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欺世盗国 (司史)


  之所以说到这个,是想说,锦官府各个县城,平均下来每座城池只有两万人左右,而一个军基本上都有五千人。
  锦官城还没什么,其他几个县突然多了近乎四分之一的青壮,会有什么样的乱子,应该不需要多说。
  这年头,当兵的是大爷,动不动就哗变。眼看多事时节,从开封调来的禁军也就算了,收编的蜀军陈佑可不敢约束太甚。所能做的也就是让他们尽量不去扰民,做到喝酒不闹事、票昌(手动和谐)找窑子。
  这事等到明天点一点就好,现在陈佑需要考虑的是怎么增加税收。
  现在税收疲软,但总体来说还是两税法的架子,即按照户等,更准确的说是按照田亩等级征税。
  这种对大地主不友好的税收政策,理所当然的遭到“黎民百姓”的抵制。虽然当时唐皇强行下诏推行,不过各种钻空子的方法层出不穷,税收非但没多,反而少了。
  此时去唐不远,税法依旧沿袭唐代,除了夏秋两季的田亩税外,能依靠的只有关津税、专卖税、外商税。
  关津税分为关税和津税两部分,顾名思义,经过关隘、渡口都要交税,就相当于现在的高速公路过路费。
  其实交易税也算在内,可惜征收交易税太过麻烦,除非是强力藩镇,否则一般人根本想不起来或者是做不到征收交易税。
  例如崔从镇淮南时,就规定:“扬州凡交易资产,奴婢有率贯钱,羊畜有口算。”
  所谓贯钱口算,一般是一千钱算二十,税率百分之二。明令规定的最高有过百分之五,不过持续时间不长。
  专卖税则包括盐、铁、酒、茶、竹、木、漆,根据时任户部侍郎赵赞的奏章所言:“天下所出竹、木、茶、漆,皆什一之税。”统一征收百分之十的税。
  有人统计唐朝唐朝大中中期税收情况,专卖税加在一起占全体税收的比例接近百分之四十五。也就是说,两税法征收的田税也不过只比专卖税多一点而已。
  当然了,不排除因为地主偷税漏税而导致田税减少的情况发生。不过盐铁酒茶等走私也比较多,真要算起来,或许两者也相差不多。
  最后就是外商税,主要是市舶司对蕃船征税,不过税额低,数量少,不值一提。
  说回到锦官府,外商税是不要想了,关津税早就被孟蜀免除,周国立国之后对此也没有明文规定,陈佑也不敢突然提出要征收。
  那么剩下的就是专卖税了,或许还可以加上交易税。
  还是那句话,锦官府毕竟曾经是一国之都,专卖税还是做得不错的。然而问题是,这一块没有盐井、没有铁矿、没有茶场、没有漆场。
  倒不是说完全没有,而是不成规模,能提供的税收不多,只能说聊胜于无。还好经济不错,酒、竹、木等能提供一些税。
  只是同田亩税相同,各种偷税避税的法子层出不穷。
  讲真,陈佑看到田册后,再对比以前统计出来的粮食产量,一算亩产,高得不像话!
  为什么这么高?田亩少报了呗!
  这要是再发展下去,陈佑怀疑那些地主能给自己来一个五代版的稻上飞!
  不过好在之前打下锦官府之后,赵元昌就曾令人清查田亩,到现在还不到一年,田税问题还不是很严重——无非就是上田成中田,中田成下田,依法合理的避税。
  考虑一番之后,陈佑决定先在商税上动刀子。
  奏章早早送去汴京,原以为可以等到官家批示,没想到突然要把兵马都调到锦官城附近,府衙仓库告急,陈佑不得不直接开始。
  他正在写的就是具体章程,已经快写完,不出意外的话,过几天就能施行下去。
  其实也没什么复杂的东西,就分两档,普通商品收百分之五的交易税,奢侈品收百分之十五的交易税。再加上盐铁专卖税,总共是三挡。
  重点是哪些是普通商品,哪些是奢侈品,这得确立一个标准。
  除此之外,就是怎么样保证税能收上来。
  这比确定标准要难得多,也是陈佑付出心力最多的部分。
  首先,他决定将商税事务从仓曹划出来,单独设立一个税曹,专门负责商税征收。
  不过税曹一时半会还无法运转,在陈佑的计划中,税曹甚至会超越功曹,成为府衙第一个大曹,至少在人数上是如此。
  税曹内部怎么分,从哪找那么多会算术的账房或士子,怎么保证税曹出马一定能收到税?
  千头万绪,想得人脑壳疼。
  这个时候,陈佑才真心觉得,以前严格的坊市制度,真的是方便啊!


