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脸谱下的大明 (狂风徐徐)


  而且一旦设置海市,撤销关卡,自己还能不能以公平的手段采买到足够多的货物?
  说到底,董一奎自己做不了主。
  “钱展才其人,心思莫测,手段狠辣,在东南有个绰号,钱砍头。”胡应嘉轻声道:“缉私手段极为迅猛,当年侯涛山一战,千余首级垒成京观,杀性之大令人咂舌……”
  “入浙近三年,如何不知?”董一奎苦笑道:“钱家护卫精锐甲于东南,即使放在西北,诸家将门亲兵中,也是一等一的精锐。”
  “但……”
  迟疑了会儿后,董一奎低声道:“克柔兄乃元辅亲近人,董某也不愿欺瞒,此事非董某能做主的……还需去问一问……”
  胡应嘉沉默片刻后,点头道:“那就等天宿兄的好消息……但设立海市已势在必行,若西兴运河关卡不撤,胡某只怕自身难保。”
  董一奎拱手道:“即使关卡不撤,但只要是海市货物东去,董某也会设法放行。”
  胡应嘉深深的看了眼董一奎,寒暄几句后起身离去。
  西兴运河上,胡应嘉回首看着已经看不清的萧山县城,再转头看向前方,河风扑面而来,将他的衣衫刮的呼呼作响。
  南下已经一个半个月了,直到今天,胡应嘉才知晓为什么南下之前的那次密议,钱渊将董家视为大敌。
  也明白了钱渊为什么不通过公开的手段驱逐董家这颗毒瘤,甚至隐隐有将其留下来的意愿。
  董一奎身为浙江总兵官,是被徐阶特地塞到浙江制衡钱渊旧部戚继美等人的,很受徐阶的重视,却在走私一事上不能做主。
  而以钱渊的心性手段,镇守东南多年,势力盘根错节,有什么人是让他忌惮,要留下董一奎这个后手的?
  只可能是华亭徐氏,准确的说,是内阁首辅徐阶。
  胡应嘉深深吸了口气,风中夹杂着丝丝曾经让他厌恶如今却无所感的腥味。
  又掉进那厮挖的坑里了!
  让麻家、马家参与海贸事,只不过是个掩饰,或者说只是随园伸出的橄榄枝。
  留下董家,必然和朝争有关……胡应嘉在心里琢磨,钱渊会怎么利用这件事呢?


