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小学生 完结+番外 (随轻风去)


  可是秦中堂心里竟然发虚,有点害怕去见何老师,因为他先前有点坑老师了。
  本来在去年东宫大清洗后,何鳌有机会当詹事府詹事,而且何鳌本人也非常乐意当詹事,最后却被秦德威通过政治交换,改任了河漕总督。
  而詹事府詹事,则由浙党大佬张邦奇来担任,而现在张邦奇已经成为几个辅政大臣之一了。
  当初何老师对这个改任小有意见,不过出于相信秦德威政治判断力,以及迫于秦中堂的霸道,也就认命了,反正河漕总督也不差。
  但是事到如今,看看已经成为辅政大臣的张邦奇,何老师就有很多话想说了!
  坐在河漕总督的衙署里,秦德威还没来得及品完茶,就听到何老师淡淡的问道:“说说吧,先前你究竟是怎么判断的?”
  天下所有人都认为,詹事府詹事是清流美职,是最优先选择项;唯独你秦中堂偏生要别出心裁,拿詹事府詹事换了一个河漕总督。
  如果不换的话,如今的詹事兼辅政大臣就是他何鳌了,说不定下一步就能入阁了!这可能是一生都未必能有第二次的机会!
  秦德威也非常罕见的小有窘迫,蝴蝶效应这种概念,对何老师解释不清楚啊!
  穿越者也没料到,宫变提前爆发了,皇帝还陷入了长久的不死不活的状态。连锁反应就是太子监国,本来没卵用的詹事府詹事顺理成章的变身辅政大臣。
  最后秦中堂只能顾左右而言他:“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重要的是把握当下,着眼未来!
  学生我这次奉命前往浙江,总督平倭以及靖海之事,还要对老师多多请教。”
  秦德威这句倒也不是客套话,何鳌也是浙江人,对浙江情势肯定非常熟悉。
  而何老师最多也就抱怨几句,又不能真和秦德威翻脸,不然受损失的还是他。
  听到秦德威的问题后,何老师忍不住就皱眉头,“平倭为一,海禁为二,这是浙江最难办的事务了。你去浙江若严厉海禁……”
  “等等!”秦德威插话说:“老师怎么认定我会严厉海禁?”
  何鳌说:“嘉靖朝的海禁,乃数十年来最严,皇上对海禁从不放松,你身为嘉靖男儿,难道不遵循圣意?”
  秦德威回应说:“其实有时候我也想过,也许堵不如疏,禁是根本禁不了的。”
  何鳌愕然了片刻,久久没有说话。
  秦德威正不知何老师到底怎么了,又听到何老师重新开口道:
  “其实正德年间,海禁已经有所松弛。就像你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那时候,很多沿海地方官对私人海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然后对海船货物采取抽分之法,比如十抽其二或者其三,而后上缴给朝廷,两全其美。”
  秦德威对此评论说:“虽然灰色,但那样不也挺好的?”
  执行中的松动渐渐引发政策松动,自下而上推进改良,这也是个不错的路数。
  何鳌深吸了一口气,却继续说:“我当时身为御史,数次给朝廷上疏,不停重申海禁。
  然后朝廷就把抽分法禁掉了!再之后,朝廷态度就是严厉海禁,一直持续到嘉靖朝至今。”
  秦德威:“……”
  原来当年海禁松弛的势头,是因为何老师你上疏而重新严厉起来。
  原来何老师你才是那个扼杀历史良性进步的反动刽子手,失敬失敬。
  “难道我做错了?”何鳌反问道。
  对错从来没有一定之规,秦德威直指核心的试探说:“不知老师当时上疏重申严厉海禁,是出于什么动机?
  只是单纯的想杜绝海上祸患,固守祖宗之法。还是另有目的,比如严厉海禁后,反而能通过走私获取暴利?”
  何鳌没有直接回答,只叹道:“你能问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你对浙江情况并不是一无所知啊。
  如今浙闽走私成风,而海上走私与地方豪势大族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尤其是甬、绍等处,可能是天下走私海贸最多的地方。
  而且这两处同时也是科举大府,读书人众多,官员众多,十分难办。”
  在秦德威记忆里,绍兴府在大明出了八百多进士,宁波府也有五六百,官场势力当真不小。
  事情复杂就复杂在这里了,支持严厉海禁政策的浙党人物,往往却不喜欢别人在浙江严格执行海禁政策。
  在浙江动真格严厉执行海禁政策的官员,往往又被浙党攻讦。
  听起来十分诡异,表面看起来浙党很精分,但实际上都是生意罢了。
  海禁越厉害,走私利润才越丰厚,不止浙江,福建那边情况也差不多。
  既然都说到了这里,秦德威趁机又对何鳌问道:“我就是想问问,宁波有哪些大族?”
