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若是陈佑的计划出错导致锦官府被围困,刘承泽必然也是同样的操作。
回到锦官府,没有辜负陈佑的那一番淡定表现,陈使君骤闻捷报而平静如故的事成了坊间流传的一个逸闻。
这都是范绍温传出去的,当然了,他的本意不是为了说陈佑多么多么镇定,毕竟以他的心思,还想不到要在这方面为陈佑吹捧。
但是他一听有人说起雒县大捷,就忍不住说自己当时就在旁边,亲眼看到使君拆开捷报云云,末了还不忘加一句:使君赞某农宣之功,言某若考中,必有大用!
对他来说,重点就是那最后一句,但别人的注意力可都在陈佑当时的表现上,那等有心之人自然就联想到东晋谢安身上。
这拍马屁的功夫,从古至今传承不断。
对这种事情,陈佑是乐见其成,反正谢安名声不错,能和这种挽天倾的风流宰相联系到一起,对陈佑只有好处没有害处。
别误会,风流宰相出自王俭的评价:江左风流宰相,惟有谢安。指的是洒脱放逸、风雅潇洒,而非花哨轻浮。
《南齐书》记载,王俭领吏部的时候,“作解散髻,斜插帻簪,朝野慕之,相与放效。俭常谓人曰:‘江左风流宰相,唯有谢安。’盖自比也。”
人家是用来夸自己的,自然不是什么坏词。
扯远了,搜捕全师雄的命令已经发了出去,这事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了。
五月初十,锦官府试报名结束。
出乎陈佑预料,哪怕在蜀地生乱的情况下,依然有近千士子来到锦官府。
这其中固然有考中直接授官,以及前三入京的诱惑,但也与此次开律科、算科有关。
其实报律、算两科的士子中,真正研习律令、算术的很少,绝大部分都是自觉经义策论不行,但又想赌一把的人来报名。
陈佑现在要考虑试题、试卷、考官、考场等一系列问题,汉州的事情也只能尽一点绵薄之力,不可太过逾越。
就在陈佑为了府试而费心的时候,朝堂上也在争论不休。
所为者,便是空出来利、剑、绵、汉四州刺史、知州,以及西川制置使刘正岚的处置方案。
刘正岚在五月十一那天灰头土脸地回到了锦官府,同陈佑见了一面后,立刻回宅闭门谢客,上书请罪。
这时候,陈佑那西川行营都监和权知锦官府身份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能够单独上书请功,不必等着刘承泽。
于是经过一番博弈之后,刘正岚免职,调回汴京;永平军节度副使李克榕调任西川制置使、兼西川行营副都监。
利州制置使詹胜元摄利州刺史,其余三州主官皆有人选。
顺便一提,汉州的新知州是刘承泽的堂弟刘康,原先是兴元节度行军司马。
顾猛、宁强这些将校也各有封赏,像顾猛终于跨入将军行列,被授了从五品下的游击将军,比老上司孙山玉还高。
而宁强则又是另一番际遇了,陈佑原本保举他入党从柯的雄威军,好生培养一番说不得又是一名大将。结果敕命下来,他成了锦官府双流县的县令!
双流县的县令在三月底的粮乱中牺牲,不过他的牺牲给自己的儿子换来了荫补,对其家庭来说,也算是死得其所。就是不知道他的家人是想要这个荫补还是更想要他这个人。
双流县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军管后,便归于府衙直接管辖之下,只是迟早都要有县令的。多了一个倾向于自己的县令,对陈佑来说不是一件坏事。
但他对宁强的期望原本是统兵大将啊!现在变成了文臣,这算个什么事啊?
