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便站了起来。
众官员也都起身作揖道:“恭送使君!”
陈佑一路面带微笑来到书厅,一进门就有一种熟悉的感觉,原来庞中和将此处布置地同枢密院书厅差不多。
此时汪弘洋就坐在书厅内翻阅一本薄册,陈佑一进门,他立刻放下书册起身:“使君。”
陈佑瞥了一眼书册,一边朝座位走一遍笑问道:“平远看了这个名册,有什么想法么?嗯,坐下说话。”
两人皆就坐,汪弘洋道:“如今新出头的几家在府县之中没有掺和太多,我以为不是他们不想,而是一时之间还没机会。”
陈佑点点头,去年才攻下锦官府,府内大户有些堕入深渊,有些乘风而起。
这一年中赵元昌、王朴主要的工作是稳定锦官府,而那些新的豪族大户则忙着分食旧豪族留下的利益,这就导致那些大户豪族同官府中的小官小吏没有太紧密的关系。
不过就像汪弘洋所说,随着政局渐渐稳定,利益也已经瓜分完毕,也到了这些人寻求官场代言人的时候了。
“这么说,很快就会有人来找我谈功曹、士曹的人选问题咯?”陈佑露出一丝讥讽的笑容,“平远你怎么看?”
沉默一阵,汪弘洋直视陈佑的眼睛,郑重道:“在下以为,六曹抛出一个也无不可。”
说完之后,汪弘洋有些紧张。之前陈佑在枢密院不肯妥协,不知道在这里会不会改变想法。
只不过,虽然他认为做出一些让步是必要的,但若陈佑不同意,他也就只会劝两句作罢。等第二次遇到不听劝告的情况,他就得走了,免得连累到自己。
陈佑自然没办法得知汪弘洋心中的想法,考虑一会儿才道:“那么平远认为哪一曹可以放出去?”
听到这么一句话,汪弘洋松了口气,好不停顿道:“全看使君意欲何为。”
这个回答在陈佑的意料之中,不同的施政目标,决定了需要绝对控制的事务不同。他还没同汪弘洋详细说过自己的想法,故而汪弘洋只能给出这么一个答案。
一人计短,二人计长,陈佑只是稍稍沉吟,便开口道:“我是有些想法,不若平远帮我参详一番?”
汪弘洋看着陈佑满是真诚的面容,心知经过一个多月的相处,这是陈佑的第一个考验。当即认真道:“愿闻其详。”
“国家之事,当以农为本。锦官府得天府之地,更当力行劝农。我欲请老农宣讲经验,令文士按历布宣农时,平远以为如何?”
这时候虽然有被称为历日的历书,但多数农民不识字,拿到历书也看不懂。除了那些有经验的老农,剩下的人要么请教村里读书人,要么听大户的安排。
汪弘洋只是略一考虑,便抚掌赞道:“此乃善政!”
陈佑面露微笑,接着道:“且我欲令州县养殖耕牛、购置农具,租赁给家中有地的贫农。如此一来,虽日子苦,但也无需依附大户,以致被盘剥至死。”
这一下汪弘洋考虑的时间就有些长了,好一会儿才面带犹豫道:“这么一来,那些大户怕是不乐意吧?”
陈佑点头道:“如果施行,必有不少原本会被逼卖田转佃的农户得以保住田地,却是让大户无法扩张了。”
“若是这般,仓、户、士三曹便不得让了。”汪弘洋一边思考一边道,“好在使君兼了行营都监,兵马在侧,也不怕有人乱来。”
陈佑正要开口,汪弘洋又拿起那本册子道:“在下观锦官府名册,发现有两家或会支持使君之议。”
第二百四章 议政事初入行宫
“两家?”陈佑眉头一挑,思索一番之后问道:“其中一家可是范家?”
范这个姓氏在后蜀也出了一些个高官显贵,不过陈佑口中这个范家与那些高官没关系,这一家是六七十年前迁到此处,在华阳县落户。
在陈佑收集到的资料里,华阳范氏三代未曾出仕,只是耕读传家。如今传到第三代范绍温手里,在这一次新旧豪族交替之中范家没有攫取太多的利益,但是范家的贤名却传到了新的统治者耳朵里。
汪弘洋手里那本簿子,记载了锦官府所有官员、大族,以及某一些特殊的小吏、小家族的资料,其中就包括了声名甚佳的华阳范氏。
这簿子当初就是在陈佑的建议下做出来的,里面的内容他自然也都清楚,是以在听了汪弘洋的话后有此猜测。
果然,只听汪弘洋赞了一声:“使君好眼光!”
