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佐才,刘益,陈道坚,张虎臣等人,俱是自己熟识的出色齐整人物。
方少群尽管自傲智略,却也是知道,任何人也没有办法包揽所有的事,哪怕他能出谋划策,杂务琐事却总是要有人去做。
眼前这些人,不管是学识才干,还是敢于任事,不惧琐碎辛苦的精神,却是方少群所远远不及……
却不知道南安侯怎么招揽到的这么多出色的人才?
哪怕是自傲如方少群,在此时此刻,也是心生感慨,暗中警惕,现在的情形和在刘知远府邸时大有不同,刘知远的幕僚,从某些方面来看是顶尖的精英,但相比眼前南安侯府的众人来说,却是相差极远。
最根底之处,还是在刘知远的幕僚各有私欲,而眼前的这些人,却都是一门心思替南安侯爵府效力,光是这一点来说,驭下之能的高低,昭然若揭。
“在下愿陪君侯去招募新人。”方少群拱手道:“在下略通兵事,想来是帮的上忙。”
“方先生也说略通兵事,这里怕是没有人敢言知兵。”徐子先道:“方先生肯帮忙,真是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君侯称我一声凤岐可也。”方少群道:“既来南安,当然要效力,若总是生份客气,在下只好求去了。”
“凤岐的脾性和我很对盘。”方少群的语气很不客气,徐子先却并不以为怪,而且一脸欣喜的夸赞起来,有徐子先的表示,李仪在内的所有人,不免也是跟着附合了几句。
方少群对众人的看法不是很在意,但能得人肯定,融入群体之中总归是好事,当下孤傲的脸色也转变了不少,也是向着众人拱手致意起来。
……
“老子差点死球在京师……”
林二出去近两个月,回来隔天之后,林大请了半天假,和几个一样放假的同伴一起在镇上找了家小酒馆,一起替林二接风洗尘。
路上行人众多,不仅还是有大量的色目商人,外来的商人也是增多了不少。
时间推移,天气和暖,春风吹拂在人身上感觉暖融融的,不象冬天时象是小刀子在人身上刮。众人的心情俱是很好,要了血蛤,蒸鸭子,鱼丸,牛肉丸,肉粽等福建路百姓喜欢的菜式,待热菜一上,便是推杯换盏起来。
“冲入大参府邸杀人,”一个武卒喝了一大碗,哈了口酒气,眉飞色舞的道:“没屁大的事,受了点轻伤,够你林二吹一辈子了!”
“球!”林二反骂一句,接着也是笑起来。
徐子先带到京师的武卒,大半是从骑兵都里带的人。
骑兵都的人,不仅骑射都要过关,还得身强体壮,技击之术要过关,张虎臣等人更是拼力训练,林二原本就是相当出色的苗子,半年多时间下来,技击,弓马骑射,胆色,体能,吐气发力之法俱都过关,都是一等一的好手。
关键是令行禁止,有一股子听令而行,敢于拼命的精气神。
江滩一战,一百多骑兵跟着徐子先冲入敌阵,所向披靡,打那之后,骑兵算是真正的练了出来。
正如徐子先的理念所坚持的那样,不敢拼命,不能上阵杀敌的将士,有个屁用?再坚的甲,再利的兵器,再好的弓箭,也得最好的战士来佩戴装备,否则就都是无用的死物。
林二等人,就是这样的锐士,若不是有这一百多人和几十个最精锐的部下,包括刘益,张虎臣这样的一时豪杰,武道高手,徐子先多半也不会冒险,而是多半会选择跟王直跑路。
大魏风烛残年,以徐子先的能耐,好歹能带出几百部下,在王直的帮助之下慢慢自立。
王直会帮这个忙,但也不会帮太多,只是一时情谊,多半还是得靠自己。
所以徐子先还是奋力一搏,也是叫他给搏成功了。
林大悄不出声的喝了一杯,有心想说两句,但还是什么也没有说。
身为兄长,血亲冒这样的大险,很该劝两句,但徐子先不管是世子还是南安侯,对在场所有人的恩德一时都报不完。
领了钱,享受了各种帮助,遇到真要出手的时候拍拍屁股就走,林大开不了这个口。
既然是把身家性命都交托了去,就不如什么也不说,只期望下一次搏命时,自家兄弟还是会有这样的好运道。
“真是以为要死在京师了……”林二不乏唏嘘,那一晚大伙儿真的都是在搏命,包括世子在内,现在好了,算是云开见月明。
“侯爷说了。”林二又道:“以后不会再带着弟兄们轻赴险地。打仗要拼命,但不能随意将性命拿出去搏,他还要带着大伙儿,拼一个功名富贵,叫所有人都过上好日子。”
“侯爷向来是说话算话。”一个武卒眼睛发亮,似乎是对未来有更大的期许。
第二百零七章 新卒
林大笑笑没出声,武卒们也是人,是人就有思想。此前他们都是普通的农夫,工人,伙计,对未来的期许就是能吃饱饭,冬天有暖和衣袍穿,再能娶妻生子就更完美了。现在的他们已经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每个月有优厚的饷钱领,有裁剪得体,暖和厚实的军袍可穿,更要紧的是他们开始读书识字,如林二者更有机会远上四千里外的京师,途经江陵等处,长了见识,开了眼界,说是如此前那样的希望就显得格局太小了。
看的多了,听的多了,想的自然也是多了。
时逢乱世,徐子先志向远大,谁都看的出来,谁能说众人不能跟着南安侯,厮杀出更大的一番天地出来?
