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崇祯十四年后,大明帝国风雨飘摇,焦头烂额,外有满清围攻锦州,内有农民军四处奔袭,明帝国,满清和农民军都在忙着,丁毅也没有闲下来。
天下这么乱,这么好的机会,丁大人当然要大捞好处。
进入崇祯十四年后,大明国内一团混乱,而东江镇和登莱地区,甚至包括青州,济南这几个府都是十分安祥,这让很多当地的大明官员都觉的有点不可思议。
从朝廷的消息来看,眼下大明已经内忧外患,遍地烽火,但是山东这边却是百姓安居,粮食丰收,一片繁华景像。
有些官员一觉醒过来,喝着甜甜的红薯粥,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还在梦中。
但他们不得不承认,从去年开始,山东巡抚刘元下令各地兴修水渠,深挖水井,组织养鸡养鸭,为今年起了一个很好的开头。
进入崇祯十四年,旱灾已经开始漫延,两畿、山东、河南、浙江、湖广一带已经有少数报告,但朝廷仍然没有重视,或者说,根本无力关注,也没心情关注。
这时朝廷的重点,全大明的眼睛,都盯着松锦战场,和刚刚被杀死的两位王爷身上。
民间大旱和这些事相比,在他们眼里,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过去半年,大量难民往山东以东涌进,都是奔着登州去的。
好在丁毅提前准备,在莱州和青岛两地设粥场和港口,连绵不断的把难民送往济州和大员。
所以登莱这边,一片安稳,简直和世外桃源一样。
但两府各县,每天都有人把朝廷和大明内外的消息,到处张贴,通知百姓。
在这样的宣传下,所有人都知道大明外面非常混乱,而我们登莱一片平和。
连往日对收税极为反感的士绅读书人们,也突然发现,原来在刘元和丁毅的治下,好像也不错。
崇祯十四年(1641)年三月,丁毅估计着松锦大战已经快要开始,且一打就是一年多,他当即下令,准备兵马,称势捞点好处,同时捅满清的屁鼓。
这次丁毅要借这个机会玩个大的,好好教训一下皇太极。
自从当年北沟之战打赢后,他们双方的战线,西部就维持在北沟城,和永宁一线,东部丁毅没越过鹿岛,朝鲜那边保持在铁山,连义州也没占。
而皇太极的兵力在西部是守着盖州,然后在析木城,青台峪,连山关等各堡都有少量守军,主力都是在辽阳,海州一线。
从地图上看,满清是着重盖州,海州,辽阳一线防守,另在原明军各堡留守少量驻军。
从北沟之战到现在过了五六年,丁毅除了打过义州,其余地方一动没动皇太极。
这让整个辽东都成为双方的缓冲地带,更从没发生过战斗。
丁毅这次打算动员两万兵马,从几个方向一起进攻,打下盖州,析木城,青台峪,连山关等所有辽东军堡,如果有机会,还要打耀州,海州,打进赫图阿拉,占有全部辽东。
因为他知道松锦之战结束后,大明在山海关之外的地方除了宁远尽丧,皇太极占了一大块地方,他自然就要占皇太极一大块地方,继续保持给皇太极的压力,逼着他再去打大明。
三月六日,丁毅召集诸将议事,决定了出兵方向和策略。
西路军由丁毅自己指挥,率张经骑兵1营三千,马跃步兵1营三千,许必成步兵3营三千,12营向怀来两千,另带辅兵两千共计一万三千人,从北沟城往北,直取盖州。
南路军由尚可喜指挥,率袁有才骑兵2营三千人,尚可喜本部三千,从登州抽来严雄三千人,另带辅兵两千,共一万一千人,从白云城往北,一路横扫辽东各堡,最后到海州,打下海州之后,这边看谁进度快,丁毅快就先过来和他集合,他要快就等于和丁毅的兵马把盖州包围起来。
东路军由肖永秋指挥,领7营肖永秋三千人,8营毛信三千人,陈有时21营三千人,陈阳骑兵三千人,辅兵两千人,全军一万四千人,从铁山出发,先攻镇江,然后沿镇江往上,清扫清兵所有墩堡,直接出发赫图阿拉。
这边一万四千人,人人带马,全部骑兵,连辅兵也配有战马。
丁毅给他的任务是,打下赫图阿拉后,回军海州。
这样盖州,耀州,海州这三个连在一起的,都会被明军打下来。
当时有军将提议,为什么不打辽阳。
丁毅说先留着,不能把皇太极逼太急。
