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中唐之潜龙在渊 (秋予岸)


  片刻后,太阳便被阴影全部笼罩,彻底失去了光辉,成了一个黑色的球体悬挂在天空中。
  就在太阳失去光辉的一瞬间,大地一片昏暗,仿佛真的夜幕已经降临似的。
  杨错恢复了平静,以手遮挡在眉间,饶有兴致地观看着这难得的“日全食”景象,却冷不防被什么抱住了。
  他低头看时,才发现是暻儿。
  与此同时,府内外都传出一阵阵惊恐的呼喊声,仿佛是末日降临一般。
  直到此时,杨错才醒悟过来。
  他毕竟是二十一世纪穿越而来的,在自己看来并没有什么神秘的“日全食”,但在这时代的人眼中却是诡异到不能再诡异了。
  许多在当时无法解释的天象,往往都会跟人间事情联系起来。
  似“日蚀”这等天象,通常都会被看作上天对世人的警告。
  不知道这次的“日全食”,会不会被拿来与某些世事穿凿附会起来。
  杨错开始有些担心了。


第98章 改制之争
  =========================
  就在次日,争斗就发生了。
  朝会上,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王缙上表,奏称“两税法”、“公赋独立”、“量出为入”等制度有违祖制,乃引上天震怒,降下“天狗食日”异象,以为示警。
  为息天怒,王缙请罢各项制度,恢复大唐的租庸调制。
  两税法是已升任礼部郎中的杨炎,提出来的一项赋税改革制度。
  唐朝初年,征收赋税实行租庸调制。
  所谓“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
  这是以“人丁为本”的赋税制度。
  到唐玄宗末年,户籍制度废弛,居民转移死亡,土地买卖,财产变化,久未调查,也未重新登记造册。
  这时,均田制已遭到破坏。
  但征税时,官府不管实际情况,只凭旧户籍向乡里按丁收税。
  这才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
  安史之乱后,户口削减,按丁收税已无法实行。
  到唐肃宗至德年间,由于战祸,到处向人民征收赋税,逼迫催促索求,也没有固定标准,官吏巧立名目,随意增加赋税,新旧税接连不断,没有限度。
  而征收赋税的官吏借机对百姓进行侵夺,百姓无旬无月不在纳税,因不堪忍受而大多逃亡为浮户,留在本地的百姓百无四五。或者是投靠大户,自愿成为佃户,从而躲避了朝廷的征税。
  杨炎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两税法”,将租庸调和户税、地税及各项杂征合并, 统一征收。
  同时配合公赋独立、量出为入的原则,这才保证了平叛战事的顺利进行。
  但不可避免的触及到了很多大地主的利益,再加上朝廷为了赋税和平叛的需要,严格抑制土地兼并,朝内积压了大量的矛盾。
  这次算是找到了机会。
  自古以来地震、地陷、山崩、洪水、大风等诸般自然异象,向来都被与坏事相联。
  而日蚀更是远胜其他,属大不吉利的天象,通常被看作是上天对世人最严厉的告诫。
  范晔的《日蚀说》里面说:“日者,太阳之精,人君之象。君道有亏,有阴所乘,故蚀。蚀者,阳不克也。”
  李淳风的《乙巳占》也说:“无道之国,日月过之而薄蚀,兵之所攻,国家坏亡,必有丧祸。”
  自唐建立以来,日蚀都被记录下来,几乎每次都会引起一些问题。
  最近的一次日蚀,则是上元二年七月癸未朔,日有食之,既,大星皆见,在张四度。
  杨错虽然已经想过会出现问题,居然会带来如此大的影响。
  两天时间过去,整个长安城仍然处于一种极度恐慌不安的情绪之中。
  往日里繁华热闹的街市,变得冷冷清清。
  各家商铺尽皆闭门停业,百姓躲藏于家中,焚香燃烛,乞求上天怜悯莫要降下天灾。
  除此之外,据各地的报告得知,长安周边各郡县同样存有类似情况。
  而大唐治下的各地,恐怕也不会例外。
  惊悸恐慌之余,一股暗流也逐渐自朝廷内外涌动起来。
  依旧制,司天台的太史官有预测“日蚀”之责。
  一旦发现有“日蚀”迹象,便要奏报天子,举行修镶仪式以救日蚀。
  天子需要身着素服,避居于正殿,摆放五鼓五兵,以朱丝萦社。内外严警。
  太史官登上灵台,等待日蚀的发生,一旦发现变化,便击打鼓角,通知天子与朝臣。
  闻听鼓音之后,保章正与灵台郎需要颂文祭天,侍臣皆着赤帻,带剑入侍。