三十年前时倭寇余威犹在,海盗初兴,齐王就率部荡平倭寇,剿灭海盗,还福建路一个清平世界。
现在齐王有世袭罔替的王爵,富贵荣华自不待言,当年跟随齐王的部下,现在多半也是朝廷的中下层的武官,从一寨指挥到营统制,军都统制,副统制,虞侯,或是某处的防御副使,宣抚副使,虽然多半是厢军体系,但镇守各军州,各寨,身为武官,当然收入不菲,地位也并不低,以林大兄弟此前农夫黔首的身份,这些事当然想都不敢想,现在他们当然敢于想象更多,也期盼能得到更多。
“看,新武卒招募开始了。”
林大林二一起站起身来,向着酒馆外看过去。
大队的人群从四处八方赶过来,有在镇东头居住的流民中的壮年男子,也有远在建州赶过来的汉子,武卒标准要求是年过十八,上不超过三十五岁,所以走过来的多半都是在二十来岁到三十左右的壮实汉子。
身高的标准在上一次是五尺三寸,也就是要求身高在一米六五以上,按大魏禁军的标准其实是放宽了。
魏军材勇,也就是禁军,标准身高需要到五尺五寸,也就是一米七二以上,禁军多半在北方或江淮招募,身高一米七二并不算太困难,如果连这个身高也没有,说明小时候和青少年时代获得的营养太少,力气多半不够。
矮个子里肯定也有大力士,但从几率上来说,不如高个子的几率来的大些。
到武宗年间,国家南有倭人为乱,北方也有北虏迭次侵袭,武宗主导了多次对北方的大规模的战事,招募禁军的标准略有放宽,但最低标准还是在五尺三寸,后来到文宗年间,战事规模减少,禁军标准又恢复到了五尺五寸。
低于五尺三寸的也能当兵,但只能为厢军和补充兵,在太祖开国年间,初入营伍低于五尺三寸的不发给军饷,只发军袍武器和负责膳食,这已经算是善政,是给穷苦无衣食的贫民一个吃饱饭的机会,倒并不指望这些矮瘦的汉子能充当战阵的主力。
在仁宗,宣宗年间,国家强盛,财力充足,禁军饷源充足,待遇丰厚,不仅材勇的标准坚持在五尺五寸之上,对射士的标准,更是提到了惊人的六尺以上。
也就是说,每个持神臂弓的大魏弩手,身高都得在一米八以上。
这是相当惊人的记录,徐子先在此之前看国朝史录时根本不敢相信,百万禁军,最少十几万弩手,全部是一米八的高壮汉子?就算在后世时,营养充足的前提下,军队的平均身高也只有一米七几,有一些穷国小国,军队中的战士身高低的吓人,一米五几的军人都有很多,魏军算是走在了时代前列。
后来徐子先才知道,弩手不光是神臂弩要求腰力和臂力惊人,蹶张弩更是需要身长力大,所以禁军对弩手的标准提高,一则是建立在国力上,二来也是确有所需。
至于国力来说,以北方到江南几千万男子挑选十几万人的高壮汉子,确实也不是太困难。
这个时代当兵又不是义务兵,当三年或两年就退伍回家了,一旦为军,多半就是终身制,又不是隔几年就换一批十几万人的一米八的壮汉,就算以魏国的人口基数也换不起。
福建路这里就更特殊一些,闽人的平均身高和两广人一样,还有贵州人,在大魏二十多路里都算是偏矮,高个子的是河北路,山东路,秦凤路,永兴军路,次一点是河南路,淮东,淮西,再次一点是江南,两浙,荆湖,最次就是福建,广南东路,广南西路。
由于高个子壮汉不多,上一次征兵,标准就是五尺三寸,高过一米六五就行,低于这个数值,实在也是不能招用。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