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所以,也许骞曼其实真的比檀石槐更加杰出。
…………
“不管大汉还是鲜卑,咱们都是一样一样的。在哥心里,早就认下你这个兄弟了!”
安抚过骞曼之后,转过身来,刘汉少又一头扎进“最高统帅部”,前线的仗具体应该怎么打,有戏志才、王闹闹,赵云、荀攸,阎行、成公英这些人在,刘汉少不会随便的指手画脚,胡乱下令,但是要说一点心都不操,那也是不可能,最起码也得做好后援大保健吧?不对……是“后援大保障”!
还得协调各部,及时地增补兵力吧?
关于这事儿,首先要说的就是交州,这不是过来年了嘛,新一年的征兵又要开始了,尤其是王闹闹又已经追着刘备攻入了汉南半岛,那边缺人,相当缺人。
按照兵武部韩遂的意见,直接征发交、广二州的兵员,就近补充到汉南半岛,如此也能大大减轻需备部的后勤压力。
但是刘汉少却明确表示反对这个意见!
更令人有些难以理解的是,皇帝陛下居然还在坚持着“掺沙子”的策略,打算来个“南北大对调,东西大迁徙”,要把辽州、幽州征来的新兵送到交、广,甚至是陕、司、豫、兖、青,以及益、荆、扬、徐的新兵,也都通过大河大江,运送到入海口,而后转乘海船,沿着海线,一路往南“散播”。
同样的道理,交州、广州、抚州,以及扬州南部的会稽郡和大明珠岛上征来的新兵,也如此这般,一路向北“散播”。
无量天尊,哦咧个去!
咱就是不打仗,单单是这种征兵之法,播来播去的,就得需要多么强悍的运力保障啊?
然而刘汉少说,没事。咱就是送的慢点,路上走的时候长点,只要送到了地方,那就是送去一个是一个。可是反之,如果咱们现在为解一时之急,图个省事,让他们就近“组团入伍”,将来一旦发生问题,可能就会是很大的问题。
虽然刘汉少人为地设置了一个“高难度障碍”,但是也有利于己方的一面。首先是第一水军目前没有战事,主要任务就是负责建设大汉东面海线的各处军港,然后属于他们辖下的“基围虾运输舰”就可以承担大部分运送兵员的工作。
再者就是王闹闹和苏飞在象林联手搞的那么一个“逃跑加复仇,火烧占山叛逆”的动作,杀得象林叛逆人头滚滚不说,也使得交州、广州,人人敬畏,所以趁着这个时候,贯彻执行征兵制度,相对来说,要容易的多。
好么……结果就是南边的坐船去北边,返航的时候再把北边的捎来南边,另外再加上新州那边原本是奉命去凉州的,也顺路送过来几个。
就这么说吧,原本的乌桓人、鲜卑人、高句丽人,长这么大头一回知道,咱们大汉居然还有大冬天不穿棉袄也冻不着的地方。而交州和大明珠岛上征来的那些新兵,等送到地方,下了船一看,哎哟我去,这地上铺的都是白糖么?
尝一口,这也不咋甜哪!
结果为了打雪仗,堆雪人,连想家和哭鼻子的事儿都忘了。
…………
回过头来,眼前最重要的战事,自然还是北线。毕竟戏志才与闹闹在南线上节节胜利,而新州那边,阎行也顺利抢到了地盘,所剩之事就是孙策帮着马超一起打乌孙而已。但是北线上,吕奉先带着重骑旅的兄弟们已经在龙城快要坚守整整一冬了,只等开春,大军北进,便是决战之时。
按照“北线前敌元帅部”原本的计划,来年开春,先由东、中两路出兵,驱赶漠北东部之敌,会战于龙城。凭借大汉现有的装备优势,胜之并不困难,唯独需要考虑的就是怕到时候追不上他们。不过不要紧,西边一路兵马,待到卑奴向西逃窜之时,正好可以出兵拦截,与随之赶来的东、中两路,一起夹击,届时必然能够大获全胜。
但是吕奉先抢了个先,赶在冬天到来之前,直接就追去了龙城,赵云就算恨得牙根痒痒,为了小红姐姐,也只得将这些动作说成是“北线前敌元帅部”的安排,而后再按照吕布闹出的这个动作,改动原有计划。
其实改动也不大,决战之地还是在龙城,只不过是不留西路为后手,改由三路齐发,进兵速度越快越好,越早越好。毕竟赵云担心小红姐姐和重骑旅的兄弟们,希望他们都能平安无事,即便是那个烦人的吕奉先,要挨揍,也只能是自己赶过去亲自揍他,绝不能让他落在鲜卑人手里挨了揍!
