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敲碎鸡蛋的人,自然应该是孙权。
孙权既然已经领兵到了江陵,就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相比于曹操和刘备,孙权的威望明显不足。所以他从执政的第一天就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因为敌人未必只在外界,更可能在内部,就在自己的脚底。
要维持这局面,靠的是精细的平衡之术;要打破这局面,只有靠自家的声威。
前者,孙权已经有了。这么多年来,无论做什么决定,他都习惯性地在内心深处另作一遍考虑:若事成,得益者是谁?若事不成,受影响的又是谁?整个过程怎样才能控制在自己手里?怎样不使某些势力参予其中?又怎样迫使另一些势力参予?种种问题,无不需要反复核算,才能够保持江东政权的平衡。
而后者,始终是孙权最缺乏的东西。哪怕他竭尽一切可能彰显自身的勇武,甚至不惜亲身射虎,可从来没有人把孙权当作父兄一样的杰出统帅,没有人相信孙权真的能挥军横扫宇内,开国建基。
愈是没有的东西,孙权愈是要竭力去争取。而在乱世中,威望这种东西,只能从战场上来。
按照孙权最初的安排,吕蒙、凌统、贺齐三人在有潘濬为内应的情况下,当能顺利攻破江陵。而孙权带领大军抵达的时候,便可以据坚城而仗大众,对抗形同丧家之犬的关羽。
如果能击败关羽,则江东在合肥之战后受挫的声势足以挽回,孙权本人的威望必将大涨。
只是,现在的战场局势被雷远翻天搅地,已经和初时计划大不相同。
先是雷远到了江陵城附近,厮杀一日,己军焦头烂额。迫得孙权从今日下午开始,就不断更改计划,反复催促水军加紧行船。不久前水军又火急禀报说,有轻骑逼近子胥渎,疑是关羽所部。
如此情况,换到半日之前孙权听说,只会觉得荒唐。从宜都到南郡,有谢旌等诸多守军分布,难道都是死的?从宜城到江陵,更有潘璋、徐盛这样的大将阻截,难道他们也是死的?
可这样的怪事偏偏就发生了。
既如此,孙权便不得不亲自出马,先破江陵。
江陵城的局势发展到此刻,攻守双方都已精疲力竭。己方上万生力军一旦投入,必定可以踏平摇摇欲坠的城池。对养精蓄锐许久的江东五校精兵来说,这一点也不难。董袭和诸多将校都确认过了,有十足的把握。
所以孙权相信,优势依然在己方。
当然,超出预料的局势变化,也难免使他焦躁。
所以他临时调动了舟船靠泊的次序,亲领五校精兵最先登岸,打算立即展开对江陵的进攻。片刻前,他又连续遣人往荆城和当阳去,勒令潘璋、徐盛全力阻截,绝不允许关羽所部顺利南下。
这时候中军扈从们正在挑选合适的位置设立本营,而五校中的长水、射声两营,已经开始迫近江陵城的北门。虎贲营则首先攻向城池西北处一个独立的小型堡垒,预先剪除城防羽翼。
孙权直起身子,眺望南方。
江陵旧城的断壁残垣之间,己方行军队伍如长蛇般逼近,风卷过,火把明灭不定,各色军旗翻飞。新城的城墙上,守军的身影几乎与昏暗天色混成一体,要仔细辨认才能看见一个个蚂蚁般大小、奔走来去的人。
数千人的兵力在城下展开,并分配云梯等攻城器械,还需要一点时间。但孙权一点也不想等。
“告诉董袭,让他尽快!城上守军稀少,不要按部就班列阵,立即攻城!”
孙权连续派出几名扈从,催促负责前方指挥的董袭。
这一来,沿路前行的士卒们不得不给一拨拨骑士让路。
在夜间,调度兵马的难度十倍于白天,而攻城的难度更大。所以将士们心中难免各种各样的猜测。他们注视着催促进兵的吴侯侍从,窃窃私语,然后抓紧了手中的武器,继续前进。
就在这时候,孙权身边的侍从们惊呼起来。
孙权勒马回头,厉声叱喝道:“吵什么!”
众人皆指北面。
那处是纪南城,原本是江陵守军的一处营垒,现在被左将军雷远的一批部下占据,贺齐正带着四千多人监视着他们。
黯淡天色中,纪南城的营垒中有星星点点的火光乍隐乍现。
就在孙权注视的时候,火光由三五点到三五十点,由三五十点到三五百点,由三五百点而成火光冲天,映天耀地,将昏暗天空中的云层都照耀得通红如血。
火光最明亮处,是营垒中一处高地。高地上,有三座巨大的火堆并排燃起,仿佛耀眼星辰;星辰的前方,数百名甲胄鲜明的将士簇拥着一面飘扬的巨大旌旄。
所有人都看得清楚,那旗帜上只有一个关字。
将士们一片嘈杂。
孙权不由得脑袋里嗡地一声,有巨大的恐惧感忽然生出,把他的心脏猛地揪紧了。
那是关羽!关羽回来了!这么快!
