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明末不求生 (宇文郡主)


  郑森愁眉苦脸道:“钱师之意岂是独特其一人之意?刘蕺山、黄梨洲皆此意也!江南士人皆推崇潞王,可凤督马士英、淮抚路振飞等江北人皆属意福王,苏常党人皆以为马士英特欲立福邸是欲翻东林之局,因此力阻止。钱师以为若立潞王不可,则尚不如不定策拥立。”
  夏完淳闻言愤慨道:“此皆祸国之议!庸人不可与谋啊!”
  郑森不置与否,但他的心中已经产生了别种心思,想着应该速回南京,和叔父郑鸿逵商量此事。不管最后南都群臣要不要拥立某一个皇帝,或者南都群臣是要拥立福王或潞王中的谁,郑家都不应该错过这个力挽狂澜的机会。
  江南水系四通八达,从大江转入运河,可直抵苏州;由南边小河进入太湖,亦可转往苏州。
  船只继续在小河中缓缓前行,有时穿过一些乡镇,鳞次梓比的房舍、形制各异的石桥和木桥、河边正在洗衣、洗菜、淘米的妇女,都让北来大臣们感到不同于北方。李建泰不由得想起“小桥流水人家”的名句。
  更多的时候,小河流过绿油油的农田。两岸长势甚好的水稻、棉花与李建泰在北直隶常见的光秃秃的土地形成鲜明对比。
  众人沿河所见,都觉得形势更为乐观,苏观生便直言以江南之富庶,只要群臣拥立福王称帝,那么中兴明朝并非没有可能。
  只有刘泽清默不作声,他们离开登州的时候,许都曾经将五百名顺军军士以山东官绅武装的名义交给刘泽清,作为刘泽清前往南都后立足的资本。
  刘泽清乘坐苏观生的船只随众人先到江北,而后自淮南南下前往南京,沿途他又趁机以这五百顺军军士为骨干滥收兵马,不断扩军。此时已有数千之众。
  刘泽清认为江南虽然富有,可是兵马之强远远不及清军和顺军。而且就他在山东所见,大顺军治下的田地麦苗同样长势很好,经济状况未必逊色于南都。更何况南都士绅皆巨富,官富而国穷的情况,并不让刘泽清感到意外。
  这场船中局,结果以李建泰和钱谦益的不欢而散告终。以李建泰为首的北来士绅大臣,和以钱谦益、刘宗周、黄宗羲为首的江南东林君子,意见差异极大:
  首先是江南无论是马士英一党,还是东林一党,都反对称帝激怒北廷。
  其次则是北来官绅皆属意福王称帝,这就又让东林党人感到很大威胁,原因是福王的祖母是备受神宗宠爱的郑贵妃,从万历到天启朝廷上围绕着储君问题展开的“妖书”、“梃击”、“移宫”等轰动一时的案件都同郑贵妃有关,何况正是由于东林党人的力争,神宗和郑贵妃希望立老福王为太子的图谋才化为泡影。
  因此,他们担心一旦朱由崧登上帝位,重翻旧案,自己在政治上将会失势。
  笫二天黄昏时候,船只摇进太湖。刘泽清没有到过洞庭湖和鄱阳湖,太湖是他平生见过的最大湖泊。那一望无际的碧波,那倒影入湖的葱绿岛屿,那在芦苇和岸柳掩映中起伏绵延的一抹远山,那在绚丽的晚霞中上下回翔的洁白沙鸥,都使他仿佛置身于一幅醉人的山水长卷之中。
  而就在北来群臣的周围,大大小小的渔船正扬帆归去,从一些船上传来了悠长曼妙的歌声。他们无法听懂歌词,但都觉得这些渔歌非常好听,正与薄暮上的湖上景色浑然融为一体。
  暮色更重了。周围的渔船都已远去,湖上一片静寂。他们的船也开始向岸边摇去,众人在钱谦益带领下将去苏州游览一阵。
  刘泽清则找到机会,他找上了高起潜说:“金陵群臣歌舞升平,这种山外青山楼外楼的景色,于中兴大业恐怕是很不妙了。”
  高起潜看着刘泽清的神色,终于笑了起来:“刘镇台以外我们要怎么办?”
  刘泽清直说:“江南既然不行,我们就干脆联合江北的凤阳总督马士英、淮扬巡抚路振飞南下?如何?”
  高起潜低声说:“定策大勋,与其分功江北,不若我们自为之!”
  刘泽清疑惑道:“福王背后是由江北督抚支持,潞王背后是由江南士人支持,我们手上连一个宗室都没有,如何定策?”
  高起潜阴阴地说:“自南北交通隔绝以来,凤阳高墙已经形同无物。不少藩王都从凤阳前线逃到江南避难,这江南现在是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藩王宗室到处都是呀。”


