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由惊奇地问领路的那衙役:“这位小哥,这户人家有什么奇特吗,怎的如此多人围在旁边看他家刷漆?”
那衙役朝那边扫了一眼,解释道:“司马估计不知道,这户人家是李相公家,哦,对了,他现在估计当不成相公了。
之前王官家做蜀王的时候,这李昊李相公就在朝廷里当官,后来孟官家来了,就是他给王官家写的降表。这次赵官家来了,他又给孟官家写了降表。
要说孟官家对我们这些小民也可以,所以听说这件事之后,就有人气不过,趁夜里在他家门上写了‘世修降表李家’六个字,引了不少人看热闹。
他家当天就涂掉了,只不过那人估计是心头不服,第二天又写上了。这都不知道是第几次了。”
听到这里,陈佑不免失声笑道:“那李家就吃了这个哑巴亏,也不想法子抓到那家伙?”【1】
听他这么问,那衙役当即叫到:“怎么会?他家肯定派人看了,只不过那人见有人看守,也就不来,等人松懈的时候又悄悄写上去,是以到现在也不知道是何人干的。”
“这也是一桩奇谈了!”陈佑轻笑着摇头,便不再说话。
只不过从这件事,也能看出孟家这十多年治蜀也算不错,至少灭国之后依然有人怀念。
将陈佑送到秦王行营外,那衙役便自行离去。
陈佑让庞中和、刘河等人在门外寻一处地界等着,自己朝门内行去。
守在门口的亲卫自是认得他的,放他进去的同时有一人快步跑进去通报。
刚走到大厅,就有一个仆役一路小跑过来:“陈司马,殿下在书房等你。”
“前头带路。”
一进书房,就听见赵元昌疲惫的声音:“将明回来了?”
“佑参见大帅!”
行礼之后,抬头看去,只见赵元昌脸色有些不好,正要开口,就听他笑道:“将明不必担忧,我只不过是前几天下雨,一时没注意受凉了,将养几日便好。坐下说话。”
陈佑点点头,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下,然后道:“不知京中可有回音?”
只见赵元昌微微摇头:“尚无。怕是希望不大。”
他这么说,陈佑也只能沉默以对,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过了一会儿,赵元昌笑道:“此事已成定局,只能留待日后再想法子。”
“大帅说得是。”
陈佑附和一声,还没开口询问自己这段时间要做什么,就听赵元昌道:“则平已经给你留了一处宅子,将明你且去歇两日,现在也不急这一时。”
秦王都这么说了,身为秦王司马的陈佑也只好应下。
就在陈佑进入锦官城的时候,一个三十左右的文士带着三名使唤汉子来到戎州的羁縻庆符县城门口。
这文士正是被发配到此地担任县令的董成林。
第一百四十四章 破城小寨诸事杂
所谓县城,只不过是一圈一人高的土墙围成的大寨,只要是正常身高,站在城外稍微一踮脚就能直接望到城内的情形。
两扇城门也不是其它县城那样的厚重木板,而是手腕粗细的树枝拼成的柴门。
这样的城墙上自然不可能有什么城门楼,只在城门前立了一块三尺高的巨石,上面阴刻着“庆符”二字,涂在字上的红漆在这风吹日晒之下还没剥落干净。
这就是以后生活的地方了。
董成林站在城门口左右看了看,估摸着城周不过四百余丈,说它是个寨子真不为过。
恶意一点想,庆符极有可能原本只是一个寨,为了安置他这个被贬来当羁縻县令的家伙才升格为县。
多想无益,叹息一声道:“走,进......城。”
看着眼前的情景,这个“城”字说出口实在让人脸皮发烫。
身后三个壮汉其中一个是自京中带来的家仆,另外两个是州衙委任的庆符县捕头、捕快。
从大开的城门走进城内,出现在眼前的是一条七八丈宽的土路,路的尽头是一座普通的砖石建筑:庆符县衙。
路两边散乱的坐落着一间间屋子,或是茅草屋,或是木屋,都是稀稀落落不成规模。也就是说,县衙其实是城内唯一的砖石建筑。
房屋之间有三三两两的男男女女靠在墙根聊天,看服饰大多数是夷人,只有少量的汉人。
以后有的是时间来观察,董成林只是随便扫了一眼便快步朝县衙走去。
城内突然出现四个陌生的汉人,又直奔县衙,顿时吸引了不少闲汉的目光。
抱着长枪坐在门槛上打盹的苍老衙役听到一连串的脚步声才醒过来,揉了揉眼,伸个懒腰,睡眼惺忪地对董成林道:“你们是来找寨主的吧?老寨主高升了,新寨主还没到,过几天再来吧!”
