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京道胡风炽烈,在一些胡部之中,确实有安排妻妾款待最尊贵客人的风俗。
可是,大辽立国两百多年,也接受汉化近两百年,皇室礼仪更重,早就不是野蛮的契丹蛮子了,很多草原陋俗尽皆被弃。
大辽皇帝出巡突吕不部,啥事没干,就先睡了部族首领的老婆,这算怎么回事?
昏君天祚帝失去军队后,竟然堕落到了这种地步么?!
看到躺在床上的谙葛,耶律延禧便想明白了一切。
其人很想就此退出大帐,赶紧离开突吕不部,可“忠诚的讹哥”亲自守在帐外,正眼巴巴地等着皇帝临幸他的妻。
这本就是二人合作的前提条件之一,只有昏君天祚帝今晚睡了讹哥的老婆,讹哥与耶律延禧才能彼此信任。
为了自己的复辽大业,或者说为了自己的小命,耶律延禧只能接受这个屈辱的条件,出卖自己的身体和名声,毅然选择讹哥提出的合作条件。
次日,天祚帝醒来后,召集行在众臣,宣布了两道诏令:
其一,以突吕不部人讹哥为本部节度使;
其二,纳娶突讹哥之妻谙葛。
皇帝昨晚的荒唐事根本瞒不住行在众人,讹哥也没想瞒住他们。
众臣本以为天祚帝多少注意一点体面,偷偷睡过了就完了,没想到其人却做得如此不堪,均感大丢颜面,个个愤然有色。
只是,身在突吕不部之中,周边都是部族勇士,众臣只能暂时忍下这份屈辱。
于是,天祚皇帝的婚礼上,突吕不部人笑逐颜开,残辽众臣却个个一脸晦气,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反差。
堂堂大辽天子自甘堕落到纳娶蛮部首领之妻,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奇特的年代,总会不缺少奇葩的故事。
比如,万里之外的赵宋王朝便赶在春节前偷偷派出了一个使团,前往与本国打了百多年恶仗的仇敌夏国,名义是贺正旦,也足够荒唐的。
过去的一年里,面对同军已经顶到脑门上的事实,教主道君皇帝寝食难安,先后三次提出迁都之议,都遭到一心为了赵宋江山社稷的臣子们严词拒绝。
只是,聪明睿智的教主道君皇帝手腕显然不是昏庸好色的天祚皇帝可比。
其人被逼急后抛下狠话——再不支持迁都,朕就禅位给皇太子陪你们守东京,自己单独带人去南阳府。
有不少赵宋臣子曾经确实生出过逼教主道君皇帝禅位的幻想,但如今局势下,要是真让赵佶带人去了南阳府,绝对会搞出两个朝廷,赵宋不亡也得亡了。
更关键的是皇太子赵桓除开封府不到一年,却搞出了一屁股的烂事,也让众臣看出来了,论治国,小赵远远不如老赵。
让只知道胡搞的皇太子现在就上位,绝对应付不了内忧外患的复杂局面。
如此经过一番朝堂争斗,赵宋迁都之议终于定了下来,以汴河淤积严重东京漕运量日少为由,昭告天下宣和七年大宋将迁都南阳府。
严格地讲,赵宋朝廷派使入夏,就是宣谕夏人上国即将迁都的大事。
嗯,这个借口也很不体面。
无论扯什么理由,都掩盖不了赵宋被大同逼着迁都的真实原因。
再说,赶在过年前派使,不是贺正旦也是贺正旦。
不过,借口什么的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背后的原因。
一旦迁都南阳府,西北的夏国对赵宋王朝的压力就不是那么大了,在大同帝国的咄咄逼人之下,这点压力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教主道君皇帝此番示好夏人的主要目的自然还是为了大同。
唇亡齿寒,赵宋已经准备迁都,夏国想不想迁都?
别管夏人信不信,先弄出同夏宗藩关系的裂痕再说。
当然,教主道君皇帝自以为隐蔽的行动其实一点都不隐蔽,朝廷的一举一动尽皆被大同正乾皇帝掌控。
徐泽只是装作不知,并没有干涉宋夏两国之间的小动作——迟早要一并收拾的!
不过,相比起赵宋大国主动送上门给小国拜年的荒唐事,金国过年期间发生的荒唐事则更具有轰动性:
大金皇帝完颜吴乞买被人打了屁股!
第二十章 想什么屁吃
就算金国政治体制很不完善并保留着很多部族蛮风,但堂堂皇帝之尊在大庭广众之下被人臣子打屁股也是件颇失体面的事,能隐瞒还是要尽量隐瞒。
只不过这种事轰动性不要太大,越想隐瞒传播越快,且越传越离谱,仅大同情报司打探到的消情报就有好几个版本。
普通百姓津津乐道于金国的宫廷秘闻,正乾皇帝却更关心这件事背后的深层原因。
“这事的真实的起因查明了没有?”
