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白感慨地说:“唉,还是总司令眼界开阔。”又道:“请总司令放心,这件事情我一定会向委员长呈情。”
郑卫国感激地说:“嗯,那就有劳文白兄了!”
……
重庆黄山,委员长官邸。常凯申拿着张文白发来的电报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可怎么也没弄明白,包头保不保得住,关郑胡子什么事啊?手伸得也太长了吧!不过转念一想,自己也不吃亏。于是当即回电表示同意,只是提了三个条件:
第一,武器采购必须由军政部主导;
第二,采买的武器装备须由军政部统一分配;
第三,不得流入非法武装(暗指八路等)。
这三个条件太苛刻了,郑卫国当然不能同意。于是回电表示,第一,采购必须由冀察战区独立进行,但军政部可以派员监督;第二,采买的武器装备可以依据战绩和需要分发给华北各部队,但具体分配必须由冀察战区完成,军政部可以派员监管,但不能直接插手;第三,参照第二点,如果军政部明令不许给某支部队拨发,可以不发。然后又小小地威胁了常凯申一下,表示如果军委会不答应,自己就要甩开国民政府直接与老毛子合作了。
常凯申此时还没有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就是苏、英、美都担心他投降,导致日本实力爆涨,不得不拉拢他),再说郑卫国这三个条件对他也是有利的,就扭捏地答应了下来。并很快让外交部给苏联政府行文,表示同意冀察战区自行购买武器,不计入援华物资之内,单笔独立结算,货到付款。
外交咨文一到,苏联人也表现得很爽快。当初洽谈好的第一批装备很快就从外蒙古乌兰巴托起运,并用最快的速度运抵绥远。从郑卫国跟张文白说起此事,到第一批交付,总共才用了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
随着这笔交易的达成,常凯申和郑卫国的关系也有所好转。张文白得知武器已经运抵绥远之后,感到非常高兴,立即赶来向郑卫国报喜。
郑卫国笑道:“哈哈,文白兄来晚了一步,我已经知道了!”
张文白有些兴奋地说:“没想苏联人这回这么够意思,听说为了及时把武器运到绥远,连马都累死了不少!”
郑卫国哂笑道:“有钱能使鬼推磨嘛!”
张文白一愣,奇道:“总司令,此话怎讲?”
郑卫国便给他解释了其中的详情。原来,按照当初的协议,运输时间的早晚也是直接与金钱挂钩的。运输的时间越短,钱越多,不然老毛子哪会有这么热心?而且根据协议,“运输成本”也是要由买方承担,累死的挽马和驮马自然要归郑胡子买单。加上都是伪蒙军的马,老毛子才不会心疼了。
“啊!”听完解释,张文白也是哭笑不得,笑骂道:“我说这群老毛子怎么就转了性呢,原来是掉进钱眼里去了!”说着又拿起桌上的物资清单一看,见上面只有德什卡m1938 12.7mm大口径机枪,不禁疑惑道:“怎么就这一种武器?别的东西老毛子不肯卖?”
郑卫国摇了摇头。解释说:“那到不是!老毛子提供的东西很多,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都有。呵呵,恨不得把亲爹都卖了。不过我选了一下,就看上这一种!”
由于郑卫国是用真金白银支付,老毛子自然非常感兴趣,还专门派员前来洽谈,表示只要价钱合适,什么都可以卖。像什么伊尔16战斗机,40000美元;伊尔15战斗机。35000美元;t26坦克。22000美元;76.2毫米高射炮,20000美元;45毫米反坦克炮,7000美元……反正飞机、坦克、大炮,没有什么不能卖的。
除了武器以外。什么配件、零件、耗材也可以卖。比如高射炮的备用炮膛就是1500美元一根。量大从优。不过郑卫国挑来挑去,并没有看上,最后只买了一千挺德什卡重机枪。每挺1000美元,子弹等另算。每挺机枪附子弹一万发,加上备用枪管之类的零配件以及维护设备,一共花费了价值2000000美元的黄金白银。
当时的美元比现在还值钱,一美元相当于三块大洋,或者是0.89克黄金。这还是1934年罗斯福总统下令美元贬值41%的结果。所以苏联人把重什卡卖到1000美元一挺,绝对是黑心价。好在是货到付款,第一批也就一百挺左右,不然这笔买卖就能让冀中直接破产!
张文白质疑道:“总司令不是想对付飞机和坦克吗?我觉得应该再买些高炮、战防炮之类的啊?大口径机枪威力还是偏小了点儿!”
郑卫国摆手说:“文白兄也是老行伍了,还不明白吗?高炮、战防炮都需要严格训练,现在哪儿来得及?”