起初刘汉少对于这份计划,并没有表示反对。北线的仗应该怎么打,自然应该以“北线元帅部”的意见为主,向刘汉少回报也就是例行公事而已。否则的话,处处都要刘汉少指手画脚,那还要“北线元帅部”干吗?这仗也干脆别打了,或者是干脆让刘汉少亲征好了。
所以,“没有反对”,那肯定就是同意了呗。
然而召见过骞曼之后,刘汉少似乎有了一点新的想法。首先,“漠北决战”,或者说是“龙城决战”,就算咱们大汉在武器装备上占有绝大优势,取得胜利的把握很大,但是想要不费一兵一卒,那也绝对可能。
困兽犹斗,蜂虿有毒。
万一鲜卑那么多部落都联合起来,跟咱死磕,咱们到底会折损多少兄弟?假如只是“惨胜”,北线实力损失过大,咱们还能不能压制住漠南、漠北,将这些地方稳稳当当的收归治下,纳入大汉?
惨胜之后,那些折损了的兄弟,他们的家眷又该如何安抚?给他们灌“白药”,能止住他们心里的悲伤么?万一因此使百姓产生厌战情绪,失去了对哥的信任,甚至于越演越烈,开始对抗本就贯彻艰难的征兵之制,往后又该怎么办?
重要的是,如果咱们无力将漠南、漠北纳入收归大汉治下,草原之上必然还会有新的族群兴起,将来还是会没完没了的骚扰大汉,那么现在打这一仗又有什么意义呢?
于是,刘汉少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情……“上帝之鞭”!
第772章 黄郦是一个汉人
……………………………………
所谓的“上帝之鞭”,其实只是历史上的一个概念名称,或者说是西边着了上帝的道儿的那一伙子人,给予他们敌人的一个“爱称”,基本等于叫爸爸。
在原本的历史上,有两条这样的鞭子,抽的比较响亮。
其中一条是公元五世纪之初,欧亚大陆之中的匈人首领“阿提拉”。其实阿提拉也没犯过啥大事儿,只是带着自己的军队,跨过了巴尔干半岛、攻陷了高卢、进入了亚平宁半岛……
第二个就是公元十三世纪之时,拉开了“蒙古西征”一幕之人,“孛儿只斤·铁木真”,尊号“成吉思汗”。
虽然这两条鞭子都把上帝的娃们抽的叫了爸爸,但是铁木真来历明确,出生于漠北斡难河上游,毫无疑问,属于东边的,然而对于阿提拉的来历,却一直存在较大争议。这不仅是因为阿提拉“身材矮小,胸膛广阔,头大眼小,鼻子扁平”,长的不像西边那些上帝的娃们,就连“匈人”这么一个凶悍族群究竟是打哪儿冒出来的,大家也都搞不清楚,众说不一。
最常见的说法,“匈人”就是当初被大汉捅飞的“北匈奴”那一支。
但是也有人反驳这一说法,因为“北匈奴”被捅飞的时间与后来“匈人”出现的时间相隔了几百年,一个族群迁徙,需要用这么久吗?就算是那位鼎鼎大名的驴友唐长老,去西边自驾游一回,号称走了十万八千里,历经九九八十一个收费站,不是也才用了十四年的时间嘛。
…………
算了,按照学渣惯用的“自我安慰疗法”,这种事情只要知道个大概就行了,没必要和一帮子作古之人较真。更何况这些事情连“砖家叫兽”都还没吵吵出一个定论,又让学渣从何学起?
但是,学渣最是知道学渣的苦,为了将来能够让千千万万个学渣少吃一点苦,也省得那些“砖家叫兽”整天瞎吵吵,哥现在是不是可以做点啥呢?
首先,现在的北线战场上,如果是把那些鲜卑部落赶走的话,应该比歼灭要简单的多吧?
其次,北匈奴现在已经西迁过了金微山,将来究竟会不会变成“匈人”,咱还不知道。但是咱不管那个,就只管把漠北鲜卑一直往西赶,会不会让西边那一伙子又爱又恨,欲仙欲死的“上帝之鞭”来的更早一些呢?
就是不知道鲜卑会不会像匈奴那样耐磨抗揍?半路追上西迁的匈奴之后,是会吃掉他们,还是被他们吃掉呢?也许将来又会突然出现一个凶悍的部落,被西边那一伙子称作“鲜人”?
想一想,这件事假如真的能够弄成,是不是还挺有趣的?至于说“伟大滴”罗马,会不会因此而倒了霉八辈子血霉,刘汉少会在意吗?
不过这一次一定要告诉他们,粗话的这不是什么“上帝之鞭”,而是圣天尊的鞭!
…………
基于这种想法,刘汉少召开了“最高统帅部”会议,商讨一路向西,驱逐鲜卑之事。皇甫嵩、高节等人虽然觉得刘汉少的提议太过异想天开,匪夷所思,但是也不得不承认,驱逐要比歼灭容易的多。只不过嘛,具体操作起来,还要多费一些手脚,起码得让那些鲜卑部落按照大汉的预订路线西逃,而不能让他们随便乱蹿。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