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海上升明帝 (木子蓝色)


  任期太短,难干实事。甚至难免只着注眼前利益,注重短期政绩,不可能有长远打算。就算有长远打算,可任期太短,官员交替,也难以保证政策的连续性。
  到如今绍天六年底了。
  皇帝也基本上定下了久任的任官原则,上到内阁宰辅下到地方县令,定下的任期现在都是五年一任,可以任两任,也就是能做满十年。
  除非表现太差免职或降职等,一般情况下都可以至少做满五年,或是做满两任,这样就能保证政策的连续性,尤其是对于那些地方主官,比如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分巡、知府、知县这些官员,都是主政一方的,朱以海要求不能时常调动。
  而且官员久任,属吏知其久任,也不敢相欺。
  官员政绩突出,表现优异,虽不再是迅速升迁调动,但也会给予奖励,比如晋升本品官阶,加衔,甚至是加俸,赐爵等,等任满后,也可以升任更好更高的位置奖励。
  中明以来,明朝官场很大一个问题就是很多官员任期极短,如知县这样的一县主官,往往都平均只有一两年任期,哪怕就是布按、督抚这样的大员要职,也都是任期平均不超过三年。
  朱以海也不希望地方官一任就是十几年甚至二三十年,这样肯定也不行,但最少也得一岗五年,十年最好。
  毕竟就算后世时,国家也都是以五年为期,搞五年规划的。
  其实朱棣在位的时候,也总结过历代政治得失,确立过久任制,要各级官吏长久在其岗位,如清正廉洁确有政绩,可加俸、加衔,不可轻易更动。
  只是这圣谕到了后面也早就走了样。
  官员久任坏处也有,特别是高级官员久任,容易扶植党羽,在上下级之间形成山头派系利益共同体,可总体来说,久任终究还是要更好些。
  朱弘甲承诺要让陈潜夫做十年中原总督,这不是简单的鼓励赞许,甚至也是一种很直接的拉拢行为。
  太子是储君,但太子也并不是君,在朝廷里其实是一个比较微妙的位置。
  他的权力来自于皇帝,臣子既是他的臣,也不是他的臣。
  如果陈潜夫谨慎一些,他就会装听不懂,不直接接受太子的这种公然拉拢。当然,如果他野心大,想要投机太子,他也可以立马打蛇随棍上,成为一个铁杆太子党。
  “臣谢圣人和太子殿下洪恩,一定不敢辜负圣人和殿下之恩,一定会在河南尽心尽力办好事。”
  陈潜夫的回答显得中规中矩,他没有只谢太子,而是在这只有两人的场合,还带上了皇帝一起谢,明显,没有成为太子私臣之意,态度明显,但也仍然对太子表现出足够的尊重。
  太子微微一笑,似乎对自己有些过于直白的拉拢有些小尴尬,或者说他本来就并没有什么深意。
  陈潜夫甚至都觉得自己是不是想的太复杂了些,毕竟太子才十五,过了年也才十六而已。
  在京留守监国的太子殿下,也未必就真会这样拉拢他。
  “孤定会向圣人请求,保你十年任期,但也希望你能够完成你的承诺。”
  “天色还早,不如陈卿陪朕去看望一下来京赴考的河南举子们,如何?”
  陈潜夫这次没有犹豫。


第811章 移动界碑
  镇南关。
  “汉朝就在此设关,初名雍鸡关,后改名界首关、大南关。我朝洪武初年,为巩固南疆,将关城改建为两层门楼,后易名镇南关。又在金鸡山陡壁上修筑炮台数座俯控关门,在以前海路不兴的时候,这是通过交趾的重要关隘,是南疆要塞。”山峦重叠,谷深林茂。
  镇南关驻守游击将军杨琏向广西驻防御营提督曾英介绍道。曾英是四川人,读书人出身,家世不错,人称曾公子,是个义薄云天名声很响的人,崇祯朝时抗击张献忠而名动巴蜀,招募了一支武装也曾在蜀地割据一方。
  他英俊的脸上还有一道狰狞大疤,那是他早年兵败于张献忠时,被张献忠拿刀砍伤的,但大难不死的他跳崖投江后被一个土司首领的女儿董琼英救下,还带着一营土司女蛮兵助他再出山招兵买马,最终数败张献忠。
  经过这几年的沉浮,曾公子如今出任广西御营提督,明显整个人要沉稳的多了。
  在蜀地时各方军阀混战,曾公子脾气火爆,一言不和那便开打,也是与环境有关,当初引兵哗变造文安之的反,结果却被请君入瓮,被一介书生经略给俘虏了,送到京师听侯皇帝发落。
  好在皇帝并没杀他,只是让他在京坐了几年冷板凳,之后短暂的出去随征打了几仗,一直到今年,才终于再次正式外放,而且直接就是广西御营提督,这是让他都不敢相信的,他本以为这辈子他都只能在京坐冷板凳到死了。
  “呜!”有牛角号声响起。
  “关外有越人来了。”曾英看了看杨琏,然后看着关上和关外山上的炮台,很澹定。
  就凭这些巨炮,还有守关将士们的火铳,来多少安南人也得在这里填山沟。
  甚至他内心里还有股久违的冲动,这几年憋的有些久了。一队夜不收骑兵驰到关下。
  “是一群附近村民。”
  “他们是来互市交易吗?告诉他们,现在战争时期,暂停入关互市。”夜不收队长进了关,来向曾英当面汇报。
  “那些人不是来交易买卖的,是另有他事。”
  “什么事?”
