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水浒新秩序 (江湖野人)


还有一点意外之喜:原本为漕运而专门设置的保险社业务也摆脱了一直不温不火的局面,却因为“饶税”改革迎来了大发展。
凭此功绩,郭易简成功简在帝心,不仅正式进入大同官僚体系,还登上了高位。
但正乾皇帝对明州官场的调整不仅仅是酬功,还有同宋两国大战略的考虑。
相继丢掉河东和河北两路的缓冲地带后,直面同军兵锋的开封府已经不再适合做首都,赵宋王朝迁都势在必行。
而之前隆德府兵变引发的泽、怀、孟等州百姓大逃荒也让徐泽意识到腐朽的赵宋王朝很有可能守不住当前的烂摊子。
为了应对赵宋朝廷突然崩溃导致的混乱局面,大同帝国必须加快对赵宋后方的江南诸路渗透力度。
在之前河东危机引发的两国议和中,徐泽便加上了赵宋须开放泉州、福州、广州等贸易港口的条款。
当然,正乾皇帝是个讲究吃相的雅人,不会白要赵宋王朝的好处。
作为回馈,大同帝国愿意向宋籍海商批量提供最新的民用商船。
不同于追逐利润的大同海商,缺乏安全感的赵宋君臣早就垂涎大同先进的海船,有这种好事自然不会放弃。
而徐泽的初衷,本就是倒逼国内更换新船不积极的远洋海商——你们对新式商船的积极性不高,总有积极性高的人。
相比较而言,郭易简的“饶税”改革建议显然更加高明。
不过,徐泽也没有因此而停止对赵宋航海业的“扶持”。
反正这些产业最终都会是大同的,王者当心怀天下,就不要有这些门户之见了。
好吧,真实原因是如其让赵宋自己花钱乱摸索新技术,还不如直接卖船给他们让大同赚这笔钱,顺便摧毁赵宋的造船业。
而且,大同对赵宋的港口控制也不仅仅是经济和技术上的手段。
随新任知明州事李石一起南下的,还有一支大同帝国的海军分舰队,对外宣称的任务是护送新任知明州事李石南下,并接老知州郭易简回京述职再赴新任。
但大同帝国一次性出动大小战船八十余艘,显然不可能只执行这么简单的任务。
实际上,随郭易简返回塘沽港的战舰仅有六艘,剩余的战舰则全部停泊于昌国县王英带人新开辟的军港之中。
而随后月余时间,大同帝国又陆续向明州昌国港派来数支小舰队。
不过,徐泽并没有因此而组建新的舰队。
大同帝国全取燕平和辽西走廊后,除了东京道的耀州和辰州两地,原本大辽帝国的不冻港全部纳入大同海军的掌控之下。
有同金两国盟约的限制,金国既不敢挑战大同的海上霸权,也是真的没有实力和技术发展海军。
如此一来,大同四大舰队中编制最庞大的渤海舰队便失去了用武之地,继续在渤海保留庞大的舰队就是极大的浪费。
而随着大同对日本和高丽事务的深度介入,一再拉偏架的结果就是两国政治结构产生了严重裂痕,内部纷争不断。
高丽国主王楷登基时仅十三岁,治国大权由其外公李资谦独揽。
但李资谦显然不满足“专制国命”的地位,还想更进一步,开京的街巷中已经在流传“十八子(李)将王”的谶语了。
为了达到谋朝篡位的目的,其人一面紧傍大同帝国不断出卖本国的利益,一面抓紧时间在朝堂内外安插亲信。
由此,又导致其国政局更加紧张。
但在同军的强大压力下,高丽的内部矛盾目前还捂得很紧,主要表现为统治高层的权力斗争,多方力量都要看大同帝国的眼色行事,暂时没有大规模军事冲突的可能。
高丽东面的日本则完全不一样,白河法皇多年来肆意操纵权柄,导致其国新旧贵族的矛盾已经公开化,只差合适的时机爆发而已。
其国内部各整治势力获得大同帝国的“真诚帮助”后,均感到自身实力已壮,从开始试探到大打出手仅仅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
结果,各方自然是越打越起真火。
以中原王朝的眼光看,日本国内的战争冲突规模还很有限,得出的唯一结论便是大同兵甲物美价廉犀利无双。
战后,各方的订单大增。
为了增加本方的胜算和战争潜力,中场休息时间,日本各势力一面挖空心思压榨治下百姓,一面又极力拉拢新的盟友,使战争的规模不断扩大。
高丽和日本均属于大同黄海都护府管辖范围内,两国相继陷入内乱之中,各方势力想尽办法巴结大同帝国,以获取额外的战争潜力,对外的威胁性急剧衰减。
不过,两国乱归乱,大同帝国真要吞并它们的话,又还差一些火候,正乾皇帝也不准备这么早就亲自下场。
