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消息一放出来,江州城内舆论大哗,许多早早赴省城准备考试的新秀才都是捶胸顿足,痛呼不已。有人愤恨道:“这必是因为此次恩正并科名额增多,那些考了几年的老家伙们害怕我们抢位子,这才鼓动此法!真是气煞人也!”
这对于老秀才们确实是重大利好,因此也有不少人击节叫好,“学政素来懒政,这次倒是做了一件大好事!那些黄口小儿,圣贤书尚未读通,便妄想功名少年显贵,实在叫人恼火。如今定此新政,当真是令风气为之一正!”
城内吵得沸沸扬扬,虽然叶行远并不自作多情,但却也不得不阴谋论的认为这一条规则,分明就是冲着他来的。
叶行远得罪了省城官场,学政虽然与他并无关系,但若受巡抚或是按察使影响,要对付他也并不奇怪。毕竟对付一个秀才,省学政是最适合出面的衙门。
而且他们这条新规天经地义,就算是新秀才们恼怒,但胳膊扭不过大腿,老秀才们会为之摇旗呐喊,如今既然公布,便不可能再行取消。
多一场公平的考试,叶行远自是不惧。但这所谓“科考”,完全是由学政命题,学政阅卷,而且因为是临时起意的加考,并不算在正统的科举体系规程之中,也就不受天机的检测。
换句话说,这次科考的成绩,其实完全掌握在学政一人手中,他想要谁上去一等,谁就能上去一等。他若想要黜落谁,完全可以毫无理由的一笔抹倒,连个喊冤的机会都没有。
就算真是好文章,学政都可以说我是为了砥砺学子,让他再磨三年。这种话说出来,没人能够挑学政的不是......
第169章 受迫害幻想?
科考这招堪称是釜底抽薪,叶行远也不由为之头疼。以往他斗知县斗佥事,乃至于在二品藩台面前侃侃而谈,都是丝毫不惧。
因为即使是朝廷大员,对有功名的读书人办法也不多,只要这个读书人不犯律法,但是叶行远这次却遇上了克星,如果真像他所想的那样杯弓蛇影。
一省学政是秀才的直接管辖上级,在政务方面虽然是清水衙门,但偏偏对最难管最桀骜不驯的秀才们有相当的惩戒能力。学政甚至可以夺秀才功名,将在民间高高在上的秀才打落凡尘!
学政要增加一次科考,以遴选更优秀的士子,可以说是职权内的名正言顺。叶行远只能吃这么个哑巴亏,至于其他被刷下去的新秀才,更是无辜受到池鱼之殃。
如果真如同自己猜想的那样,叶行远不得不感慨万分。抚台、藩台、臬台、学台是省内最高级别的“四台”,自己被其中三个联合起来封杀,真是叫人受宠若惊啊,自己何德何能如此被对待。
所以这种正大光明的阳谋,反而是最让叶行远棘手。归根到底,终究还是实力不足,这一次又遇上难关了。
科举大道之所以艰难,不仅仅是因为超高的淘汰率,还有各种场外因素导致的难关。想至此处,叶行远真希望自己是个有受迫害幻想的人,一切猜测都是假的。
与此同时,学政王大人正在衙门里奋笔疾书,头都不抬。他约莫六十余年纪,头发花白,原是翰林出身,一直为京官,近几年才外放学政。多年养尊处优,相貌却依旧清减,方脸不怒自威,额头上有深刻的皱纹。
“大宗师,科考的消息已经通知下去了,新秀才们似乎甚为不满,尤其是家贫未至省城者,更是怨声载道......”有一名提调官进来,小心翼翼的看着学台脸色报告。
王学台毫不在意,只轻轻“嗯”了一声,直到手上的书简写完,这才抬起头,漫不经心道:“科考之制,古已有之。此次太后万寿,朝廷垂恩,定恩正并科,多有投机取巧之徒想蒙混过关,吾等不可不严审之。”
恩正并科的录取名额比常年几乎要多了一倍,那自然大幅度激发了考生的热情,这一次省试报名人数远超以往,许多多年未考的老秀才也忍不住技痒,抱着侥幸的心态。而原本或许再磨练几年的今科新秀才,也都不愿意放过这个机会。
从这个道理上来说,王学台要预先筛选,提高省试质量,也不能说不对。但只针对新秀才,而对老秀才优待,就未免惹人非议。
就是他手下几位提调官也不免腹诽,听说这位王学政当年也是屡试不第,后来得一位老学政青眼,这才点了他的举人。听说他中举时几近癫狂,一时传为笑谈,后来他青云直上,进士出身馆选翰林,这才少有人提及当年的丑事。
有这样的经历,王学政对老秀才们自然多几分感同身受,对那些趾高气扬、意气风发的少年秀才不满,此乃人之常情。好在这位学台还算明智,不是按年龄划线,而是按新旧划线,总算不至于引起太大的反弹。
“此次各府新秀才共计三百六十七名,报名科考的共二百八十名,其余诸人应该是路途不便,或是未有信心......”提调官继续汇报。
王学台漠然道:“也算是他们有自知之明,不过还有这么多人来考,真是后生可畏。本官听闻汉江府有个叶行远,他报名了没有?”