  “他们来告状,说要状告杨琏将军。”曾英望向杨琏,
  “杨将军知道这是何事吗?”杨琏一头雾水,甚至觉得很无辜。他镇守在镇南关也有一年多了,但他并不是广西人,也不是广西旧军,他是浙东台州人,海门卫的兵。
  最早是吴凯的家丁出身,当初皇帝起兵自称监国,从海宁南下第一站便是海门卫。
  海门卫所有五千多卫军,海门协营有三千营兵,但皇帝到时,却只有一百二十个能打的兵,这些都是吴凯和麾下军官们的家丁。
  吴凯身为参将有二十个家丁,杨琏就是其中之一。跟着吴凯拿着双饷,那时也还算是混的不错,搞搞走私甚至有时黑吃黑什么的,但说前途就说不上,反正就混吃等死。
  正是遇到了皇帝后,跟着从龙起兵,从一个混吃等死的家丁,一路到了广西御营的镇南关守将,从三品的武官。
  他手下有一标人马,一千多号兄弟呢,那可是御营精锐。能混到如今,既跟他祖上积德,让他恰好遇到刚起兵的皇帝,也跟他确实运气好,加上作战勇勐有关。
  反正吴凯现在那都是世袭国公、都督,他当年手下的二十个家丁,现在还有九个活着,最差也是跟他一样的游击将军了。
  当年海门营一百二十个家丁,跟着吴凯一起追随皇帝,现在混出几十个将军来。
  来镇南关一年多,杨琏还是很踏实肯干,也很注重身份,吃兵饷喝兵血暗里走私甚至剿匪黑吃黑这种事他绝没干过,而且他也没机会干。
  他虽是游击,可身为一标长官,麾下两个营,但各个武官也是环环相扣,互相监督,他并不能跟以前吴凯那样乱来。
  “军门,末将也不知道他们为何。”曾英问夜不收队长,
  “把他们带进来,本提督亲自来询问,有事也可以与杨游击当面对质。”那几个安南人被带进关。
  他们被带到曾英面前,曾英发现这些人长的黑黑瘦瘦,跟广西人也没什么区别,尤其是他们服饰甚至开口说话,也都是夹着广西这边地方口音的汉话。
  居然是汉话。曾英这几年在京坐冷板凳,有一个很大的成就,就是官话学的极好了,他甚至可以不带半点川音。
  镇南关这边的汉话,一般人听不懂,但若细听,也能听的出这确实是汉话。
  “别急,慢慢说,你们是何人,因何事要状告杨游击?本镇乃是广西驻防御营提督曾英,有什么都可以直说。”那几人的话曾英基本听不明白,让人翻译给他听。
  “我们听说最近在编团练乡兵,许多村寨都发了刀枪弓箭,选中的还有饷银和口粮,我们怎么没有呢?”杨琏很无辜的望着这些人。
  “最近沿边确实在编练团练乡兵,发放武器,组织边防巡逻等,对于乡兵当值时还会给予一些补贴钱粮,但这只是针对关内的汉民。”
  “我们也是汉民啊,祖祖辈辈都是汉民。”那些山民不肯,生气的道。
  “我们一直都是大明的子民,也是汉民。”
  “可你们不是在关南吗,刚才你们还说在同登的奇穹河边居住啊。”
  “整个安南都是大明的疆土,一直都是安南都统司辖下啊。”山民们急了。
  凭什么一关之隔区别对待,关这边的他们也有许多世袭联姻往来的亲戚朋友,他们都得了许多好处。
  发银子发衣服发刀枪弓箭,巡逻还有粮饷等,而且听说要是抓到郑氏的间谍还有赏赐等。
  他们羡慕啊。曾英本以为是杨琏的兵在关外抢掠害民之类的事情,他之前已经宣布,说镇南关以外的高平、谅山等地,以分水岭为界,向北流的河直到源头那都是大明的。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