即便冯道的信中有说可能会推动文武轮转,不再将文臣武将对立起来,可那是再高层,陈佑不觉得一个小小的县令以后还有带兵的机会。
腹诽归腹诽,京中有了决定,就得执行,在离府试还有一天的时候,收到敕命的陈佑派人前去召回宁强。
是的,收到敕命的时候已经是五月十八下午了。
陈佑自己也就是升了一阶,而且正式从武转文,从壮武将军变成正议大夫。
嗯,官阶这东西,在这时候也就只剩下荣誉作用了。
就像陈佑,无论是壮武将军还是正议大夫,都是正四品的散官,但这不妨碍他当从三品的知府,而且一切待遇都按照三品官来。
除了散官,剩下的也就是赐了五十两黄金、一些绸缎布帛、奴仆杂役之类的。
你没看错,就是五十两黄金,朝廷就是这么的抠。
这时候虽然金银已经逐渐进入流通领域,但基本都用在大宗交易上和军费开支上。
远的如唐宪宗元和十二年二月,以内库绢布六十九万段匹、银五千两,付度支供军;近的有唐庄宗同光四年三月,西川辇运金银四十万至阙,分给将士有差。
即便分到将士手中十有八九是兑换的铜钱、粮帛之类的,可这支出的金银不是假的。
这年头收的税基本上就是实物和铜钱,朝廷手里的金银不说少,但绝对不多,扣除种种支出,能用来赏赐的自然就少了。
也因此无论是皇帝赏赐,还是外官上贡,使用的黄金都是以十两为一个单位,通常就是五十两和一百两。
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开府试网英才(二)
这五十两黄金,按照这时候接近一比十的比例来算,大概就是五百两白银或者五百贯钱。
而陈佑每个月的俸钱有八万,半年就是四十八万钱,按照约八九千钱一贯来算,差不多正好是五十两黄金。
多了六个月的俸钱,聊胜于无吧。
此时,百万年薪的陈使君正在司录参军事赵振宇、经学博士张采石的陪同下巡视考场。
这年头,能容下一千人考试的地方可不好找。
唐代科举考生来源有两种:一种是生徒,从州学、县学选拔出来的考生;一种是乡贡,不是通过官学,而是通过州县考试选拔出来的。
每年秋天的发解就是举办解试选拔乡贡,一开始还比较严格,到现在只要有些才学的参加解试就能过。
不过,无论是官学考试还是解试,都没有近千人参加的记录。
即便孟蜀在锦官府举行的省试,基本上也就数百人参加,毕竟他这个省试基本上是年年有,而且考中之后还得参加吏部试才能当官,一次考试的吸引没有那么大。
陈佑为了找到一个合适的考场,硬是抽出半天时间在锦官城内转悠,考察合适的地点。
最终还真给他找到了,那就是府兵的兵营。
于是,在府试期间,府兵得腾出兵营住到城外去。
而士曹则需要在考试之前搭建好一千座考棚——这一次府试只考一天,对付对付就能过去,估计下一次再考就没这么多人报名了。
穿过守卫校场的军兵,正好看到士曹参军事何璨带着两个下属迎面走来。
士曹这段时间都在忙典租农具之事,在陈佑的叮嘱下,上到何璨这个参军事,下到普通小吏,可以说是天天要朝广都、灵泉跑。
八天之前又突然得了营建考棚的任务,直让何璨恨不得有分身之术。
看着何璨一脸疲惫之色,陈佑温和笑道:“何参军辛苦了!”
何璨行礼起身后恭敬道:“此乃属下之职。”
见识过陈佑的一系列手段,哪怕他再沉不住气,在陈佑面前也是小心翼翼不敢出错。
陈佑点点头,抬头看了一眼不远处的一片考棚,问道:“考棚可有什么问题?”
“属下都检查过了,没发现什么显眼的问题。”何璨斟酌着字词,“编号牌也都挂了上去,若无意外,明日考试不成问题。”
“嗯,行,你先去忙,我再看看。”
陈佑挥挥手,自顾自向前走去。
何璨这时候才有空朝赵振宇、张采石点头示意。
这次府试,主考官是陈佑亲自担任,副主考就是赵振宇和张采石,批卷考官是泽润书院的四位院长。
本地这些大户要想自家看好拉拢的士子考中,和这些考官拉好关系是必要的。
对身后的动静,陈佑看不到也能猜到一二,只不过手下人动小心思是没法避免的,只要不危害到他的计划,他都不放在心上。
一千座考棚,再加上预留的过道,将军营内的空地挤得满满当当。
这些考棚,其实就是四根柱子三面墙,上有一个茅草顶,其中一根柱子上挂着“甲壹”、“丁肆伍”、“癸捌玖”这样的编号。
明天考生入场之前需要抽签,抽到哪个编号,就到相应编号的考棚应考。
毕竟是五月盛夏,为了通风,三面墙都是编得极为稀疏的草席。
这考棚大概有五尺见方,内里只有一个木凳、一张木桌,这环境比后来的贡院啥的要差多了。
好在这个时候气候还偏寒冷,即便是夏天,也不是让人接受不了。
尤其是现在考场内还立着数十高大的木柱,按照陈佑的吩咐,明天太阳未升起之前,这些木柱顶上会撑起大块黑布,起到一个类似隔热层的作用。
在考场转了一圈,陈佑将赵振宇和张采石打发回去,他自己则前往一处印书坊。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