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说的这个理由,倒是也能够让其他几个人信服。
刘争在听见了自己的几个谋士,都赞同称帝,那自然就没什么好商量的,称帝一事,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现在,他们需要考虑的事情,是国号该叫什么。
其实,对于这个,刘争之前早就已经想好了。
正常来说,像他在的这个地方起兵,可供他挑选的国号还挺多的,越,吴,楚都可以。
只不过这些都不能够让刘争名正言顺。
他决定,直接将自己的国号,称之为汉。
其他的国号,虽然可以区别于大汉,但是那都不是刘争想要的。
刘争姓刘,始终还是对大汉有几分情分的,毕竟他是一个现代人,现代人自称是汉人,大汉的威名,刘争还是不想放弃,而且天下刘姓本是一家,既然要称帝,自然还是要延续炎汉的威风。
为大汉再续几百年的寿命。
“国号就定为汉吧,反正袁绍的汉也是汉,朝廷的汉也是汉,既然如此,那我们也叫汉,多我们一个不多,少我们一个也不少了。”
“最后,不管是谁得了天下,这天下最后还是叫做大汉!”
其实相对于大家都赞同他称帝,刘争自己反而并不是特别想要称帝。
他之所以不想要称帝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一旦他称帝,他想再统领兵马,到前线去和敌军作战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成为了皇帝之后,大部分的时间皇帝都是坐镇中央,待在皇宫里处理各种政务上的事情。
那些繁琐的奏折奏章能够消磨刘争一整天的时间,让他根本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处理战争上的事情。
刘争并不喜欢一个人闷在书房里处理这些奏折,那样的话,实在是太无聊了。
当然这种事情就算是他真的称帝的以后,他也会尽量避免,同时组建内阁,让内阁大臣辅政,将这些奏折全部处理完毕,他只需要批阅就行。
这样大大节省了他花费在这些奏章上的事情。
这种制度效仿的是后世明朝内阁制。几个内阁大臣辅佐之下,皇帝可以几十年不上朝理政,而整个朝廷依然运转,甚至在皇帝不上朝的那几十年里。整个国家不但没有土崩瓦解,反而国力越发强盛,有中兴之举。
刘争向往在沙场上征战,但是称帝之后,他肯定不可能在奔赴沙场的最前线,就算是御驾亲征也势必会处于战场的后方,在前线调动兵马的将会是他指派出来的统军大将。
这些事情也是日后才会慢慢出现的,现在的当务之急还是为称帝做准备。
既然已经决定称帝,那么也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服装道具各种准备都需要提前。龙袍甚至是玉玺以及百官的文武服饰,都需要提前准备好。
时间就定在了一个月以后。
到时候,不需要文武百官都到场。只需要举行一个像样的祭天大典。
册封文武百官就足够引起重视了。
这些事情谈妥之后,刘争便让院子里的文臣武将全部退了下去,回去准备称帝一事。
在众人都离开的时候,刘争单独将士燮留了下来。
后院之中士燮单独来和刘争见面,脸色并不好看。
其实他已经知道,刘争为何将他留下来。
主要还是因为他弟弟士武的事情,发生在武陵郡的事情,前些天已经传到了他的耳中。
对于自己弟弟士武在武陵郡上面的消息,虽然他十分的悲痛,不过也并没有为此有什么埋怨,他的弟弟士武本就是一个武将,能够战死沙场,这也是他弟弟的归宿。特别是能够保护刘争而死。更对他来说是一种荣耀。
“威彦(士燮表字),想必发生在武陵郡的事情,你应该已经听说了吧。”
刘争看着脸色阴冷的士燮站在自己的面前,主动冲着士燮开口说起了关于武陵郡的事情。
士燮点了点头明白刘争要跟他说什么。
“主公,关于我弟弟的死,主公不用放在心上,士武他有此一劫,可能是他命中注定吧。”
人都已经死了,士燮就算难过又能怎么样呢?自然是只能劝刘争不用太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
虽说士燮脸上说着无所谓,但是刘争还是知道士燮肯定很难过,毕竟当年他进攻交州的时候。士武就是士燮最小的弟弟,也是他最疼爱的弟弟。
不管怎么说士武的事,都是刘争引起的,如果不是他指派士燮暂时去管理一些武陵郡的事情,士武也不会到武陵郡去,不去武陵郡士武也不会死,如果不是刘争留在义陵和那些南蛮交战,那些南蛮人也不至于耗费全部的力气攻打义陵县城。
第七百五十三章 英烈祠
“士武的死,是为了我们整个帝国的付出,他的死是有意义的,你放心我不会亏待你们士家,不管是从当初你们士家支持我掌管整个交州,还是现在士武如此忠心耿耿的份上,士家都将会是大汉帝国最强大的家族之一。”
相对于士燮所代表的士家,是真正意义上第一个投靠刘争的世家大族,也是帮助刘争真正掌控交州的第一梯队的人,有从龙之功,刘争对此可没有我忘记,一直都还记得。
“多谢主公,士家一定支持主公,拥护主公!”