怎么可能?
徐盛潘璋在干什么?乐进又在干什么?为什么他们没拦住关羽?
不可能!不应该!
有没有可能,这是荆州守军的虚张声势之计?他们这么做,只是为了吓阻我军对江陵的进攻?
有可能!
我领万军在此,若被疑兵吓住,岂不成了笑柄?要不,各部不动,先探一探情况再说?
可是……
万一关羽果然在那里呢?万一关羽杀来……
孙权突然想起三年前,在合肥城下的那场厮杀,他忽然感到,那时情形与此刻何其相似。同样的坚城难下,同样的勇将迫近,自己身边虽然同样坐拥雄兵猛将,可胜败易换……或许同样就在转瞬之间!
孙权并非怯弱之人,当日面对张辽第一次突击的时候,是孙权力排众议,坚守原地不动。但也正因为坚持过,他才见到了坚持的结果如何。真正的战场,比在苑中射虎要危险多了!那样的危险,孙权无论如何不想尝试第二次!
想到这里,孙权的额头上,有大滴大滴的汗水涔涔流淌下来,脊背却阵阵冰凉。他的手也开始发抖,一个不注意,竟把玉质握柄的马鞭抛下了地。
他犹豫了一下,转而握紧腰间剑柄,厉声喝道:“各部转向结阵!快!让董袭回来!快!快!快!”
猝然见到关羽的旗号,诸多将校全都慌乱,这时候听到孙权喝令,各部连忙依令而行,一名侍从飞骑去寻董袭。
“再去个人往江津港,催一催韩当和朱然。先使敢死、解烦两部登岸,其余各部立即赶来!”
又一名侍从疾驰离去。
奔出数丈,孙权又高声将他唤回:“告诉韩当,让他备好我的五楼大舰……莫让小舟阻塞了航道!”
“再去个人,让贺齐回来!这厮不是盯着纪南城吗?竟没有发现关羽的踪迹,要他盯着何用!叫他立即领兵与我会合!”
侍从离开后,孙权又问:“张辽在哪里?不是说好了,关羽若来,使张辽匹敌吗!让他快快与我会合!”
第八百五十五章 携手
纪南城中火堆闪耀,照亮关羽的大旗时,关羽和他的部下们正在准备出击。
因为沿途行军太急,许多骑士随身的装具都不齐备,鞍鞯马具也有损坏。陶威等人这会儿全都行动起来,从自家部属中抽调一切可用的装备,替关羽所部骑士更换。
听闻吴军背盟后,关羽留下关平在宜城以南的赤山列阵,阻遏乐进的攻势,自领轻骑一千五百,火速南下。
他们沿途经过多处吴军防区,关羽绝不与吴人纠缠,不断分出人手阻敌、诱敌、截击、滋扰,最终出发时的一千五百骑,只剩下八百余骑抵达子胥渎附近。
为了穿过江东水军封锁的子胥渎河面,关羽又分出数十骑在其它河段出没,做出试探渡河的姿态,掩护关羽的本队。
为了掩人耳目,关羽本队渡河只用小型木筏。木筏的承载量毕竟有限,前后快小半个时辰过去,连人带马渡过子胥渎、抵达纪南城的,就只三百余骑。
迫于吴人军船巡逻密集,后继的人手到现在还在慢慢找机会,三骑五骑地过来。
按照关羽最初的打算,就只凭三百余骑,他要强行突破荆北吴军的防御,进入江陵城。这固然可称艺高人胆大到了极处,也足见江东的奇袭,确实迫得关羽有几分狼狈。
好在雷远所部占据纪南城,解决了关羽的最大难题,使得关羽可以掌控的兵力一下子膨胀了十倍。
对关羽这样的大将来说,敌人如何,其实并不太重要。只要手中能有三五千可堪一战的兵马,敌人便有三五万,他也不惧。
眼下既然雷远在江陵,以关羽对雷远的了解,确定江陵必不有失。那么关羽本人便可以从容等待时机,追求更大的胜利。
现在他等到了。
吴侯所部进入战场,便是关羽要等待的那个机会。
关羽立即喝令,点亮松明火把,燃起火堆,高擎大旗。
此时陶威等人分领的三千步卒,也都在陆续集结。按照关羽的吩咐,他们将与骑队配合作战,待江东军陷入混乱以后乘势攻打。关羽是董督荆州的前将军,此刻在场的这些将士全都是荆州所属,服从关羽的指示毫无问题。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