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氛围下,如何快速的学会另外一种语言?
当然李世民的顾虑也不是没有原因,有些东西不强制不行。
真要顺其自然,十几二十年,这种情况都未必改的过来。
但是华夏化博大精深,又岂是轻易能改的?
李元瑷想着想着,忽然想到了汉语拼音,自己将汉语拼音弄出来会不会好一点?
在李元瑷的记忆中,中国古人一直在研究汉字的简洁辨识法。
现在通用的是“反切”法,就是用两个认识会念的字,取第一个的声母,取第二个的韵母,拼合起来。用两个汉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这种办法一点也不实用,可以说是极其笨拙的。
唐代守温在分析汉语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基础上,制定了描述汉字语音的三十六个字母。
其实这一阶段,已经很有汉语拼音的结构架势了,只是没有进一步发展成拼音字。
就如“梁”这个字,用汉语的读音标示就是“立昂切”,立昂立昂立昂梁。
细分起来,与汉语拼音其实没有什么两样了。
只是没有拼音弄起来方便。
不过李元瑷也没有打算立刻弄出来,看看情况再说,真要随手就弄出个这么个玩意,保不定就给当成怪物了。
其实李元瑷心底清楚,自己最近的表现,已经开始往怪物发展了。
不能太过,过而出乱。
李元瑷还是晓得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的。
离开了辽东,他们一行人直往蓟城腹地行去。
大军一步入幽州,那种感觉立刻不一样了。
人来人往的官道上,路过的百姓商贩得知唐王朝的凯旋大军回来,一个个莫不让开道来,举手高呼着:“大唐万胜,大唐万胜!”
尤其是李世民经过的时候,一个个的百姓莫不是跪伏在地的高呼。
“大唐万胜!”
“大唐万胜!”
这并非作秀,反而沿途百姓发自内心的骄傲。
论民族整体的自豪荣誉感,中国五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唯汉唐明尔。
金胜曼、扶余隆见状都露出讶异的表情,这种景象在他们国家是永远见不到的。
他们的百姓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唐王朝的百姓已经进入了管仲所说的那种知荣辱礼节的境界了。
李世民想着不远处就是蓟城,归心似箭,骑在马上一路疾行。
开始他还顾念着大军,到了最后实在等不及了,直接将大军丢给李绩,自己策马扬鞭先一步飞驰而去。
长孙无忌、李元瑷一行人见状,赶忙甩了几下马鞭,意图追上。
李元瑷的坐骑并不差,但与李世民、长孙无忌的相比起来,差了些许档次,不一会儿就落后了好几个马身。
太子李治早已在蓟城十里外,带领着蓟城监国的武百官列队迎接了。
似乎见到了李世民的身影,这个大唐太子亦顾不得礼节,直接弄了匹马向李世民奔去。
李世民见李治遥遥向自己策马奔来,更是忍不住甩了几下马鞭。
但见李治身上的衣服有点眼熟,李世民也反应过来了,一边骑着马,一边将自己套在外边的大熊皮衣给脱了下来。
不愧是冲锋陷阵的悍将,李世民在马背上做着番动作,速度一点也不受影响。
将大熊皮衣横在马背上,露出了里面的黄色的破长袍。
“哎呦!”
李元瑷在后边看着是瞠目结舌,好家伙,他一直以为李世民换了,原来是破了穿在外边难看,改穿里边了。
这李治送的黄色长袍,这位大唐皇帝居然穿了整整一年多。
李元瑷这时不免动容,这一件好事容易,做一千件好事就难了。
这衣服你穿一个月,两个月简单,真要穿上一年,意义完全不同了。
后世人都是李世民不是个好父亲,但是李元瑷现在却觉得未必如此。
也许他不知道怎么做一个好父亲,但是他对于李承乾、李泰、李治的关爱不亚于任何人。
“父皇!”
李治翻身下马,展现出来非凡的骑术水准,直接跪伏在了李世民的面前,泣声道:“孩儿好想你呐!”
李治的人设就有些懦弱,哭的是稀里哗啦的。
李世民典型的傲娇,在信里怎么肉麻怎么写,一封儿女的信能够反复看个十几遍,还能看红眼睛。
可在这大庭广众之下,却一副坦然的表情,说道:“起来,多大人呢,哭成这样,让人笑话!”
