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葬元 (武猎)


  祭文读完之后,一把鎏金座椅就已经摆在圜丘祭坛边,坐北朝南,高过地面五尺。但是此时,李洛还不能做坐上去。
  李洛当着所有文武百官的面,脱下自己的冠冕和礼服,小心的叠起来。紧接着礼官递上一把锹,李洛拿起锹,吭哧吭哧的开始挖坑。(真挖坑)
  说实话,当着这么多手下的面挖坑,李洛真的感觉有点羞涩,他感觉比在千军万马面前演讲还要难。
  秀儿啊。
  不过,这才刚开始哦。
  李洛挖了一个两尺深的坑,再将自己脱下来叠好的冠冕衮服放入坑中埋起来,再填土拍结实。
  这叫“埋冕祭天”,是祭天时的一个仪式,但只有开国之君才有这个资格。
  意思是,老天啊,我要称王称帝了,我刚才给您送了一套衣帽,给点面子哦。点个赞吧,我会好好干的。
  等到李洛干完“埋冕祭天”,掌管舆服的礼官又进献一套唐国常服,为李洛穿上。
  九旈冠冕刚才已经挖坑埋了,现在李洛戴的,乃是幞头。他的常服,则是杏黄暗绣蛟龙云纹锦服,比赵官家的常服华贵,但又绝对不花哨。
  “恭请君上登位!”
  李洛一换上常服,总揽礼仪大典的文天祥,就率领百官来到李洛挖坑埋冠冕的地方,一起下拜。
  礼官赶紧说道:“拥护君上登位!”
  文天祥和郑思肖等领衔的官员立刻站起,一群人走到李洛身边,抓手的抓手,抬腿的抬腿,托屁股的托屁股,一起将李洛抬了起来。而没有机会接触李洛身体的臣子,也紧紧围着。
  就这样,李洛被一群大臣抬着上了五尺土台上的王座,轻轻将李洛放在王座上。
  然后,礼官就取下李洛的幞头,再次戴上另一顶九旈冠冕。再帮他脱下常服,换上另外一套衮服。
  这个程序表示君主是被臣民真心拥戴上位的,不是自己给自己戴的帽子。
  另一边一身盛装的崔秀宁,见到李洛那边的一幕,虽然看的想笑,脸上却端庄娴静,很有母仪唐国的风范。
  根据礼仪,李洛进位祭天,崔秀宁不用同祭,但需要在一边陪祭。算是列席。
  一番折腾之后,重新穿戴上冠冕衮服的李洛,就端坐在土台上的王座上,他的身后是圜丘祭坛,祭坛后是山川大地,衬映着瓦蓝瓦蓝的天空,秋光漫漫,天风徐徐。
  意境宏阔高远,真有天地悠悠之感。王座上的李洛,在如此背景之下,顿时变得无比苍茫肃穆,似乎要融入这天地山川,融入这秋色原野之中。
  一种神秘的气氛,油然而生。
  正在这时,忽然不远处的山岗处,传来一声牛鸣声。
  ‘哞——’
  众人忍不住回头看去,只见一头青色的大水牛扬蹄奋起奔上山岗,低着峥嵘的头角往上奔驰,一直低头往上,再往上,最后竟然一口气冲上山岗,隐入苍茫的树林中不见了。
  “哞——”
  只留下一声高亢悠远的牛鸣,回荡在山林间。
  群臣无不心生惊异,比较懂的人,则是惊喜。
  这可是大大的吉兆啊。
  青牛登山,低头奋起,这预示着唐国大业将蒸蒸日上,势不可挡啊。
  李洛也有点高兴,我去,这有点巧啊。我一祭天,这大青牛就登山奋起。
  大牛市啊,好兆头。
  这可不是他刻意安排的祥瑞,真的是个巧合。
  但青牛登山的巧合,无疑为李洛的进位大典增添了一些吉祥之兆。
  “参拜大王,见礼!”礼官有点激动的大喝。
  “拜见大王,恭贺大王!”文天祥,林必举等文武大臣一起下拜,直接跪下黄土之上。
  至此,祭天仪式才完全结束。这时,李洛才可以真正成为唐王。
  上午巳时,李洛又在临时搭建的唐庙祭告祖宗。仪式也很简单。
  首先是点神主。李洛在始祖李渊,高祖李时珍,曾祖李贽,祖父李定国,父亲李秀成的牌位上点上神主,再献上祭品,念了祭告词,就算完事。
  当然,用的还是诸侯的七鼎。
  九鼎,是天子之礼,他是不能用的。
  到了中午,饥肠辘辘的李洛再次回到归德殿,携崔秀宁正式在归德殿御门升座,接受群臣朝贺。
  首先是读表。
  归德殿外的广场两边,仪仗队,侍卫,狮虎大象犀牛白鹤大龟整齐排列,旌旗招展,很是庄严。
  太乐署的黄钟大吕也适时奏响,一片典雅祥和,堂皇正大的气象。
  “贺大王—拜!”礼官再次唱喝。
  “拜见大王!恭贺大王!大吉大利!天佑大唐!”千百人一起下拜,声音惊天动地。
  “捧表官!上表!”礼官唱喝。
  一个官员捧着一圈文书,缓缓上前。
  “接表官,接表!”
  一个官员结果文书,来到李洛王座之侧。
  “展表官!展表!”
  两个官员再次上前,恭敬的打开转轴,展开文书。
  “宣表官!宣表!”
  最后,作为宣表官的马致远,出现这众人之前。这这些表官之中,最重要的当然是最后的宣表官了。
  马致远对李洛和崔秀宁恭敬行礼,然后走到两个展表官中间,开始宣读。
  PS:今晚就到了了,晚安!蟹蟹支持。节日快乐!


