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明末之席卷天下 (明镜要高悬)


  五年后退役,由这个部门来安排退役后的工作、任务。
  想继续打仗的,可以进入海外安全部的海外部队,进行海外殖民。
  这次内阁改制,非常重大,从六部扩展为十几部,把六部的很多权力都分开了。
  但正如丁毅所说,君权也将被限制很多。
  “朕刚刚看了一些奏章,什么问候了,请安了,有的省官员,屁大点事都上奏,刷存在感,简直是尸位素餐,对的起朕发的俸禄吗?”
  群臣默然。
  自古以来,下面的官员都是这样的啊。
  “以后什么奏章就往什么部发。”
  “各部自己解决。”
  “比如吏部,七品官员以上升迁,调动,和处理等,由各府州自己定夺,五品以上官员升迁,调动和处理,由各省自己定夺,三品以上官员升迁、调动和处理,才报由朕来批阅、任命。”
  官员们喜欢争权,主要就是财权和人事权,丁毅第一条先把自己人事权给限制了,官员的任命,由地方和吏部自己决定。
  他表态,理论上吏部考核的官员,皇帝只负责任命,不干涉,但皇帝也有一票否决制,如果觉的这个人不行,可以直接否决,并有提名权。
  仅这么一搞,以后吏部的事就少了一大堆,丁毅在人事上的事也少了一大堆。
  有官员们肯定很高兴,皇帝真的限制自己的权力了。
  其实丁毅还保持着三品以上的任免,而各路总兵等于只能由丁毅任免,而大量的中下层军官都是总兵直接任免,少量中层由兵部任免。
  丁毅掌控着军队的总兵和中下层军官,比掌控吏部的文官要重要的多。
  这时阮文龙小心的提意见:“皇上,这样的话,下面的督抚权势会不会过大,官员都是由他们任命和升迁?”
  这是提醒丁毅,以后封疆大吏们会不会成独立王国。
  “地方督抚四年一换,知府知县五年一换。”
  “官员的升迁,不是由他们决定,他们和朕一样,负责批阅,官员必须由司法部、城事部、教育部、卫生部、建设部、财政部等诸部联合考核,从优到合格,择优晋升。”
  简单来说,一个知县每年一考核,由州府级的相关部门,对其辖区农业税,商业税,学生数量,医疗设施建设和医士配备,县府水利,农田,道路建设,案件处理情况,财政收入,等各方面进行考核。


第809章 摊丁入亩和降税
  连续三年优秀者,可以破格提拔,五年一优秀者正常提拔,五年合格者,平调,第二个五年还是合格,则降职。
  若五年中有二年不合格,降职,三年不合格,免职。
  这样考核的话,地方官员所谓的人事权,其实和丁毅这皇帝一样,只是一个任免权,晋升调动,都是要看考核。
  地方督抚也是一样,由中\央诸部直接考核全省的各项指标。
  军将们同样都需要考核。
  “像山东省,在朕手上,每年税银三百五十万,税粮二百万。”
  “朕现在交给蔡懋德,如果你每年税银二百万,税粮一百万,这肯定就是不合格的。”
  “当然,粮食产量受天气影响,百姓失收,消费也会降低,所以可以根据天灾,上下有所调整。”
  丁毅现在刚建国称帝,一切考核还是以数据来说话,先让朝廷能正常运转起来,有足够的收入可以开支。
  下一个五年,就要全面考核民生,注重民间的呼声,鼓励百姓进京告御状。
  他要现在接受告御状,下面的乡绅地主们还不潮水般的往京城来,个个告他这大乾皇帝。
  群臣听完,也都脸色凝重起来。
  丁毅看似放权,但考核严格,其实所有人都没有权,所有的权,都在你为官一任的表现上面。
  其实历史各朝,都有对官员的考核,但从来没有像丁毅写的这么细。
  丁毅每个省每个府每个县,根本人口和田地数,都要制定相应的农田税和商税,甚至连有多少学校,多少学生,多少医生,都有规定。
  每年当地征兵多少也有替定。
  考核之细,短时间在场的官员都看不完,他们越看越是心惊。
  “这些东西,你们好好看看,每个人都要看完,看完后放下,不得带走。”
  “然后有什么疑问,或觉的不妥之处,大伙都提出来,一起改。”
  丁毅给他们每人差不多一叠资料,都是这次的改革资料,众人光看就要看半天。
  当下,所有人也不再说话,低头细看起来。
  写在最前面的,当然是一些比较重要的改革。
  比如丁毅学自清朝的‘摊丁入亩’又叫摊丁入地,地丁合一。
