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武贤有些不耐烦:“那要拖到何时?先零羌正与诸部解仇结盟,每拖一天,敌便强上一分。”
任弘道:“过了今年,初春时羌人粮食将尽,马匹最为虚弱时再开战!”
“辛都尉放心,两个月内,弘会改变形势,让我困于敌,变成敌困于我!”
……
好容易按下辛武贤想立刻开战的念头,任弘又进了允吾城,他还有个更精明的对手要应付。
在进郡守府前,任弘好好揉了揉自己被冻僵的脸,好让待会同那浩星赐交手时表情更生动些。
果然,任弘才进门,浩星赐就没给他好脸色看,阴着面孔道:“道远不是答应过老夫,会以大局为重,主绥,保金城羌中无事么?为何你刚去令居,就出了这等大事,莫不是想遂了辛都尉的愿,这个冬天就开启边衅?”
这句话甩锅意思明显,一旦此事成了河湟动乱的导火索,浩星赐可不愿承担任何罪责。
任弘能甩锅前任,浩星赐也可以甩锅给任弘啊,反正被撵来做护羌校尉的家伙,都是在朝中没什么背景的倒霉蛋。
任弘也没有愤怒,反而故作惊讶:“太守莫非是听了谁的谗言,说我与羌人起了冲突?”
“我只是履行护羌校尉的职责,羌人与小月氏火并,便出城去将其劝解开来,让煎巩羌大豪煎良知错而退,又安置了小月氏,免得他们饥荒无序冒犯县乡,如此而已。”
“在太守治下,令居、浩门仍是一片安宁,长安也不会在腊日、正旦这大喜日子里,收到任何金城郡有羌乱的消息!”
“如此甚好,老朽就知道道远能办好护羌校尉的差。”
浩星赐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他也猜到了先零羌、煎巩羌袭击小月氏的目的:翦除可能会为汉人所用的异类,试探金城郡的反应,顺便立威,通过掠夺战利品分给血亲诸部,将他们凝聚在一起。
任弘则证明了他的才干,应对十分得当,不卑不亢,没有像龙耶部那次一样,让诸羌轻视金城,也未引发剧烈冲突。
事到如今,浩星赐是看清楚了,先零羌恐怕真有心重返河湟,明年或后年,战争随时可能开打。
他现在只希望,即便真的开战,也不是由金城郡先动手。
出头椽儿先朽烂,这是浩星赐在官场混迹多年明白的道理。
浩星赐不想做首倡与匈奴开战,事败后自杀的王恢,也不愿做因为守备边塞不力,羞愧而终的韩安国,他想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点。
比如让金城郡的和平,维持到自己调走……
“还有个好消息要告知太守。”这时任弘又道:
“小月氏浩门东岸的大豪支书为羌人欺压,得我相救保全妻儿,十分感激,愿带着整个部落降于大汉,成为金城郡的编户齐民。”
“他还主动请命,亲自去浩门水西岸,招揽另两个支姓月氏部落来降,合计共有三千余户小月氏愿归附于汉。”
这确实是好消息,招徕蛮夷来降,增加人口本就是边郡太守的政绩。金城郡户口不过三万,一夜之间多出十分之一!明年的上计会变得很亮眼,浩星赐真得谢谢任弘。
但浩星赐却注意到了另一点,暗道:“三千户小月氏,能出两三千骑青壮吧?依照汉制,归义羌胡不归太守管,也不归都尉管,直接由护羌校尉统率,西安侯不再无兵无权了。”
这年轻人在金城郡说话的份量,一下子举重若轻,他是否会变得激进起来?偏向恨不得马上对羌人开战的辛武贤呢?
浩星赐从来没相信过任弘,也猜到,任弘对辛武贤恐怕也做了相同的承诺,否则那辛庆忌为何会跟在身边?
浩星赐遂笑道:“素闻小月氏勇健富强,每与羌战,常以少制多,如今为羌人所迫,为护羌校尉收复,若是打起来,多了一支生力军相助啊。”
任弘摇头道:“太守误会了,小月氏虽常为汉所用,可惜首鼠两端,不堪大用,招降他们,主要是让羌人多一分忌惮。别说三千户,就算降了五千户,我还是主绥,能不打,就不打。”
见浩星赐依然不置可否,任弘道:“不瞒太守,我这几日北上令居,亲自考察羌人虚实,想到了一个不必用兵,便能让先零羌联盟土崩瓦解的办法!”
说着他抽出袖中的帛书,走到浩星赐案几前双手奉上:“已经拟好了奏疏打算上报朝廷,或有不妥之处,可否请太守过目指点?”
