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小学生 完结+番外 (随轻风去)


  当然,如果文渊阁只有一个人使用,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却说礼部尚书张潮休沐完毕,带着秦德威“重写”的青词,又回到了无逸殿入直。
  这日张潮交上今日“作业”后,就看到首辅夏言站在殿前活动腿脚,神色轻松愉快,也不知是发生了什么喜事。
  但在这种禁中地方,肯定不能像外面那样胡乱打听事情,张潮与夏首辅又不是很熟,所以只能存着疑惑,回到自己厢房。
  其实作为一个礼部尚书,在无逸殿入直的时候,比内阁大学士们清闲多了,但也更无聊。
  内阁大学士们在写青词供奉的同时,同时还要处理奏疏国事,嘉靖皇帝可不是因为修仙就撒手不管事的人物。
  而礼部尚书张某人跟他的秦姓学生一样,没有预机务权力,不用处置奏疏,只需要写青词供奉就行了。
  除非嘉靖皇帝特别垂询,或者召见商讨,张尚书才能对国事说上几句话。
  张潮在厢房坐了会儿,有太监过来传唤,让他去仁寿宫觐见。
  于是张尚书迅速起身跟着太监走了,等见到了皇帝才知道,刚传来消息,前首辅张孚敬去世了。
  张潮心里这才恍然大悟,为什么夏言看起来如此愉快了。
  张孚敬乃是当年大礼议头号功臣,在嘉靖皇帝心目中是有特殊地位的。虽然因为“七年之痒”,致仕回乡了,但仍然随时有起复的可能性。
  内阁是十分讲究前后资历的地方,只要前首辅起复回朝,那么现首辅就肯定要让位,所以张孚敬依然是夏言的头号隐患。
  如今张孚敬人没了,那夏言的首辅位置就算彻底巩固下来了,暂时没人再能挑战夏言的首辅位置。
  想到张孚敬彗星般崛起又如流星般隐退的政治生涯,张潮也是暗暗唏嘘。
  如今都说秦学士升得快,可是如果跟张孚敬比起来,秦德威还是慢了一大截!
  当年张孚敬从正德十六年中进士开始,三年升为翰林学士,四年升为詹事兼翰林学士,六年半就升为内阁大学士还是参预机务的!
  而秦德威混了四年才是个少詹事兼翰林学士,比张孚敬升得慢多了。
  嘉靖皇帝召张潮这个礼部尚书前来,当然不只是为了告知张孚敬去世得消息。
  前首辅没了这么大的事,皇帝和朝廷当然要有所表示。比如如何追赠、谥号怎么定,另外还要派遣使者前去吊唁和赐祭葬,这些都在礼部的职责范围内。
  嘉靖皇帝简单说了几句,就让礼部尚书张潮拿出具体意见。
  张潮忍不住说了句:“臣一人计短,不如请诸阁老们共同商议。”
  张潮性格不像秦德威那么独断专行,外面还有三个大学士,他一个礼部尚书在御前独自草拟,总觉得怪怪的。
  嘉靖皇帝很坚决的说:“不须他们,尔一人拟定奏上来即可!”
  夏言与张孚敬的敌对关系,嘉靖皇帝又不是不知道。而严嵩、顾鼎臣在张孚敬掌权时都是被压制的人,也不会对张孚敬有多好观感。
  所以嘉靖皇帝也不想多出麻烦,只让张潮一个人拟定方案就行了。
  于是张尚书只能一个人想了,追赠好说,张孚敬生前已经加官至少师兼太子太师,所以追赠为太师就行了。
  谥号的问题,张尚书想了想,拟定为“文忠”,嘉靖皇帝对此也很满意。大礼议的头号功臣,当然要配一个“忠”。
  张潮又询问了另一个安排道:“派使者前往浙江永嘉吊唁赐祭葬,以何等级为佳?”
  嘉靖皇帝对初代宠臣张孚敬还是很有感情的,毫不犹豫的答道:“必定要遣重臣为使。”
  每日嘉靖皇帝不修仙的时候,东厂提督秦太监都尽量赶过来进行例常奏报,此时正好也来了。
  听了对张前首辅的后事安排,秦太监忽然对嘉靖皇帝提醒了一句:“张孚敬受赐的银章,是否收回?”
