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尹何必心忧如此,便是秦王立下大功又如何,如今身在京中常伴帝侧的乃是大尹,非是旁人。”
听闻此话,赵元兴沉默一阵,点头道:“确如广安所言。”
原来这青年文士姓周名弘顺,字广安,河中人士。
去年秋冬之际入京备考,正好遇到身着便服在城内巡视的赵元兴。
两人虽说不上一见如故,但赵元兴倒是对周弘顺的见识颇为赞赏,他刚刚步入官场正愁人才难寻,交谈一番后便动了心思。
只不过他倒没有一开始就点破,时常以普通朋友的身份邀周弘顺一同交游,如此相处一个月后才表明身份,邀请周弘顺入幕。
而这一个月相处下来,周弘顺对赵元兴的感官也不错,更兼赵元兴提出建筑开封外城的想法让他颇为赞许。再考虑到这几十年进士录取率实在太低,本着寻一个后路的想法,便同意了。
只不过他还想考一次试试,故而尚未接受官职,仍是白身。
当然啦,这几个赵元兴同当朝众臣相商之时,多带着他一同去,大家也都知道他周弘顺就是宁王的人。
这次知贡举的乃是选的国子监的一个司业,不是冉益谦的父亲,是另一个。
此人尚未靠拢秦王或荆王,故而极有可能给宁王一个面子录取周弘顺。
毕竟此时没有糊名,亦无誊录,录取与否全看关系有没有拉到位。
回到眼前,赵元兴考虑一番后,吩咐道:“广安你联络几个低品小官,上书鼓动秦王镇守蜀地。”
这就是想把赵元昌拦在京外了。
待放衙回府,他又嘱托家令送信给兵部侍郎高永会,希望他嘱咐门下之人配合。
次日秦王克蜀消息就刊登在邸报上宣扬开来,当天下午,开封城中就有不少够资格上书的小官奏称:蜀地刚平,当以能人镇蜀,而秦王此番克蜀,正是合适人选。
集贤相兼吏部尚书江夏青正在值房内翻阅地方官员名册,门口突然传来敲门声:“江相公,刘相公吩咐某将这些奏章送给相公处置。”
抬头一看,却是专门负责服侍首相刘明的令史捧着一摞文书站在门口。
上任以来,刘明经常分出文书到他这里来,故而此时只是点头道:“放下吧。”
待令史将那摞文书放在桌上,他拿起顶上的一本,一边翻开,一边随口问道:“刘相公可有旁的吩咐?”
“回禀相公,刘相公没有其它吩咐。”
“嗯。”只是打眼一扫,便提笔批示,放在一旁,“你先下去吧。”
令史悄声退下。
这些都是不太重要的小事,顷刻之间就批完了三四份。
只是再次翻开一份之后,他却不由皱起眉来。
无它,这一份正是奏请以秦王镇蜀地的奏章。
秦王克蜀、押解蜀国君臣入京的事情他自然是知道的,昨天议事之时,官家还吩咐政事堂准备准备孟昶来朝之时的纳降之礼。
问题是,这时候有人提出让秦王镇守蜀地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
是秦王的意思,还是旁人的算计?
惊疑之下,他一个字一个字地将这份奏章仔细读了一遍,又回想上书之人到底是哪一个夹袋里面的人物。
皱眉考虑一番,还是一无所得,只好先将其放到一旁。
搞不清楚风向的时候,还是先等等看。
只是很快又翻到了第二份、第三份......