李治才不管这些,他人笑就笑,我自哭我的:他从来不在乎外人对他的看法。
李治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相隔一年余,从十七过渡到十八,明显高了一节。
李世民比划了一下,父怀大慰,笑道:“真好,真好,雉奴,长高了。”
长孙无忌、李元瑷以及一干护卫也随后赶到,在他们两父子续完旧之后,才一并向李治行礼问好:“见过太子殿下。”
李治忙上前将长孙无忌扶起,说道:“舅舅免礼!万里征程,苦了舅舅了。”
“十六叔,也起来吧!都是一家人,无需如此。”
在特别对待了长孙无忌、李元瑷之后,李治才招呼一干护卫平身。
“走吧!”
李世民开心的拉着李治往十里亭方向走去。
经过一连串的见礼,李世民带领着百官走进了蓟城。
蓟城百姓夹道欢迎,各类鲜花铺满了长街。
但相比之前官道上百姓自发的呼喊,这明显就有作秀的痕迹了。
可即便是作秀,左右的百姓贵胄门依然喊着撕心裂肺的。
其实幽州这边还好,真正轰动的是中原江南。
杨广三征高句丽,从天下征兵,但民夫是从江南和中原拉的,粮草征调于江南地区,故而打高句丽受伤最深的就是中原、江南,又出人又出力还出钱,结果一无所有。
故而三征高句丽受伤最严重的的就是中原、江南两地。
得知李世民亲征高句丽,为自己报仇之后,中原、江南那是一片欢庆
第175章 密议
临朔宫!
李世民、李治父子久别重逢,有着说不玩的话。
不论是生活琐事,还是国家机要,两人都能聊得津津有味。
李世民能够明显的感受到,经过这一年多的政务洗礼,自己这个儿子在应对大小事务上日渐老道,更为欣慰,说道:“此次回长安后,你继续主政,三品以下的官员,你可自由任命,无需向父皇通报。三品以上的知会一声,让父皇把把关。”
此话一次,几乎等于将朝廷的大权交付大半了。
除了宰相、尚书级别的官员,中下层官员,李治这个监国太子能够自行任命。
“父皇!”
李世民挥了挥手道:“此次东征,你父皇算是明白了。这年事不饶人呐,要是早年,哪有那么多事。现在真是不服老不行呐。雉奴就让父皇好好休息,在后面给你出出主意。”
李治有些诚惶诚恐的接下了。
李世民突然问道:“对于你十六叔的赏赐,父皇决定再压他一压,你看如何?”
李治犹疑一二,道:“听凭父皇安排,只是十六叔,此次功劳不小。压太过,以十六叔的性子应不会说什么,武百官怕是会有一点点意见”
李世民微微颔首道:“也有道理,此番东征。你十六叔这第一功,无可厚非,亦无人可比。压太过也不好,有点对不住他。太子有什么看法?”
李治道:“升官不升职,十六叔性子洒脱,痴迷土木工艺,给他高官不予实权,他反而高兴。”
李世民赞许的点头道:“雉奴能体会父皇良苦苦心,为父深感欣慰。你十六叔是个人才,亦懂得进退之道。朕这里得压着他,方便以后你来委以重任。”
就在李世民、李治这对父子秉烛夜谈的时候,在蓟城城东的驿馆里,长孙无忌、褚遂良亦聚在了一起。
长孙无忌出征高句丽,离开了庙堂一年余,很多时间他也需要重新了解。
褚遂良这个暗中已经联通一气的盟友,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两人针对朝局,也是细细商谈。
六部有房玄龄在长安坐镇,太子李治又与蓟城坐镇东征大军的大本营。两个朝廷将整个大唐机构治理的井井有条,并无特别事情发生。
尤其是得知李治在蓟城处理事务的表现,长孙无忌亦是不住点头道:“不过短短几年,已有皇者之风,太子无愧天命之子。”
“对了”长孙无忌突然想起一事,说道:“陛下此次回长安,大有可能退居幕后,掌控部分权利,由太子继续监国。你可趁着这任命未下达之前,好好的与太子往来,免得行锦上添花之事。”
褚遂良面色骤然一变,说道:“这是为何?陛下春秋鼎盛,哪有此时放权的道理。”
长孙无忌沉吟片刻道:“陛下至李承乾谋反案后,身体以大不如前。此次征伐,操心劳力,更显疲态。太子新立,终究缺少锻炼,多给他锻炼的机会,对未来,对陛下皆有益处。”
褚遂良追问道:“陛下这是已经下定决心了?”
长孙无忌颔首道:“如果太子处事不堪大任,或有明显纰漏。陛下不敢过早放权,或许会拖延一二。如今太子表现优异,唯独缺少经验。以某对陛下的了解,此事八九不离十了。”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