第548、549节 封官授爵,定国是诏

  庄严肃穆的气氛中,千百人瞩目之下,宣表官马致远,字正腔圆的宣读封授诏书。
  “……以唐高祖皇帝为不祧之祖,尊为始祖。追尊高祖讳时珍为宣王,曾祖讳贽为景王,祖父讳定国为敬王,父讳秀成为明王……”
  “尊太公讳铎为太上王;封崔氏秀宁为唐王后;封王长子李征为王世子,遥领雍州牧;封王次子李律为陇西郡王,遥领冀州牧;封王妹李沅为洛宁郡主;封王长女李微为长安郡主;”
  “设七等爵位十二等。分为国公,郡公,县侯,乡侯,一等伯,二等伯,一等子,二等子,一等男,二等男,龙禁尉,骁骑尉。爵号带开国者,世袭罔替。”
  “公候伯子男为贵爵。公爵一品,侯爵二品,伯爵三品,子爵四品,男爵五品。龙禁尉六品,骁骑尉七品,俱为勋爵。”
  “国公正一品,食邑万户,年俸银一万两;郡公从一品,食邑八千户,年俸禄八千两;县侯正二品,食邑六千户,年俸银六千两;乡侯从二品,食邑四千户,年俸银四千两。”
  “一等伯正三品,食邑两千五百户,年俸两千五百两;二等伯从三品,食邑两千户,年俸两千两;一等子正四品,食邑一千二百户,年俸一千二百两;二等子从四品,食邑一千户,年俸一千两。”
  “一等男正五品,食邑八百户,年俸八百两;二等男食邑六百户,年俸六百两;龙禁尉正六品,年俸六百两;骁骑尉正七品,年俸五百两。”
  “封文天祥为庐陵县侯;封陈淑桢为清水乡侯;封林必举为蔚山乡侯;封崔牧为墨源乡侯,郑思肖为云驿乡侯。”
  “封都烈,乌图,江钧,杨青雀,郑和,罗昱,査尹南,尚铸,张会,龚侃十人为一等伯。”
  “封杨序,朱颔,虎古,张敛,萧北,武岩,光夏,瞿世,刘卫泰,申花生,韩韶,李雍,李扬,李益,宗昼,陈让……二十人为二等伯。”
  “封颜隼,刘大刀,颜仝,阿山,陈羽,乔布,顾铠……二十八人为一等子;封杨栝,石珊瑚,李织,李绵……三十二人为二等子……”
  随着马致远念出一个个名字,很多人都激动无比。
  自己封爵了!
  很多人祖宗八辈都是种田的农夫,何曾做过一官半职?可是跟了李洛几年,就封了爵位!
  什么是光宗耀祖?
  这就是了。
  公侯伯子男五等贵爵,总共封了一百十五个;而作为勋爵的骁骑尉和龙禁尉,也封了一百多个。
  加起来近三百人。
  江华乡勇时代最早跟随李洛的元从,哪怕当年是个普通乡勇,大多数也捞了一个骁骑尉的世爵。
  别看最低的骁骑尉只是七品,可难的是的是“开国骁骑尉”,世袭罔替,和大唐国祚相始终啊。
  李洛这次一共拿出了二十万户的赋税封授爵位,接近唐国辖下户口的百分之三。
  在李洛和崔秀宁的设定中,将来所有开国爵位的食邑,不能超过国家总户口的百分之三,加上宗室的食邑,不能超过百分之五。而且包括宗室在内都要缴纳赋税。
  只有一种人可以免税二十年,那就是为国捐躯的烈士家属,还必须是配偶和直系家属。
  这样,国家养勋贵宗室的负担,就能控制在一个很低的范围。不会犯明朝的错误。
  近三百个获封爵位的人,绝大多数来自军中,其次就是特察局,再其次才是文官和工匠。
  皆大欢喜!
  就是文天祥这样对个人利禄不太热衷的人,听到自己封了自己家乡的县侯,也很激动。
  要不是礼仪规定不能喧哗,很多人肯定已经欢呼起来了。
  但这还没完,被封了二等男爵的马致远继续宣读道:
  “……以爵授田。国公授予爵田一万两千亩,每降一等,递减一千亩。故,骁骑尉授田一千亩……”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