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崇祯皇帝发现了这个窃听系统的又一个好处。就是别人不管用什么话,包括方言也好,不同种族的语言也好,最终显示地都是汉字,只不过会有个括号注释,比如建州女真语,或者固原土话之类的。
要不是这样的话,崇祯皇帝估计要抓瞎了。
陈奇瑜那边,在熟悉陕西、甘肃地军政事物,打听核实关外蒙古部族的消息后,就会开始用俘虏换战马的交易。一旦开始,京师这边的援军就必须出发了。
想着这事,崇祯皇帝又接着往下看,是蓟辽总督孙传庭已经到山海关,开始巡查各处军政事务,包括军备,屯田,练兵,驻防情况。
孙传庭这个冷面人的话不多,不过就算这样,似乎还夸了前锋右营副将吴三桂统兵有方,做得不错。
看着那些对话,崇祯皇帝忽然心中一动,自己怎么就忘记了这人,该好好地用上一用才好!
宁锦那边,是祖大寿等人的大本营,多年来,用了不知道多少大明的军费,可却只能据城而守,并没有什么战绩;要算起来,关宁军是大明所有边军中最为兵精粮足的,可满清军队几次绕道入关肆虐,而关宁军却没法派上用场。虽然有满清兵力的牵制,可难道连一点人马都派不出?也只有镇压流贼的事情上,才能派出关宁军,还不是祖大寿的嫡系。比如祖宽,曹文诏。
想着这个,崇祯皇帝觉得有必要让关宁军动上一动了。
于是,他便立刻下旨,准备调吴三桂领本部骑军入关听用。
让崇祯皇帝没有想到的是,正当他在按部就班,整顿朝政,积蓄力量以对付满清之时,形势却突然之间急转直下。
一份加急奏章到了京师,这份奏章还不是五省总督熊文灿发来的,却和熊文灿有关。
在崇祯十二年五月初九日,也就是差不多一个月前,张献忠在谷县重新造反,杀县令阮之钿和巡按御史林铭球,监军道张大经和马廷宝、徐起祚被迫投降。熊文灿闻讯大惊,不过没有立刻镇压,反而派人去安抚,试图重新招安张献忠。
但随后,罗汝才,马守应部在房县也再次反叛,和张献忠合并攻陷房县,杀县郝景春,又连下郧西、保康等地,均州的惠登相五营闻讯,也立刻起兵造反。短短半个多月,湖北西部地区,已经全部沦陷。熊文灿见此情况,不得已调兵镇压,令左良玉和罗岱领兵追缴。但是,给朝廷的奏章却迟迟不发。
邻近湖北的河南道巡按闻讯,担心流贼蹿入河南,便急报京师。
崇祯皇帝收到这份奏章,不由得大为震怒。他不用想都知道。迟迟不见熊文灿的奏章,肯定是因为这些流贼都是他招抚的,害怕朝廷怪罪,想要自己平定。先安抚不成,就想去剿灭。如果能剿灭,再上奏章,他就有话可说。
可是,这熊文灿就没想到,这些流贼都是打了多年仗的,再次反叛,在没有勇卫营威慑的前提下,他有这个能力去平定叛乱么?他这么做,给了流贼壮大地机会,又会有多少百姓再次陷于兵灾之中?流贼壮大之后,又要花费朝廷多少兵力物资来平叛?
这个熊文灿,真以为他的招安办法能包打天下了?之前谷县县令的上报不听,遇事又想着隐瞒,这种官员,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典型!
不过,让崇祯皇帝没想到的是,这份奏章在朝堂之上,竟然引起了两种意见。
一种是要求朝廷立刻出兵,平定流贼之乱。另外一种,是觉得五省总督熊文灿的奏章还没有到,不如先等等,说不定这份奏章有不实之处,又说不定熊文灿已经把叛乱平息了,就不用朝廷劳师动众了。
从某种角度来说,京师远离湖北,讯息不通,他们这么想估计也没错。
但是,崇祯皇帝是来自后世,自然知道,张献忠等人最终是怎么样的。既然再次起兵造反,那肯定不是熊文灿能平定的。
因此,他立刻再派人疾驰山海关,令吴三桂急行军赶往京师,准备平叛。
同时,也让御马监辖下三大营做好开拔准备。安心练兵是来不及了,那就到战场上去练。
可是,有一句话叫做屋漏偏逢连夜雨。崇祯皇帝从陈奇瑜的窃听种子处,又知道了一个坏消息。
逃进陕西东南部商洛山中的李自成部,在前两天的时候领三千多兵力杀出,来势汹汹。急报到三边总督府之后,让陈奇瑜一下为难。
他奉皇帝密旨,正准备对付河套的土默特部,可是,事情还没有进行,就在陕西地界,就有流贼重新造反,而且流贼首领还是之前很有名气的李自成。衡量再三之后,他决定先领兵围剿李自成所部。
崇祯皇帝看到这个消息之后,不由得大为头疼。因为他记得,李自成从商洛山中杀出之后,好像再也不可制,最终席卷天下,把原本的崇祯皇帝逼上了煤山。
由此可见,陈奇瑜的围剿,不一定会有用。很可能李自成部会蹿入河南,逃离三边重镇。
脑中出现了这些流贼作乱的地图,让崇祯皇帝感觉到态势的严峻。
虽然因为自己穿越的关系,如今的局势和原本历史有了很大改变。至少孙传庭没有被下狱,卢象升也没有战死,洪承畴没有因此调往山海关,更为关键的是,抄家了晋商等人之后,朝廷目前有足够的钱粮善后满清军队祸害的地方。
可是,在中原腹地这边,至少还没有受到蝴蝶效应的影响。如果不快速镇压流贼,到时候大明内部又会一片糜烂。从目前局势看,李自成随时可能进河南,而张献忠那边的那群反贼也很可能入河南,也可以东进或者南下,不知道多少地方会受到这些流贼的荼毒。
形势严峻啊!