把皇太极逼急了,这货能和大明和谈,反过来打他。
众将觉的有道理。
此时动员近五万大军,三万多战马,是丁毅历史出动兵马最多一次,东路军人人配马,另两路军有一半兵有马。
整个旅顺和都快速运转起来,调配粮草,准备火药,还要调动少量工匠和医士随行。
一直忙到六月份,终于准备出发。
但就在这时,山东突然暴发农民起义了。
原来在四月份时,大明终于迎来最可怕的事情。
四月时,鱼米之乡吴江一带,虽然大旱不雨,飞蝗蔽天,官令捕之,日益甚。米价每石银四两,流丐满道,多枕藉死。民间以糟粮腐渣为珍味,或食树屑榆皮。各处设厂施粥,吃者日数千万,这种情况一直到八月才好转,但当年秋收也无,百姓饿死无数。
接着到六月,两畿、山东、河南、浙江、湖广大旱,蝗虫起,
山东等省连岁告灾,给事中左懋等督催漕运,道中驰疏言:“臣自静海抵东昌,见人民饥死者三,疫死者三,为盗者四。”
因农田欠收,瘟疫流行。加之官府横征暴敛,农民大饥,饿殍载道,尸体盈野,激起中原地区的农民蜂拥而起。
李青山因帮助饥民买粮而与屯粮不售的奸商发生冲突,失手将其账房先生打死,迫于当时的社会形势,李青山在寿张集聚众数千人起义,自称“渠魁”。起义后他不断完善军制,封东平秀才王邻臣为军师,技艺师艾双双为当家大元帅,根据地理位置分封十几路元帅,整顿军容,加强武训,队伍迅速发展到三万余人。
第692章 还没打就跑
李青山起义的地方是寿张,正好属于不在丁毅控制下的东昌府。
李青山起义后率军驰骋中原,抗官兵,截漕运,攻打州府,屡屡攻陷附近州县,震撼山东。同时,他还控制运河沿线的安山、韩庄等八闸,凡过往官府粮船,均需缴纳所载漕米的十分之三,方予放行。以截漕之举解决了义军的后勤供应,这种有限制的截漕法在于效仿水浒中的宋江为以后谋取招安铺平道路。
原历史李青山也没有往登莱地区打,主要是往河南和附近山东各地。
这次李青山更知道登莱地区也不好惹,且临清方向有王卫忠兵马在,于是他只往河南和山东以西,连东面都没敢去。
寿张县在东昌府内,西面临河南,山东境内距离最近的有驻守临清的山东总兵王卫国,还有兖州总兵刘泽清。
朝廷第一时间派兖州总兵刘泽清和登莱总兵丁毅去平叛,而山东总兵王卫国,没有调动。
刘泽清接到命兵,立马带兵去平叛。
丁毅当时正准备攻皇太极,那有空去平叛,他下令王卫国出兵,并嘱附其慢慢打。
历史上李青山打到第二年才灭,丁毅可不想王卫国上去就把他给灭了。
经过李青山这事一拖延,丁毅出兵晚了两个月,于八月中旬,三路大军同时出发。
你还别说,这也要谢谢李青山,因为六月的时候,清兵和洪承畴的决战还没有完全打起来,皇太极要知道丁毅攻他屁鼓,搞不好会撤兵回家,放弃攻打锦州。
现在因为李青山的事拖到八月,这时就算他得到消息,都不愿意撤了。
------
崇祯十四年(1641年)三月,锦州东关守将吴巴什降清,清兵趁势攻占锦州外城,祖大寿不得不退到内城,至此清兵完成了对锦州城的包围,填补护城河,毁坏城墙,明军的外援给养都断绝,并且在这次叛乱中,祖大寿丢弃了一批粮食,情况更加艰难。
四月下旬,洪承畴部终于来到松山与杏山之间,四月二十五日,清兵来攻,双方在乳峰山战事胶着,史载:“清人兵马,死伤甚多”,初战清军失利,几至溃败。
清军居然吃败仗了,不得不说,大明朝在松锦之战中,还是有些亮点,打过胜仗的。
洪承畴将吴三桂列为首功,说:“吴三桂英略独擅,两年来,以廉勇振饬辽兵,战气倍尝,此番斩获功多。
初战告捷后,洪承畴还是不敢冒进,驻扎宁远,以窥探锦州势态。并向朝廷表示:“大敌在前,兵凶战危,解围救锦,时刻难缓,死者方埋,伤者未起。半月之内,即再督决战,用纾锦州之急。”
兵部尚书陈新甲以兵多饷艰为由,又说农民军到处肆虐,主张速战速决,催承畴进军,崇祯帝果然诏令洪承畴“刻期进兵”,又分任马绍愉、张若麒为兵部职方主事、职方郎中督促决战。
为催他决战,陈新甲又给洪承畴派来三万兵马,这时洪承畴的兵马已经和历史上一样,达到十三万。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