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葬元 (武猎)


  这座园林距离此处不过十几里,傍山临湖,富丽堂皇融于湖光山色,非常适合举办王家大宴。
  “谢大王!”
  最后,就是分发封爵者的印绶典册。在接到印绶的那一刻,他们就是真正的唐国勋贵了。
  像都烈,乌图两人更是让别人羡慕,因为两人都是一门两爵位。父亲都是伯,儿子都是子爵。
  当然,别人也不觉得奇怪。因为都知道都烈和乌图两家父子不但是大王元从,还是资格最老,效力最早的元从。
  爵位最高的文天祥,封了县侯,这也无人说什么。虽然文天祥归唐不过两年,但他名望很高,军功也很大,尤其是文天祥一入江南,寒门士子顷刻归唐,轻而易举就替唐国收拢了江南士林之心,掌握了文教兴盛之地的舆论。
  …………
  直到下午巳时,整个称王大典才宣告结束,整整一天的时间。
  “将世子送到太上王那里去!”李洛和崔秀宁一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将大典礼上早就不耐烦的李征送到颜铎那里。
  他们现在只想休息一下。
  李洛到崔秀宁的坤宁宫,挥退所有侍女,自己三下五除二拔掉沉重的衮服,一下子倒在描金绣花的床榻上。
  崔秀宁也忙不迭的脱下华服,换上轻便的中衣,扑倒在床榻上。
  “有点累啊。保持仪态这么久,一整天装模作样……”李洛笑道,“我就是个傻子,还正坐,腿都麻的没有直觉了。”
  崔秀宁身子一翻,滚到李洛身边,“给本后按按肩膀,我比你更累好吧,征儿一直闹,我还要哄着他,又不敢动作太大,不要太辛苦。”
  李洛敷衍着按着女人的肩膀,把一条腿伸过去,“寡人的腿,王后按按吧。”
  崔秀宁道:“听郑思肖说,这比称帝大典简单多了,可想称帝大典更累人啊。”
  “好了。称王这件大事终于完成了。接下来军事政事一大堆,有的忙乎了。咱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好好歇歇。”李洛叹息道。
  “可不是么?”崔秀宁一百个赞同,“来临安城半年了,我竟然没去过西湖!你也没去过!想起这茬我就来气,我们来这个世界五年了,你从来没到我旅游过一次啊。”
  “行行,等忙过这阵,咱们就白龙鱼服,微服私访,在唐国境内好好游山玩水。”李洛也是突然觉得,自己当真是没有享受过。
  来到这个世界后,他唯一的一次享受,还是在高丽仁州李氏家城。
  除此之外,他和崔秀宁的生活都很马虎,也很忙碌,整天像打仗一样。哪怕现在贵为唐王和王后,小两口也过的日子很普通。
  就连宫中的膳食,也是家常饭菜。平时的衣食住行,也尽量简单朴素。宫中虽然有几百个侍女,但真正用来伺候他们个人的时候却很少。
  两人谈了会话儿,随便用了点晚膳,就开始商议另一件大事。
  改革币制!
  如今的江浙,用的还是交钞,贬值越来越严重不说,还是元廷发行的货币。这怎么能容忍?
  不光如此,市面上还有以僧人的度牒为货币的,而且还很多,简直是咄咄怪事。除此之外,白银,黄金,铜钱也在刘拓流通。
  这一切使得东南的货币制度极其混乱,严重影响了财政的施行和经济的恢复。
  “以我们现在掌握的白银,在东南施行银本位足够了。”李洛很有底气的说道。
  经过大肆镇反后,东南富庶之地,大地主大豪绅积蓄多年的白银,大多被李洛收入囊中。大量的白银集中在李洛之手,让东南民间的白银奇缺,更加剧了交钞的贬值。
  因为这个原因,唐国的经济如今非常脆弱。农村没有太多影响,可各大小城池,物价如今飞涨,一日三变,城池中开始出现对唐廷不满的声音。
  城中的米面粮油盐,近来暴涨了五倍,还只收铜钱和金银,交钞都没人收了。这使得之前以交钞为主要货币资产的城中市民,一下子变得一贫如洗。
  很多城池都出现了以物易物的现象。
  虽然问题主要是元廷造成的,但李洛既然成了这里的主人,问题就必须要他来解决。
  特察局报告,有人甚至想促使唐国因为交钞大幅贬值爆发民变!
  PS:票票这几天……哎,票票真的是动力啊。大家晚安,有票的投投票,能订阅的请支持下吔。还有比心,方便的话请为男女主点个赞比心。蟹蟹!枯燥的称王典礼终于结束了,接下来就是剧情了。


第552、553节 萧焱的图谋…知是故人来 (七千多字)