第二百二十六章 人生巅峰小婴孩
  可不是吗,将所有商业行为聚集到限定区域中,别的不说,至少收税和监管十分方便。
  只可惜,恢复坊市制度也只能在脑海中想一想。
  宋朝皇帝曾多次下诏东京严格执行坊市制度,然而终宋一朝,汉唐坊市制度就没有完全恢复过。东京城的诸坊,起到的作用更类似于后来的“街道”。
  陈佑收敛心思,专心撰写商税章程。
  正写着,庞中和突然过来了。
  暮春三月,书厅门窗大开,庞中和手里拿着一叠纸,站在门口喊了一声:“使君,最新的邸报送来了。”
  陈佑将毛笔放到笔搁上,示意庞中和进来。
  “这是京中使者顺路带来的。”庞中和将邸报放到陈佑桌上,同时解释了一句。
  “哦?使者呢?”
  “入行宫宣旨去了。”
  听到这话,陈佑就知道使者此来是为了小皇子。
  拿起邸报一看,果然,第一个消息就是《大赦令》,赦令开头点明原因:皇子德昭出生。
  再看第二个消息,封皇子德昭为兴国公。
  很显然,急忙赶来的那个使者,就是为了宣读这一份制书。
  不到一个月的孩子,从一品的国公,婴儿赵德昭一出生就在终点线上了!甚至绝大部分人一辈子都看不到这个终点线,说理都没地方说去。
  感慨一声,陈佑继续阅览邸报。
  使者带来的这份邸报同陈佑看到的上一份邸报之间隔了几天,没办法,邸报跑得没有使者快。
  不同于私印邸报有各种奇闻异事,这一份邸报是官方发布的,只有政务消息。
  只可惜这份邸报上除了开头两件大事外,再也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事情了。陈佑随意翻了翻,便将其放下。
  想了想,陈佑吩咐道:“着人安排接风酒席,驿馆清理出一个小院,然后你到行宫外候着,邀请使者赴宴。”
  庞中和答应一声,立刻下去安排。
  功曹书厅,魏仁浦带着一丝笑容道:“何司士,如此行事,怕是有些不妥吧?”
  “魏司功有所不知,我们士曹不到二十人,府衙需得留人,两个县一铺开,完全不够,不得不寻县衙相帮。”
  坐在对面的何璨十分认真地解释着:“而且我等也不是放到县衙之后就不管了,自会安排人手盯着县衙。而且日后此法在其余诸县推行,我士曹诸人定是不足,到得那时便是我等不想给县衙,也是无法可想。”
  说着,何璨顿了一下,仿佛是让魏仁浦仔细思考。
  只不过他还是耐性不足,不等魏仁浦考虑清楚,便继续道:“与其到了那时再考虑如何让县衙来负责,不若自此时便试验一番。想来这也是使君先选两个县的缘故。”
  道理是这个道理,魏仁浦仔细想了想,何璨的说法没问题,可他总感觉有不对劲的地方。
  想了又想,终于点头道:“何司士所言有理,既然使君将此事交予士曹,具体如何去办,还得司士你拿主意,我们功曹只是偶尔过去看一看罢了。”
  这话虽是笑着说出来的,但何璨听了之后却心中一突。
  魏仁浦来了也有半个多月了,大家也都知道他是陈佑从枢密院带过来的部属,陈佑对他的倚重不必多说。
  有了这样一层身份,他口中的“偶尔看一看”,何璨可不敢不放在心上。
  何璨答应一声便心事重重地回到士曹,他决定回去之后同父亲商议商议。
  当天下午,皇子德昭被封为兴国公的消息在锦官府传开,一众官商豪富立刻着人备礼,准备送到行宫。
  下属总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上司的,大家都认为上司不一定记得送礼的人,但一定记得没送礼的人。
  也因此,哪怕有些人的名字都不一定会递到卢金婵案头,这些人也要费尽心思准备一份寓意美好的贺礼。
  相比之下,陈佑就轻松多了。在庞中和带来使者晚上赴宴的消息之后,直接带着一枚玉佩、一枚玉虎请入行宫。
  这两件玉器全部是用精品于阗玉雕刻而成,于阗玉就是著名的和田软玉。
  玉佩是祥云纹,且有君子温润如玉的含义在其中。
  而那栩栩如生的玉虎却有另一番寓意:兵符又称虎符,西方白虎象征兵事。
  当然了,陈佑是不会承认自己祝愿小皇子掌控兵权的。
  卢金婵如今还在月内,也就是常说的坐月子,陈佑身为外臣,肯定是见不到的。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