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第一臣 完结+番外 (青史尽成灰)


  这倒不是说他们本身有多强,单纯是运气好罢了。
  可是放眼整个大明,又有多少名师?
  这些名师愿意尽心竭力教导普通人吗?
  又有多少聪明孩子,连发现自身才能的机会都没有,就把一辈子扔在了田间地头?
  夏知凤研究的是天文地理,日月星辰,她想探索这个世界的奥秘。
  对于张庶宁来说,他想的更多是公平。
  像张承天这样,只要把他的资源稍微分出去一点点,就能造就几十,上百的人才……当然了。要是因此,就说张承天有多大的罪,那也不公允。
  毕竟生在皇家的那些人,就该千刀万剐吗?
  张庶宁弄不清楚这些,他唯一知道的是自己要尽力多教导一些人,尤其是那些穷苦人,身为太师之子,他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义务,责无旁贷!
  张庶宁在京这段时间,除了协助朱棣交割北平的事务,帮助师兄胡俨完成研究,剩下的就是编写新的教辅,寻找下一个目标。
  经过再三挑选,张庶宁选择了龙场驿。
  这是汤和经略西南期间,修建的驿道。
  在原本的历史上,彝族土司奢香夫人进京状告都指挥使马烨,老朱替奢香主持公道,并且赏赐丰厚。
  奢香夫人返回之后,动员百姓,修了五百里驿道,连接云南,巴蜀,湖广等地,大大改善了贵州闭塞的状况。
  这五百里道理,有九个关键的驿站,分别是龙场驿、六广驿、谷里驿、水西驿、西溪驿(也叫奢香驿)、金鸡驿、阁鸦驿、归化驿和毕节驿,合称龙场九驿。
  若干年后,有一人遭逢贬谪,在龙场悟道,从此开辟心学一脉,立地成圣。
  也就是说,世人皆知龙场悟道,但又有谁知道,龙场九驿,居然是一个彝族妇人开辟的!
  女官恰英举,万里朝天宇。参政礼贤儒,心折书一纸。
  在如今的时空里,没等奢香夫人发挥作用,汤和已经组织将士,修通驿道,勾连西南。
  从湖广到贵州,再到云南,道路畅通,商贾往来无碍。
  张庶宁了解到这些,颇为兴奋,但是又见到贵州教化不兴,也十分焦急。
  他这一次的目标就是龙场,如果可以的话,他想筹建几所学堂,包括蒙学,小学,中学……不光是当地汉人,也包括土司,苗部,彝部。
  只要是有心向学,张庶宁就打算不遗余力,让他们进入学堂,读书明理。
  这一次不是像夏河寨那样,要短时间做出成绩,证明什么。而是需要花相当长时间,三五年,甚至十年八年,以至于更多的时间,靠着教育,改变整个西南。
  张承天沉默许久,随后缓缓拿起大哥给他留的书。
  慢慢翻开,里面的字迹,密密麻麻,尽是蝇头小楷。
  这里面总结的东西,几乎可以当成应考宝典。
  只要不是蠢得惊天动地,仔细研究,考入着名学堂,几乎没有什么问题。
  这其实就是一个名师的作用,绝对可以让你事半功倍,一飞冲天。
  张承天捧着大哥的书,看了又看,突然深深吸口气,勐地合上,放在了一边!
  确实,有大哥的指点,几乎就是唾手可得,别人想都不敢想的机会,一下子就落到了自己的头上。
  难怪大哥会那样说,他的学生又何止几十万,那些教辅的刊印数额已经过了百万。如果抽出几个月,来教自己。
  确实算不得公平。
  不过大哥到底还是给自己留下了这本书……但是,对不起,咱根本用不着!
  没错,就是这么自信!
  张承天觉得自己已经撬开了数学殿堂的门户,只要再给自己点时间,必定能考的很好,到时候,他要凭着真正的实力,杀入济民学堂。
  然后再顺利成为朝堂官吏,渐渐朝着至高权柄努力。
  你做你的老师,我当我的都给事中,挺好!
  张承天小跑着去向了老爹的书房,毕竟考了好成绩,还要向老爹炫耀一下。
  “还不错,只不过你们一个学年有十几个班吧?”
  张承天一怔,“是啊!”
  “那去年应天一共有三十多个人,考入了济民学堂,算是人数最多的一届了,又分散在十几个学校里,你要是想顺利考入,大约需要成为学校的第一……而且还是只有第一,没有第二那种!”张希孟笑容灿烂,总结道:“张承天小朋友,你的路还有很远,时间却不多了……一年半之后,就要考试了,为父看好你幼!”