黄海都护府当前的主要任务是继续“不偏不倚”地帮助利益角逐的各方,以进一步激化两国国内的矛盾,最终将其变成一盘散沙的状态。
因而,庞大的黄海舰队大部“闲置”,一时半会也用不上保持满编状态。
这段时日,徐泽便命海军司以拉动演习为名,将渤海、黄海两个舰队分批拉至明州和海东,以加强大同帝国对赵宋江南的掌控。
这次舰队调整并不是单向的调动,除了渤海舰队大部暂时移镇昌国港外,包含靖海舰队在内,四大舰队均有大量的人员和装备相互调整。
调整后的海军舰队仍有四支,配置如下:
其一,定海舰队(渤海舰队大部移镇明州,更名为定海舰队)驻昌国,舰队长时荼丹,主要任务为监控两浙路,并负责封控长江入海口;
分舰队驻觉华岛,分舰队长倪云,主要任务为监控渤海沿岸,特别是金国港口。
其二,东海舰队驻海东、流求,舰队长康狸,主要任务为监控海东海峡南北航线,并牵制福州以南赵宋各水师力量;
分舰队驻天南城,分舰队长童蒙(郑天寿交流回国),主要任务是维护大同帝国在南洋的利益,并监控各远洋商队的动向。
其三,靖海舰队驻胶即港,舰队长张顺,主要任务是维护胶东半岛的海域安全,并监控赵宋淮南东路;
分舰队驻辽东路镇东关,分舰队长张荣,主要任务为控扼渤海航道,维护渤海湾海运秩序。
其四,黄海舰队驻耽罗岛,舰队长熊蒙,主要任务是监护高丽、日本及金国东京道北部沿海地区,维护大同帝国在这些地方的利益;
分舰队驻琉球北岛,分舰队长费保,主要任务为监护琉球群岛,配合民政部门继续推动其地的汉化大业。


第十八章 种地五年扫平草原
不同于行动统一且易于打散重新组合的陆军,以舰船为运载工具和作战平台的海军天然就容易形成山头。
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就算治军严格的大同海军也同样存在这种问题。
徐泽并不是一个自大的人,他从没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但他也不会就此放任自流,该防范的时候还是得防范。
结合这次舰队驻地和任务大调整,其人便将整个海军力量进行了重新洗牌。
不仅四大舰队舰队长尽皆轮换,就连海军元老阮小七也正式卸任庶务,以集中精力统管海军司。
对海军力量的重新调整,也只是应对赵宋新形势的新举措之一。
征服赵宋这样疆域广阔生民近亿的大国,海军可以作为封锁和突破的奇兵,却没法作为真正决定胜负的主力。
最终的决战和攻城略地还是要靠陆军来完成,没有庞大且作战方向明确的陆军,基本不可能完成改朝换代的任务。
如此,原本为北伐燕云而设置的三个军便适应不了形势的发展了。
全取河东和河北两路后,徐泽便命兵部拟定扩军方案。
再次扩编后的同军共有六个军,配置如下:
第一军军正张清,部署于云中府,主要作战方向为北面的残辽势力,并监控夏国,防范金军异动;
第二军军正李逵,部署于锦州,统管辽西走廊和辽东巡抚使司下兵马,主要任务是监控金国,第一作战目标为金国辽阳府;
第三军军正史进,部署于太原府,主要任务是监控夏军和陕西诸路西军,并做好南下攻取赵宋京西路和京畿路的准备;
第四军军正牛皋,部署于大名府,作战方向是赵宋京畿路、京东西路和京西东路;
第五军军正王进,部署于沂州,主要作战方向为两淮路、京东西路和京畿路;
第六军军正关胜,部署于明州昌国县,主要任务是配合定海舰队监控两浙路。
从以上部署可以看出大同帝国的军事战略重心已经由北向南,算是从军队编制部署上确认了灭宋的下阶段任务。
不过,六个军要想全部配置到位并形成战斗力,尚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
其中,第一、二、三军有原来的架子,但掌兵官尽皆调换,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方能恢复巅峰作战能力。
同时,还要从这个三个军中抽调部分师营补充新编军以作骨干。
新编的三个军补齐编制的时间也不一致。
威压开封府的第四军最先补齐,而远在江南的第六军因补给困难,除了军机关和直属队外,暂时只会配置一个师。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