  自府史以上官员皆素服,皆持剑立其户前。金吾卫驱驰绕宫。伺察守备。
  一直等到太阳恢复常态,仪式才算结束。
  这就是自夏朝开始传下来的“合朔伐鼓”的礼仪。
  但这次的“日蚀”发生得太显突然,司天台事先并未有半点察觉,自然也就谈不上举行合朔伐鼓的仪式以救日蚀。
  朝议之时,吏部尚书、右仆射裴遵庆就以失职之罪弹劾司天台博士萧程,罢其官。
  随即,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王缙上表,奏称“日蚀”的天象是对赋税制度大改革的强烈反应。
  盖因“两税法”、“募兵制”等制度有悖祖法,违天地伦常,才引起上天震怒,以至降下警兆。
  若欲平息天怒,就必须恢复祖法,否则恐怕会引起更大灾难。
  王缙上表之后,立即引起不少赞同之声。
  一时间,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两税法”、“募兵制”等制度,似乎这正是引发天兆的根源所在。
  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元载对此不以为然,直称“日蚀”之兆并非应在本朝,而是在洛阳的伪燕。
  元载认为,史朝义弑杀其父史思明,叛唐自立,对抗天兵,以致国出二君,这才是真正有违天地伦常的行为。
  此外,他更立场鲜明地为“两税法”和“募兵制”辩护。
  直言“两税法”之法虽非古有,但利于朝廷在赋税方面的收入增加,减轻百姓不必要的负担。简化税制,扩大纳税面,更能让朝廷控制财政的权力。
  而“募兵制”的推行,则可以激发大唐子民投军报国的热情,充饬武备,更是对大唐数十万将士的莫大认可。
  他尤其对于朝廷对科举制的改革表示认同,能够更多的纳入饱学之士为国效力。
  这项“科举制”的改革推动者是杨错,他向朝廷建议扩大进士科的人数,并且再把进士科所得的学子派往各地任官。
  元载虽然业已官居宰相,但他出身寒门,也曾有过辛酸经历,所以对利于寒门学子出仕的新“科举制”最为认同。
  自新科举制推行以来,短短三年时间,已经为朝廷选拔任用了上百位寒门学子,这在过去简直是无法想像的事情。
  这些寒门子弟出仕为官后,无论是在朝中,亦或是在地方郡县,多半政绩斐然,深浮民望。
  如今,新“科举制”已经成了寒门子弟的最大地希望所在。
  一旦将其取缔,几乎就等于将曙光在望的寒门子弟彻底地推入无边的黑暗之中。
  元帅府长史李泌赞同元载的看法,并指出科举制虽然改革了,但并不会影响根本,完全不必如此耿耿于怀。
  李泌虽然出身辽东李氏,但他对于新科举制非但不排斥,反而始终持支持认可态度。
  部分朝臣联名上表,表示支持王缙。奏请废止“两税法”、新“科举制”,对于“募兵制”则不置可否。
  逐渐地,这场由日蚀所引起改制之争变得愈发激烈。
  至第三日时,侍中苗晋卿、骠骑大将军程元振、御史大夫裴冕等朝中大员都不知不觉的被卷了进来,改制之争日渐高涨。
  相形之下,“日蚀”一事反倒似被“冷落”了下来。
  大明宫,麟德殿。
  代宗皇帝深夜急招齐王和杨错、元载、裴遵庆、李泌等人到殿议事。
  “朝中改制之声日高,莫非真要废止这些制度?”代宗皇帝微皱着眉头,声音倒是很显平静地询问道。
  这位从富贵中长大的帝王,面对气焰汹汹的朝议有些架不住。
  “陛下,臣先前已言。这些制度或有弊端。但绝对是利大于弊,得多于失!”
  元载第一个开口,他直接挑到了一个很敏感的问题上,“力主改制者,臣不知有几人是真心维护祖制祖法。归根结底,不过是因这些制度利了寒门子弟、庶民百姓而已。”
  这几日,元载在朝堂上舌战群臣。
  以他的智慧口才,仍被层出不穷、引经据典的“对手”纠缠得无法脱身。
  近年来脾气日见沉稳老练的他,居然也被激出火气。
  “臣赞同元相之议!”齐王很简单明了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与元载不同,齐王李倓虽然出身皇族,但是这些年长期在地方巡视,对于朝廷面对的问题一清二楚,对于国家的需要,也坚定支持。
  “元相之言,虽然在理!”李泌笑着说道,“不过,此事地处置切不可草率。稍有不甚,便可能引发朝中内乱。如此结果,史朝义恐怕是求之不得,他必然会在烈火上再添上一瓢油。”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