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德威问题上,严阁老已经无悲无喜了,“如今已经很难从秦德威身上找到弱点和破绽了。
原本还指望秦德威会失宠,但如今皇上昏迷不醒,连这个指望也渐渐淡了。
甚至因为皇上昏迷,反而失去了最能钳制秦德威的人。然后秦德威就充分利用了这点,抓住机会更加为所欲为了。
不过无所谓了,他强任他强,我也只求当一次首辅罢了。”
严世蕃却不同意父亲的意见,“不,我今日发现,秦德威还是有弱点的,而且是很大的弱点!”
严阁老好奇的问道:“你又又又发现了什么?”
严世蕃答道:“我发现,秦德威最大的弱点,可能就是想做事!
原本一直以为,沉迷于事功只是秦德威与我们父子之间的区别,并没有在这个问题上深思过!
但今日我在工部时,听到几个同僚埋怨秦德威的考成法,于是就意识到,沉迷事功还有可能是秦德威的大弱点!”
严嵩也进入了思考模式,嘴上吩咐道:“你再具体说说!”
严世蕃道:“秦德威自从灾异以来,以灾异求变的名义,大肆主张革弊兴利!
他还亲自拟定了大批目标责任,很多都是新任务,以考成法压迫各衙门去实施,怎能不怨声载道?
那些务虚的堂官可能没有太多感觉,反正也可以将责任分派下去,但中层负责具体实务的都有压力!
而且考成法实际上也分走了都察院部分考察职权,肯定也有不少御史不满意!
请父亲再想想,自古以来主张更易变法的人,有几个下场好的?纵然如商鞅、王安石又能如何?”
听儿子这么比喻,严嵩似乎感觉又又又恢复了一点点信心?
但因为性格原因,严阁老还是谨慎的说:“可是秦德威行事非常小心,并没有大刀阔斧,远远没到王安石、商鞅的地步!”
严世蕃答道:“以暴秦之无厌,对事功之野心,迟早会到那一步的!”
严嵩又说:“而且就你观察到的这些杂音,只是小风小浪而已,动摇不了秦德威的根本,秦德威也完全有实力强行压制下去。”
严世蕃又答道:“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又常言道,风起于青萍之末!
而却一切事在人为,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不能连想的勇气都丧失。”
说到这里,严世蕃感到了一丢丢的心累。
作为一个被秦德威殴打过数次的人,不但自己要坚强,还要不停的给父亲做心理建设,简直情何以堪啊。
但又搞又不行,父亲是执政阁老,如果没有父亲这棵大树,自己什么都不是!
过了两日,按照秦德威提议的,大臣共同通过的“三六九临朝”的制度,又到了太子朝会日。
又是文华殿,走完礼仪形式后,就是开会。按照上次确定的规矩,为太子身体着想,每次朝会只议论三件事。
首先要确定的就是议题,到底是议论哪三个事项。
左都御史屠侨又发声说:“上次我曾提出三条,都是当前所应明确的事情。”
秦中堂阴阳怪气的说:“一共就只能议论三件事,你屠侨就要提出三条,这朝堂干脆由你说了算,别人都只能听着好了!”
严阁老觉得,如果自己再不帮屠侨说几句,这盟友可能就要离心离德了。
便开口道:“屠总宪所言,都是当前的紧要事情,应该优先议论。”
别人还以为秦德威要继续反驳时,秦德威忽而口风一转答应了下来:“那就让他说一条!其余两件事留给别人,总要给别人说话的机会!”
严嵩无语,你秦德威原来在这里等着?
屠侨主张里最关键的两条是“辅政大臣去文渊阁办公”和“太子移居西苑”是环环相扣的。
两条同时说出来,逼着秦德威二选一才是精髓!如果只说一条,就起不到那么大作用。
屠侨忍无可忍,又开口说:“如果我说得几条都不算紧要,那想必你秦中堂会有更重要的事情。”
秦德威就答话说:“我今天还真有重要事情,就是考成底册已经全部编订完毕,如果没有不同看法,就开始照此执行了。”
说到考成法,又是屠侨这个左都御史不能忍的地方,“吏部有考核,都察院有考察,再来一个考成,真由此必要?”
秦德威只说了句:“此乃皇上钦准,若无皇上圣意废除,就不要再妄议了。”
屠侨一时词穷,秦德威这话就有点太不要脸了,皇帝还在西苑昏着,大家去哪找皇帝的新圣旨来废除?