当时中**队文化素质之低,简直差到让人难以想象的地步。国民党知识青年志愿从军编练总监部在1945年出版的《青年远征军剪影》一书第135页中提到,“一般的部队对于新兵,一方面要施行军事训练,另一方面要补行国民教育,如教一普通士兵认阿拉伯数字,需2至3星期,认米突尺(表尺)需2至3星期,讲弹道抛线也得至3星期,要教到会射击,则往往需2至3个月。”
学数数就要两三个星期,这在现在看来简直是无稽之谈,可当时由国民文化素质差,确实存在这些问题。学会数数、打枪都这么难,让士兵们在火线上学习操作高炮、战防炮不是要命吗?只怕还没学会,包头早就丢了,所以郑卫国思前想后,还是决定给包头支援一些操作较为简单的武器。
恰好当时苏联军队正准备装备改进后的dshk重机枪,便建议郑卫国采购。因为这玩艺儿操作简单,只要会使唤重机枪的就能使唤,不需要额外怎么培训。基本上,晚上让老兵带一带,白天再打两枪就会用了。这也是俄式武器的优点之一,好使耐用!不像娇贵的英国货,还怕士兵给弄坏了。
dshk重机枪最早是由苏联著名轻武器设计师捷格加廖夫在1930年设计成功的,口径12.7mm,起初命名为dk机枪,即“德卡”。
dk重机枪是一种导气式操作的武器,整个系统基本上是dp-27轻机枪(也就是转盘机枪)的放大型,只是发射大威力的12.7x108mm枪弹。dk机枪采用鼓形弹匣供弹具,每个弹鼓只能装30发枪弹,而且弹鼓的体积太大又重,因此战斗射速并不高,从而不能令人满意。在1931年dk大口径机枪被红军正式采用,但只有少量生产,35年后就完全停产了。
直到1938年4月,另一位著名的苏联轻武器设计师斯帕金设计了一种转鼓形弹链供弹机构,该机构可以很容易地装置在dk机枪上,代替原来的弹匣供弹机构。这样就能增加机枪的实际射速。在1939年2月经过这种改进后的捷格加廖夫大口径机枪正式被苏联红军采用,并重新命名为dshk-38,或只简称为dshk,即“捷格加廖夫-斯帕金大口径机枪”的缩写。国内通常音译为“德什卡”机枪。
这种机枪性能相当不错。最大有效射程 3500 m,最大对空射高 2500 m,发射穿甲弹时可以在500m的距离上击穿15mm厚的钢板,不仅能抗击低飞的敌机,也能有效地对付轻型装甲目标或步兵掩体,所以是一种极好的支援步兵地面战斗的武器。后来被中国仿制,称为54式12.7mm高射机枪 ,之后的77式、85式都是在此基础之上加以改进的。
当然,苏联人之所以建议郑胡子采购这种武器,并不是因为这款武器好。也不是为了中国人考虑。而是他们军队也准备列装德什卡重机枪。但成本较高,又舍不得多造(二战初期苏军每个师才9挺),就想找个凯子分担了一下。因为对于武器来说,生产的数量越大。成本越低。何况还能从郑胡子手上赚到不少。一来二去。相当白赚了一批装备。对此郑卫国是心知肚明,但现在有求于人,也只能痛痛快快掏钱。至于老毛子。自然有德国人收拾他们。
张文白佩服地说:“原来是这样,还是总司令想得周到。”
郑卫国叹了一口气,摇头苦笑道:“不周到不行啊!绥远的形势愈发恶化了,希望这批武器能让局势好转。要是包头沦陷,那我们就等于被砍断了一只脚。华北的战略态势就会恶化,在正太路的收获就要大打折扣了。”
张文白见四下无人,便悄声问道:“光打一个正太路确实效果不明显,总司令打算什么时候再对平汉线动手?”
在与常凯申交涉,以及从苏联购买武器的同时,正太线上的战事也进行地如火如荼。正如刘师长之前所说,袭占娘子关、井陉关、井陉煤矿仅仅是第一步。随后八路军和根据地军民又对路矿设施进行了彻底的破坏。
以井陉煤矿为例。在平行空间,由于时间仓促,八路军破坏并不彻底。特别是在机器方面,因为炸药珍贵,没舍得用,只是放了一把火,结果被一名日籍工程师给忽悠了。那个老鬼子告诉八路:“此次大破坏后机器已无法修复,即使勉强改装,需时亦得半年!”
事实上,那些机器经修复后都能使用。因为八路军当时只用火烧,然后任其自然冷却,基本上不会对机械产生太大的影响。正确而又简单的做法是,烧红之后再浇上一瓢水,那就真的是不能修复了,只能当废铁回收。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