第979章 盛况
  自从嘉靖三十四年临平山一战来,食园就成了杭州名胜之地。
  无数人津津乐道于钱渊从杀父仇人金家手中夺下这栋宅子改名食园,津津乐道于倭寇来袭,闲住食园的钱渊毅然出城,巧计破敌,战胜而归后,无数因此活命的百姓在食园门口叩首相谢。
  还有从食园流传出去的钱家椒,还有每年元宵节食园门口都会堆起的鳌山灯。
  但很多外地人并不知道,杭州有两个食园。
  老食园虽然当年被钱渊塞给了胡宗宪,但实际上还住的是伤残的钱家护卫和家眷,其中多有华亭、上海、嘉定、昆山人氏,郑若曾每次来杭州都住在这儿。
  “先生起来了。”中年妇人笑呵呵的打招呼,回头喝着让人捧来热。
  等郑若曾洗漱完,桌上已经摆满了琳琅满目的早点。
  郑若曾笑了笑,和已经坐下来享用美食的茅坤、沈明臣打了个招呼,“不愧是食园啊。”
  捏着油条的茅坤大笑,“南有食园,北有随园,虽均名扬天下,然各有所长。”
  “来来来,加点小葱,再加点辣子。”沈明臣虽是东南人氏,但口味比较重,最喜欢辣椒,吃豆腐脑不吃甜,不吃咸,而吃辣豆腐脑。
  仆妇笑着给沈明臣的碗里加了葱花,又舀了一满勺的油辣椒,这才转身将三杯沏好的茶端上来。
  郑若曾鼻尖微动,抿了口茶,眼睛一亮,“宜兴阳羡。”
  “汤清芳香,正所谓‘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沈明臣笑道:“阳羡历来与龙井齐名,被列为贡品,最上等自然是进贡京中,但今日阳羡也算上品了。”
  “物以稀为贵,阳羡产出太少,虽名重一时,但流传不广,今日真是好口福。”郑若曾沉吟片刻,叹道:“倒是托了他胡克柔的光。”
  沈明臣和茅坤没接这个话茬,但也没表示反对。
  自四月中旬至今一个多月过去了,胡应嘉与浙江巡抚衙门、杭州知府、钱塘知县合办的海市如今旺盛一时,名声借助各地的客商已是名扬天下,大量的货物从全国各地转运而来,海市中每日成交的贸易额令胡应嘉也瞠目结舌,如阳羡茶这种珍品也得以在杭州出现。
  杭州的地理位置实在太合适了,无论是东南西北均有水路直通,南北运河贯穿大半个国家,向西的河流能辗转抵达江西、湖广,又有水路直通镇海。
  大量海商在杭州海市采买货物,这一个多月来,虽然镇海县人流量有所下降,但从镇海报备缴纳税银出海的船只比上个月猛增,胡应嘉就此成功破困而出。
  虽然胡应嘉是徐阶的心腹门生,但此番举动很得东南赞誉,即使是郑若曾、茅坤、宋继祖、沈明臣等对海贸知之甚深的人也不禁暗中夸赞,就连孙铤也不得不捏着鼻子唱赞歌。
  “如此手段破局,出乎所有人预料。”沈明臣饶有兴致的问:“展才回信如何说?”
  郑若曾目光闪烁不定,呵呵笑道:“展才也很是意外……询问税银能回升到什么地步。”
  “回头去问问府衙户房那边就知道了……”
  “胡克柔……记得和展才颇有间隙?”茅坤突然打断沈明臣的话。
  郑若曾轻轻点头,当年胡应嘉随黄懋官、陈有年南下查验红薯事,茅坤还在江西跟着胡宗宪,沈明臣归乡隐居,只有郑若曾还在镇海,很清楚当年胡应嘉和钱渊闹得有多僵。
  茅坤和沈明臣不同,他是有起复的心思的,之前将希望寄托于胡宗宪,如今要指望随园,对胡应嘉成功执掌通商事,而且使税银回升很是警惕。
  此次三人同行赴杭,虽然各有原因,但也是为了一窥海市。
  略坐了坐,三人出了老食园,沿路往钱塘县东侧走去,一路上挑着担子的货郎、满载货物的马车川流不息,各种稀奇古怪的叫卖声响彻耳边,远远看见钱塘江边的海市,虽人头耸动,但排列有序,一副繁华盛世的景象。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沈明臣叹道:“但千年以下,钱塘繁华无过于此。”
  茅坤眯着眼打量着海市门口高台上的几个人影,“胡克柔也在?”
  “他前日启程回镇海了。”郑若曾摇头道:“但宁波同知宋继祖尚在。”
  在杭州府设置海市,而且是规模这么大,人流量这么多的海市,对海商、客商、宁波镇海都有着直接的好处,但对杭州府、钱塘县的好处就比较间接了,这个时代不讲究产业带动效应这一套的。
  所以,从一开始,胡应嘉就亲自参与其中,而且从镇海调来了不少文员、吏员、管事,一个月下来得有半个月在钱塘县,宁波同知宋继祖处事精细,被胡应嘉丢到钱塘县,一个月都难得回几次宁波府。
  台上挂着各种牌子,牌子上写着各种货物的价格范围,另悬挂着一张大图,标明海市中各类货物的地点。
  看宋继祖忙的满头是汗,郑若曾三人也没上去招呼,只顺着人流往海市里面走去。
  “最早的海市其实是草市,丢在地上摆个摊而已,现在至少有帐篷……那边还建了屋子。”沈明臣笑道:“也是,茶叶易潮,瓷器易碎。”
  茅坤左顾右盼,各种嘈杂的讨价还价声传来,人人脸上都带着情不自禁的潮红,不禁点头道:“胡克柔倒是有些手段,如此盛况……之前数年在镇海也见不着。”
  那当然,钱塘县虽是个县,总面积不见得比镇海大多少,但适用面积却大得多。
  同样也在左顾右盼的郑若曾手缩在袖中,默默计数,进了海市没一会儿,已经看见至少十二人了……都是从镇海调来的管事,而且都是钱渊的旧部。
  比起沈明臣、茅坤,郑若曾对钱渊更为了解,也知晓钱渊在东南的根基有多深……不说别的,胡应嘉在杭州府钱塘县设置海市,调来这么多曾经为钱渊旧部的管事,那钱渊的影响力必然会蔓延开来。
  郑若曾不由思索,这是钱渊想看到的吗?


第980章 勾搭
  郑若曾还在心里琢磨,那边沈明臣兴致勃勃的捧着一个纸包过来,“来来来,尝尝,食园长生果……没听展才提起过啊!”
  “展才称其花生,也不知道典出何处。”茅坤剥开一个丢进嘴里,“现在但凡是番地产物,都挂了个钱家、食园的名号!”
  “汪五峰得封靖海伯,但民间还是将展才与博望侯相较。”沈明臣边吃边说:“坊间还传闻,当年展才发现辣椒……这才一心要开海禁通商……哈哈哈!”
  郑若曾也忍不住笑了,钱渊在东南有很多张脸谱,被海商视为“财神爷”,被官场视为“名将”,被倭寇视为“扫帚星”,被士卒视为“钱砍头”,但在民间被称为食园之主……用钱渊本人的话说就是“吃货”。
  吃货这个名头,再加上这些年东南民间渐渐富庶,使得钱渊的名声比前些年有了不小的变化……当年“钱砍头”可是能止小儿夜啼的存在。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