  这个政策,原本在雍正时期开始实行。这种制度的实行,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经济负担,促进了人口增长。劳动者有了较大的人身自由,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赋税规则的简化减少了官府打马虎眼任意加税的可能。
  摊丁入亩的实施,直接导致中国人口的爆炸性增长,从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人口突破1亿,到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突破3亿,再到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全国人口突破4亿,占世界人口超40%(1830年全世界人口为10亿),奠定了中国人口大国的基础。
  明朝,丁银与里甲、均徭等四差银一起,都由地方官员征用,并不上缴明中\央政府,实际上这项收入多落入官吏的私囊。在明朝中央政府那里,也没有全国丁银的统计数字,只有户丁的总数,在行政及政策制定方面,中\央政府也未涉及丁银的处理以及如何支配的问题。
  丁毅在山东省等自己控制的地盘,都是按田亩数来收税粮,不收银子,与明朝也不同。
  丁毅自己的方式其实就是清朝的摊丁入亩,不过清朝收的是丁银,丁毅收的是粮。
  而且丁毅在山东各省收时,比清朝还狠一点。
  清朝十亩以下每丁(一个成年劳动力)每亩为两分钱。
  假设一家五口,有两个成年劳动,大概是一亩四分钱,十亩为四钱。
  四钱银在明朝,那怕是一石一两银的低粮价时候,才不过四斗粮。
  而丁毅十亩以下收两成粮,按一亩两石产量计,十亩二十石,两成就是四石粮。
  所以丁毅的税收表面上看是清朝摊丁入亩的十倍。但清朝的摊丁入亩是以‘丁’为基础,丁毅是田为基础,收税主体不一样。
  比如清朝一家五口有两个成年人十亩田,就是两个丁,收税按两个丁乘十亩算,丁毅这边,你一家五口只有十亩田,还是按十亩田算。
  整体比较起来,肯定没有十倍,当然,丁毅的税的确比清朝时重了点,这也是他前期有大量粮食,支撑他席卷天下的根基。
  而他收税收粮和清朝收银与是时代不同的原因,明末粮食奇缺,白银也不流通,大量的白银在富人的地下窑子里藏着,所以丁毅收税以粮为主。
  现在天下平定,丁毅还收商税,所以他决定改正税率,降低百姓的压力。
  同样是摊丁入亩,根据清朝时用‘丁’当收税主体,全国统一标准,十亩以下,零点二成。
  从两成降到零点二成,降了足足十倍,这样田少的百姓,税率非常之低。
  十亩到三十亩,每丁零点五成。
  三十一亩到六十亩,每丁一成。
  六十一亩到一百亩,每丁一点五成。
  一百亩以上,每丁两成。
  一千亩以上,每丁三成。
  另外,家中有人当兵者,免三年。
  从清朝实际的统计情况来看,当时天下三十亩以下,约占百分之八十,这部份是交税主体。
  看到这里,陈有富率先提出异议:“皇上仁德,体凉百姓,但这样税收直接大降,比我们在山东济州大员等地,少了足足十倍?”
  “而皇上到处征兵,增加吏员,全国要在一年内增上百万的吏员,数十万兵马,这些税粮够用吗?”
  这是东江镇所有官员担心的事情。
  丁毅大幅降税是好意,但是收下的粮食会够用吗?
  丁毅想了想,只能继续用数据来说话:“按1502年明廷统计为835.7万顷数,到现在为止,全国只有多不会少于这个数。”
  “咱们进入京城后,已经在各地征兵,囤田,统计粮田数。”
  “没收了所有皇室田庄,宗室田地,大量反抗的缙绅地主后,朕估计,到明年春天,全国的真实数据能出来,从目前汇总的数据来说,最少会有九百万顷到一千万顷之间。”
  农业部尚书杜如海这时道:“除云南,安南,广西、贵州,还在统计中,目前汇总已经有九百一十万顷。”
  丁毅大笑:“那最少会有一千二百万顷。”
  明军攻下安南,加上云南,广西、贵州这几个地方,将来也要改土归流,肯定田地越来越多。
  清朝就对广西、贵州等地进行改土归流,废除土司制度,重新丈量农田,之前说过,几个地方居然弄出其他近一个省的田地数。
  现在丁毅刚刚平定天下,下一步肯定要学满清改土归流,废除土司,更说现在云南那边,还有土司做乱,又是很好的借口。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