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太师 (煌煌华夏)


  “当然办不完。”陈云甫一笑:“有生之年能看到,我就知足了,这十年,只是先把政策基础打下去,后面,还得保驾护航呢。”
  爷俩又闲聊了几句,邵子恒敲响门户,在外面喊了一声。
  “少师、邵阁老,三法司的主官们都到了。”
  两人这才起身,迈步走出。
  眼下,左都御史张紞、刑部尚书俞纶、大理寺卿邹俊连带着三法司的主官悉数到齐,不过众人也没想到今天陈云甫也来了此处,惊讶之余纷纷起身见礼。
  “下官等参见少师。”
  “都坐吧。”
  陈云甫当仁不让的抢了本属于邵质的主位,所有人就都跟着各退一位。
  “本辅的时间有限,今天来这里只说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奉圣谕,都察院成立反贪局,就反贪局的职权范围和章程,由本辅代为传达。”
  陈云甫没说这是自己或者内阁的决策,而说是朱标的圣谕。
  只要皇帝吐口同意的事,那就没必要过内阁表决了,因此,陈云甫直接宣达倒也省了很多时间。
  “第二件事呢,则是本辅有感刺配充军这条刑罚有些不合时宜,想和诸位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用一种更合适的方法来替代。”
  取消刺配充军?
  众人无不对望,张紞试着问了一句:“少师的意思是,打算恢复肉刑?”
  在有刺配充军之前,那刑罚史要追溯到秦汉了,那时候就是肉刑,要么割鼻子要么割耳朵,甚者剜去髌骨,砍去双手双脚。
  “不不不,肉刑下,举国到处都是残废,那更有伤天和。”
  陈云甫把劳动改造的概念提了出来:“像服徭役、挖矿、开荒这种事,都需要大量的人力,更是占用国朝大量的财政预算,我们为什么不把这些犯人集中起来从事这些苦力劳动,既节省了国朝的财政预算,顺带着还能让他们通过为国家进行贡献的行为来弥补之前犯下的错误。
  以前,刺配充军也是为国家做贡献,可是刺配充军的效果却并不明显,边疆的军营每年都有大量的逃兵,而且这些罪犯刺配充军之后,如果从事后勤的输送,就会有很多的机会逃跑,如果从事前线戍边,就必然会分发武器,身怀利刃杀心自起,给罪犯以武器,他们反而会成为军营中的隐患。
  因此,本辅才倡议,取消刺配充军变更成劳动改造。”
  堂内陷入到安静中。
  “都谈谈自己的意见,畅所欲言。”
  陈云甫不搞一言堂,这么大的事,事关全国数万乃至将来数十万计罪犯的处置问题,由不得不慎重。
  “集中管理、劳动改造,倒也确实不错,关键在于,这个期限如何商定。”
  大理寺卿邹俊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有的呢只是小偷小摸,有的呢是打家劫舍,罪刑的榷定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另外,还有的只是轻刑,比如打架斗殴,只不过是拘押一年,若是直隶的犯人拘押一年,却要发配到很远的地方去挖矿,来回的脚程可能都要好几个月,这不是白白荒废了吗。”
  “嗯对,邹寺卿这个问题提出的非常好。”
  陈云甫点头:“轻型犯占据了咱大明罪犯的三成,对于这种轻型犯怎么处置,确实需要好好考量,就地使用能不能解决。”
  “就地使用?”