等这一摞批完,总共有七份请求以秦王镇守蜀地的奏章,他全部留在值房内不批。
中午回到府里,立刻命管家联系义成军节度使府邸和秦王府。
下午入宫之前管家回复称秦王没有吩咐,听到这个消息,他心里就有底了。
不是秦王的意思就好办了,接下来几天不时有相似内容的奏章送到他这里来,处理方法自然是留置。
就这样,很快就到了三月初五。
这天早朝结束之后来到值房,江夏青数了数,相似的奏章一共有五六十份。
不需要多考虑,直接取出三十多份嘱咐令史送往简贤讲武殿。
至于另外二十多份,他准备下午放衙之前再着人送去。
当然,他不知道的是,这几天刘明也放了几份这样的奏章给朱庆尧,而朱庆尧一点也不耽搁,直接就递交到简贤讲武殿了。
毕竟无论这是哪一方在鼓动,将秦王拦在京外,对朱庆尧的女婿荆王来说都是有利无害的。
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无藩镇
简贤讲武殿,四周门帘挑起,季春暖风穿堂而过,直让人昏昏欲睡。
御座之上,周帝赵鸿运一刻不停地批阅奏章文书,时而眉头紧锁,时而面露赞许微微颔首。
侍奉在一旁的两个小宦官也乐得轻松,悄悄后退半步虚靠在柱子上,只不过他们都分出一半心思放在赵鸿运身上。
只可惜这样轻松的时间没有持续多久,小宦官就看到赵鸿运翻开一份文书后先是一顿,随后皱着眉将其甩到一旁。
两人连忙站正,互相对视一眼,暗自猜测发生了什么。
其实不是什么大事,赵鸿运只是翻到了推荐秦王镇守蜀地的奏章罢了。
这几天多次看到这样的奏章,让他心中有些不喜。
仿佛是特意让他不好过,今天这样的奏章出乎意料地多。
这样的奏章在一旁堆了十多本之后,他终于停了下来。
放下手中毛笔沉思一阵,突然吩咐道:“把武德使林盛保叫来。”
立刻就有一个小宦官快步离去。
他自己则不再批阅,而是把未批阅的奏章中涉及秦王赵元昌的都找出来,放在一旁。
过不多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林盛保走进殿中:“官家。”
“你看看。”
赵鸿运也没多说,直接点着那一堆奏章,示意林盛保自己翻看。
听了这话,林盛保眉头一跳,随即恭谨应下。
小心地挪到桌前,取下最上面的一本翻开来看。
刨除那些修饰性的词句,他很快看到了重点,心中顿时有了猜测。
果然,再看几本,重点都是同一个。
看到这里就没必要一本一本翻了,剩下的估计都是一个样。
放下奏章退后几步,等待赵鸿运的指示。
“你等下去政事堂,看看还有没有这样的奏章了。”赵鸿运指点着那一堆奏章沉声道,“要是有,就一并拿着,对照着署名查一下都有什么关系。”
“喏。”林盛保答应一声,将那堆奏章抱起,缓缓退出大殿。
次日初六,当行起居。
一番礼仪之后,首相、枢密使、三司使等轮流奏事,一切风平浪静。
一干重臣走完过场之后,一青衣小官出班道:“陛下,臣邴文明有事奏!”
不在预料之内的变故总能吸引人们的注意,除了站在最前方的那些紫衣重臣扫了一眼就不在关注外,其余人等皆注视着此人。
赵鸿运面无表情地看着他,朗声问道:“邴卿欲言何事?”
邴文明高举笏板深深一揖之后才开口道:“臣闻秦王元昌已克蜀都、擒伪蜀王,一战灭国,当时武功无出秦王之右者!”
听到他这么说,有那些敏感之人就想到了“功高震主”这个词。
顿时看向他的目光中就带着些难以言说的意味了。
后唐明宗李嗣源以子叛父导致庄宗李存勖被乱军杀死的事情才过去二十二年,这些人不得不考虑,邴文明这时候把秦王架的这么高,到底是何心思?
只是这邴文明却仿若不知自己的话有什么不妥,接着说道:“如今蜀地刚平,须得大将镇守。然则前有孟知祥据蜀自立,后有史肇庆窃据汉中,如此之事不得不防。”
就在众人以为他说这些是想把秦王调回来的时候,只听他又道:“故而臣斗胆建言:以秦王元昌为巴蜀大都督,镇守故蜀之地!陛下与秦王乃父子至亲,如此当无有割据之患。”
无有割据之患!
这句话听在众臣耳中,怎么考虑怎么像是在提醒大家:秦王要独立了!
那么,官家是什么想法?
众人皆垂首等待赵鸿运开口。
坐在御座之上的赵鸿运盯着躬身而待的邴文明看了好一会儿,才缓缓开口道:“如今蜀都虽下,蜀地未平,此事暂且搁置。”
宁王赵元兴脸上闪过一丝失望,但他可不会自己站出来,此时随着众臣一同道:“谨遵圣命。”
朝会散去,赵鸿运诏令在京的五位相公至简贤讲武殿议事。
待宦官为五人搬上座椅,赵鸿运直接就开口道:“前几日太原来信,言燕军将退。此战虽丢了泰州,但拿下太原也算赚了。”
枢密使杨邠当即笑着附和道:“官家所言甚是。”
“此战结束之后,吴峦就要调回来,卿等以为,何人可以接下防御北边的重任?”
乍听此问,五位相公都有些惊讶。
只不过事涉大将,能够开口的也就只有杨邠和郑志康两人,其中又以杨邠心思最重。
之前吴峦不在京中,先是史肇庆、后是郑志康,两人在枢密院中皆被其压制,可以说枢密院就是他的一言堂。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