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只是间接的次要责任,即便就是真直接做错了什么,也不可能公开在政敌面前表现出愧疚。
一旦出现了那样的情况,就等于是把自己最软弱的一面呈现给别人。而敌人们就会像是闻到血腥味的鲨鱼扑过来。
所以冷酷和冷血常常是高层政客的标配,有的时候,这也是一种保护壳,避免自己被抓住弱点。
即便换成严阁老遇到了类似的处境,也绝对不会轻易承认自己有责任。
甚至不但不会表现出愧疚,还会反过来去指责别人!这就叫反客为主,外线作战!
如此众人就听到秦德威说:“我就不明白了,发生了如此重大的事故,不想着如何去迅速解决问题,却反而在细枝末节上纠缠不休,是何道理?
灾祸当前,有的人只知道抱怨,有的人只知道借此攻讦别人,这种行为与内讧有何不同?
当前最重要的事情,难道不是尽快拿出应对方案?
加急公文已经传达一会儿了,但诸公却陷入了互相指责的怪圈,好像责怪同僚就能让倭寇之患消失,简直让我失望之极!”
严阁老心里也挺无奈的,按道理说,在这个问题上,秦德威是并不占理的!
而且严阁老敢肯定,殿中百分之八十的人内心深处都会认为,这次“事故”与秦德威有一定连带关系,秦德威应该对此负有一定责任。
但让严阁老最无奈的是,在秦中堂的积威之下,居然没有太多的人站出来,为了公道而发声!
不只是秦德威党羽,就是很多中立人士也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没有对秦德威有半点公开质询!
这些人还有没有点客观精神了,不能因为秦德威功劳多功勋大,就这样不客观的对待他!
在这种舆论氛围下,只凭他严嵩一个人吵吵,真的很难将秦德威“问责”。
想到这里,严阁老退而求其次,又开口道:“朝廷距离浙江三千里之遥,不知道具体状况如何,如何能精准无误的制定应对方案?
所以当务之急,是派遣有足够分量的朝廷重臣,作为钦差前往浙江,就近指挥和平乱!”
秦德威也难得赞同严阁老一次,开口道:“言之有理,确实应该派遣钦差。”
在这个时候,秦中堂已经产生了以平乱为借口,亲自往东南的念头了。
如今东南不仅仅有倭寇,还有规模惊人的海上走私问题,还有土地税赋问题,甚至还有近代外交问题。
很多问题都是历朝历代所没有的新鲜问题,秦德威不相信别人能处理好。原本历史证明,也没人真正处理好。
而且去东南平乱,也是一个树立形象和威望的基础。
大明朝廷以内为贵,以京城为贵,对于秦中堂这样的中枢大佬而言,前往地方可以看作“贬谪”。
而在别人眼里,秦中堂就是为了弥补自己过失,甘愿接受“贬谪”,这就是一次坏事变成好事的宣传机会。
虽然有种种好处,但秦中堂又没有下定最后的决心,目前已经坐稳了中枢,并且实权在握,从官场角度而言似乎没有必要做出改变。
只要他想,可以一直很舒服的做下去,享受着高高在上权臣的荣光。
而且最大的问题是,自己离京后,所属的党羽和政治势力应该怎么办?
不是秦德威自大,他觉得自己这党羽完全不是严阁老的对手。只要自己不在,只怕不出俩月,就变天了。
所以向来果断的秦德威也举棋不定了,一时间不知到底应该怎么选。
于是朝堂上众人就发现了一个难得安静的秦德威,说了几段话以后,就站在那里若有所思,也不知到底在想什么。
而后严阁老继续说:“这次事情负责,钦差人选必须要满足几个条件。第一,其人必须年富力强,否则面对东南艰巨局面时,精力不够。
第二,其人必须有过地方督抚的资历,否则难以精通地方事务。
第三,必须指挥过战斗,或者参与过平乱,有带兵用兵的经验,否则拿什么剿灭倭寇?
第四,其人必须要在朝廷有很大影响力,如此才能保证上下畅通,不至于被掣肘坏事!”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严阁老这几条要求基本就是为了秦德威而量体定做的。
年富力强、干过督抚、指挥过战斗或者平乱、在朝廷有巨大影响力,这除了秦德威还能有谁?
这时候,秦中堂突然也补充了几句说:“这次事体重大,钦差的选拔标准必须严格!
严阁老提出的四个条件,缺一不可,必须全部满足,否则不足以当钦差!”
