀孕生子,以前请的老婆子还留在家里帮着干点轻便的杂事。
  二丫到的时候,她娘刚要出门准备去菜园子把已经下架的辣椒秧子给拔了,再把地松松土翻一翻晒一晒,准备过几天撒种种黄心乌,正好能够赶在十月份栽苗。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