被吹捧的感觉当然很爽,只不过还是要谦虚啊!
陈佑笑着摆手道:“我也就只能猜出这一家了。范家平日便多行善事,家风甚正,是最可能支持此事的家族了。”
王弘洋点头道:“不错。至于第二家,却是那钟家。”
“哦?”陈佑微微皱眉,“平远你且仔细说来。”
“好叫使君知晓,我观这钟家事迹,似是以商为重,对田地倒是不怎么在意。”
自中晚唐一来,商人的政治地位不断提高,因着各种途径成为高官显贵的也不在少数。
政治地位当面,有玄宗亲口说:“朕天下之贵,元宝天下之富。”
这个元宝指的是当时的豪富王元宝,这句话其它的含义暂且不表,但至少说明富可敌贵,富与贵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
而成为高官显贵的途径主要是结交权贵、用钱买官,刘允章的《直谏书》就特意指出“求进之臣......节度使奏改,一入也;用钱买官,二入也。”
直到宋朝,买官依然是最便捷的入仕手段,当然手段就比较隐蔽了。比如仁宗朝茶商之子马季良,娶了一个受宠外戚女儿后,一跃成为光禄寺丞,同现在的李明信一个等级。
也可以自己创业,例如盐贩子王建创立了前蜀,刘隐打下南汉根基。而最有名的盐贩子还要算黄巢,不得不说,盐贩子真是一个有前途的职业。当然了,比起图书管理员来还是弱了那么一点。
说这么多,就是想说,这个时代,注重商业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回到眼前,簿子上记载,经过调查,钟家这段时间收购了不少抛售的店铺,反而是田地买的少,就算买,也是买那上等好田。
对土地不怎么重视,也就是说官府优待农民,对钟家来说几乎没什么损失,只要陈佑在官场上给一点点好处,就能换来钟家的支持。
想通了这一点,陈佑点头道:“确实如此!平远以为,给钟家一个参军事如何?”
参军事为正八品下的职位,一个府中最多能有六人,重要与否全看和府尹的关系如何。
反正这件事对钟家来说成与不成都没多大关系,用一个可有可无的参军事来换已经足够了。
见汪弘洋点头,陈佑敲了敲桌子道:“既然如此,平远你就代我同范、钟两家商议一番。”
前面考理论,这就是考实践了。
汪弘洋立刻拱手道:“必不负使君所托!”
汪弘远离开之后,陈佑令庞中和从功曹取来今年的历书。
元日当天官家下诏改元嘉定,同时太史局制作的历书也一并下发到各州县,甚至也给北燕、宋、沈、吴越等国送去几份。
这些历书都是提前制作好的,太史局早就知道新的年号了,只不过为了显得正式一点,才拖到诏书宣告之后才发行历书。
太史局出品的历书大小约为十六开,内容丰富、印刷精致,相比陈佑之前见过的日历繁杂不少,但在这个时代,确实有着指导民众日常生产生活的作用。
然而,这个历书最大的问题就是贵!
现在都是用的雕版印刷,别说是这么精致的历书,就是普通的书籍都不便宜。
价格高昂的非必需品,就意味着成交量少,除了官宦豪富之家,真正买太史局出品历书的很少。大家买的都是私印的历书,也就是没经过正版授权的盗版。
在陈佑的设想中,需要发行一种只标注月日、节庆的小历书,专门用来在农民中普及。
教导二十四节气歌诀,再教会他们看日历,不说看天气吧,至少大概什么时间段该种该收总能知道了。
还需要找书商看看小历书是什么样的。
这事不急,陈佑放下历书,眼看时间还早,便走出府衙朝行宫走去。
虽然杨邠想让杜太后拉一把的企图没有实现,但不证明后宫路线不正确。
陈佑希望能在保证皇后皇子平安无事的基础上在皇后面前留下好印象,这样才能在关键时候吹一吹枕头风。嗯,前提是卢金婵肚子里的真的是皇子,而且回京之后恩宠不衰。
守卫行宫的是从开封调来的侍卫亲军,侍卫通禀后没多久,清荷的身影就出现了:“陈使君,圣人有请!”
陈佑点头笑道:“有劳清荷小娘子了。”
清荷面带笑容轻声道:“好叫使君知晓,前些日子圣人擢奴为尚宫局司记。”
尚宫局是宫官六局之首。司记掌印,凡宫内诸司簿书出入录目,审而付行焉。典记、掌记佐之。为正六品。
宫官六局乃是尚宫局、尚仪局、尚服局、尚食局、尚寝局、尚功局,六尚皆是正五品,为宫官最高等级,再往上就是后宫妃嫔了。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