  张承天感到了浓浓的恶意,他甚至想跑去把大哥的秘籍拿来算了。
  到底是一家人,不算丢人。
  但迎面正好撞上了老朱。
  “为师也看好你!”朱元章大声道:“承天乖徒弟,好好读书,用心学习,到时候给你师父考个好名次出来!”
  张承天傻傻看着老朱,就没见过这么坑的师父!
  “臣,臣遵旨!”
  说完,小胖子撒腿就跑,“师父,我去看书了。”
  老朱还挺高兴,“加油啊!让他们大吃一惊去吧!”
  说完之后,老朱才看向张希孟,得意洋洋道:“怎么样,不知道吧,这小子已经是咱的徒弟了!”
  张希孟脑袋顿时就大了,无奈道:“主公……承天这孩子,不是真傻,就是好逸恶劳。他大哥不帮他开小灶,也不过是想逼着他自己努力用功。他改变了习惯,稍微点拨,也就开窍了。实在是用不着主公操心。”
  朱元章不干了,“你们家父子兄弟的烂事,咱管不着。但是承天这小子就是咱的徒弟,你说什么都不管用!”


第八百二十一章 移民非小事
  张希孟很头疼,让朱元璋闹得。
  “主公,承天那小子已经够顺利了,你就别给他撑腰了。我怕有一天,他真的肆无忌惮起来,那就麻烦了。”
  朱元璋哈哈大笑,满不在乎,“他还能怎么折腾?而且这小子毕竟是你儿子,就算有点毛病,也不会怎么样的。放心,咱们还是商量一下大事吧!”
  朱元璋一屁股坐在椅子上,随手倒了一杯茶,才喝了一口,就皱眉了。
  “不对啊!怎么不喝龙井了?”
  张希孟道:“没什么,就是换换口味,这是贵州的高山茶,主公喝着怎么样?”
  老朱又喝了一口,这才道:“滋味很足,苦涩清香,都十分明显,有些类似铁观音……适合武人喝,像先生这样的,还是应该喝龙井。”
  张希孟一笑,“不了,我还是喝这个吧……主公要是觉得好,也帮着多推销一下。如果运气好,贵州几十万茶农,就有生路了。”
  老朱沉吟少许,突然笑了起来,“先生这是关心贵州父老乡亲啊!说实话,咱现在也是忧心忡忡,不知道如何是好。”
  老朱感叹道:“现在有一批凤阳的乡亲,答应出海,愿意去外面开拓。可他们这一要走,咱才想起来,这里面的事情还不少……先生觉得,他们算是大明弃民吗?”
  张希孟连连摇头,“自然不是,不说血脉相连的那些话,他们此去是帮了大明,咱们反而抛弃这些人,那成了什么?忘恩负义吗?”
  老朱面色凝重,“先生说得对,但是这人一旦出海,到了外面,又该怎么算?他们安家之后,生息繁衍,下一代人怎么算?”
  朱元璋接连发问,涉及到的问题越来越多……张希孟也是一阵沉吟,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比如说啊,凤阳出去一伙移民,扬州也出去一伙,两边选择了一条河的两边安家……为了争夺水源,他们打起来,那该怎么算?
  两家不打,联合起来,欺负了当地的土人,弄死了一大堆,这要怎么算?
  如果土人背后有国家兵马,他们来讨伐大明移民,需不需要出兵?要不要虽远必诛?
  他们顺利产出粮食,要卖回大明,关税需要怎么征收?
  若干年后,他们在那边安家,生儿育女,他们的孩子算不算大明子民?能不能返回大明,参加科举考试?
  这些问题,还都算是好的,还有另外一些,就比较复杂了。
  如果有大明子民,他们假扮倭寇海匪,反过来劫掠大明的商船,那该怎么办?
  是归刑部负责,还是归兵部负责?又或者由外务部过问?
  再比如,大明百姓,假冒外藩,跑来朝贡,要怎么处理?
  外面的疆域辽阔,土地众多,万一真发展出一个强悍的国家,反过来,调兵遣将,攻打大明,进犯中原。想要入关华夏,取代大明,那又该怎么办?
  面对这一大堆的问题,张希孟突然有点理解了。
  为什么历朝历代,都奉行出则夷狄,入则华夏的简单套路了。
  毕竟面对这种复杂到了极点的事情,一刀切下来,未必是好的,但绝对是最简单的。
  所以说,向海外移民,不光是文化问题,也不光是技术条件的问题。
  这里面还包含了复杂的法律问题,乱七八糟,纠缠到一起。
  别说放在大明朝,就算放在后世,也一时半会儿,难以讲清楚,说明白。
  管不了,那就索性不管。
  很显然张希孟没法偷懒回避,这就是他的职责所在。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