得!果然原先就是个寨子。
好在原先有了猜测,此时倒也没有多么低沉,而是开口道:“庆符升格为县了,我就是新任县令。”
“啊!”老衙役一阵惊慌,连忙站起来叉手行礼道:“参见县尊!”
受了这一礼,董成林摆摆手:“免礼。你把县衙官吏都叫到正厅去。”
“是!是!”老衙役连声答应着,却丢下长枪朝县衙外跑去,直看得董成林皱眉不已。
一炷香时间之后,庆符县衙诸小吏仆役都站到了董成林面前。
算上老衙役和几个仆役,县衙总共也才五十人。
刚刚问了几句,原先满额应该是五十战兵、十数仆役。不过前任寨主在的时候只养了十几个战兵,临走时一并带走了。
至于剩下的这些人,却是那寨主招来凑数的,战斗力几乎没有。唯一的好处就是便宜、好养活,而那多余的钱,则被其私吞了。
反正庆符能管的也就城内这一片,城中都是差不多归化的熟夷,平常也没有要战斗的地方。如果那些生夷来城中闹事,那更好办,县衙门一关,一群人手持器械守着不低的院墙,安全得很!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官府在此处没有威信。要不是一直有战兵能打,可能仓库啥的早就被抢光了。
眼前这三瓜两枣让董成林心中叹息不已,好一会儿开收拾好心情开口道:“某乃董成林,如今是庆符县令。”
这边厢董成林开始了自己在羁縻县挣扎求活的岁月,那边厢陈佑担任锦官府判官,代替府尹秦王赵元昌巡视锦官府诸县。
不出意料的,京中驳回了秦王推辞任命请求回京的奏章。
京中事务只能另想法子,现在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让蜀地安稳下来。
因为蜀地新下,官家下诏免除夏税及各色征收物事的一半。
然而蜀地有三分之一的地界都因为战事耽误了春耕,若非孟氏治蜀十几年的和平积攒了不少粮食钱陌,别说一半的夏税了,能不发生大的饥荒就算是好的!
当然,蜀地有这么个积蓄,但也不能坐吃山空。其它州县管不到,但锦官府来年必须能够丰收。
陈佑这一次巡视,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清查仓库、田契,防止县中老吏勾结大户盗取官粮、篡改田契侵占田地。
为了形成威慑,赵元昌通过西川制置使司掉了一营军士给陈佑,一旦发现有不法事,查明之后立刻就是公开问罪、处斩、抄家、家人罚没为奴。
乱世用重法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通过这种手段来消灭当地不听话的豪强大户。
把抄收的田地分一部分给无地少地的庶民,又能收买人心。而抄家更能获得一笔横财,可谓是一举多得。
其余州县见此法有效,纷纷行文各自所在的制置使司,要求仿锦官府事。
一时间蜀地大户哀嚎并起,几乎每隔几天就有一次小战斗发生。
只不过毕竟受害的是乡间大户豪强,这些人掀不起什么大的波浪。
在秦王府建议将原蜀国诸将调出本军、换任它职的奏章被汴京批示同意之后,投降的蜀军在没有遭受损失的情况下平静无比,自然也就没有发生大的叛乱。
四月,河水在郑州原武县决堤,大量灾民流离失所,朝郑州、卫州、开封流浪。同月,河北诸州干旱,同时徐州饿死千人。
就在朝廷忙于救灾的时候,五月初,晋州建雄节度使朱克反,引兵攻河中府。
赵鸿运遣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王江伟领兵围剿朱克。
战事未息,五月二十七,滑州境内河水决堤。这次水灾比郑州更严重,整个滑州都受到波及。义成军、彰德军、镇宁军受诏征收精壮灾民为兵员。
六月,朱克在虞乡县被擒杀,战乱平。
是月,干旱了两个月的河北诸州出现蝗灾,以青州最为严重。
为筹措粮草救济灾民,诏令蜀地运存粮至开封,一时之间江水上船只往来不绝。
借此机会,锦官府录事闻克随船至江陵,与荆南节度使李继勋、秦王傅冯道分别密谈之后返回锦官。不久之后再次前往江陵,停留一日后隐匿行迹向滑州行去。
七月,开封府奏称阳武、雍丘、襄邑等县的蝗虫被鸲鹆所食,遂下诏禁止捕杀鸲鹆。
初九,因为河北久旱,周帝赵鸿运带领一众相公高官至道观佛寺求雨。当天回宫的路上,天降大雨,一时受凉,身体不豫。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