不过让崇祯皇帝有点欣慰的是,在陈奇瑜和宁夏巡抚的交谈中,得知宁夏巡抚郑崇俭已经多次打败试图入关打秋谷的河套鞑子,也就是土默特部。这让崇祯皇帝心中一动。
想了片刻之后,崇祯皇帝下了决心。乾坤独断,撤五省总督熊文灿,押解进京问罪;同时任命三边总督陈奇瑜暂代五省总督一职,立刻接手对流贼的围剿,务必不能让流贼四蹿。同时,任命宁夏巡抚郑崇俭暂代三边总督一职。
在原本的历史上,其实就是郑崇俭接任了三边总督一职,并且出兵围剿蹿入四川的张献忠部,还打了几次胜仗。但是,被张献忠利用他和杨嗣昌之间的矛盾,结果他退兵回陕西之后,张献忠又重新壮大起来,杨嗣昌独力不支,又失陷宗藩,最终畏罪自杀。原本的崇祯皇帝就怪罪到郑崇俭头上,把他下狱处死。
但在这个位面上,却是不一样了。至少杨嗣昌因为晋商谋逆一案,已经被处死。
当崇祯皇帝这份旨意出来之后,朝廷中不少官员都有意见,觉得皇帝此举不妥。
第一,熊文灿那边情况还不知道,他的奏章还没有到,只凭河南道巡按的奏章,会有失偏颇。
第二,情况不明之下,陈奇瑜才接任三边总督一职,就立刻升任五省总督替代熊文灿,这种做法也不好。万一熊文灿已经平定了流贼,那岂不是显得朝廷沉不住气,太过慌乱了么?
他们的这些意见,崇祯皇帝都没来得及说话,就有人解答了。这个解答的人,就是熊文灿本人。他的加急奏章,终于到京师了。
他的这份奏章中,不是说平定了流贼叛乱,而是向朝廷求援,要求重派勇卫营。因为,他之前的围剿惨败告终。
原来张献忠和罗汝才等人合军之后,将大军埋伏在房县以西的罗猴山,张网布阵,并派出一支队伍佯攻败退,引诱左良玉和罗岱追击入山。结果中了埋伏,官军一万多人全部溃散。其中罗岱被活捉,左良玉丢盔弃甲,伏鞍而逃,甚至连军符印信都跑丢了。
这种情况下,熊文灿再也隐瞒不下去,因为靠他自己,已经没有能力镇压张献忠等人了,才急报朝廷。
明白了前后经过,群臣为之哗然。他们没想到,事情的发展,竟然就被皇帝给料中了。于是,群臣再没反对意见,圣旨发出,押解熊文灿进京问罪,同时陈奇瑜接任五省总督一职,展开对流贼的围剿。
同时,还有文官建议,流贼反复无常,不如把所有投降的流贼全部杀了,以绝后患。以后不再招抚,赶尽杀绝。对于这个建议,在朝堂上还引来不少人的附和,再无一人提招抚一事。
对此,崇祯皇帝也没有同意,如果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那流贼知道自己没有退路的情况下,肯定会反抗到底,增加平定贼乱的难度。
另外一点,根据崇祯皇帝的印象,至少在原本的历史上,还是有不少流贼投降之后,就一直为大明征战。就如今的勇卫营中,就有原本的流贼,贺人龙当初招降过来的那些,不也是为大明英勇作战,甚至有一些还战死在和建虏的战事中。
另外在南明时候,抵抗满清最坚决的,有很大一部分,也是流贼出身的那些。后世赫赫有名的李定国,还有有名的忠贞营等等。
骨头里面的血性,搞不好那些流贼身上的,比在朝堂上的这些,反而要多一些。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