  何老师很敏感的说:“你不问别处,为何偏偏只问起宁波地方?难道你想在宁波开府?”
  秦德威同样没有直接回答,算是一种默认,总不能开口就对老师说谎。
  虽然传统上督抚主要驻地应该是在杭州,但志在海上的秦中堂对杭州兴趣不大。
  省会杭州虽然是大明浙江行省的政治经济中心,但在当今,宁波才是东海贸易的中心,不管是官方的还是走私的。
  何鳌就介绍说:“宁波望族众多,但公认第一等的只有四大家族。一般在宁波为官之人,若不知这四大家族,只怕都做不爽快!”
  秦德威只感到何老师这口吻有点耳熟,下意识的回应说:“四大家族都出来了,那么老师可有护官符?”
  何鳌莫名其妙的,护官符是什么玩意?
  秦德威回过神来,“老师还是先说四大家族吧!”
  何鳌就继续介绍:“这宁波四大家族分别是镜川杨氏、月湖陆氏、槎湖张氏、鉴桥屠氏。
  你熟悉的人里,左都御史屠侨就出自鉴桥屠氏,詹事张邦奇则出自槎湖张氏。”
  此后何鳌又仔细给秦德威讲了宁波地方的掌故,连带临近余姚等处也一起说了。
  比如四大家族之首杨氏曾经“一门五进士”,杨氏与陆氏有联姻。又比如屠氏和张氏关系更好些。
  如果不是有“师生”这样关系,何老师肯定不会对秦德威讲太多。
  毕竟从目前态度倾向来看,秦中堂对浙党尤其是宁波乡党十分不友好,而何老师作为浙江绍兴山阴人,讲那么细有出卖同乡的嫌疑。
  说的差不多时,都临近半夜了,秦德威起身告辞:“王命在身,不能久留,明日还要继续启程。”
  何老师突然反应了过来,“今日闲谈,你怎么只问大家族的事情,没有提及倭寇?平倭才是你最紧要的事务吧?”
  秦德威含糊着说:“攘外必先安内啊!”
  他总不能说,五百年后对倭寇研究多资料多,很多倭寇的详细信息在自己心里大致都有数,用不着再去问人。
  而什么某地方几大家族之类的八卦,研究资料少得可怜,却又是自己需要掌握的情况,不问问这个还能问什么?
  从何老师这里出来,秦德威就去了驿站睡觉。
  等明日继续出发,穿过高邮、扬州,秦中堂在长江转了个弯,先去了阔别两年的南京城。
  当然也是有正当理由的,比如点选官兵组建标营,去南京军器监视察火器制作情况。


第八百五十九章 我看好你!
  如果沿运河去浙江,直接从扬州瓜洲渡过江,继续南下就是了,完全不必经过南京城。
  虽然秦德威找了选拔精壮充实标营和巡视南京军器局等借口,但还是有点勉强,所以秦德威途中就非常低调。
  他们一行人并不公开打出钦差督师的旗号,沿途也不再访亲问友,看起来只是大户人家出行赶路。
  只有驿站搞接待的官员才知道秦中堂的确切行踪,而且也都被勒令保密,虽然不能完全杜绝风声走漏,但效果还是有的。
  秦德威抵达南京之前,只秘密通知了两边人,一边是叔父那边,另一家就是奶兄弟徐世安那边。
  其余人虽然猜测秦中堂近期可能要回南京,但并不知道具体情况。
  而且秦德威也没有像常人那样在龙江关码头登岸,而是在外金川门附近一个不知名的地点上岸,只有奶兄弟徐世安带着数辆马车在那里迎接。
  见了面后,徐世安徐老三忍不住吐槽说:“别人富贵还乡哪有你这样偷偷摸摸的,像是那个什么锦衣夜行?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逃亡回来的。”
  秦德威感慨说:“正所谓山登绝顶我为峰,这是一种更高的境界,大道至简返璞归真,你这样的人不懂。”
  徐老三撇撇嘴,反击说:“猪鼻子插葱,装什么象?”
  秦德威则扫了一眼徐世安的胸前补子,诛心的说:“这么多年过去了,你怎么还是个五品千户啊?
  让别人看到,还以为我这个东阁大学士不念旧情,不肯提携故旧。”
  徐世安气得牙痒痒,最终只能挥手说:“上车!”
  本来秦德威为了树立年轻矫健人设,出入都是惯于骑马,但这次不想公开亮相,才特别要求乘车。
  为了方便说话,徐老三与秦德威同乘一车。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