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祺完全傻了,僵在这里。
朱元璋面色凝重起来,突然低吼道:“你耳朵聋了?还是脑子坏了?咱让你把分到的三成,拿出两成给临安公主,让她收着!听懂没有?”
李祺浑身一震,终于听明白了。
整个人都不好了。
三七分账,虽然被拿走了大头儿,他还有点辛苦钱可以赚,不算太亏。
但是如果再把两成交给临安公主,那他几乎可以确定说,卖得越多,就赔得越多,要不了几年,他就连裤子都不要穿了。
李祺实在是想不通,朱元璋到底是吃错了什么药?
难道就因为张承天是太师之子,他干什么都是对的?
没有这个道理啊!
见李祺还在迟疑,朱元璋忍不住怒喝,“蠢材,滚出去!”
连争辩的机会都没有了,李祺连滚带爬,从庄园滚出去。
百思不解,到底是哪里出错了?
李祺想不通,就在朱元璋的手上,正有一份七成的约书……其实约书这东西都是假的,难道没有约书,就敢赖朱元璋的账吗?
显然,事情不是这样的。
给老朱这份约书,那就是告诉老朱,有这么一件事,这笔钱要归到您的口袋里。
是的,张承天转头就把从李祺这里敲来的钱,都给了朱元璋,他一点分成都不要。
钱都落到了朱元璋的手里,李祺跑来再弹劾张承天,除了倒霉,还有别的可能吗?
要不是觉得他们爷俩还有点用,老朱都想把李祺宰了算了。
这天下怎么有这么蠢的人!
而且凡事就怕对比,拿李祺跟张承天一比,那差距就更大了。
虽说张承天也是个好玩好闹的,但人家孩子多听话啊!
弄得老朱都有点心疼了,等拿到钱,一定要分张承天一点,要不然孩子太委屈了。
老朱不知道,他觉得委屈可怜的张承天,此刻却是喜不自胜,乐不可支。
敢插手劳力贸易,还想从中分一杯羹……老爹的身份怕是可以,他绝对不行。
这一笔钱虽然多,但是很可惜,并不属于张承天。
勉强拿了,也会有麻烦。
所以张承天全都交给了老朱,不管怎么安排,都是陛下说了算。
那张承天就不想发财,就一点钱不要赚儿吗?
怎么会!
张承天可有自己的小算盘……其实卖告身,是个不错的生意。
投入极低,利润丰厚,尤其适合他的身份。
但是有个前提,那就是不能像李祺这么卖!
他完全属于一锤子买卖,卖出去了,皆大欢喜,然后就什么都不管了。
这肯定不行!
张承天觉得要想可持续,就要安排妥当。
譬如说,你买了某个官职,就要有相应的待遇,要能拿到属于这个位置的资源……因此张承天决定,要改变办法。
他很快联络了琉球和小琉球,找了花家和方家,随后又联络了瓜分倭国的那几位。
想要哪个国家的官职,想要多高的位置,全都可以。
而且一旦花钱之后,每年都能收到一份来自这个国家的邸报。而且一旦成为某个国家的官吏,每年还能推荐几个人,前往相应的国家。
如果这些人决定落脚移居,还能拿到一笔优惠贷款,可以获得一块免费土地。
反正就是要让这个官职看起来,不是那么扯淡。
而且买到了官职之后,推荐人员过去,往来之间,能够加强联系,帮助向海外移民……总而言之,要利国利民,站得住脚跟。
那几家的人一听张承天的计划,全都点头了。
反正只要你张二少爷愿意挑头儿,我们当然跟着,半点问题都没有。
就这样,张承天顺利卖出了第一批海外官吏身份。
其中有尚书五个,布政使七个,知府二十三个,知县五十多个,附赠的千户十人,百户七十多人……
好家伙,有买有送,还真让他弄成了一个产业。
清点收入,张承天净赚了一千五百多贯。
虽然不算太多,但张承天十分满意。
这才是他能顺利拿到手的,不然数量再多,就会有人盯上,可就没法顺利吃到嘴里了。
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小肚子,有多大的胃,发多大的财。
咱可不能一时脑袋发热,把自己陷进去。
张承天算得很准,他鼓捣告身,稍微赚这点钱,不管是老爹张希孟,还是老师朱元璋,统统都不会在意。
这俩位真正在乎的都是高丽的劳力……如今的大明朝,已经具备了大举移民的能力。
数百艘大船,前往高丽。
靠岸之后,随即载着劳力,前往吕宋交割。
在吕宋那边,明军迅速圈占土地,砍伐树木,建立起规模庞大的甘蔗园。
将士的行动,可以说是肆无忌惮,毫不用担心。
放在大明,哪怕是岭南,全都做不到。
你想占用土地,就要先跟当地人打招呼,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让他们看到扎扎实实的利益,人家才会改种甘蔗。
但是到了吕宋,情况完全不同了,不愿意让出土地?不想种甘蔗?
