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明末之席卷天下 (明镜要高悬)


  另十几万人中一部份解散,分田,一部份人转为囤兵。
  但之前围城前破四门的大西军里有跑掉很多,还有继续做山匪的,到第二年才完全平定。
  八月平定张献忠后,大明国内已经没什么重要的农民军,其余都是小打小闹,或以前李自成和张献忠的部下,或各种山匪,丁毅在各省都布置重兵,剿灭只是时间问题。
  没多久,新任四川巡抚黄伯端来到成都。
  祖进忠为成都总兵,带领辽东兵一万加大西降军一万,丁毅的兵马五千,共两万五千人驻守成都,负责成都府、龙安府、保宁府、潼川府、顺庆府五府的防务。
  马涛为重庆总兵,领一万丁毅的兵马加一万五千大西降军,驻守重庆,负责重庆府、夔州府、马湖府、叙州府、镇雄府、东川府、眉州等地的防守。
  此时四川其他地方仍然有大量的明军官军,原历史上,张献忠打下成都后,感觉四周还有好多明军,又重新往湖广杀回去,最后沉船在江口,这就是有名的“江口沉银”。
  王卫忠将其他明军转为囤兵,所有防区有马涛和祖进忠的兵马代替。
  另四川总兵秦良玉仍然驻守原地,王卫忠代表丁毅,专门送去三十万两银,表示嘉奖,秦良玉连连表示感谢。
  剿灭张献忠后,不但得到大量兵马,还有大量的银子。
  张献忠打破武昌时,史载他从武昌的楚王府里搬出了“金、银各百万,辇载数百车不尽”。
  而成都蜀王府又有“天下王府,惟蜀府最富。”之称。
  原历史张献忠从成都撤退时,据说有船上千艘,装满了财富。
  王卫忠故意让农民军先破成都,然后夺农民军财富,现在这些财富全落到王卫忠手上。
  蜀王府加楚王府的财富,仅黄金白银统计,折合白银近六百万两。
  加上大西军抢夺的其他珍宝和南京所得,丁毅的白银估计已经破亿了,反正几年是用不完的。
  四川平定之后,国内都是小块小块的匪兵。
  丁毅在一年之内相继换新巡抚,调新总兵,并把兵马布置到各省。
  江西,陕西、山西、广东等,到崇祯十七年(1644年)年底时,相继控制,后继只要徐徐剿灭零散的乱兵,就能平定地方。
  大明江山,正一步步掌握在丁毅手中。


第781章 天下之大,无容身之地
  九月,福建。
  泉州总兵府这几天人来人往,大量的军将进出频繁。
  郑芝龙愁眉苦脸的坐在中间,桌上一堆福州布政使司发来的诋报。
  他身边的文武,此时也汇聚一堂,其中有个穿着总兵服的,正是他四弟郑芝凤。
  现在改名叫郑鸿逵。
  郑芝凤是郑芝龙的兄弟和手下中,一门心思想当朝廷命官的人。
  当年朝廷招安,也是他力劝郑芝龙同意。
  郑芝龙为泉州总兵后,郑芝凤于崇祯十三年(1640)年,考取武进士,不知道是不是不愿意让同僚知道自己和海匪郑芝龙的关系,还是其他原因,他很快改名为为郑鸿逵。
  他先后担任南京锦衣卫都指挥使,镇江副总兵。
  原历史他先到登州当副总兵,李自城攻破京师后,回镇江任总兵,带舟师扼守长江口,防范清兵。
  这次因为丁毅势力在登州,他直接任镇江副总兵。
  丁毅将南直隶改为江南省后,郑鸿逵改任镇江水师总兵官,依然带水师驻守镇江,扼守长江口,以示对他的尊重。
  此时郑鸿逵正抱拳道:“大哥,现在朝廷由王爷辅政,掌控大局,李自成张献忠俱被横扫。”
  “天下即将大定,还请大哥早做打算。”
  郑鸿逵话音刚落,边上施永大怒道:“移镇天津,为天津水师总兵官?咱们都是南方人,突然全到北方,怎么适应?福建千万旗银不要了?”
  原来丁毅要郑芝龙移镇天津,另派驻守大员的俞亮泰任泉州总兵,简单说,就是要以自己的兵马,接替郑芝龙。
  郑芝龙要移镇,以后这一年上千万的旗银,就彻底没有了。
  他部下现在十数万,丁毅让他带一万精锐过去,其余的,都要交给俞亮泰处理。
  所以郑芝龙的部下们,纷纷表示不满。
  “丁毅就是想吞并了咱们,我当年就说,他野心不小,让一官你杀了他,杀了他,现在好了,他忌翼已成,挟太子以令诸候。”施永还在说。
  “当年在日本就去嫂子房间里,果然是曹贼。”施福也道。
  洪旭眉头紧锁:“何必还提往事,想想现在的处境呗。”
  郑芝龙一脸郁闷,心里百味杂陈。
  曾经需要他帮忙的小老弟,现在已经成为权倾天下的大权臣。
  如今丁毅的司马昭之心,可谓路人皆知,天下百官都看在眼里呢。
  这才多少年的时间啊?
