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脸谱下的大明 (狂风徐徐)


  胡应嘉只是希望通过在杭州府设置海市,来达到出海税银增长的目的,而钱渊是希望杭州府能成为货物集散中心。
  “说起来,最适合出海的还是杭州府。”胡应嘉喃喃念叨了几句。
  这一点很多人都看得到,杭州府是南北运河南方的起点,又濒临海疆,而且位处杭州湾,松江府、宁波府两边若有得力水师护卫,实在是最合适的地点,可惜杭州府是东南重镇,一旦出事,这个责任……钱渊也背不起。
  辗转反侧半夜,胡应嘉才沉沉睡去,心里还在狐疑,钱渊那厮会不会又在给自己下套……没办法,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啊。
  第二日,胡应嘉拜别而去,临行前侯汝谅将杭州知府、钱塘县令都叫来,公然交代设置海市一事。
  “子民兄一直未至镇海,至今尚未见面。”胡应嘉早就从叔父那知晓一个多月前的事件,低声说:“还望中丞叮嘱一二,勿坏大事,使师相进退维谷。”
  侯汝谅苦笑着随意点头,他很清楚王本固的性子……现在恨钱渊恨得牙关痒痒,只是如今暂时蛰伏而已。
  不肯去镇海,无非是王本固觉得自己夺权最终被逼退,胡应嘉从容赴任执掌镇海事……徐阶一党内部,也是要争权夺利的。
  “子民去了台州。”侯汝谅略略交代一句就转身离开。
  后面的张师爷凑上前,“一个多月前,台州黄岩县附近有倭寇侵袭沿海,杀戮渔民,王御史心忧战局,赶去查实。”
  “一个多月前?”胡应嘉瞳孔微缩,也就是说,王本固离开镇海后,很快就去了台州。
  胡应嘉也了解王本固的性子,这是个心胸狭窄的人,如此受辱,必要复仇……再加上台州知府是方逢时,这不能不让胡应嘉浮想联翩。
  外人不知,但胡应嘉是徐阶心腹,很清楚方逢时的背景,嘉靖二十年三甲同进士出身,历任户部主事、工部郎中,两次外放,始终在知县、知府位置上打转,一直到嘉靖三十八年严嵩病逝,终投入徐阶门下。
  胡应嘉叹了口气,算算看王本固都在台州熬了一个多月了,也不知道到底想干什么……毕竟宁绍台三府,总的来说,台州才是钱渊根基最深的一个府洲,毕竟长时间驻守,毕竟前后有谭纶、宋仪望两任知府。
  .离开杭州,胡应嘉没有直接回镇海,而是在绍兴府萧山县落脚,因为浙江总兵官董一奎如今就驻守萧山县。
  选择萧山县是董一奎刻意的选择,他虽然和胡应嘉一样并不懂货物有限导致税银锐减的道理,但他很清楚卡住西兴运河的重要性。
  董一奎麾下对这条运河的把控相当到位,很有一部分客商之所以选择在杭州出手货物就是不想过这一关,因为这儿是浙江一省唯一设卡收银的水路关卡。
  明朝的卫所制度对这个国家的军事建设的影响涉及到太多的方方面面,但有一点是以往朝代都难以企及的,卫所制度在迅速腐化后,短短不到百年时光就培养出了一大批名声不显,但实力遍布西北的将门。
  若不是明朝文官地位太高,武将地位太低,而京城距离西北太近,改朝换代都有可能。
  其他朝代也有类似的例子,比如北宋时期的西军,杨家将死的干干净净,但折家、种家一直到二帝被掳还是西军翘楚,类似的还有吴家、刘家,南宋初年中兴四将,除了岳飞之外的三人都出身西军将门。
  但折家、种家可不是北宋养出来的,早在五代十国,诸侯林立的时期,他们已经盘踞西北,是出了名的硬骨头。
  董家是西北将门之一,最初董一奎并不想南下,在西北已经是副总兵了,去东南作甚?
  但如今,董一奎已经不想再回西北了,虽然是卫所出身,但有的是办法改换门庭,甚至脱籍都有可能,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科举。
  张居正、胡宗宪、诸大绶,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都是军籍出身,甚至是锦衣卫军籍出身,但考中进士,立即改换门庭,为书香门第。
  所以,在拼命赚银子之外,董一奎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请先生,长子二十岁留在西北,剩下的四个儿子最大的也不过十五岁,还来得及。
  “董大人未免太过心急。”一个山羊胡的中年人笑道:“即使是两浙童生,自幼苦读,衣食无忧,不得分心,二十岁前能取中秀才也少之又少。”
  董一奎不由联想起让自己头疼的随园,嘀咕道:“钱展才、诸端甫、徐文长他们……”
  中年人一时哑然,心里吐槽,你真是找不到人比了,随园中多为东南年轻俊杰,即使年岁最长的徐渭当年也是神童,就你家里那几个小兔崽子想和他们比?
