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会面第二天。太子便在留守朝廷的会议上,颁布了几样新政。其一,是从明年的会试开始,取消南、北、中榜,不再按南北榜分取进士了,而是各省定额录取。
中原的三京十八省,各按人口数量来定录取数额,虽然同场同卷考试,但录取的时候却是分省来录,而且今年录取的总数也定了,三京十八省总共录取三百六十名进士,另外特别四省加上关外十七省,每省各给三个名额,总共六十三人。
明年的进士,便将总共只录取四百二十三名进士,比起前几科动不动就录一千多,还要加恩科,则录取率大减。
尤其是对于科举大省的江西、江南、福建、浙江这几省来说,这分省定额会让他们更加内卷,他们省内的举子只能争夺本省的进士名额了,假如江西只有二十个进士名额,哪怕江西的第二十一名,成绩比其它省的好再多,也不能录取了。
这明显是出于大一统的考虑,比起南北榜和南北中榜更进一步。另外,太子还宣布,各省在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外,将新增一个省级机构提学使司,其长官为提督学政,为正三品,主持院试,并督察各地学官的官员,管理省内学校。
提学只管考试和教育不理民政,督抚和布按不得再干预提学职事,所有涉及学校、学生的事务,都统归提学管理。
而各地学生,秀才举人等犯事,亦须先报之提学,由他们革除功名,然后交由法司处置,而不再需要报请礼部。
这个提督学政,是之前的提学厅厅长,而在崇祯以前,明朝最早是在布政使司下设立儒学提举司,设提学官,由按察副使或佥事担任,南北直隶是用监察御史一名任提学官。
景泰年曾废止,天顺又恢复。总体讲,以前的提学官不论品级还是职事,都不如现在的高。
现在直接跟布、按两司平级,而且督抚、布按都不能干涉他们的职事,虽不是御史钦差,却是在地方上地位超然,有几分驻防御营提督的那种超然。
提学使司现在是自成体系,虽是地方官,但不受督抚布按管辖,这就非常特殊。
从取消南北榜到分省定额,再到试行吏员考试,然后是专设提学使司,又在各地取消原来的县府官学生员制度,改成以基本教育的小学校制度,以及招收高小毕业生和秀才为主的中高等学院。
因为科举三年一科,科举、吏员考试又事关官吏,所以定的是学政三年一任,一般不连任,而是换省或换岗。
这么大的事情,但在朝堂上却很低调的宣布,并很快在报纸上公布颁行。
“省里又恢复三司了,提学使司取代了都指挥使司,文事取代武事,文教大兴,好事啊。”学城,一间茶楼里,一群待考举人在喝茶看报,来自江浙乌程的姚延启道。
他的兄长姚延着却道,
“这事情这么大,怎么悄无声息的就颁行了?”来自湖北黄冈的刘子壮道,
“我看这可能是圣人旨意,这么大事,太子也不可能直接颁行吧?”他是刘源湛崇祯元年的同科举人,年纪比刘小几岁,但也四十多岁了,中举后又考了数科都没中进士,后又因战乱停考了几次,这次也是与表弟曹本荣一起来考试。
在问津书院读书多年,后又与表弟游学于黄州河东书院,寒窗苦读三十载,这次来京考试志在必得,不料却碰到绍天朝建立以来最严一科了。
以前一次录取进士一千多人,绍天朝已经开了两次常科,两次恩科了,四科录取了好几千进士。
结果今年这第三次常科,却只录取四百多人,还是分省录取,湖北省虽比不得江西江南的士子水平,但也算是人文之乡,今年参加乡试的秀才达到了八千多人,但最后录取率只有一百多,百分之二的录取率,低的惊人。
而现在好不容易百里挑一杀到京来考会试,结果他们这一百多人,要争夺十几个进士名额,百分之十的录取率。
虽比乡试的要高出五倍,但那一百多个可都是千军万马里杀出来的。很明显,朝廷科举制度有了极大的变化,前面这六年,那是敞开了录取,常科还要再加恩科,常科也是一科录取数量相当于以前几科的,但现在一下子就减少了几倍,虽然更应当说是恢复以前的录取数量,可这落差太大。
特别是分省定额,这基本上就等于对那些大省的压力更大了。而且下一科乡试举人录取率也会开始减少录取数量,严格分省定额,就算是江浙大省,举人一科也不会录取超过一百。
相对应的是朝廷增加的吏员考试,又叫公务员考试,却是高小毕业生、取得秀才功名及以上者,都可以报考,另外退役御营、省营兵,武举秀才举人也可以参加考试。
这公务员考试甚至还是直接按岗位招录,择优按岗位录取,一录用就上岗,有多少缺就录多少人。
官员有九品十八级,而吏员也有九品十八级,称为流外九品。官吏界线还有,但已经跟以前不一样了。
“你们说这次变动这么大,会不会是因为河南罢考桉引发的?”刘子壮道。
刘源湛认为这跟他们河南考生罢考没关系,
“我倒觉得现在这样改也挺好,之前一次录取一千多人,这进士也太不值钱了,才几年就录了几千个新科进士,朝廷哪有这么多官缺职位?”