屠总宪又去看严嵩,想着暗示严嵩出来说几句。
严阁老沉吟片刻后,便发言说:“秦中堂所言极是,此乃皇上钦定的事情,我等岂能擅改。
而且考成法实乃千古良法,特为刷新而实施,又有什么理由不执行?
所以我也认为,考成法不能耽误,必须马上严格实施!”
众人顿时就震惊了,严阁老这又是怎么了?
虽说这不是严阁老第一次“附和”秦中堂,但先前的附和都很“假”,仿佛有某种预谋,而这次却很像是真的!
众人仔细察言观色,总感觉严阁老确实是发自内心的支持秦德威的考成法。
第八百三十四章 秦德威的弱点(下)
做为多了五百年见识的秦德威,立刻就意识到,严阁老这是“捧杀”,紧跟而来的肯定就是过度执行!
可以说,再好的政策,也经不起过度执行!
想不到啊想不到,浓眉大眼的严阁老也会思考到了这一招,有点不符合阴沉隐忍的路数。
但秦德威此时又不能阻止严阁老对考成法的赞美,毕竟这是自己提出来的。
严嵩继续说:“据我在内阁观察,自从朝廷推行考成法以来,各部气象更新,呈现出万物竞发、勃勃生机的局面!
这种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令人振奋,皆为推行考成法之功效也!每每思及此处,皇上真乃圣明天子也!
当然,创造良法的秦中堂也功不可……”
听到这里,秦德威忽然打断了严嵩,大声的说:“严阁老慎言!”随即又解释了一句:“太祖高皇帝有过诏旨,有敢上书言大臣德政者皆斩!”
严嵩:“……”
太过于投入,险些忘了这一条大明朝堂的铁律。
收敛了一下过于奔放的心神,严阁老继续说:“总而言之,考成法实乃良方善法也!
这样的法子,不应只用于六部,而应向所有在京衙门推行!所有院、寺、监统统都要应用考成法!”
秦德威连忙道:“不至于,不至于!”
严嵩没理秦德威,又道:“另外考成法绝不该只用于京师,而该向天下各省推行!各省之下的府州县,都要应用考成法!”
看着严阁老要将考成法发扬光大的模样,其余众人目瞪口呆。
秦德威肯定要反对,“不能一下子全面推广!”
严嵩却很惊奇的反问道:“怎么,秦中堂对考成法没有信心?”
秦德威只能答道:“考成法自然是良法,但当前过犹不及,不可过快过急。”
这种感觉让秦德威感到很别扭,而且很受约束,毕竟他不能说考成法不好。
严阁老不禁叹道:“你秦中堂提出的考成法,你却反对推广,莫非秦中堂顾惜自身安危,故而不肯用力?
秦中堂向来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万万不可当那种干大事而惜身之人!”
正在这时,有值殿的锦衣卫官进来,禀报说:“外面报称有来自浙江的六百里加急公文!”
听到这句话,让众人在习以为常之余,又多了一点意外。
习以为常是因为,加急公文本身并不稀罕,尤其归于军机处后,找到这里禀报就更不稀罕了,毕竟负责军机处的秦中堂就在这里。
意外是因为,因为六百里加急公文一般都出自多事之地,比如边镇这样的地方。
浙江尤其是北部,称得上富庶承平之地,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居然要动用六百里加急。
秦德威则松了一口气,总算有个事情能岔开话题了。
这种级别的加急公文,必须要第一时间处置,于是通政司派来的信使被召进了殿中。
加急公文一般都是机密,外人不得与闻,但站在这里议事的都是朝廷核心了,保密等级都很高。
但信使还是问了句,“秦中堂不去独自拆阅?”
秦德威很大度的鼓励说:“若真有大事,还需要衮衮诸公共同议定,你但说无妨!”
那通政司信使便禀报道:“浙江海外出现了大批倭寇!”
倭寇?还是大批的?秦中堂一时间错愕不解,按照历史规律,大规模的倭寇还要等几年,在双屿港被明军打破后才能出现。
而且自己去年发放了一堆贸易勘合,按道理来说,有贸易渠道的情况下,不应该有大批量的倭寇啊。
那信使又详细奏道:“先前有九艘船,持三张勘合,联合跨海而来。
因为船只太多,而且船中多为纸扇等货物,并非中原所畅销之物,出于安全考虑,没有让这九艘船靠岸。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