这倒是让浩星赐十分受用,护羌校尉与太守是两套平行的系统,完全可以自行上报,任弘在上疏前先与他商量,给足了浩星赐尊重。
浩星赐暗赞任弘会做人,接过那帛书,展开一看,却面色一变,读完后将其放在案几上,手指敲打着那份长长的名单道:
“西安侯,这也太儿戏了!”
……
PS:第二章 在23点。
第236章 攻守之势异也
元凤六年十一月底,长安未央宫尚书台,以霍光为首的中朝八人小组又在开小会了,讨论的便是护羌校尉任弘从金城郡所上的奏疏。
奏疏里先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开场,陈词痛批前任,认为其对诸羌的管理无度,导致先零羌坐大,河湟不宁。又盛赞金城太守浩星赐和都尉辛武贤和衷共济,积极协助任护羌展开工作,这才能在两个月内取得小小成果:
在任弘积极斡旋奔走下,小月氏三个半部落归顺大汉,愿由“湟中月氏”更名为“义从月氏”,四千户人口纳入金城郡管辖,任弘希望能招募其青壮,组成“义从骑“三千。
在地方上任官,是否解决问题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事,特别是让朝廷看到你在做事。
相比于前任几位护羌校尉上任几年啥也没干,任弘上任两个月交出的答卷十分炫目:金城郡多了十分之一的人口,三千义从骑让郡兵如虎添翼。他还乘机为令居县人请求免口赋一年。
任弘也总结了不足,因为前任的愚蠢,汉羌矛盾巨大,河湟羌人躁动不安,若是再像从前那般放任不管,恐怕会导致又一起羌乱,为此他提出了一策,列了老长一份名单……
正是这份名单,让中朝产生了分歧。
“大将军,归义羌侯也就罢了,但‘归义羌王’?大汉尚无此先例,还一次封两位!任道远当这是不值钱的军功爵位,随便发么?”
对任弘提议封金城郡境外河曲“罕开羌”和鲜水海(青海湖)“卑禾羌”的大豪为羌王一事,左冯翊田广明是持反对意见的。
这与他的履历有关,田广明是被公认的“酷吏”,以郎为天水司马,后来迁任河南都尉,他为官的作风便是“以杀伐为治”,在汉武帝末年郡国盗贼并起的时候,迁为淮阳太守,屠刀之下亡魂无数,还平定了一起震惊天下的城父县令谋反案,从此成了九卿。
数年前益州郡西南夷叛乱,霍光派田广明南下镇压,他也是以杀为治,不分良莠老弱,一口气杀了三万西南夷,人头堆满了滇池畔,或许是杀无关平民太多让霍光不乐,事后只被封了关内侯。
所以田广明在对待边境戎狄事时,就一个办法:杀!
这一点上,倒是与范明友、辛武贤很像。
“武者止戈,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又有何不可呢?”
对面的前将军韩增轻声提出了异议:“当年子公平西南夷时,县官不也封了一位句町王么?句町王助官军平叛,从此益州郡再无大寇乱。”
韩增朝霍光拱手:“西安侯在奏疏里也说了,他用的,其实是是昔日大将军故计也。”
他认为任弘的奏疏是符合汉家制度的,对居于境内的属国部落,一般封为归义侯、长,比如百年来匈奴来投降的诸王,基本都能混个归义侯,加起来也有三四十个——这种侯没有封地,待遇同列侯、彻侯天差地别,只是个名号而已。
而境外的蛮夷君长,则加封为王以示拉拢,西南有句町王、夜郎王,西域就更多了,鄯善王、若羌去胡来王、莎车王,凡此种种,倒是河湟只封过几个羌侯,未曾有羌王。
“羌人与西南夷不同。”
太仆杜延年轻咳一声说话了:“孝武皇帝时之所以未封河湟羌人豪长为王,一来是其俗氏族无定,种类繁多,难以分辨,不立君臣,无相长一,强则分种为酋豪,弱则为人附落。”
“所以如今只有四位归义羌侯,分别是敦煌酒泉以南的小月氏狼何;先零羌的犹非,杨玉;罕开羌的罕靡当儿。”
“如今非但要封罕靡当儿和那鲜水海卑禾部的大豪良愿为羌王,还要封先零羌两位大豪之下,十多位小豪为羌侯,以及金城郡内诸羌豪长为侯,加起来二十多个,是否太多了?”
杜延年语重心长地说道:“名与器,可不是这样乱用的,若是用多了,就和爵位一样,不值钱了,所以金城太守才认为西安侯此策有些儿戏啊。”
“不多。”
大司农田延年却有不同的看法,大笑道:“打二十几个金印,用金顶多十余斤,十万钱而已,加上赐予的丝帛,顶多三十万钱。”
“可若是河湟起了战事,一年就要花费最少三万万钱。”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