提调官一查名册,点头道:“实有此人,已报名科考了。”
王学台没有再说话,以他学政身份问起一个秀才的名字,已经算是破格。要是多说几句,只怕提调官心中就有多余猜想了。
不过这叶行远的名声太大,尤其是在江州官场中可以说是如雷贯耳,学台提及一句,也不算是太过分。提调官暗自揣测,不知道学台对这位少年天才的印象如何。
夏日炎炎,新秀才们的心情却低落得很,科考虽然没有府试省试这么严格,但是淘汰率还是很高。
从内部传出来的消息,这次三百来名秀才中,顶多只有几十个才能录到一等,也就是说很可能淘汰掉八九成。他们错过这次恩正并科,下一次可就没有这么好的机会,说不定就会蹉跎十几甚至几十年。
可惜借他们一百个胆子,也不敢骂学台昏聩,只能熬到考试日期,愁眉苦脸聚集在考场之外,等待着这莫名其妙多出来的决定命运的考试。
叶行远静静的站在人群当中,不出声也不出头,这一关无论如何也是要过的。反正他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绝对要拿出最厉害的文章,不管学台抱着什么目的,看他到底能不能昧着良心将自己刷下去。
此时王学政坐在考场中央,双目微闭,仿佛事不关心。这些新晋秀才的怨气他毫不在乎,因为他知道在定湖省地面上,绝对没有读书人敢惹他这位学政大宗师。
这些桀骜不驯的少年天才,正该多受些教训,才能明白世事艰难,不是年纪轻轻就能玩得转的!
“今日科考,非为刁难,实乃大宗师为诸生考量,需多加磨练,以求文章精进。”提调官在考试前训话,却连自己都不大相信,底气就有些虚,“不论较天机灵力,但论经义水平,文章技巧,此方为学问之本!”
这话单独拿出来说,当然是毫无疑问的正确。正常读书人要琢磨天机,获取灵力,只有研读圣人经书,钻研学问,精进文章技巧,这是王道。
经义研习理解越深,灵力蓄积也就越厚;文辞技巧越华美顺畅,就能用更少的灵力勾动更多的天机。
如果不存私心,那学政的考试也并非无的放矢,可惜在目前这个形势之下,又刻意针对新秀才这个群体,若说大宗师没有什么别的想法,叶行远也不会相信。
“说的比唱的好听。”新秀才也都不是傻子,只是敢怒不敢言罢了,不少人在暗中嘀咕。
因为是临时增加的科考,制度自然不像是府试省试那么严格,也没有搜身,只考一篇文章而已。不过命题完全是学政一人作主,就连旁边分派协作的提调官事先也不知。
等到所有新秀才落座,王学台这才睁眼,朗声道:“本次科考,以屯田戍边策论为题。须知文章以实用为先,这策论写的好方是学以致用。若是做不出来,省试自然就不用考了,若是写得好,本官自也不吝推荐。”
居然是考策论?一众士子倒吸一口凉气,准备不足者更是愁眉不展。省试比之府试,多一道策论,本身就是考上举人功名的一道障碍。
毕竟之前都未曾考过,文章只是只是引申阐述圣人大义,相对来说还是别人的观点,这引动天机的机会就比较高。但是策论就不同,这是要用圣人所述微言大义,解决现实的问题。
若不能合于圣道,天机自然不应,就算能够合于圣道,缺乏实效性仍然无法得到天机的认同,因此策论的要求自然是比较高。
好在此次考试不需要引动天机来评判,想及这一点,倒是有不少人暗自松了口气。
叶行远眉头却皱的更紧,学政如果真是要针对他,这手段还真是周到。文章阐述圣人之道,只要叶行远做得圆融无碍,学政无论如何也不能全面驳倒。
但策论则不然,这里面观点差异太大,若是叶行远的观点与王学台相悖,大宗师完全可以将他这篇策论贬得一文不值。
偏偏又限定了不得使用灵力勾动天机,那也就没有任何理由能够反驳王学台,顶多只能是道理之争。但一个秀才有什么立场与大宗师争辩?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