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江南越种越穷,庙堂上的诸多大臣都看在眼中也急在心里。
现在也到整顿的时候了
李治听的极为认真,对于李元瑷口中的开海上商道很有兴趣。
这也是唐朝最大的优势,上到君王,下到百姓都很乐意接受新奇的事物。
两人围绕这海上商道谈了许久,直至黄昏时分,方才一并赶往立政殿。
他们似乎聊的太过忘神,抵达立政殿的时候,李世民已经陪着小兕子玩了好一会儿了。
见到李元瑷、李治的到来,小兕子脸上笑容更甚,很开心的叫道:“九哥哥、瑷瑷哥哥。”
不知是咬到了舌头,还是怎么的,小兕子叫李元瑷的时候,小小的顿了一下。
“今天是什么好日子?你们怎么都来了?”
李元瑷很利索的道:“当然是一起来陪我们最可爱的小公主的。”
小兕子嘻嘻一笑,一手拉着李治,一手拉着李元瑷,一并往李世民方向走去。
李世民也知他们有事情相谈,并不介意。反而陪了小兕子嬉戏了会儿,父怀大慰。
餐桌上三人都没有提江南的事情,而是随意唠些家常。
其中就说到了无法无天的滕王李元婴。
这一说到他,李世民的脑袋又疼了。
李元瑷对于李元婴的胡闹有所耳闻,也不知该怎么说。
这个便宜弟弟为祸一方,确实过分。但是因为他的胡闹,弄出了一个天下第一的骈滕王阁序,也算是名留青史。
这就跟汪伦一样,一个迷弟为了追星,将自己追的青史留名。
这让人能说什么?
李元瑷自然只能在一旁苦笑。
李世民这个长兄当的,确实有点憋屈。
打不得骂不得,还得向祖宗一样供着。
用了晚膳,李元瑷回到了府邸。
对于这种突如其来的任命,李元瑷反抗不了,只能躺着享受了。
相比他人需要实地考察,李元瑷这里作为一个后世人,还是有着先天性的优势的。
首先关于港口的选择,这个想都不用想。
泉州是不二之选。
尽管中国海岸线狭长,但真正适合展开海上贸易的港口,这个时代唯有泉州。
这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下几百年的发展经验结晶。
中国最早的海上外交起点是泉州,宋元时期,计算各国与我国的海上距离的海图,都以泉州港为起点。
面对历史上泉州港的繁华,以泉州港为起点,绝对是不会错的。
根据实际发展情况,然后在选择宁波还是广州作为第二、第三港口。
李元瑷躺在一时无眠,左思右想,忽然想到了郑和下西洋的情形,意识到想要丝绸之路的顺畅,必需要有一支强大的水军。
不然海上丝绸之路兴起之日,就是海寇作乱之时。
历史上郑和下西洋的时候,不就是因为船上带着大批的金银财宝,致使地方上的国王心存贪念,从而开始进攻明军?
不过当时明军海船海军独步天下,随手就将之收拾了。
这海上的商路一兴起,这种事情必然灰发生。
一个个目光短浅的土著,他们哪里管你天朝上国是什么玩意,财先发了再说,至于后面的事,会不会受到报复,全然不顾的。
这要向确保海上商道的畅通,拥有一支无敌天下的水军,拥有一支海上舰队,必不可少。
“我大唐陆地上所向无敌,却不知海上如何?”
