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欺世盗国 (司史)


  “过去吧。”
  听到负责查验的军汉如此说,张锡连忙接过自己的考条,提着木盒继续向前。
  这木盒里面装着几只毛笔、三块墨、一方石砚、一块笔搁,还有一小罐清水和几块干粮。
  清水他特意多带了些,一来是天热防水不够,二来是能用来研墨。
  “灌州导江县张锡字贶之,策论科。”
  府衙书吏将张锡的信息记录在一个编号下,然后从竹篮中找出相应的木牌,核对无误之后递给张锡:“拿好了,乙字场从东边数第二个就是。”
  张锡轻声道谢,一边向前走一遍查看木牌:乙三四。
  乙字场第三十四号考棚,也不知是好是坏。
  心中正想着,突然听到后面传来一阵喧哗之声,扭头一看,只见最外面查有无夹带地方正有两名军士叉着一中年男子朝外去。
  那男子面带惊慌之色,只是一个劲的挣扎,口中喊着“放开”、“斯文”之类的话语。
  这又是想要作弊被查到了。
  张锡摇了摇头,继续向前走。
  自开始入场以来,这已经是第八个了,明知不准作弊,仍旧夹带小抄试图蒙混过关,也不知该说他们执着呢,还是该骂他们蠢。
  考场被分为十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两条过道,在这过道中,隔十步便有一名军士持枪而立。
  张锡控制着自己的目光尽量避开军士,专心寻找自己的考棚。
  三十四号位正好是靠近监考台的第一个位置。
  找到考棚之后,还没放下木盒,张锡就忍不住向监考台看去。
  监考台上搭了一个木棚,摆放着五套桌椅,此时尚无考官入座。
  只是不知为何,张锡心里开始紧张起来。
  深吸一口气,暗自给自己鼓劲,放下木盒,坐到木凳上整理笔墨等物。
  眼看到了寅正三刻,除了那些被叉出去的,其他考生基本上都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不得不说,陈佑第一次主持考试,在各个环节预留的时间都十分充分。
  就在张锡胡思乱想之时,突然听到一声呼喊:“诸生起,迎使君及监考!”
  张锡连忙起身,站到过道上。
  他就在监考台下,一抬头,就看到不远处有五人正朝监考台行去。
  这五人身上的主色调分别是一紫一绿一青两白。
  最前方之人头裹黑介帻,戴三梁进贤冠,系青緌,冠上有三彩紫纷;身穿绛纱单衣、白裙、紫襦;脚踏乌皮履。
  其身又佩革带钩褵、假带、紫绶、鞶囊、双佩、鱼等。【1】
  再看面容,不过二十余岁的模样,顾盼之际神采飞扬。
  这便是权知锦官府事陈佑了!
  至于陈佑后面的四人,却是完全被人忽视。
  随着陈佑五人走近,考场内的气氛渐渐凝滞,除了众人的呼吸声,和陈佑等人的脚步声,再也听不到其它声音。
  说来也怪,看着陈使君沉稳的步伐,张锡此时却是心情平静下来,心中杂念尽去。
  陈佑走到监考台中间的桌子后站定,扫视全场。
  凡是其目光所及之处的考生皆是昂首挺胸,恨不得招手示意他看向自己。
  扫视一圈后,陈佑收回目光,面带微笑朗声道:“某承帝令,代天选才,如此方有此次锦官府试。”
  所有人都看向他,等着他接下来的话语。
  “诸生皆是有学识之人,想来区区府试不在话下。然而,此次中者皆榜下授官,其三甲更会被某举荐御前!故而某及诸考官将优中选优,望诸君全力以赴,方不留遗憾!”【2】
  所谓优中选优,潜台词就是:我只录取极少的一部分。
  这话一出,有些人是两股战战,有些人却是斗志昂扬。
  那些斗志昂扬之人此时仿若心有灵犀般,皆拱手应道:“喏!”
  陈佑满意地点点头,目光转向赵振宇。
  赵振宇一直是心神紧绷,一看到陈佑的示意,立刻上前一步,大声宣布道:“此次府试,自辰初至酉正,酉正鸣金之后仍不交卷者视为弃考。”
  场中气氛再次沉闷下来,诸生都仔细听着赵振宇的话。
  “若有手快之人,鸣金之前便可交卷,试卷覆于桌上便可。”
  “若有抄袭、协助抄袭者,叉出考场示众,罚钱粮,报礼部,五年内不得再考。”
  这一条,杀气腾腾,直让那些心怀诡谲之人胆颤不已。
  “所有答案,皆誊于纸上,纸张不足者可举手示意。”
  说到这里,赵振宇面色缓和下来:“奉使君之令,考场备有笔墨,若有不足者亦可示意申领。只是笔墨皆是廉价,还望诸生仔细些!”
