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唐仙师 (水无形)


  他出生在一个十分好记的年岁,公元701年,正好新世纪开年,从小就是天才级人物,武媚娘死的那一年,也就是神龙元年,他才五岁,刚刚启蒙,就能背诵原先历史上唐朝的识字课本,十五岁的时候,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也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好剑术,喜任侠。
  任侠就是游侠,李白的喜欢不仅仅是喜欢,直接就是大神级人物,有很多他当任侠时期,挑战诸多强者,然后名满天下,天下无双的传言,也就是后世关于他是剑仙的由来。
  开元六年,李白才十八岁。这个时候换做别人,不过才刚刚要接触社会,满怀雄心壮志,恨不得让天下人震惊的时候。但是,从小就已经得到了诸多功名利禄的人,竟然已经想着隐居了,还当真隐居起来,地点就是戴天大匡山。
  当然了,对于他这样的人来说,隐居就是放屁,沈晨记得,这家伙根本就对隐居毫无兴趣,打着隐居的旗号,却到处玩耍,一边还读书写诗,简直就是后世“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的代表。
  让沈晨不愉快的是,这家伙虽然出生在碎叶城,但没过多久就去了剑南道,二十四时正式开始放飞自我,一路游玩,一路找人比剑,一路淘酒喝,一路写下无数令人心醉的诗篇。同时,还结交了为了鼓掌叫好的好朋友,诸如孟浩然等等。
  二十七岁的时候,这家伙开挂的人生终于到了,直接就娶了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可惜,这家伙的性子就是个浪荡货,不仅没有把握机会,屡次拒绝女方给予的软饭,一怒之下,又到处跑去旅游了,简直就是后世软饭界的败类。
  败类自然有败类的归处,三十一岁的时候,穷愁潦倒于长安,自暴自弃,与长安市井无赖之徒交往,成为长安城中颇有名望的一霸,虽然出生很正,背后的势力也很正,偏偏这家伙就是盲目自信,托人找关系给唐玄宗李隆基送了很多投其所好的诗词,但李隆基这家伙那个时候正是雄心壮志之时,哪里会被他的出生所蒙蔽,一眼就看出这家伙不靠谱,顶着天就是个需流拍马的货。于是,根本不搭理他。
  直到他找了玉真公主献诗,玉真公主看在他文采斐然的条件下,才把他推荐给了唐玄宗李隆基。可惜,这家伙自作孽,之前在长安里的任侠身份为李隆基所厌恶,还是不待见他。
  尽管这个时候捧他的人已经很多很多,就连贺知章都在看了他的诗词后拍手叫好,还兴致勃勃地找了李隆基,帮他说话,说他是个人才,希望李隆基给他个一官半职。但是,李隆基就像天生和他干起来一样,就是不待见他,最后,他只好离开长安,返回蜀地,过程中写下了千古名篇——《蜀道难》!
  终于,到了天宝元年,他四十一岁时,由于贺知章和玉真公主的不懈努力,李隆基终于愿意见他了,瞧了他的诗篇之后,终于认定他是个人才,于是召他进宫。
  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
  听起来很不错,其实说白了就是给唐玄宗写诗文娱乐,陪侍唐玄宗左右。每有宴请或郊游,唐玄宗必命他为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
  这个时期的李白其实只要静下心来,好好过几年日子,定然就能取得李隆基的信任,可惜,他实在太狂了,胆敢让专门伺候李隆基的高力士拖鞋,胆敢让杨贵妃为他斟酒,说是作死也不为过。加上同僚艳羡李隆基到哪都带着他的宠幸,很快,他就为他的张狂付出了代价。
  仅仅一年过后,就连唐玄宗唤他,他都敢直接不去,这下好了,本来就不是特别喜欢他的唐玄宗直接一巴掌又把他打落尘埃,成了无业游民。
  到了这里,按照别人的想法,大概心死如灰,一辈子也就这样了,偏偏这家伙就是个不安分的主,结交了无数好友的祸患就是看不清事实,被人捧得太高,忘记了低下头看看天下大势。
  安史之乱中,永王李璘出师东巡,他应邀入幕。他认为天下乱局已定,就死死跟随永王,因为此时大唐的情形十分类似于东晋永嘉南渡,正是割据江南的大好时机。所以这家伙脑子一抽,竟然力劝永王直取会稽,并在永王发动叛乱之后写下《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中有“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等语,自比谢安,怂恿李璘割据称帝意图昭然。
  简直就是个憨货!