  崔秀宁道:“企图搞破坏的是元廷余孽,漏网之鱼。他们煽动一些城市的商人,囤积居奇,拒收纸钞,推波助澜,使得城中物价要上天了。他们想让百姓起来造我们的反。人已经在抓了,军警宪特都在搜捕。”
  李洛根本不会问这些人的下场,因为落到特务和宪兵手里,他们的命运已不可问。
  “物价飞涨,纸钞擦屁股都嫌硬,这也是个机遇!先把银行干起来。用银行回收百姓手中的交钞,兑换银元和铜钱。”李洛咬牙说道。
  他不能心疼银子,必须这么干!
  通过在整个东南镇压大地主大豪强,再没收元廷的官银,李洛获得了八千多万两白银。加上他在安南,占婆,日国得到白银,唐廷掌握的白银接近一亿两!
  可以说,整个后世东亚三分之一的白银,掌握在唐廷手里。
  问题是,硬通货只是货币媒介,本身并不是物质财富啊。作为东南三千多万百姓的大王,李洛只能输出白银重建货币信用。
  崔秀宁有点心疼的皱眉,“那么多银子,用来兑换成了快成废纸的纸钞,我们真是亏大了啊。但我知道现在不是自私的时候,谁叫银子在我们手里呢。心疼啊!”
  东南的纸钞为何贬值的这么快这么彻底?
  原因还是在李洛这。
  原本,元廷此时的交钞虽然因为滥发贬值,可仍然是主要流通货币。通胀虽然厉害,却还没有崩溃。
  所以元廷的滥发不是第一原因。
  战乱对纸钞的影响虽然很大,也是通胀的重要原因,却同样不是第一原因。
  不然,看看南边的宋国和西边的梁国统治区,同样经历过战乱,为何纸钞还没有崩溃,偏偏是治理最好,统治力最强的唐国,反而纸钞接近崩溃了?
  第一原因就是:绝大多数白银都被李洛收走了。
  李洛没收复东南前,世面上的流通货币,有两成是白银。而且元廷规定白银和纸钞可以兑换。也就是说,白银实际上成了纸钞的信用基石。
  可李洛起兵后,没收的没收,镇反的镇反,抄家的抄家,绝大部分白银集中在李洛手里,这使得民间的白银减少了八成,世面上几乎没有白银流通了。
  那么,纸钞就无法兑换白银了,从而开始崩溃。好在还有铜钱作为支撑,没有彻底崩溃。
  李洛客观上成了掠夺民财的人。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崔秀宁拿起一份特察局提供的市场材料,“什么鬼,这度牒倒成了货币,真是疯了。”
  李洛道:“所以咱们一定要把货币改革做好。废除一切纸钞,实行银本位。时机不成熟,准备不充分,就不能发行我们自己的纸钞。”
  宋元纸钞发行的初衷,一是弥补金属货币的不足,二是合法的掠夺民财。至于方便交易的考量……对不起,朝廷真没想过。
  此时的纸钞已经废除南宋会子、度牒、关子、官告,用的是蒙元发行的中统钞和度牒。这些纸钞占了六成以上的货币流通。
  尤其神奇的是僧人度牒,竟然在纸钞中占据了两成的流通份额,当真是一大奇观!
  说起来,这个奇观不是宋元的首创。最开始用度牒做货币的,竟然是唐朝。
  唐朝安史之乱时,玄宗为了军费,仅仅在太原一地就通过售卖僧人度牒,筹措到一百万贯铜钱。
  于是,各地藩镇争相模仿,利用掌握发放度牒的职权,大肆售卖度牒牟利。徐州节度使还“挥泪大甩卖”,只要交两贯铜钱,就能得到度牒,成为僧籍。
  于是,度牒开始成为一种变像的纸币,可以转让,可以交易。
  为何度牒这么吃香?因为度牒可以免税,免徭役。所以,政府售卖度牒,其实就是售卖特权。
  真是有才啊。
  有了度牒,那不好意思,施主啊,老衲可是僧人哦,就不用缴税,不用服劳役了。除此之外,老衲还可以化缘,还可以建个寺庙收香火钱哦。
  你说什么?老衲没有剃度没有出家?那重要么?重要的是,老衲有度牒啊,朝廷都认我是僧人,你不认?
  到了北宋,度牒的“面值”更高,一张度牒的价格,竟然高达上千贯,成为名符其实的大额货币,商人大宗交易,几张度牒就搞定,就问你服不服。
  所以,北宋的僧人,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当的。想《水浒》中鲁智深这样的僧人没有度牒,那是不被承认的“野和尚”,抓到要刺配三千里的。
  宋朝还多次出现“杀僧夺牒”的大案。《涑水记闻》中就有记载,有人和僧人同行,看见度牒起了杀心。他干掉僧人,抢走度牒,自己成了“僧人”。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