“这要组建海军,战舰至关重要。还有大型的商船”
李元瑷一点点想着,突然觉得任重而道远。
好在大唐的造船工艺还是可以的,他在工部任过职,现在还挂着侍郎的头衔,白领着俸禄呢。
对于唐王朝的造船工艺有过一定的了解。
这个时代其他国家的舟船大多以绳索绑扎的阶段,而大唐普遍采用钉接榫合法。
唯有这种钉接榫合法制造出来的船,才能真正扛得住大海的风浪。
不知不觉睡去。
五月十六是大唐商王李元瑷迎娶徐家女的日子。
李治已经开始为李元瑷操办婚礼了。
古代婚礼的仪式讲究一个排场,李元瑷作为大唐亲王,排场自然不能小。
依照道理而言,李元瑷的婚礼排场是不允许超过荆王李元景的。
因为荆王李元景是庶出一倍的老大,在宗亲方面,地位仅次于李世民。
但是李世民下旨破例,以李元瑷居功至伟为由,在李元景的排场基础上更加了一筹,取消了长安城的宵禁,举城同乐,仅次于当初的李泰、李治。
当然李世民的本意,亦是为了消除残余的一些流言蜚语。
对于李治的忙上忙下,李元瑷一点也没有要当新郎的觉悟。
毕竟到了现在,他都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商王妃长得是高还是胖,是美还是丑,能有觉悟都怪了。
只是想着金胜曼,李元瑷有点不是滋味。
他挺喜欢这个新罗长公主的,为了自己的国家,来到这万里之外的国度,有些心疼。
如果一直呆在长安,说什么也不会放弃。
大不了顶着给弹劾的风险,效仿世人并立给金胜曼正妻的地位。
自己这方面越不检点,反而不是坏事。
然而现在与徐家女成婚之后,就得南下江南。
这一去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了。
李元瑷觉得做人当如洪世贤,就算要渣,也得渣个明明白白,不能当一个玩弄感情就跑的混蛋。
只看两人最后是否有缘了。
第224章 包办婚姻如赌博
五月十六日,转眼即到。
古人婚礼尤为复杂,尤其是皇家礼仪,一桩桩一项项,更是从头排到尾。
每一步都是由礼部的官员亲自操办,也是因此半点都马虎不得。
李元瑷当初还笑话李治,不想自己也受了这番罪过。
尽管李治暂时没有出现,李元瑷却似乎看到了那家伙不怀好意的笑脸。
祭祖、迎亲、游街,每一环每一步都要一丝不苟的执行。
这一早出门,回到大安宫的时候已经申时出头了。
又累又饿。
到了大安宫还不能用膳,还得举行拜天地的大礼。
这只有拜了天地,得了天地长辈的祝福认可,婚礼才算到一段落。
李渊与窦皇后已经去世多年,一般这个环节是荆王李元景来充当长兄,来接受天地之后的第二拜。
毕竟李世民身份特殊,他这个长兄地位实在太高。
但李元瑷走进大安宫特地为交拜礼搭建的青庐后,却见李世民跟李治在一旁低声细语,而自己的泰山老丈人徐孝德跟丈母娘姜氏拘束的在一旁。
看着情形,李世民这个长兄是要亲自履行责任了。
这跟李世民一起接受叩拜,难怪徐孝德与姜氏大为惶恐。
古人的尊卑概念很深的,尽管徐慧是李世民当下最宠爱的妃子,但徐孝德与姜氏并不算是李世民的丈人、丈母娘。
徐慧是九嫔之一不假,依照规矩依旧是皇帝之妾。
唐律明规定,唐律“妾通买卖”,故而纳妾时给予的财物被称为“买妾之资”。
哪怕是皇帝的妾侍,一样做不得数的。
就如汉朝的王政君,她就是宣帝刘洵的后宫,然后见自己儿子因为痛失爱妃,便将自己的小妾赏给了太子刘奭,最后这小妾还当上了刘奭的皇后。
历史上李世民重病在床,李治白天处理国事,晚上就睡在李世民卧房边上的小房间,亲自照顾。
因内宫重地,李治的妻妾不得入内,李世民也直接让自己的小妾侍奉李治起居生活。
或许后世人不太能理解,但在古代这种情况极为正常。
史书上只是记载了李世民有此安排,到没有明确写出伺候李治的是不是武则天。不过武则天在贞观朝就是路人甲,一个需要干活的小妾。
平素根本不可能与李治有机会来往,李世民生病也论不得她来照顾,不够份量。
应该就在这个时候有幸成为照顾李治的一员,这才有了后来的一系列的故事。
故而李世民与徐孝德与姜氏严苛的说是没有关系的,一并接受李元瑷的叩拜,并不是问题。
唯一的担心的是徐孝德这个五品小吏是否扛得住这压力。
“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尽管惶恐,徐孝德还是坐稳了太师椅。
想着自己生了两个女儿,嫁给了两兄弟,一个嫁给了当今圣上,一个嫁给了一代贤王,尤其是后者,可不是妾,是正妃。亲王的正妃,念及于此,胡子都忍不住抖动起来,强压着不安,受了大礼。
“夫妻对拜!”
交拜礼成,正式的婚庆环节总算结束了。
至于接下来的合卺酒,那就属于婚房里的私人环节了。
李世民看着面前的两人,微笑着说道:“十六,你既以成家,不可在于往日那般率性,当以家国为业”
李元瑷心底诽谤,这道理一通通的,言外之意还不是得给你打工?
当然只是心底小皮一下,不敢说出嘴来。
“臣弟谨记皇兄教诲。”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