  郑芝龙不由想到十余年前,还略有青涩的丁毅主动找上门,开口就要和自己结为兄弟。
  “哎”郑芝龙苦笑,摇头。
  “大哥。”郑鸿逵又道:“咱郑家的钱,已经几辈子花不完了。”
  “森儿也不小了,你不为自己着想,也要为森儿着想?”
  郑森(郑成功)现在正在南京国子监求学,拜师钱谦益。
  郑芝龙也是想儿子能当官的,所以一家人都急于上岸。
  “这次森儿回来没有?”施大福突然问。
  “没有。”郑鸿逵道:“镇北王来人传言,让森儿好好学习,准备会试。”
  施大福莫名奇妙:“森儿都没过乡试,何来会试?”
  原来明朝时科举有四步,第一步是院试,相当于现在县一级的考试,考试合格的,可以被称为秀才。
  郑成功于崇祯十一年(1638年)考中了秀才。
  这一步严格意义也不算科举,后世都把明朝科举分为三步。
  即后面的乡试,会试,廷试(殿试),每三年一次。
  乡试不是在乡里举行,相当于现在省一级的统考,过关后就是举人。
  郑成功乡试失利,所以郑芝龙着急帮他寻找好老师,送到了南京,拜钱谦益为师。
  乡试过后就是会试,相当于全国统考,取三百人左右,录取者称之为贡生。
  举人和贡生都有机会做官,等在职的官员死了,有漏缺时,可以替补。
  第三步就是廷试(殿试),也就是由皇帝来考,合格者就称之为进士,这是能直接当官的。
  郑成功现在才过第一步,只是秀才,都没机会当官。
  还没算步入科举的大门。
  郑鸿逵想了想,左右看看:“王爷下一步要改革科举,以后只有全省统考(会试),择优入取,直接当官,没有乡试,院试,殿试什么乱七八糟的。”
  此言一出四周哗然,施永这些文官都不敢相信。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他们这些连秀才不是的人,都有机会去考试,能当官。
  他们跟着郑芝龙干什么,除了赚钱不就是想搏个功名利禄吗。
  “镇北王真这么说?”施大福也激动道。
  “当然,我骗你们干啥?”郑鸿逵还小声道:“王爷亲自派人在南京教森儿。”
  说罢向郑芝龙使了眼色,你懂的。
  这是提醒郑芝龙,丁毅可能把将来要考试的内容提前教给郑森。
  郑芝龙脸上的表情更加的复杂,内心无比的纠结。
  历史上满清要他降,也没逼他移镇,只是让他去京城,泉州的旗银,还是他们郑家在收。
  现在丁毅直接逼他移镇,要说不心痛这一年千万旗银那是不可能的。
  可他当然也知道,现在丁毅势力,几乎号令全国,如果不同意,他就得亡命海上。
  做了十几年的富家翁,再回到海上真的行吗?
  看郑芝龙不出声,所有人也沉默了,大伙都知道,他内心现在很纠结。
  原本施永还想跳出来,但听到科举也要变,他突然也不想发声了。
  大厅安静了好一会。
  洪旭终于忍不住,沉声道:“一官,今时不同往日了。”
  他十几年没叫一官,突然叫起,大伙凝惑的看向他。
  郑芝龙也没生气,因为他心里知道,诸将里面,洪旭还算是有点本事的。
  “你说?”
  洪旭道:“要是以前,咱们大不了往海上去,带着十余万兄弟,数千战船,那里去不了。”
  众人纷纷点头。
  “但是现在,兄弟们十几年窝在陆岸,早就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大伙经过这十几年的养尊处优,再突然让他们离开,怕很多人都会不愿意。”
  众人若有所思。
  “如今外面形势又不一样,对面大员被丁毅占了,往北是朝鲜和日本,俱算丁毅地盘。”
  “往南的吕宋也被丁毅占了,方圆千里之内,五湖四海,俱在丁毅兵锋之内。”
  “这些年咱们安于收旗银,丁毅则四处扩张,战船纵横八方,连续打败荷兰人,西班牙人,论海上实力,早已远远超过咱们。”
  “以前咱们只怕他步营,现在,恐怕连水师都不敌。”
  “天下之大,五湖四海,已无咱们容身之地。”
  叭,郑芝龙面前的茶杯轰然掉地,整张脸变的一片惨白。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