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明末之席卷天下 (明镜要高悬)


  “就以全国一千万顷来算,十亿亩。”
  “加上我们红薯,玉米、土豆的推广,年产量可望达三石,现按两石计。”
  “平均收税按最低零点二成计,则可收四千万石。”
  丁毅现在财政供养人口大概是一百万军队加一百万吏员官员左右,但这一百万吏员还没全到位,估计两到三年后才能到位。
  这两百万人一年能吃掉五百万石粮就算不错,加上发资,上次算过,也就五六千万石。
  而且丁毅以后发工资以银子为主,粮食主要用来在各地平抑粮价,让老百姓也吃的起。
  加上他明年要开始收商税,商税足以应付工资,粮税就可以省下来自用。
  “四千万石?”崇祯时期的几位明朝官员听的目瞪口呆,显然有点不敢相信。
  “咱山东去年就两百多万石,四千万算多吗?”杜如海洋洋得意。
  当然了,丁毅现在都是按最大数来算的,如今天下刚定,丁毅在地方的建设刚起步,今天全国能有一千万石税收就算成功。
  就算只有一千万石,也足以养的起他的一百万军队和一百万官吏。
  而这两百万人的工资,现在一半要靠粮税,一半靠商税。
  将来是可以全部粮税,不用靠商税。
  东江镇的官员则是另一种想法,丁大人从东江镇两成的税收,少到零点二成,足足降十倍,还能搞这么多税收?那丁大人在东江镇时,有多黑?比大明朝还黑啊?
  丁毅在东江镇和山东能收这么高税,一是他田种的好,二是他田都是自己囤的和抢的,不要钱送给百姓,三是他的田产量高,所以百姓愿意。
  而大明朝表面收的税低,其实各种加派,所以不但比丁毅的高,还收不上。
  “皇上,全国现在需要有一百万官吏吗?”吏部尚书张忻有点不敢相信,现在大乾要这么多官吏,他也提出异议。
  百万军队就算了,原本大明朝就有这么多官军,虽然能打的不多。
  “每县五百吏员,每州府一千,加上各局官员,数量的确远超前明,但增这么多官吏,是为了更好的控制村镇县,以及有大量的人来朝廷办事,必竟很多基层的事情,都需要人去处理。”丁毅缓缓道:“大明朝时全国大概一千五百个县府左右。”
  “每县五百大概就要七十多万人,加州府和京官,和其他官员,百万人差不多刚刚好,后继,可能还会再增加,以科举的名义来增加。”
  言外之意,一百万都可能不够。
  “县的吏员,还要深入乡村,乡镇办事,为朝廷宣传朝廷的政策,旨意,包括现在丈量农田,征收商税,都是吏员在办,他们,是在为咱们收税收钱,并且是上传下达,连接朝廷中\央与乡村的桥梁啊,这是必不可少的。”


第810章 法律的目的
  张忻这才点头,皇上说的没错,没有人这些人收税量田,朝廷的粮和银那来的?
  想想以前一个县才几个官员,几十个吏,的确没法做事。
  靠这几十个人,怎么去把全县的田给量起来?如何把下面的消息,传递到京城。
  张缙彦这些人其实也很关心商业税,毕竟这些官员家里都会有些商铺。
  之前丁毅说京官先不管,现在都写成改革里了,京官一样要交税。
  还好他们几个包括马士英,都不是江南富商出身,家里的店铺也是小商铺,交不出几个税银,看过之后,也都没什么意见。
  第二个重大的改革就是官员的考核和升迁任用,之前都已经说过。
  然后第三个重大的改革就是村镇管理制度。
  满清用的保甲制,丁毅用的是后世村组制。
  按现在的村为单位,设村长,每村五十户,再设组长一人。
  村组长由县任命,但没工资,村长任期四年,期中免税,不能连任,后面再任村长同样是四年,最多只能任两期。
  组长可以连任,期中免税一半。
  村组长优先有退役回去的兵士和退休的官吏担任,若没有兵士和官员,则由村民自己选出。
  张忻看到村组长都由军中士兵回去担任,不得不佩服丁毅,在这样的措施下,朝廷的统治力度,将前所未有的强大。
  以前乡村士绅比县令还要有用的时代,不会再有了。
  因为如果让村民们选,肯定选不到士绅。
  除非这士绅平时就乐善好施,是个大善翁。
  第四个改革是官吏和军将的退休和福利制试。
  二品以下,满六十退休,二品以上入内阁的(或有爵位的)六十六岁退休,未入内阁的六十三岁退休,军官一样。
  退休时,一次性领取退休前一年所有薪水的两倍,朝廷不再供养。
  看到这里,群臣哗然。
  大明朝和满清也没有退休制度,但会每月发两石米给退休官员们,也等于是养老金。
  现在丁毅一次性发两倍年薪,就不管,有利有弊。
  万一银子用完,没的吃怎么办?有的人年老了,没人照顾,岂不是要活活饿死?