  “哪怕是直隶脚下、京畿周边,我们也可以专门为这些犯人建造可以使劳动创造价值的生产单位嘛。
  瓷器厂、砖厂,再不行还有属于兵仗局、军器局的炼钢炉、锻钢厂,沿海地区有盐场和船厂,每个省无论是沿海省份还是河南这种中原省份,都各自有官府官营的事可以做。
  以前呢,多都是雇佣民间工人,现在完全可以让这些轻型犯来充任,既节省了用工费的支出,也可以释放大量民间工人,转型去扩产。
  比如以前的人手只可以支持两座锻钢厂,现在转成三座、四座。
  一个熟练的工人大概需要两到三年时间就可以培养出来,一个出色的工头、匠师大概需要十年,那么,一个重刑犯通过十五年劳动改造后也可以成为一名极出色的匠师。
  等他释放后,朝廷少了一个犯人,而国家多了一个出色的匠师,他可以改头换面,以一个普通百姓的身份靠这门手艺挣钱糊口,也可以去培养出更多技术工人。
  这就是,循环的良性使用,顺道还解决了狱后复民的就业问题,而不是放归民间,地方官府还要担心这群人继续为非作歹。”
  “那轻型犯呢,他们只有半年甚至一年的刑期,这么短暂的时间,很难让他们完全洗心革面,他们很可能会继续犯罪。”
  “累犯加刑,同样判一年的,累犯判三年,再犯判五年甚至七年。”
  大家伙都笑了出来。
  陈云甫这是把犯人玩了命的使唤啊。
  生产队的驴都不敢那么累。
  “当然,这只是本辅的想法,具体落实下去,怎么量刑、怎么使用、怎么安置就业,具体下来的量化标准,包括轻重罪行的审判,还得是你们专业来考虑。”
  陈云甫站起身:“今天,本辅就说到这,你们讨论吧,讨论出一个结果交给本辅,还有内阁会要过呢。”
  “是,下官等恭送少师。”
  陈云甫点点头,而后又点了一下张紞的名字:“等会后,来找本辅,本辅有事交代。”
  后者应了下来。
  走出大堂,陈云甫问了一下身边的杨士奇:“本辅今天还有哪些事没做。”
  后者拿着随身的小本本汇报道:“高丽的李成桂使者到了,带队的是他儿子李芳远,分管礼部的徐阁老前几日抱恙无法接见,您要先替内阁接见一番。
  另外,山东左布政使赵子良奉内阁令于今日到京了,汇报济南、长清、东阿、兖州、济宁五府河流干涸导致今年山东粮荒之事。”
  “唉。”
  这一天天的,真他娘忙!


第二百六十六章 李成桂篡位只差一步
  礼部驿馆,高丽都总中外诸军事、和宁君、开国忠义伯李成桂之子李芳远此刻正望着窗户外人群熙攘的金陵街道发呆。
  这就是,大明吗?
  作为高丽此刻实权第一人李成桂的儿子,李芳远在高丽的地位就相当于汉末时魏王曹操的儿子,他认为,自己已经很牛逼了。
  觉得自己的老爹那更是不得了的人物。
  想想李成桂此刻在高丽国内的待遇‘食邑一千户,实封三百户,田二百亩、奴婢二十口’,人臣之巅峰也就如此了吧?
  结果到了大明之后,李芳远才知道,自己有多么的孤陋寡闻。
  就在自己所住的礼部驿舍不远,一个金陵的商贾,在大明朝颁布不久的废奴法案之前,家中竟然豢养了两百多个下人!
  好嘛,一个商人的奴婢比他爹,高丽摄政王还多十倍!
  至于二百亩良田?
  辽东那地方,谁家只要愿意搬过去,政府先送一百亩。
  举凡把金陵家宅卖掉的,跑辽东轻轻松松也能买下个几千亩地,做个庄园主跟玩一样。
  前提是这几千亩地你能耕过来。
  “中国有个典故,叫做夜郎自大,咱们倒是成夜郎了。”
  大明的对外国书都是自称中国,凡历代中原正统王朝对外的国书都是自称中国,不过这里有个冷知识。
  宋辽时期,契丹辽国与宋朝之间的国书,契丹自称中国,宋朝反而只称宋
  那么小问题来了,宋朝是中原正统还是说辽国是中原正统?
  有想了解的可以看看《契丹国志》以及《中国全史》。
  这里只说李芳远将大明称呼为中国没有问题,当然,更准确的称呼应该是上国,因为要执臣子礼。
  忽必烈建立大元朝,高丽是藩属国之一,后来元亡明立,高丽也向大明递了臣表,李成桂还没造反呢,所以执臣子礼,书面称呼就是上国。
  李芳远私下里和自己带来的人聊天,自然不会如此卑微谦虚。
  使团的随从点头附和,语带惊诧的说道:“下官听说,上国有六千多万子民,几百万的军队。”
  李芳远差点腿软。
  几百万军队?那岂不是比高丽全国人还多了。
  “太可怕了。”
  正感慨着呢,门被推开,一个礼部的官员走了进来。
  “请贵使准备一下,即将接受召见。”
  李芳远顿时一喜:“是上国尊贵的皇帝陛下吗?”
  礼部官员面色顿时一僵,摇头毫不客气的说道:“那个,我大明皇帝陛下很忙,可能没有时间亲自接见,此番接见的,是我大明的成国公、上柱国、太子少师、奉天殿大学士陈阁老。”
  这叽里呱啦的一大串名衔直接把李芳远给震慑住了,他虽然不是大明人,但大明的官制他是懂的,毕竟高丽的官制一直以来都是承袭的中原王朝。
  接见自己的这位,是大明朝的宰相啊。
  不得了不得了,这也太给面子了。
  “好好好。”李芳远马上言道:“小使这就更衣,请上官稍等。”
  扔下话,李芳远便立刻进到里间更换一身朝觐宗主国的使臣衣服,跟随礼部的官员匆匆赶往皇宫。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