第三十一章 南都内战

  南都政权在文臣方面,主要分外了江南和江北两派力量,江南自然是东林党人,江北则以凤阳总督马士英为首,淮抚路振飞身在江北,与江北两位总兵刘良佐、高谦关系很深,但在政治上也和江南的东林党人关系密切。
  但在更为关键的武力方面,局势就更为复杂一些了。
  首先是江北的刘良佐和高谦两位总兵,自从高谦裹挟史可法逃到南方以后,他就和刘良佐沆瀣一气,成为一丘之貉,在江北屡屡滥招兵马,疯狂扩军,成为了两支人数众多,但实力成色很成问题的军阀势力。
  在南都上游,则有此前在九江被大顺军郭君镇部击败的两位总兵黄得功与郑鸿逵。其中黄得功与江北的凤阳总督马士英关系更为密切,郑鸿逵代表的郑家则因为郑森老师钱谦益的关系,与东林关系较近。
  再次之的武装力量,就是黄鸣俊、朱大典等人正在编练之中的浙江团练武装。
  最后则是北来大臣带来的津辽水师与刘泽清新编的一支军队。
  这些兵马分为江北、江南、北来三派,关系错综复杂,各自盘踞地方,使得小小的南都政权迅速变成了一派乌烟瘴气的模样。
  在南方最有威信的大臣史可法又受制于高谦,不能整合各派势力,共同推进或支持某一藩王称帝。因此福王或潞王个人内心中,固然都希望自己能够称帝,但因为忌惮于激怒清廷,又担心敌对派系的反对,因此在口头上都坚持尊奉北傀的伪同治帝,根本不敢独自称帝。
  各方势力相互制衡,因此才让南方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平衡局面,任谁都不能轻举妄动,也无法做出什么有效的行动来。
  但是被顺军放回江南的北来群臣,特别是苏观生带来的津辽水师、刘泽清带来的山东兵马,则作为一股新的力量加入南方党争之中。
  当刘泽清、高起潜暗中结盟,准备前往南京搜罗朱明宗室,秘密策划定策大业的时候。掌握南京江面操江兵力的郑氏,便以最快的速度发现了这一变化。
  郑芝龙和郑鸿逵过去虽然都曾经是叱咤一方的海盗领袖,可如今郑家元老大多显得暮气深重,只有郑森立即察觉到了此中的危险。他发觉刘泽清从北方带来的那支部队,已有相当兵马利用津辽水师的船只,打着前往江南就食的借口南下时,便断然前往上游的安庆说服郑鸿逵出兵拦截。
  但与此同时,本来是奉命“北伐”,煽动河南土寇叛乱的高谦和刘良佐,则找上了马士英。
  他们皆以郑氏水师已自安庆南下镇江的消息为理由,力劝马士英率部南下,从南京上游渡过长江,去获取富庶的江南地盘。
  刘良佐和高谦作为军阀,都对江南的富饶虎视眈眈。马士英则是因为他作为地方督抚,遭到了江南士人的排挤,因此也有心借重刘高两大军阀势力,实现他独占金陵政权的目的。
  于是这三人一拍即合,决定继续利用高谦裹挟的史可法作为名义,利用郑鸿逵东下前往镇江拦截刘泽清的机会,从安庆渡江,直下江南。
  但是此时南方另一强力军阀势力黄得功尚拥兵于安庆,虽然黄得功所部在九江之战中遭到了大顺军郭君镇部的沉重打击,实力严重受损。可勇卫营出身的黄得功所部,依旧是南方各支明军部队中最为强力的一支劲旅,刘良佐和高谦所部皆是蚁聚乌合之众,马士英也认为强攻安庆,未必能够得手,一旦时间拖宕,等到郑氏水师回援,则江北军阀就将错失南下的好机会。
  于是马士英便为刘良佐和高谦二镇出谋划策,提出了联合黄得功以拥立福王称帝的策略。
  这时候由于北来群臣的到来,崇祯皇帝是被清军所弑杀的消息,已经在一时间轰动了大江南北。由潞王监国的南京小朝廷,为了抗拒占领长江上游的大顺军,居然强行压制这一消息,妄图延续此前的远交近攻、联虏平寇的大略,早就引起了南人的强烈不满。
  马士英认为南都政权的过失自当由担任监国的潞王负责,而与总督戎政的福王无涉。
  那么以拥立福王继承大统为理由,应当是足可以说服黄得功的。只要黄得功愿意加入定策拥立的大军之中,那么三镇联手,又应当是足可以压制江南其他反对势力的。
  刘良佐本人并无大略,但高谦久历河南、山东战事,在面对大顺军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总是能够死里逃生,这一点甚至已经超过了左良玉,他也因此“盛有武名”。
  惯于投机的高谦,马上就认为马士英的这一策略是乃不世出的良计。于是马士英、刘良佐、高谦三人便在凤阳歃血为盟,又收容了一批因为大顺军强力镇压而从河南出逃凤阳的土寇武装,聚兵三万人,号称十万大军,经庐州南下,直抵安庆府境内的枞阳。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