  “皇上--”司法部尚书吕大器提议,是不是每月发两石米这样比较好,大明朝也是这么干的。
  马士英则反驳,一次性拿两年薪水,岂不比两月两石米多?
  像马士英这样退休,一次可以拿三千多石,三十石一年都能吃一百年呢。
  当然了,现在丁毅发薪水都以银为主,他一次性拿三千多两银不香吗。
  吕大器则坚持要每月两石,群臣奇怪的看着他。
  丁毅只好道:“让退休官吏自己选,每月三石,或一次拿两年年俸。”
  “皇上圣明。”吕大器高兴道。
  马士英等白了他几眼。
  接着又是官吏和兵士加薪的事,这件事在登基时说过一次,简直普天同庆。
  这次则写的清清楚楚,从下个月起执行。
  基本是大明原先的翻倍。
  像现在内阁成员俱算从一品,年俸从大明朝的888石,涨到大乾的1700石,且官员随便领粮还是领钱。
  当然,这些俸禄放在以前大明,可能还有人不够用。
  因为有些高官家里,养的人很多,比如幕僚、仆人、侍女、甚至家丁侍卫。
  但丁毅特别提出,朕的皇宫,从几万人裁解到只有两千多人,也不准天下再有奴隶,你们还养这么多人干什么?
  所以现在大伙都没有仆人和侍女了。
  就算有,也只是雇佣关系,不再是卖身关系。
  丁毅规定,正三品及以上官员,家中仆人侍女家丁总数,不能超过十人,朝廷每月再给二十石粮,只给粮,用来养仆人和侍女。
  不许有幕僚,你们要啥幕僚,养幕僚是为了出谋划策,你们难道想造反?
  你没能力,还要幕僚出谋划策,你当什么官?
  正五品到从三品,家中仆人侍女家丁总数不能超过五人,朝廷每月给十石粮补贴。
  七品到从五品,家中仆人侍女家丁不能超过三人,且没有补贴。
  所有军将一样。
  另内阁成员家里,有朝廷京营负责守卫,朝廷出钱。
  内阁家中仆人侍女家丁总数,不能超过十五人,朝廷每月给三十石补贴。
  丁毅压缩官员家里用人,等于变像压缩了官员家里的开支。
  现在没有奴隶,你想多雇佣几个人,除了出粮,肯定还要出钱,你那点工资,够开支吗?
  所以这之后,官员家里的仆人侍女什么越来越少,很多官员甚至都没有。
  像现在的内阁成员吕大器,他一直都是家里几口人,家里就一个老奴仆,开支极少。
  兵部尚书张缙彦家里曾经有四十多人,改革之后,连忙裁解和遣散,只余四人。
  各官员家里,包括东江镇的官员军将都被丁毅分过田,有田地的收入加朝廷薪水,生活肯定比较富足。
  当然,打天下的兄弟不能不照顾,丁毅还没正式分封,到时,自然会有另外的赏赐,让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得到好处。
  “官吏们都分房啊?”此时司法部尚书吕大器又看到下面一条改革。
  为了降低官员们的支出,丁毅还决定分房。
  像以前调到京城的外地官员,只有租房,所以明朝出现了由同乡或同行组成的会馆,专门出租给官员们用。
  官员们原本薪水就低,还要支付房租,自然要想办法增加收入。
  丁毅平定天下后,收没了大量宗室的房产,大明勋贵的房产,分都分都不完。
  像山东济南城,大半个济南都是王府财产,到现在还没分完,丁毅都拿来出租赚钱。
  所以他决定,给官员分房,外地调到京城的由京城分,调到外地的就当地的分。
  但这房子是朝廷的,官员只有居住权,退休和调走之后,交回朝廷。
  这样又替官吏们省了一大笔钱。
  “各地少则五百,多则上千吏员,这么多房,有的县城有吗?”马士英提出疑问。
  因为丁毅连吏员也要分房。
  “没有就盖,由交通及建设部负责。”丁毅沉声道:“每县每州府,都要准备上千套公房。”
  这个时代盖房子太容易了,丁毅按后世小区设计,大伙的房型都差不多,聚集在一个区域,专门用做公房。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