  果然,不久之后,永王就败北,他也因之被抓到了浔阳监狱里。夫人宗氏也为他啼泣求援将吴兵三千军驻扎在浔阳的宋若思,把他从监牢中解救出来,他估计早就死了。
  到这该行了吧?
  不,这家伙的作死人生才刚刚起步!


第903章 李白很二
  如果有人问,历史上最大的内部祸乱是什么?回答肯定纷纷扰扰。但如果是问,华夏对外输出的玩着点是哪里,那么,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安史之乱。同时,安史之乱还是大唐的转折点,是自半岛战争往上数,一千五百年来,华夏对外战争的转折点。
  在安史之乱前,华夏对外的战争都是以攻势为主。夏朝开始,有史记载以来,华夏在对外战争中都保持着攻势,四千多年前就有妇好抵抗雅利安人,周对抗犬戎,历时两千年,再到秦始皇修筑长城,以攻代守抵抗匈奴,直至汉武帝“寇可往,我亦可往”,卫青霍去病大放异彩,将对外战争的胜败优劣推到最高处。
  虽然中间有晋末大乱,导致长江以北被攻占,民不聊生,但从大势上来看,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之后,南朝开始北征,北地华夏子孙开始自救,整片华夏再次回归到准备大一统态势,这个时候开始,华夏的攻势照样在保持着。
  随后,隋朝一统天下,经过将近五百年的融合吸纳,华夏民族的尚武精神得到最大化的开启,到了大唐的时候,大唐已经不单单是攻势那么简单,而是凌驾于周边各个异族之上的顶尖存在。
  即便没有沈晨,大唐对外战争仍然是胜多败少,在武媚娘时更是达到了恐怖的百分之八十,即便有败仗,也败得情有可原,甚至让对方得到惨胜的代价,最多就是名头上好听,但其核心,都是华夏占优势。
  比如大唐对西域战争的失败战例——恒罗斯之战,安西都护府以三万军队,抵抗西突厥和阿拉伯帝国穆斯林、中亚诸国联军十余万,再加叛变的葛逻禄两万人,最终数千人返回安西都护府。
  可即便如此,大唐对西域照样是攻击态势,在西域的影响力也并未受到动摇,西域唐军迅速恢复,继任高仙芝的封常清率领唐军继续扩张,哪怕是参加了恒罗斯之战的大食和西突厥都没敢继续东进,而背叛的葛逻禄更是夹着尾巴做人,跑得远远的,不久就悄无声息的灭亡了。
  武媚娘时期更是夸张的以一国之力对抗整个亚洲联军,不到两年时间就彻底平定,外族人还为她铸造天枢,派来的使节也到达了整个华夏历史的巅峰,周边各国要么称臣,要么见到唐军的旗帜就躲得远远的,根本不敢面对长安而口出狂言。
  有此可见,直到这个时候,唐朝对外的战争都是以攻势为主,因为,所为的攻势并不是单单按照胜利失败了多少次来衡量,是所有胜利次数和失败次数,并且是对外发动战争还是抵抗战争的态势来衡量的。因此,哪怕有恒罗斯之战这样的大败,也有汉朝时李陵投降,再有晋末的混乱,但整体而言,华夏对外的态势仍然是以攻势为主。
  那么,整个华夏对外从攻势变为守势,在守势之后再难以崛起,直到数十年前的半岛战争才正真正变为攻势,历经了一千五百年憋屈的转折点是什么呢?
  安史之乱!
  由于种种原因,后世对安史之乱的影响过于表面化,也过于简单化,若非真正喜欢历史,并且从宏观历史的角度上来看,即便是历史专业的学生也会对安史之乱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并不特别熟悉,甚至有点人仅仅只是把他当做一次内乱而一笔带过。
  但是,一旦真正从宏观历史的角度上来看,安史之乱就不单单是唐朝的一场内乱,而是整个华夏对外态势的转折点,磨灭了华夏尚武精神一千五百年,尽管中间有主家父子俩的主动出击,但最后的结果,也不过是无功而返,没能达到安史之乱前的顶峰。
  可以说,这是一场屈辱性的,不应该出现的,任何一个参与者都要被刻画在历史耻辱柱上,而发起者更是应该碎尸万段的战争!
  李白这丫的扯淡就扯淡在他居然有胆子去参加这样一场内部战争!
  至德元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五月,郭子仪、李光弼大破史思明,收复河北十余郡。六月,安禄山率部攻破渔关,生擒哥舒翰。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