  张孚敬作为初代宠臣又是内阁大学士,肯定有银章密奏之权。
  按照嘉靖朝惯例,大臣辞官时必须交还银章,不允许带回家里,但张孚敬是唯一的一个特例。
  当年张孚敬辞官时,嘉靖皇帝特别允许张孚敬不用交还银章,这是非常特殊的恩遇。另一个辞官的大学士方献夫也想保留银章,但嘉靖皇帝就没同意。
  很多人就据此揣测张孚敬还有起复的可能,这也是夏言最担心的。
  现在张孚敬人没了,御赐银章是否要收回,就又是一个问题了。
  想到这个,嘉靖皇帝缅怀了一下与张孚敬共同战斗的岁月,叹口气道:“收回吧。”
  然后秦太监又掏出札子,对嘉靖皇帝奏道:“前数日,陛下诏臣监视秦德威,近几日动静都记录下来了。”
  嘉靖皇帝快速浏览了几眼,对秦德威的表现大体还是很满意。
  张潮趁这会儿功夫,也琢磨出一个人选,对嘉靖皇帝奏道:“翟銮正赋闲,可为使者。”
  皇帝似乎想要给张孚敬最大的哀荣,以前大学士翟銮的份量,肯定够重了。
  而且给翟銮找点事干,打发出京师,也省得总有人说秦德威应该给翟銮让地方。
  嘉靖皇帝举了举手里的札子,“秦德威也可以。”
  张潮:“……”
  难道在皇帝眼里,秦德威也算重臣了?
  而且皇帝的思路也太跳了,以秦德威的年纪性格,肯定不合适当这种必须稳重的使者。
  想了想后,张潮壮着胆子小小反驳了一句:“若让秦德威去,怕把张家人都气倒。”
  陛下你也不想想,当初是谁把张前首辅刺激下台的?


第六百八十一章 业余与专业(上)
  经过张潮提醒,嘉靖皇帝感到,虽然派秦德威当吊唁使者,非常能表示自己的重视,但还真不合适。
  就秦德威那德行,去了永嘉张家后,万一闹出什么诈尸之类的事情就不好了。
  所以议来议去,就只能让在家赋闲的前大学士翟銮去了,其他人要么份量太轻,要么根本走不开。
  反正翟銮守制尽孝完毕后,迟迟得不到起复,产生了一些舆论压力,让以“孝”自诩的嘉靖皇帝也不便驳回。
  正好能借这个机会,把翟銮安排一下。
  于是嘉靖皇帝当场下旨,起复翟銮,任命为少保兼太子太保、右都御史、礼部尚书(虚),前往浙江温州府永嘉县。
  少保兼太子太保的品级和原来一样,配得上翟銮的身份。
  就是右都御史加礼部尚书这样的虚衔组合,怎么看怎么怪异,但在嘉靖朝也是见怪不怪了。
  道士都能封礼部尚书,王廷相都能以刑部尚书兼京营总督好几年,那可比右都御史加礼部尚书更怪异。
  另外嘉靖皇帝又下了一道旨,让翟銮回来再“顺路”去承天府钟祥纯德山,检查一下显陵的扩建情况。
  先去浙南温州,再去湖北钟祥,这一趟下来起码要在外地折腾大半年了。若年前能回来,就算嘉靖皇帝输。
  没法子,谁让翟銮不算是嘉靖皇帝的“自己人”,本来就没多大兴趣安置翟銮。
  说起来,虽然秦德威扇起的蝴蝶效应越来越大,但很多时候历史规律还是在顽强的运行着。
  比如原本历史时空,嘉靖皇帝安排翟銮为右都御史兼兵部尚书、行边使。
  这个差事就是让翟銮去巡视九边,用了一年时间,从辽东到甘肃完整走了一遍。
  翟銮可能就是从这时候心态变得扭曲,开始腐化堕落贪污受贿,一口气从边镇收了几百大车的礼物回到京师,被后世评价为晚节不保。
  嘉靖皇帝把翟銮安排完,目光落在翰林院、詹事府那两份奏疏上,刚才总觉得哪里不对,现在终于发现疑点了。
  嘉靖皇帝指着奏疏,对张潮问道:“以秦德威之德行,竟能如此受词林拥戴,让翰苑、春坊一起上疏奏请秦德威复职?”
  张潮身为实职礼部尚书,也算是高级词臣,翰林院和詹事府的事情咨询他也不算过。
  但张尚书真不清楚具体情况,如实答道:“臣这两日专心在无逸殿值守供事,不曾关注外面词林之事。”
  此时秦太监却奏道:“臣倒是有所耳闻,因为张尚书无暇分身,前两日便委托了翰林学士兼少詹事秦德威,从词林选使臣去朝鲜国。
  秦德威去了次翰林院后,说完选拔使臣的事情后,词臣们就一起上疏奏请秦德威复职了,大概是被秦德威的德行感化了吧。”
  张潮:“……”
  当初他还以为秦德威好心帮忙,原来还有如此操作!
  等回过神来,张尚书又连忙谢罪:“陛下,臣实不知情!秦德威此人向来胆大妄为!”
  嘉靖皇帝对的现阶段秦德威的无法无天不太介意,提朱笔在翰林院和詹事府的奏疏上批了一句“让他复直”,又对张潮说:“敕书你写与秦德威!”
  然后嘉靖皇帝有点烦躁的把桌案上的奏疏一推,起身就去后面正殿道场了。
  这半年多来,最亲爱的母亲、老国师邵元节、一起战斗过的初代宠臣接连去世,让嘉靖皇帝越发的感到人世虚幻无常,于是又召国师真人陶仲文入见。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