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陷入了沉思。
大虎一边给几人倒着茶水。
李崇义说道:“那南海海啸的事情也会发生吗?”
李正叹息一声说道:“南海海啸确实会发生,不过对中原的影响不是很大,只是会让南海海岸线受灾,只要提前做好防卫就好。”
第三百七十七章 朝中争议
程处默也追问道:“那江南道大水呢。”
李正喝着茶水说道:“台风时常都会有,尤其是东南沿海一带,一场台风引起的大水,提前修建河堤,做好排涝的准备,按照日子来算,若是朝中早做准备,快马把消息送到江南道,再到江南道提前应对会发生的事情,应该还来得及。”
意识到众人古怪的眼光。
李正又是尴尬地笑笑,“好吧,我真的不知道我那时候说了什么,看来下次不能再喝酒了,泄露天机太多,怕是我下辈子过不好了,遭天谴呐。”
众人依旧古怪地看着李正。
一脸惆怅地看着天空,李正接着说道:“看在我冒着这么大的风险,泄露天机的份上,诸位要是觉得过意不去,全当我是胡说的吧。”
“胡说,此等话语岂能儿戏!”李绩站起身说道。
李正淡定地喝下一口茶水,突然不想解释了。
李崇义说道:“你又为何一脸如此悲伤的神色。”
李正仰头看天说道:“其实这些都是科学,我真的不是神棍。”
李崇义:“神棍?”
“想到以后我的墓志铭上写着当朝第一大神棍,我就有一种莫名的悲伤。”
李泰说道:“你能未卜先知,能算天时,如此大才不入朝为官都可惜,就连袁天罡都自愧不如的本事,你为何又一脸的悲痛欲绝。”
李正感慨说道:“你看,你们果然都把我当神棍了。”
李崇义匆忙站起身说道:“江南道还有我家的家业,既然会有大水要提前准备。”
程处默点头也说道:“最近我家老货也想法把烈酒生意路子做到陇右一带去,这我要提前去说一声。”
李正看向李泰。
李泰也连忙站起身说道:“我去朝中打听消息。”
这三个家伙说走就走,惆怅地长叹一口气,回头看去李绩早就不在马圈了。
“大虎啊。”李正颓废地呼唤道。
提着马饲料的大虎好奇走来,“长安令,有什么吩咐?”
李正又灌下一口茶水,“没事了,你忙你的去吧。”
“哎。”
和古人科普科学知识确实很有难度。
地震其实就是正常的大陆板块之间的运动,当然这件事和他们解释反而会越解释越复杂。
就比如程处默这个家伙,很有可能会把板块联想到搬砖上去。
李世民在甘露殿与秦琼,房玄龄,杜如晦等人正在议事。
房玄龄说道:“不论李正说的这件事会不会成真,臣以为都应该未雨绸缪才对,就算不发生也罢,就算发生了也可以更好的处理。”
李世民的神色冷峻,低声说道:“朕最担心的是陇右一带会不会真的出现地龙翻身的事情。”
杜如晦的神色也很凝重,李正的说的是贞观八年六月,也就是距离发生地龙翻身已经很近了,仅仅只有两个月时间准备。
神色有些疲惫的李世民说道:“江南道的事情你们按照各部都准备一下,房玄龄,杜如晦留下。”
群臣躬身走出甘露殿。
等到一群大臣离开之后,甘露殿中就剩下了王鼎,杜如晦和房玄龄。
李世民颔首说道:“若是李正说的事情没有发生,你们二人以为真要如何定罪。”
房玄龄躬身回道:“妖言惑众。”
杜如晦也说道:“年轻人还是太过锋芒毕露。”
朝堂的朝议上有不少人弹劾李正。
为首的不少是关拢集团子弟的言官。
陇右是关拢集团发迹的地方。
若是陇右出现了地震,对关陇门阀的影响不好。
“陛下,李正妖言惑众,煽动民心其心可诛!”
“陛下!如此妖言惑众之人,断不得与长乐公主成婚。”
“陛下!李正年纪轻轻竟敢说出如此祸国之言,应道将此自子拿入大理寺查出是否还有人在背后指使。”
秦琼听着这话听出了一些眉头,说出这句话的言官是想要把李正往绝路上逼。
不仅要拿下李正,还要拿下李正的党羽。
祸从口出,秦琼心中也是感慨,李正还是太年轻了。
站出朝班,秦琼说道:“陛下!若是要捉拿李正,末将愿意亲自带兵去抓。”
一上午的朝会,李世民听了一上午的弹劾。
下朝的时候又叫了房玄龄和杜如晦议事。
李正这件事是不是妖言惑众先按下不表,真正让李世民在意的是李正说得是不是真的,这些事情是不是真的会发生。
离开承天门的路上,程咬金小声问着秦琼,“秦二哥,这不像你啊,平日里你不会这么站出来。”
秦琼一路走着说道:“怎么了?”