众人不知道秦中堂又在卖什么药了……
严阁老挖了个很明显的坑,你秦中堂不可能看不见,按道理应该躲开才是,为什么就往下跳?
严嵩也有点迷惑不解,就赶紧对众人说:“请诸君开始推荐人选吧!”
他这次就是阳谋,阳谋的意思就是不怕你秦德威看出来!再说这事故就是你秦德威引发出来的,你秦德威从道义上来说,也有义务去平事!
既然你秦德威都说了就按这个四条标准推荐,那就别怪别人不客气了!
在严阁老充满了期待中,秦德威突然开口说:“所以我就荐贤不避亲了,若从这四个条件出发,我看辽东曾巡抚可以当这个钦差!”
严阁老:“……”
你秦德威什么时候能干点让别人觉得是人干事的事情?
第八百三十六章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其实严阁老从一开始就看的很明白,当前如果想让秦德威立刻直接倒台,只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就是有个绝对权威,能动怒并问罪秦德威,比如清醒状态下的嘉靖皇帝,但目前没有这样的人。
皇帝昏迷不醒,从摄政太后到监国太子,当前都不具备直接废掉秦德威的威权。
第二种可能就是秦德威自己脸皮薄,因为面子上挂不住,就主动谢罪辞职,君子欺之以方就是这个道理。
可是目前看来也没多大希望,秦中堂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脸皮厚度完全在一名政客的合格范围内!
刚才左都御史屠侨对着秦德威指责了半天,秦德威都死撑着没松口,就是不肯认错谢罪!
而且说了半天,最终也没有形成强大的舆论场,没有形成“公愤”和“公论”,大部分中立者都在观望,没有纷纷跳出来指责秦德威。
这一切终于也让严阁老认清了现实,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秦德威这些在朝廷积累的威望和势力也不是白积累的。
所以严阁老的思路就被迫清晰起来,若想利用这次倭寇事件做点什么,所能使用的也只有调虎离山之计了。
请秦德威离开京城,离开中枢,然后再设法抢班夺权。
一方面要搞舆论动员,给秦德威施加亲自收拾烂摊子的道德责任;
另一方面就是根据秦德威情况量体裁衣,提出了四个条件,仿佛钦差非秦德威不可!
他设想过秦德威可能会顾左右而言它的岔开话题,假想过秦德威会装糊涂,甚至也猜测过秦德威会暗示党羽出面反对。
但是严阁老真没想到过,秦德威竟会举荐自己的后爹!
其他人也是错愕不已,不熟悉的或者反应慢的,想了一圈才想到曾巡抚是谁。
全大明加起来有二三十个督抚,除了秦德威,又有谁能在第一时间把曾铣这个人扒拉出来?
然后再细想,大家又发现,曾铣这个人居然完美契合严阁老所提出的四大标准。
首先称得上年富力强,四十来岁正值壮年,在督抚里绝对算年轻的;
在辽东当过巡按,又当了几年巡抚,治理地方经验也够了;而且在辽东边镇多年,有过用兵应对边境摩擦经验,也平过乱,都符合标准。
至于最后一条标准,在朝廷里拥有足够影响力这点,完全没有人怀疑曾巡抚。
傻子都能想到,假如你有一个叫秦德威的儿子,就算你是个种地的农夫,沿街卖油的小贩,一样对朝廷具备巨大影响力!
直到这时众人才懂了,为什么秦中堂刚才明知道严阁老在挖坑,还是不停附和着。
就是秦中堂猛得“举贤不避亲”,提出了曾铣这么一个人选,一下子又把毫无心理准备的严阁老整懵了。
甚至严阁老还下意识的反问了一句:“你是认真的推荐曾铣,不是在说笑?”
秦德威诧异的说:“在朝堂上也能随意说笑吗?还是你严阁老喜欢在朝堂上说笑?”
“我反对!这绝对不可以!”严阁老厉声说。
如果这样的话,秦德威什么也没变,还在中枢霸占着权位,一点代价也没有付出!
但曾铣却从辽东这样一个没什么政治份量的地方,直接调到政治份量极其重要的东南,而且还是非常揽权的那种钦差!
结果到最后,秦德威的势力反而又扩大了!
那他严嵩折腾这一出,又图的什么?所以即便不惜一切代价,也要阻止这样的情况发生!
“为什么不可以?”秦德威瞬间也翻了脸,咄咄逼人的质问道:“严阁老你亲自提出了四个条件,难道又要出尔反尔?公然言而无信之人,又如何在朝堂立足?”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