  董一奎咳嗽两声,“以先生看,若是在西北应试……”
  中年人掐指一算,“再过两年,二公子可以下场一试。”
  董一奎点点头,“每月束脩再加十两银子,还请先生尽心。”
  “多谢大人,必不负所托……”
  话还未说完,外间亲随咳嗽一声,董一奎打发走中年人,“何事?”
  “老爷,宁波知府拜门。”
  片刻后,董宅中门大开,董一奎亲自出迎。


第978章 不能做主
  一方面虽均是徐阶门下,但文贵武贱,另一方面董一奎大肆走私,也要探听这位新任宁波知府的态度。
  董一奎大开中门出迎,给足了胡应嘉面子。
  “天宿兄。”胡应嘉笑着说:“京城一别,已近三年了。”
  董一奎南下入浙之前曾经拜访过徐阶,就是在书房外和胡应嘉寒暄几句,拱手笑道:“犹记得克柔兄当日风采,董某不敢或忘。”
  “哈哈,天宿兄称一句克柔即可。”胡应嘉饶有兴致的打量着这位中年壮汉,便是这个人以蛮力破巧,让钱渊在东南布下的大网有破漏之忧。
  南下之前与钱渊密议时,胡应嘉听其不下三次提到董一奎这个名字,显然对其极为重视。
  “不敢不敢,如此时局,克柔兄毅然南下,担负重任,令人钦佩。”董一奎言语间有试探之意,他是知晓王本固是如何被逼退的。
  胡应嘉顺着杆子往上爬,“税银锐减,朝中大震,陛下、元辅均心忧东南,胡某也是勉力支撑,今日来访便是上门求助,还望天宿兄助一臂之力。”
  “呵呵,呵呵,克柔兄说笑了……”
  “如此大事,怎能说笑?”胡应嘉笑道:“镇海税银,关乎国之大计,胡某到任后,首要放宽通关文书,想必天宿兄也听说了?”
  董一奎微微点头,这事儿传遍两浙,他如何不知,不少之前被拒绝发放通关文书的船只都被允许出海。
  “其次,胡某昨日赴杭,与中丞大人议定,在杭州府钱塘县设海市,一来便于客商云集,二来便于海商采购大宗货物。”胡应嘉诚恳道:“自嘉靖三十六年起,南北运河从扬州至杭州,除却八大钞关的扬州关、浒墅关、北新关三处,水路均不设卡收缴税金……”
  董一奎神色微动,这是瞄准了自己在西兴运河的关卡来了。
  其实胡应嘉这个要求是没道理的,原则上天下收取商税的地方和机构除了八大钞关之外非常少,府衙、县衙倒是要收,只不过大都不是以商税的名义。
  类似董一奎这种设卡发财的事天下多了去,特别是西北,通往草原的路上往往都要设卡,名义上是为了军备,实际上是为了求财,这也是官场的潜规则了。
  但在西兴运河设卡,为的不仅仅是那些税银,更多是为了收购大宗货物,而且这事儿董一奎自己也不能做主。
  看董一奎迟疑,胡应嘉身子前倾,压低声音道:“前些时日胡某斩杀镇海县衙吏员,天宿兄应该知晓?”
  “自然知晓。”董一奎嘿嘿笑了笑,“克柔兄刚强直断,孙文和丢了好大面子,而且还说不出口。”
  “发放通关文书在府衙之手,报备、估值、缴纳税银……府衙县衙都能接手,但府衙有权分配。”
  “海市一成,客商云集,采买货物,径直出海贩卖……”
  胡应嘉轻声道:“堂堂正正即可。”
  “克柔兄此话何意?”董一奎看过来的眼神有些警惕。
  “何意……天宿兄就不用揣着明白装糊涂了。”胡应嘉苦笑拱手道:“还请天宿兄帮这个忙……毕竟都在一条船上,两个月税银账目入京……”
  “此次胡某得手宁波知府,实是侥幸,陈登之因籍贯被元辅所否,张孟男虽为高新郑内侄,却一意孤行,退位让贤,胡某这才赴任……”
  “若是税银不增,只怕高新郑、钱展才都要插手了……到那时候,只怕事有不协。”
  董一奎还是没吭声,自从决定留在东南,他就有转暗为明的想法,能堂堂正正出海贩货,自然是好事。
  如今胡应嘉已经执掌通商事,而且压得住镇海知县孙铤,无论是通关文书、估值都不会出问题。
  但问题在于自己身后的那些东南大户肯不肯?
  这些人基本都曾被唐顺之拒绝发放通关文书,基本都和随园不合,甚至和钱展才有仇……
  换句话说,这几家都是在随园的黑名单上的,一旦欲公开出海,会不会惹得随园反击?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