“还没有,臣只能根据一些情报进行推测。”
情报收集就是这样,能确认有效的情报只占少数,绝大部分是冗余信息和假假真真的消息,考验的始终是情报工作者对情报的收集、分析和判断能力。
“嗯。”
徐泽点点头,示意外部尚书王四开始大胆讲。
“据传金国立国之初家底很薄,太祖皇帝与诸国论勃极烈约定国库里的钱必须专款专用,若遇到紧急事确需挪用经费,必须提前先交由国论勃极烈共议通过才行。
过年前,国论移赉勃极烈完颜宗翰回会宁府述职,在会上突然询问一笔国库钱款的去向,金主见宗翰气盛,不敢扯谎,老实回答这笔钱是被自己偷偷取出买酒喝了。
完颜宗翰于是搬出太祖皇帝订立的规矩,认定金主违背了国法,必须受到惩罚,于是带人将金主架出殿外打了二十杖。”
在皇帝即天子观念深入人心的年代,就算徐泽再如何强调大同政权的合法性来自百姓而非天授,其臣子也会自觉不自觉地将其神化。
身为臣子,却向自己的皇帝汇报另一个皇帝被臣子打屁股的丑闻,绝对是件极考验神经的事,一般人都难鼓起这样的勇气。
大同立国后,接连北伐南征,力压宋、金、辽,降服高丽、日本和夏国。
伴随着国力日盛,正乾皇帝的威严也日重,即便是王四这样得宠的亲近臣子在其人面前也慎之又慎。
王尚书话说了一半,稍作停顿,偷瞄了一眼,见皇帝的表情并没有明显变化,其人才接着讲。
“听说行刑结束,完颜宗翰就立即率众臣向金主请罪,金主不仅没有责怪其人,还肯定了宗翰之前立下的累累战功。
这件事金国朝廷应该是做了专门的引导,民间舆论多倾向于君贤臣直,赞扬朝堂风清气正。”
徐泽在心里对王四补充的“君贤臣直”“风清气正”之评嗤之以鼻,脸上却没有半点表现。
君臣有别,王四君前谨慎,汇报完了情报有意识挑好话讲很正常,做皇帝也不能处处表现圣明,该马虎的时候就该适当马虎一些。
而金国这份情报充满了“皇帝金扁担”的味道,很明显经过民间的反复传播,已经严重失真,难以窥探事件的真实全貌了。
唯一能确认的是金国有臣子以下临上,教训了皇帝完颜吴乞买,而主持此事的则是其堂侄完颜宗翰。
至于金国的其他权贵为什么没有制止完颜宗翰,或者说制止了但没有成功,又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等细节,流言中都没有提及。
不过,只要深入分析,仅凭这些传言照样能得到很多有用的信息。
略作思考,徐泽接连问出了三个问题。
“金国这段时间有没有大臣调整,秦桧死了没有,我们支援金国进行基础建设的人员有没有遭到驱逐?”
王四知道皇帝要问什么,其人也在关注这些问题,之前就已经做了相关功课。
“回陛下,都没有。”
“嗯,那就好!”
综合以上情报,徐泽心中大致有了结论。
这件事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其实就是金国新旧势力的一次公开对决。
金主完颜吴乞买即位前一直被在其兄阿骨打的光芒笼罩之下没有亮眼表现,却不是庸碌之辈,其人早就意识到了金国因快速扩张而出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为了国祚长久,也为了自己的帝位稳定,完颜吴乞买主动请求大同帝国给予支援,以帮助其国加快封建化改革。
改革的本质是利益调整,所以,从古至今所有由上至下的改革第一步,永远都是以各种名义从旧权贵手中收回权力。
只有集中了权力,最高统治者才能重新调整社会资源的分配和再分配方式,并以国法或政体调整的形式固定新的权力分配模式。
金主完颜吴乞买从其二兄手中继承了皇帝之位,却没法继承阿骨打的威望,以至于因为一个荒唐的借口就能被臣子拖出来揍一顿。
脱胎于部族联盟的金国并不是完整的国家形态,“皇帝”位子本身附加的权力并不大,跟宋、辽、夏三国不是一回事,和大权独揽的大同正乾皇帝更是没法相比。
吴乞买主动寻求大同帮助,意欲进行的政治改革本意是为了金国的长久传承,但说到底还是为了集权。
用饱读诗书的文官治国并一定比战场上九死一生的将帅更厉害,却是可以“批量制造”的更廉价人才,更关键的是前者比后者更易于掌控。
金国若是能够批量培养文官,并以他们逐步替代手握重兵的军功贵族,完颜吴乞买这个名义上的皇帝就能变成一言九鼎的真皇帝。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