“现在三年一科,就算分省定额,可总共才录四百二,十年也不过一千二百多,稀少才珍贵,要真是进士遍地都是,那咱们二三十年的苦读也没有意义!”这话倒引的乌程姚家兄弟的认同。
他们兄弟也是寒窗苦读二十年才一朝中举,还是兄弟同榜中举,也是一时美谈,如果科举变的太容易了,那他们就白读了这么多年了。
“这些新制肯定是圣人之意。”
“圣人现在哪里,今年真不回京吗?”
“听说在兰州。”
“我听说到了凉州了。”
“我听说是到敦煌了,要在那里接见西域各国使者呢。”刘子壮突然问刘源湛,
“你们河南举子,最近没什么打算吧?”
“没有。”刘源湛直接摇头。
“我之前听说你们河南士子有人谋划公车上书?”
“有人曾提过这事,但没人响应。”刘源湛道,事实上之前确实有人提议趁在京会试时,要来一次公车上书。
但后来郑三俊等十三位三品以上大臣被处死,牵连上万人抄家流放后,这个事情就再没有人提过了。
尤其是太子和陈潜夫跟他们座谈后,大家现在都打算好好的备考,争夺那陡降的新科进士名额,没有人想这个时候再去捋虎须。
姚家兄弟在一边道,
“最近大家还是消停一些吧。”
“太子殿下挺真诚的,咱们不能当面答应,背面又是另一套。”刘子壮也道。
头发花白五十岁的举人刘源湛有些无奈,
“太子殿下说的是很有道理的,咱们确实不能敬酒不吃吃罚酒,以前那些年,确实没什么好回味的。优不优免,仔细想想,现在这政策也挺好的,就是如今朝廷扩张太过急速,大量移民戍边,就算家里有地也找不到人种了。”
“确实,别说种地缺人,我们开矿办工坊一样缺人,现在都是买海外奴隶,便宜好使,朝廷政策只限制不得拥汉人奴隶,却不限制戎狄胡夷奴隶。”姚廷着道,他们来自浙江,现在那边可是工商兴盛,就算种植行业,也是大量使用奴隶的,以前的那些佃户、长工,现在不是分了田地成自耕农就是进了作坊工厂,要么就迁移边地分田授地去了,到处都是用工荒,只能买。
“陕甘回乱,抓了二百多万,还有内地诸省也有一二百万,为何不直接将他们全都贬卖为奴,这不也能立即缓解极大的人力缺口吗?何况把这些人发卖为奴,他们的财产充公,朝廷也能增收大笔。他们的田地,也能拿出来分卖给地方士民百姓,这不是一举多得吗?为何陛下却不愿意?”
“圣人仁慈。”刘子壮这样答道。刘源湛倒认为可能是直接对几百万搞这种政策,可能会引起全面暴动,皇帝的政策温和一些,可以分化瓦解他们。
不过心里也觉得要是直接把那几百万发卖为奴,倒确实能够大大缓解一下如今很严重的人力缺口问题,长远看,也能一劳永逸解决西北的一些隐患。
第814章 敦煌
敦煌。
西出阳关无故人,河西走廊的最西端,甚至大明朝一度被放弃的嘉裕关以西七卫地,长期被叶尔羌汗国统治着,回纥等也早随叶尔羌改信。
,被称为缠回。
皇帝在新年前,出嘉裕关,出玉门关,一路进了敦煌。
辽阔的大戈壁,连绵起伏的沙山。
目之所及,皆被白雪覆盖,一片沙海雪原。
月牙湖边,朱以海对敦煌有些失望。
这里曾有灿烂的汉唐西域敦煌文化,可如今几乎寻不到什么影子,尤其是大明放弃关西七卫后,敦煌联通西域中原的交通枢纽地位也不再了,尤其是在明朝,曾经汉唐时以汉人为主体的敦煌文明,也在历经西夏蒙元后,汉人零星稀落了。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