那好,去高丽种田吧!
同样的,高丽劳力到了吕宋,人生地不熟,放眼望去,一无所知……除了老实干活,也没有别的选择。
所以在吕宋,看到的就是极致的效率,土地平整出来,劳力进去,日夜不停劳作,披星戴月,不浪费一点时间。
很快就会有第一批蔗糖送到大明……只不过在此之前,另外有一批稀罕物,送到了大明,其中就包括一袋子圆滚滚,其貌不扬的玩意。
土豆!
张希孟几乎一眼就认出来了,这可是个好东西……负责送这批东西进京的少年人,叫做马和,小名三宝,是朱英手下。
第八百四十四章 皇孙伴读
土豆的出现,让人大吃一惊,而这个马三宝则是更让张希孟惊讶。
朱英这小子搞什么鬼?
怎么突然就弄出了土豆,难道他的船队去了美洲?
张希孟决定仔细询问一番,事情的突破口就在这个小小的马三宝身上。
马三宝的祖上是色目人,他们是随着蒙古大军到达云南的。情况有点类似察罕帖木儿家里。只不过马三宝的父祖不是那么简单的,他们都曾经跋涉千里,回到故乡圣地朝拜。
由于顺利完成了壮举,返回家乡,很受云南百姓的敬重。
朱英进入云南之后,也听说了马家的情况。
因为按照道理,马家算是色目人豪强,是需要严厉处理的。比如历史上的三宝太监,就是如此,他们家被俘虏,小小年纪的三宝太监就遭到了宫刑,送到了应天为奴,后来分给了燕王朱棣,这才有了接下来的传奇。
这么干也符合明初的历史,朱元璋是非常厌恶宦官干政的,因此他选择一些色目人宦官,这些人不懂文字,不同语言,非常适合洒扫劳作,不用担心他们扰乱宫廷。
朱英作为老朱的干儿子,孝敬老爹,弄一些小太监送给朱元璋,也是情理之中。
不过由于和张希孟混在一起,让朱英下手处置小孩子,实在是太为难了。
而且就连老朱都在调整策略,皇宫的太监已经越来越少,能用女官的地方用女官,白天的一些重体力活儿,交给侍卫。
此时整个应天皇宫,太监数量还不到五百,而且其中还有不少是大元皇宫的旧人。
虽说宦官一时还不可能消失,但是也形不成多大的势力。
再说回马家,朱英了解了他们家的经历之后,就跟马三宝的父兄谈。
按照常理,你们给蒙古人当部下,很多百姓是希望没收家产,甚至是发配千里的。但是考虑到你们没做太多的恶事,名声不坏,且有一定的才能。
可以给你们一条活路。
说白了就是充当向导,协助大明向外开拓,寻找道路。
话说起来,这已经是十来年前的事情了。
朱英为了经略南方,也着实费了不少力气。
他安排人,随着马家父辈,走丝绸之路,到达了波斯,大食,足足转了一大圈。然后又借助海商的船只,到达了泉州港,算是回到了大明。
有了这一次陆上经历之后,朱英又安排人走海路,这一次不光是马家,他还邀请了方家帮忙,凑了十艘船只,从大明出发,向西航行……这一次他们可是走了不少地方,南洋,天竺,波斯,一直到了红海。
连续的探索,让朱英大为振奋。
而且他们的航海发现,也给夏知凤的地圆学说提供了有力支撑。
就在夏知凤彻底提出地圆学说之前,朱英资助的船队就已经出发,进行了环球航行……这一次他们沿着非洲海岸南下,穿过印度洋,驶入大西洋,随后又进入太平洋。
前后历时三年,总算回到了大明。
十三艘船只出海,回来的只有八艘。
足有一百多人,葬身他乡,损失不可谓不惨重。
但即便如此,朱英也觉得是赚大了。
事实上过去几年,朱英,方家,甚至是花云,他们都在资助探索……张庶宁他们编写海国图志,也借助了不少资料。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