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怎么成?
于是,沈晨又移植了一大堆后世游乐园的设施过来,有心把碎叶城打造成一个西域里前所未有的娱乐之城和教育之城。想要玩那些神奇的东西,可以用钱,也可以写字,只要能写出五十个字,就能玩到里面几乎所有的东西,若是写出一百个字,要么,还能在游乐园里吃三餐,每餐都是大肉包子加咸菜,还有一些来自大唐的面包等。
如此一来,识字的积极性顿时增加不少,很多人就是为了那一日三餐,竟然可以在挖地的时候也念念有词地背着字的比划,得知这个现象的沈晨差点没笑死,他实在不知道这些人的脑回路究竟是怎样的。
不过,只要他们能学,沈晨就不怕他们吃撑掉。如今的大唐内部粮食储备已经到了一个骇人听闻的程度,随着土豆、红薯、玉米,以及高产新型水稻的种植,还有机械化的实施,大唐的粮食产量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大唐的人口又不是后世那种以亿为单位的时候,哪怕经过了李二、李治时期的安稳,大唐的人口数量也没有突破六千万,撑死五千万左右,这点人口让如此多的高产作物和相关的机械来运转,简直就是开着挂一样的往前冲。
所谓谷贱伤农,现在的大唐内部已经到了一文钱一斗米的程度,至于土豆、红薯更是一文钱两斗,而包谷,除了人吃的以外,更多的是用来饲养家畜,多的不说,现在的家畜,吃的都比之前人吃的还要好。
李治现在麻烦的是不知道多出来的粮食怎么用掉,而不是担心哪里遭灾!以大唐的体量,即便遭了灾,也可以临时从当地的常平仓和周围的地区调集粮食过去,根本不存在粮商囤积居奇的环境。
更可悲的是,很多农人甚至被迫从土地里释放出来,成为了农民工,不是因为没得吃,而是因为田地里不需要那么多的人手,浪费,所以才进城务工,家里多了生计,钱财多了,自然花钱的地方也多,一下子就把大唐的经济盘活了起来,很多肉食也摆上的餐桌,自然的,对地里粮食的需求又减少了不少。
因此,李治头疼的是如何把粮食弄出去,正好,碎叶城在还没有成为塞上粮仓之前,必须依靠朝廷来喂养,可算是解了他的心头苦恼。
粮食沿着长安到安西都护府的铁道到了安西都护府,之后依靠原始的牛马拉扯,一路去到碎叶城,尽管路上会消耗掉不少,但架不住粮食价格低廉,数量太多,完完全全经受得住浪费。
第901章 教育成行
解决了制约性的粮食,碎叶城的发展就变得水到渠成,在巨大的粮食刺激下,原住民终于变得勤快起来,从原本的期盼一日两餐变成了期盼三餐,从白面馍馍变成了期盼大肉包子。可惜,要想拿到大肉包子还得再多会二十个字,少一个都不行。
常言道,斗米恩升米仇,有的人吃上了大肉包子,而更多的人则只是白面馍馍,为此还引发了一场叛乱,但是,在沈晨带来的一万新军的调教下,叛军才刚刚集合完毕,半个时辰之后就只能任由没有叛乱的原住民们拖着他们的脚脖子收尸了。
一次清洗给碎叶城同时也带来巨大的稳定,现在沈晨说的话比神灵说得还灵验,他说要干什么,剩下的事情就是看着原住民去干,而不需要苦口婆心了解一大堆事情,然后劝啊劝啊的。现在的碎叶城的发展可以说在瞬间就走上了轨道。
该干活的干活,该学习的学习,弄完了去游乐场玩一圈,过关了还能吃上免费的饭,怎么都比之前顺利得多,更关键的是,在如此多的福利政策下,还有一件令沈晨可喜可贺的事情。
碎叶城的事情被《大唐皇家仙报》披露到大唐之后,无数的大唐百姓差点把天都掀翻掉,拖家带口地往碎叶城跑,巴之不得跑快一些,尽早安定下来,只要到了碎叶城,随便写上几个字就能混个一日三餐,由于用工的缺口很大,还能找到工作。
像是工地搬砖这种活计,大唐百姓都懒得去干,诸如收门票,开个小店之类的,却是一波波地往前挤,巨大的人口流量顿时带给了沈晨第二波红利,大唐人口基数的增加,顿时扭转了原先原住民更多的事实,从根子上解决了碎叶城不是大唐国度的问题。
如此多的大唐百姓在这里,即便是朝廷里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也无法说这里不是大唐国度,一旦开口,那些留在关内的百姓就能用口水活生生把他们淹死。他们只能捏着鼻子认下这个事实,然后百般不情愿地用关内的治理方式去治理碎叶城。
