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整的灰色方砖,高大的门楼,威严的垛口,曾经的沈阳中卫城,后来的盛京城,如今仍复旧名沈阳。
沈阳城是明朝经营辽东时的重镇,军政合一的卫城,他在设计之初就被规划为一王五卫的驻防重地。
沈阳城始建于唐,称沈州,沈阳,沈水之阳。元代置沈阳路,金元时期的沈阳,是夯土城墙。
明初扩建改筑,才变成青砖包砌。
洪武十二年,招抚了沈阳一带,由此沈阳及周边逐步纳入大明统治。
洪武二十一年,重修沈阳城,修好后周围九里三十步,高二丈五尺,城四门。
朱元璋以藩王守北边,防蒙古南下,在北部封了十三位皇子为藩王镇守,而在辽东,封了三王,广宁的辽王,开原的韩王,以及沈阳的沈王,第二十一子朱模。
沈阳除设中、左、右三卫,后来又增设中屯卫和中护卫,于是形成了一王五卫。
三位藩王,辽王统领辽河以西,沈王统领辽河以东,而韩王坐镇开原,统领的是铁岭以北的三万卫、辽海等北部地区。
沈王坐镇沈阳居中,可左右策应,以保大明统治辽东。
只是后来朱棣靖难成功后,让这一策略破坏了。
在万历年间,虽然又加固了沈阳城,对城门加筑瓮城等,熊廷弼明末两次巡按辽东,也重点加固了辽东城,他还兴建军屯,每年在八万兵额中用三分人力来屯田耕种,当年就获米一百三十万石。
萨尔浒之战后,辽东局势迅速恶化,朝廷再启用熊廷弼宣慰辽东,可他还没出京,开原失守,他刚出山海关,铁岭卫又失守,沈阳一带的城堡的军民纷纷出逃。
熊廷弼却顶着风雪到达沈阳,还去抚顺等地巡视,斩杀逃将逃兵,诛杀贪官污吏,劝返百姓屯民,还给遇难将士百姓举行公祭,又举行阅兵仪式,修缮城池,分发武器,排兵布阵,才终于稳定了辽东局势。
可到了天启元年,他苦心经营的沈阳城却在后金的进攻下,连一天都没撑下来就被攻占了。
皇太极继位后,重新改造沈阳城。
将城墙加高城宽,把四门扩建为八门,原来的十字大街,改成了井字大街,沈阳城中心标准的中心庙还在。
原来二丈五的城墙,也予以修建、加高,墙体用条石和大青砖加固,设垛口六百五十一,八门又各修敌楼一座,城四角各设角楼一座,护城河也由两代改为一道。
还完善了城内排水系统,改造后形成内池七十二处,水不外泄。
整个城池其实没变大,但改造后,面貌变化巨大,这次工程修了五年,耗费了许多人力财力。
在改造了沈阳城后,也开始修建外城,在沈阳城外又修关城,只是工程较大,所以断断续续的修,尽量不耽误农时和用兵,修了多年,基本上完成,
关城是圆形,夯土城墙,周长达到三十二里四十八步。
内城居其亲戚族类,外城则由诸将及族党居之,而外城外的关城,则居卒伍和新归附之人。
简单点,宫城里自然是住着鞑子皇帝一家,内城就是皇亲国戚,外城中佛满州,关城则是伊彻满州了。
从天启元年攻占沈阳,到天启五年定都沈阳,开始修建大政殿、十王亭、汗王宫,到此时,已经二十多年,宫城内城外城关城,经过几十年,这里更加进一步的成了辽东的中心。
可在明军北伐辽沈时,这里就跟当年清军攻沈阳一样,都是一攻即破。
第759章 满洲奴
厚厚的帘子一闭。
炕席上一盘,炕桌上再放一个小炭炉子,温上一壶绍兴老酒,然后桌上几个下酒小菜。
炸花生米,豆腐木耳腐竹等做成的素什锦,松花蛋、肉皮冻再加一个凉拌耳丝、一个炒窝头,十分丰富了。
此时两人所在位置是在沈阳西南怀远门内的原兵部衙门,这里现在是御营第十五镇提督衙门,
李长祥的布政使司衙门,则在沈阳东南抚近门内的原户部衙门,张国维的两辽总督衙门设在城南,按察使司衙门设在城西北。
鞑子在沈阳城修有皇宫、汗王宫,还有十一座王府,六部衙门、庙宇等。
王府、六部衙门等如今都改做了大明辽东各衙,但原皇宫和汗王宫,张国维则派人清点登记后封锁,这里改做天子行宫,禁止进入。
沈阳城八门八街,井字形分割沈阳城为九宫格,最中央的这一块区域是原皇宫、汗王宫等,直接封锁起来,剩下其它八区。
皇太极修建的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麟趾宫、关睢宫、衍庆宫、永福宫等自然全都封锁起来了。
“瑞雪兆丰年,但愿明年是个好年景。”
两人喝着小酒聊着天,在这风雪交加的立冬日倒也惬意。
门被推开,风雪倒灌。
王江和冯京第、王正中几人进来,“嗬,你们这是已经先喝上了啊。”三人顶着一身雪进来。
“快关门,热气全跑了。”
关好门帘,三人把身上的貂脱下。
“幸好有貂啊,要不然这天怎么出门?”
