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建造盛唐 (无言不信)


  “怎么想都是我们占便宜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参天可汗道可修 但我们只修唐朝境内的路 既是他们提的,就由他们自己解决,我们不做这冤大头。”
  李治闻言不住点头,经过高句丽一役,朝廷财政岌岌可危 想要从他手中抠钱,没有足够的理由 一个铜子都不行。
  他拿出笔来,在奏章上画了画 放在了一旁,至于做了什么安排 这点李元瑷跟许敬宗是无权知道的。
  许敬宗接着道:“此次陛下东征回归 带回了新罗、百济诸多留学生 北地、西域国亦有心效仿,希望朝廷能够多开放名额。”
  李治这回没有开口询问,而是望向了李元瑷。
  这一下李元瑷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想了又想,经过了一番思量,才道:“我觉得可以多开放名额,不只是增加,而是无限额。”
  李治、许敬宗皆讶然的看着李元瑷。
  李元瑷解释道:“这个可以不用急,慢慢来。现在有一种很尴尬的情况,我们需要向周边输送化,让我们大唐王朝的影响力遍布开来。同时,又有一种情况。我们的化会导致他们的民族国家因此而强盛,甚至有可能威胁到我们。”
  “这是一个很矛盾的情况。但我以为化的流传是避免不了的,与其固步自封,不如大方一点,打开方便之门,让世界围着我们大唐来转。”
  “现在我们限制名额,来我大唐学习的都是那些王子、高干子弟,非富即贵。他们的根基是在故国,对于自己的国家有着一定的热爱。这些人他们学成以后肯定是会回国的,教会了他们,对我们并没多少利处。”
  “假若我们开放这个名额,吸取的就不只是那些高干子弟,还有一些不得宠的名门之后,没有什么发展前途的贵族乃至于富豪商人!”
  “然后我们要做的不是将他们教会,而是要通过各种优异的条件政策,将他们留下来,成为我们大唐的一份子。”
  “朝廷可以给出优异的条件,允许成绩好的当官,让想要在我朝生活的人移民,将他们的家财往我大唐送。”
  “我们可以营造一个环境,一个我大唐的一切都很美好的环境。让那些留学生们来了就不想走,来了就觉得我们大唐的是多么的繁荣昌盛,空气是多么的清新香甜”
  他说的都有些肉麻,说不下去了,咳了咳说道:“但必须要有一个前提,我们要注意自己的招牌,国子监不收蛀虫,能入学的必须是人才,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什么地位,都不能破例。对于那些真正的奇才,还可以给予免除学费的奖励,要让全世界人都知道大唐国子监是天下英杰的汇聚之地,是世界最好的学府,欢迎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才学习、任教,将国子监打造成一个为我大唐吸引世界英才的学府。”
  李治、许敬宗都听傻眼了。
  李治最先反应过来,说道:“真正得大才,来得容易。能否回去,就得看我们了。”
  李元瑷竖起了大拇指,接着道:“只是此事任重道远,不是一蹴而就,得一步步慢慢来。”
  许敬宗反应过来,问道:“可这样一来,那些他国派来的王孙贵族怎么办?我大唐将他们拒之门外,只怕会影响两国关系。”
  “这个简单!”李元瑷轻描淡写的说道:“我们还可以重开一所大学,学校的宗旨,崇尚快乐教学。只要有关系有钱,皆能入内学习。”


第195章 莫名自污 英果类我
  李元瑷滔滔不绝的说着,相比固步自封,他更愿意看到百花齐放的景象。
  不过,李元瑷突然万分严肃的说道:“为了我朝对外影响力,我们可以传授他们化,让他们学习儒家经典。但一个国家的强大,必须要拥有自身的核心技术化。在核心技术上,必须要做好绝对的保密措施,让我朝拥有绝对的竞争力。”
  “如冶炼技术,制弩、炼甲、锻造、工匠等等,这些东西必须要保护好,这是我朝无敌于天下的保障。”
  李治举一反三,说道:“如果是这样,国子监需要改制。我们以之吸引他国人才,焉能不重视自家人才?”
  “当然!”李元瑷道:“一个国家想要繁荣昌盛,人才不可断链。不只要引进人才,更要培养发展人才。自身硬,才是道理。所以要想真正的达到目的,首先要收去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的特权资格,任重道远!”