该给的县衙编制给了,该给的各项福利也给了,该给的钱也给了,如此一来,碎叶城的发展就越加的快速和迅捷,半年过去,碎叶城的基础设施就基本配适完毕,游乐园也步上了正轨,每一天都是人满为患,无数来自西方的豪商和百姓将游乐园的门口挤得满满当当,为了能玩一次空中飞人,他们宁可逼着自己每天下午到唐人开放的识字班里学习,为了吃上一口正宗的唐人美食,他们宁可想尽一切办法多学几个字。
学院跟随而来的博士和学生顿时成了抢手货,无数的钱财砸到他们的脚下,只愿他们能多开一个识字班,多教一个时辰的书,为此,甚至有豪商斥巨资买了一套柴油发电设备,投资了一间专门学习唐人知识的文化补习班,并且善良的他还可以对所有碎叶城的百姓开放,不论唐人还是原住民,甚至是游客都能来上课。
至于资金的来源虽然一直是个迷,但根本没有人会去追查究竟是谁,关键是不论怎么查,这个善良的人都不再碎叶城里居住,或许是不希望被人们知道他的真是身份吧,有着助人为乐而不追求功名的精神。
当然了,知道的也不会说,毕竟,谁都在享受着他给出的一切,一旦捅破了对谁都不好,若是不能多认识几个字,那不就亏了吗?
“老师,您老人家这波操作,我服了。”程处默作为当事人之一,很明白沈晨的用意。
一个心系大唐的外族豪商投资识字班学习大唐文化的榜样,足以压下许许多多莫名其妙的厌恶感和反抗,在这样一个榜样的带领下,碎叶城的教育系统也悄然诞生。
首先就是这个补习班正式得到了大唐官方认证,被纳入了大唐教育部,取名为大唐碎叶城小学堂,一应制度和大唐关内别无二致。吃的或许还要更加好一些,毕竟,这里却的是蔬菜,而不是肉。
从小学堂内出来的人也必须参加大唐的小学毕业考试,合格的人才能颁发毕业证,而且,分数高的人还可以到安西都护府正在兴建的中学里继续上课,从里面的人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直接参加朝堂官员考试,第二个则是参加大唐皇家学院招生考试。不管哪一个,都能得到很好的出路。
哪怕退一万步说,两者都没能考上,也能回到碎叶城来,成为碎叶城里的高材生,享受着国家津贴,参与家乡的建设,若是回到小学堂里当老师,还可以得到一些闲散官职,或者最低等的爵位,简直不要太爽。
尽管大唐的老将们对能够诞生出优秀的学子并不看好,但沈晨却是期盼着那位震撼了整个华夏文化圈上千年的人物的诞生。
李白!
一个任何华夏人都绕不过去的名字。
即便连他的一首诗都没办法背诵出来,但是,他的名字依然是任何一个华夏人心中写诗最强大的存在。
天知道这一片黄沙和湖泊究竟有什么样的能量,浸染可以孕育出那样一位神一般的存在!
但是,不论怎么说,他的出现乃是历史上的必然,华夏文化到了这一刻,就是需要那么一位顶天立地的存在,为这一方盛世写下一个大大的惊叹号!
现如今有了完善的教育体制,沈晨相信,那一位的存在更应该会更好的到来,并且,成熟的制度也可以为那一位打下一条通天之路,而不是如同前世那般曲折。
“但愿这一世的他不再会因为没有门路,只能到处求爷爷告奶奶,在人生旅途中太过放飞自我,最终落得个无法订正的下场,最关键的是,但愿你即便有此畅通的道路,也请你保持初心,而不是被官场抹去了棱角,变成一个植物人。”
沈晨对此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但愿这方天地依旧给那位历史的过客一次机会。
第902章 我不是李白
长安元年(701年),李白出生。字太白。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
他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
代表作很多,最耳熟能详的则是《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同时,他的词赋也备受推崇,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