王江是王翊的族弟,早年一起读书一进中秀才,然后一起拉队伍抗清,现在也是在辽东任职,冯京第当年一起在四明山的,从御史出身,如今是辽东按察使。
王正中则是王之仁的侄子,从行人、知县等做起,现在也是辽东省营提督。
几人都是当年浙东起兵,还并肩战斗过的,多是江南人,对这辽东的雪还真是一时难以适应。
“你们这是想来蹭酒蹭菜啊。”李长祥笑道。
“我带了肘子来,好东西。”王正中笑道。
王江则带来了卤牛肉,冯京第带来了一个卤猪头。
都是硬菜。
几人脱下貂挂在一边,还在那感叹这貂皮是真好,穿在身上一点风都不透,就算这雪落上面,都不会打湿。
“那可是王内侍他们在五国城收回来的貂皮,索伦人射猎、加工的上等紫貂皮,寒冬腊月,放一碗水在冰上,上面盖上这貂皮,水都不会结冰。”
貂皮是关外特产,努尔哈赤、黄台吉还在关外时,就极重视貂皮,甚至不惜对索伦、达斡尔等部发动战争征服他们,让他们每年进贡貂皮。
清廷还特别规定,索伦等部成年男子,每年都要朝贡貂皮一张,可就算如此,索伦等每年也不过向清廷进贡三千多张貂皮而已。
内务府定例,貂皮分三等,丰厚纯黑者为上,黄色次之,余为下等。进贡时,还有一套十分严格的检查程序,定等后,还要在貂皮背面盖上印章,然后入库。
貂皮属于皇室贵族专用品,不能流到民间,即使流到民间,如果买方看到官印还敢私下买,罪名极大。
就跟人参一样,鞑子都是皇家垄断贸易,获利极大。鞑子内务府垄断貂皮后,也会通过赐貂笼络大臣,每到冬至,皇帝赐貂,按相应品级享受待遇,那些顶级大臣们,能得到一到几张貂皮。
级别低的大臣,是没资格获赐貂皮的,能赏赐狐皮都已经很了不得了。
一般的军民人等,不仅不能穿貂,连狐皮、猞猁皮都不能穿,只有大小王公贵族,文武百官才可以穿。
不过貂皮比起人参、东珍来,却又要便宜许多,貂皮还不易储藏,容易生虫。
所以有时鞑子皇帝也会拿出储藏的貂皮交给皇商出售,这种貂皮一般也只准王公贵族文武百官才可以购买,上等的三两中等二两下等一两一张。
一件貂皮衣,起码要十张貂皮才能制成。
一件上好貂皮成衣,大概得要六七十两银子。
王朝相他们先前率三条大舰奉旨去海东,招抚宣敕野人女真各部,同时与他们互市贸易,收购皮草人参东珠等。
由于王朝相他们带了三大船的好东西,铁锅、鸟枪、烟丝、茶叶、瓷器等等,引的海东诸部争相抢夺。
在摩阔崴、海参崴,各部首领甚至为了抢购,差点打起来了。后来王朝相他们还前往了五国城,也就是鞑子的三姓城,此地在后世的吉林依兰,位于松花江畔。
这里也曾是金人流放北宋徽、钦二帝所在,它还有个比较特殊之处在于,这里是一个通往三江平原的重要通道口,过去后,便是一马平川的三江平原了。
以后金天命元年迁入赫哲族三大姓——葛依克勒(葛姓)、胡什哈里(胡性)、卢业勒(卢姓)——而得名。
这里三江交汇,松花江、牡丹江和倭肯河,这里也原是辽金时代五国部之五国头城所在地,明朝时,居住在这里的斡朵里和胡里改两部女真南迁后,一度处于荒芜状态,后来沙俄南侵到黑龙江,居住于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的赫哲人不断向松花江上游的三姓地区迁移,在努尔哈赤、黄台吉父子统一黑龙江流域时,三姓屡立战功,将葛依克勒等四族长编为世管佐领。
鞑子还在这块地方设驿站、驻防充实这块水陆要冲。
王朝相他们在海东招抚各部,互市贸易取得极大成功后,又趁热打铁,由摩阔崴至珲春,然后北上宁古塔,沿牧丹江顺流直抵三姓城,在这里与三姓赫哲,及周边的部落会盟,宣诏敕封,授赏,并与他们贸易。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