  立刻就有那等机灵的考生大声道:“使君仁爱!”
  这一下许多考生都反应过来,一齐赞道:“使君仁爱!”
  陈佑含笑点头,眼看快到辰时,示意赵振宇继续说。
  赵振宇又一连说了几条事项,例如中午提供饮食,只是好吃的需要掏钱购买,不掏钱也能得到干粮、热水,等等。
  终于赶在辰时到来之前说完了,此时手捧试卷、纸张的小吏仆役已经站到了各条通道前头。
  陈佑看再无疏漏,便静待钟鼓响起。
  没等多久,钟鼓便响了,陈佑立刻下令道:“发卷开考!”
  张锡坐在最前面,是他这一列第一个拿到试卷的。
  总共四张试卷,六道题,看起来不是很多。
  张锡大略看了一下题目,决定先写把两首诗写完,免得写到最后才思枯竭,做不出什么好诗来。
  两首诗,一首以“悯农”为题,一首要求咏“草”。
  第一首《悯农》,正合陈使君的施政之策,不但限定了对象是“农”,而且说明了感情是“悯”,即便写不出来好诗,也不至于跑题。
  但第二首,要咏“草”,这让张锡陷入思考。


第二百五十五章 初开府试网英才(五)
  一套朝服穿下来可不止一层,再加上内里的中衣,不一会儿陈佑背上就满是汗水。
  今天也是怪异,大早上的一丝风都没有。
  坐了一阵,实在是烦躁不堪,陈佑扭头看向赵振宇:“我等也没必要在这里干坐着了,下去走一走看一看。”
  “使君所言有理。”
  领导开口,下属自没有不答应的道理,赵振宇六人跟着陈佑起身,一齐走下监考台。
  大部分考生凝神答题,没注意到陈佑他们。
  但也有那等心思没有全部放在试卷上的,在陈佑等人起身的一瞬间就发现了,于是立刻埋头奋笔疾书。
  左右看了看,陈佑压低嗓门道:“也别一起了,免得打扰到考生,咱们分开走。”
  说罢,自己率先迈步走进面前的过道。
  其余六人互相看看,也各自选了一个方向。
  陈佑现在所在的区域是考经义的。
  说实话,他对经义考试不太重视,毕竟经义的基础是那些经典,一个是要背熟,另一个是要理解其中意思,仅此而已。
  当然,不重视不代表认为它没用。
  只是在陈佑看来,这些经典所说的就两个方面,世界观和方法论。
  刨除某些不合时宜的治国理政方法,这些经典最大的作用就是研究哲学和思想道德教育。
  你说哲学和思想道德重不重要?
  当然重要!
  要不要研究这个的深入程度为人才选拔的标准?
  肯定不要!
  小孩子学一学就好了嘛!再支持感兴趣有天赋的人深入研究理论,当做发展的理论依据就好,没必要让这个成为人才选拔的唯一标准。
  只可惜,现在考试还离不开经义。
  科举考试发展了几百年,经义和策论已经是科举的两大支柱。
  君不见唐初科举十几科,报考人数最多的还是进士科。
  无它,经义策论说它简单吧,比明经要难,毕竟要考你的理论理解程度;说它难吧,把现实往平时学的一些“微言大义”上套就好了——不论是我注六经还是六经注我,都是如此。
  你看,内涵有了,难度也不高,所比的一是运气,二是文采,多么好的考核方法啊!
  此时想改,不像明清那么困难,但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改的。
  陈佑可不想这还没到大权在握的地步,就把天底下读书人得罪了七八成。
  在经义考场转了一圈,陈佑没能提起什么兴致,大多数都是照本宣科、僵硬无比,偶尔有几个别出机杼的,所言也都是大而空。
  不过有闪光点就好,没经历过现实的磨炼,想法有些大而空很正常。
  这么想着,陈佑直接跳过律法考场,来到算术考场。
  没办法,那些法律条文他根本没仔细看过,而且律法科专考的判词和统考的两份判词不同。
  统考的判词是类似于“两女争子”、“邻家争水”、“夫死翁壮叔大”之类的案件,而专考的判词则是考一些复杂情景下,多条法律条文结合应用。
  统考还能看看,至于专考,呵呵,陈佑自问自己要是参加考试,面对五道判词估计是十窍通了九窍,一窍不通!
  出乎陈佑的预料,算术科两极分化极为严重。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