在刘争表达了对士家的肯定之后,士燮马上做出感激的神色。
“不仅如此,自从上一次糜竺,褚燕等人战死之后,我心中一直有一个想法,打算在称帝的时候颁布一条国法。”
“国法?主公有什么想法?”
“我打算建立一座英烈祠!所有为国捐躯的将军,论其功劳将供奉英烈祠之中,一旦进入英烈祠,就享有爵位,世袭罔替!”
其实,刘争很早就有这样的想法了,当初他就有为死去的将士,建立起一座座的烈士园陵,供后人瞻仰。
但是那些烈士,大多是以士卒为标准的。
纪念的也多是一些士卒,可以让士卒悍不畏死,永世留名。
可是没有针对将军的。刘争需要建立的这座英烈祠,就是针对将军的。
可以让这些将军在沙场上战死之后,进入英烈祠,享受万世供奉,子孙后代,继承爵位,庇佑子孙。
这样一来,那些将军们,在战场也更加愿意从容赴死,而不是选择投降,苟且偷生。
这样的人,也更加容易受人敬重,成为英雄。
刘争将这样的想法和士燮一说,士燮自然是惊讶,当即表示赞同,根本不拒绝,毕竟士燮因为士武的关系,也能够得到一些好处,士武的死,能够纳入英烈祠,士武的儿子,也能立刻得到爵位的封赏,从此衣食无忧。
当然,刘争的这个想法,也只是这么一说,具体实施,怎么一个实施办法,还是需要刘争交给手下的谋士去具体规划,让士燮,袁舟,张温,顾雍等人去商议。
刘争自己并不费太多的心神,只是的定他们商议好了,刘争亲自来拍板决定就行了。
和士燮说完了之后,刘争再次对士燮表达了自己的歉意,然后便让他回去了。
就此,称帝一事,暂时就这样平稳的过渡,刘争也回到了自己的府邸院子之中。
他这个院子,以后也很难会继续在这里居住了。
一个月之后,称帝一事举行,刘争就会搬迁到一年之前就开始修建的皇宫之中。
到时候,现在居住的这个院子里,就会变成刘争的一个行宫,保留下来,但是不会常来居住了,很有可能也会被刘争赏赐给刘争手下的大将。
回到了自己的院子里之后,他犹豫了之后一下,还是去了张宁的房间。
现在已经很晚了,蔡瑶和张暮雨应该都已经睡了,特别是他们两个都有孩子,平时要哄孩子入睡。
孩子还小,现在比较黏自己的母亲,所以晚上她们一般都会带着孩子一起睡,除非是刘争故意提前跟她们说过要跟他们一起。否则他们不会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身边。
正因如此,刘争这才决定去张宁的房间。
他也有好些日子没有和张宁说一说话了。
上一次还是因为褚燕战死,刘争才去找到张宁聊了一会,趁着这一次他准备称帝,刘争打算和张宁说一说早前答应过她的事情。
很久之前具体是什么时候,刘争也已经忘了,可能是张宁来交州投奔他的时候,也可能是某一次和张宁的谈话之中,刘争曾经许诺张宁。
日后一旦他夺得天下,黄巾教必定不会就此熄灭。天公将军张角的遗志肯定会被刘争得到传承,并且发扬光大。
虽然刘争并不能够让黄巾军统一天下,他也不想以黄巾军的名义掌控天下,但是刘争决定弘扬传统宗教,让黄巾教成为大汉的国教,驱逐外来的佛教等宗教。
黄巾教,也叫太平道教,是道教中的一种。
现在很多人,把张角所创立的太平道称之为邪教,但是刘争了解过一些张角的太平道教,知道他的教义,其实太平道教并不能够称之为邪教。
太平道的理念是让天下太平,让人善良,用善良来解救天下。
出于这个理念,刘争还是觉得太平道教可以成为一个国家的宗教。就好比历史上的明朝,也崇尚龙虎山的道教一样。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