  国子监中最重要的是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其中国子学:学位三千人,入学资格是武官三品以上及国公子孙,从二品以上曾孙。
  太学:学位五千人,入学资格是武官五品以上及郡县公子、孙,从三品曾孙。
  四门学的学位是一千三百人,入学资格是武官七品以上及侯、伯、子、男子,庶人子为俊士生。
  几乎都是正儿八经的官二代,只有四门学中有八百个学位是平民子弟。
  全国才录取八百人,入学难度可想而知。
  但你真要免去这些官员后代的福利,全天下七品以上的官员一闹腾,唐王朝的机构瞬间就停止运转,不闹得天下大乱都有鬼了。
  许敬宗道:“我们可以在重新建一所学校嘛,这样就可以免去此不必要的危机。”
  “不可!”李元瑷道:“真要如此,就会出现两所学府相互敌视敌对,互相瞧不起。很容易激发矛盾,从而在庙堂上形成泾渭分明的局面。”
  他可不想牛李党争提前出现。
  古代读书人的出路很窄,不像后世可以从事各行各业。这个阶段的读书人,只能买于帝王当官。
  很容易就造成政治场上的敌对。
  “所以,慢慢来吧!”
  李元瑷并不想大迈步子,但说到这事,也想着要一步步的推动。
  就跟科举一样,南北朝开科举,隋朝开进士科,然后才能到唐朝这里引发质变 开始允许任何人报考科举 真正的做到为国取士。
  故而后世有人将科举归为唐朝绝对是无稽之谈。
  没有南北朝的开科举,就不存在隋朝的进士科 没有进士科 唐朝未必会大胆的废除科举最大的弊端:仅允许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的人才有参考资格。
  改制是循序渐进的,想要大踏步 下场估计会跟商鞅差不多。
  现在不是一切都需要变化的奴隶社会,没有必要强改。
  最关键的还是不现实 现在的李世民根本就没有精力做大的变故 李治还未掌权,得罪太多人,不太合适。
  李治不经意的抬头看了有些站立不定的许敬宗道:“今日议论,唯我三人知晓。孤听得半句蜚语”
  许敬宗赶忙跪下道:“臣下生是太子的人 死亦是太子的鬼 请太子放心。”
  他的表情有些惊惧,但是语气中有着一点点的兴奋。
  富贵险中求,许敬宗因品行问题一直为百官所鄙夷,在朝中没有朋友。
  能够成为礼部尚书,但全凭拍李世民马屁拍的好。
  当然以他的能力干礼部尚书是绰绰有余的 可细论功绩,并不够资格。
  这能够成为新晋太子党 许敬宗很敏锐的察觉到了这是自己的一个机会。
  李治颔首道:“以后得到什么消息,可来东宫与孤说道。你且下去吧!”
  许敬宗躬身后退 脚步都有些飘飘然的。
  李元瑷看着许敬宗离去的声音,会意一笑。
  眼下李治需要的并非是刘洎这样的名臣 而是许敬宗这类的奸佞。
  李元瑷在许敬宗走后 方才向李治说道:“这一步 我们是走错了,救刘洎最好的人选不是我,而是长孙司徒。”
  李治脸色瞬间变了,半晌才道:“这是父皇的意思?”
  李元瑷点了点头。
  李治心思是何等机警,瞬间想到了原因,懊恼的一敲面前的案几。
  他的选择其实没错,只是没有想到李世民正当壮年,身体突然急转而下,失去了最重要的时间。
  李元瑷肃然道:“太子,这里只有你我,就把话说开了。皇兄是你最有利的支持者,有他在,任何人都撼动不了太子的位子。可现在他身体抱恙,谁都不知道他能支撑多久。你已经没有过多的时间重新拉拢一批大臣跟长孙司徒对抗,一但陛下有个一二,长孙司徒就是托孤重臣。你在那位置上没有坐稳,没有足够与之对抗的政治力量,真要将之视为敌人,等于逼迫他当霍光,将顺阳郡王迎回朝来。”
  顺阳郡王即是前魏王李泰。
  李治瞳孔一缩,这是他最担心的事情。
  李承乾参与谋反,是没有希望的,李泰只是单纯的外放,身上并无恶迹,相反朝堂里还有不少他的支持着,其中还包括房玄龄的儿子,同样作为长孙无忌的侄儿,不是没有可能的。
  李治懊恼道:“十六叔就这么不信我能够掌控局面?”他不是不能忍,只是很清楚,只要自己今日选择忍让,那就等于完全助长了长孙无忌的势头,那就得忍上至少十年。
  李元瑷摇头道:“不值得,我大唐立国至今不过两朝。先皇一朝主要功绩在于对内一统,对外并不显著。故而我朝有今日声势,是陛下一手造就的,天可汗针对的是他个人。他一但遭遇不测,几乎所有外邦都会盯着我朝庙堂。如果他们发现新晋唐皇与权臣内斗,庙堂不稳会如何?还会老老实实的入朝进贡?就算太子勉强取胜,庙堂动荡过大,损失的也是我大唐的力量。”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