程咬金琢磨着说道:“你亲自去抓拿李正?据说李正给你开了方子,孙思邈给你治病,秦二哥是想还了这个人情吧,这一次是想帮李正开脱。”
秦琼依旧一路走着说道:“当初是老夫亲自去找到李正,若是李正真要入牢狱,也要老夫亲自送进去。”
程咬金点头,“秦二哥还是重情义。”
牛进达匆忙走过来说道:“刚刚打听来的消息,在李正说的事情还没发生之前陛下不会捉拿李正。”
看到程咬金疑惑的眼神,牛进达又补充说道:“陛下身边的王鼎说的。”
三个贞观朝的大将军一齐走出承天门,就瞧见正准备面见陛下的长孙无忌。
时隔这么多时日,连长孙无忌也出来了吗?
朝中为了李正的事情吵得不可开交。
李正还在和阎立本在马圈旁制造着纺车。
一个半自动的纺车已经初具雏形,阎立本看着自己的成果说道:“若是两台纺车合并在一起使用,岂不是可以直接从丝线做成布匹?”
坊车是按照明朝时候的纺车改动的,如今大唐的布匹很贵是因为布匹的产量不高。
制造成本高,需要的时间快。
在明代纺车上李正还借用了后世水力线纺车的技术。
水作为动力驱动的水转大纺车达到半自动的效果。
主要是依靠纺车旁的大水轮,水流冲击水轮上的辐板,带动大纺车运行。
这已经是后世纺织机械的雏形了。
阎立本琢磨着说道:“李正,你说这个纺车一天可以产多少匹布。”
李正瞧着眼前的成果说道:“我做的布不按尺卖,我论斤卖。”
第三百七十八章 仙人?
“论斤卖?”
“没错,以后泾阳的布匹产量会非常地高,而且质量也会很好。”
阎立本观察着眼前的纺车,这样的纺车确实看起来比较省力。
可要真正地用起来,是不是真如李正说的那样,就不得而知了。
李正说道:“这个纺织机我还要试验几次,到底好不好用,若是好用咱们多做几台。”
阎立本点头说道:“我这就让村子的人过来试试。”
把棉花做成棉布之前还要做很多的工序,首先要把棉花开松,再进行拉压,将棉花的棉絮梳理出纤维的过程又叫做梳棉,这是一个非常繁琐又麻烦的工序。
做起来也非常的无聊,要反复地操作这个流程。
接着把经过梳理的片状棉花会再次经过一个小一点的皮辊,变成棉条。
棉条再次被细分成为更细的类似于线的样子缠绕在一根管子上。
棉条会用纺车进行加捻,就是把棉条进一步变细,拉长,并且利用机器再进行加捻
就可以得到棉线,当然想要做成棉线还要和麻一起缠绕,增加棉线的韧性,这个工序和搓麻绳差不多。
只不过棉花的纤维更细,可以与各种人们常用的纤维相契合。
因为棉线很容易断裂,这个没有纱线的年代只能用麻来代替。
棉线与麻交织,这样的棉线做出来才能有足够的韧性来裁剪。
用更加科学的角度解释就是提高化学纤维的强度。
当然了这一点李正并不打算告诉阎立本。
这是自己的秘方,也是将来棉布生意的核心技术。
在棉布还没普及之前还不打算把这个技术告诉别人。
拥有这个时代所没有的知识是一种很奇怪的体验。
在知识的凌驾之上,李正觉得自己的眼界高度是这个贞观年间大唐的人穷尽一生都无法企及的高点。
其实这个高点很简单,就是系统的数理化与一些微观知识而已。
而这些知识对如今才堪堪能够吃饱饭的大唐来说,太奢侈了。
大虎给龙武军送去肉菜,骑马回来便说道:“长安令,秦琼大将军来了。”
李正停下手中压棉花的动作,“把秦琼大将军请进来吧。”
把桌子的棉花与捻子收拾一下,拿起搁在小泥炉上的水壶,倒上两杯热茶。
秦琼是一路从村口走来,李正看着来人微笑说道:“大将军好久不见。”
打量着李正,秦琼说道:“当初第一次见到你的时候,你还是一个老夫一只手就能拎起来的小娃娃,没想到已经长这么大了。”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