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春色 (西风紧)


  待大臣们都离开了,妙锦用一种不可思议的眼神看着朱高煦,轻声道:“圣上如此言行,都要记下来让皇子拜读么?妾身担忧,圣上将来在后人眼里、不会是修养高尚的圣君!”
  朱高煦笑道:“都记下来!免得后人被有些文官忽悠了,居于深宫,还以为天下大同了哩。人生下来就会趋利避害,大多人都在有意无意地为自己谋利,站在甚么立场、就会找甚么道理。将来的皇帝要明白这些,否则很容易被蒙骗成书呆子;那些大臣饱读圣贤书,却不是书呆子,他们都摸爬滚打许多年了。”
  妙锦叹道:“圣上果然信荀子之说。”
  “朕谁也不全信……”他思索了一会儿,便起身离开椅子,径直往外走。妙锦也跟了出来,朱高煦没有说甚么。
  朱高煦与妙锦同车,去了柔仪殿,又下旨宦官召见陈氏。东暖阁属于后宫,所以朱高煦到柔仪殿见陈氏,觉得比较妥当一点。
  很快朱高煦便后知后觉,发现带妙锦来柔仪殿、是一个错误。
  陈氏前来,向朱高煦和妙锦行礼,一下子便认出了妙锦,且知道她是贵妃。陈氏在云南汉王府住的时间不短,估计与妙锦见过面。
  两个女子时不时相互看对方,眼神十分微妙。而且陈氏虽然在掩饰,但她看朱高煦的眼神无法遮掩,她有点闪躲,有点走神,也有点幽怨,有点羞耻,难以尽述。
  妙锦与陈氏没有说两句话,但仅是眼神,就已经暴露了很多微妙的情绪和关系。俩人都没有说穿,只是在偶尔的对视中,似乎在揣测着对方的心思。
  事已至此,朱高煦无奈,只好硬着头皮说他的事:“陈季扩、黎利等叛军首领,都是野心家,与大明作对只会让安南国生灵涂炭,为何有那么多人追随?还有住在这边的陈仙真,她不是陈氏宗室么;当初胡氏乱国,可是明军帮了陈家,她怎不知感恩图报?”
  陈氏道:“永乐间,明军征安南国,军中文武四处宣称,大军只为帮陈氏复国。但后来,朝廷却设立了交趾布政使司,吞并安南国,情势方至于此。”
  朱高煦听到这里,觉得之前自己的判断、大抵没错:五代十国之后,安南国人已经渐渐有了独立的意识。
  他问道:“安南人已不认同大明朝廷?”
  陈氏微微侧头,好像在斟酌词句,过了一会儿她才说道:“回圣上垂问,此事无法一言回答。妾身以为,安南国那些大族豪门、有权势的人,对(大明)朝廷是既有提防之心,也有仰慕之意。
  他们不愿意受制于朝廷,那样会有丧失家族的权势富贵之危,甚至性命不保。所以国中一向得人心的法子,是北拒朝廷、南攻诸蛮。‘征安南之役’时,占城国出兵协助明军,便是因常年受安南国攻打,怀恨在心。”
  陈氏露出了一种自嘲的笑容,“以前安南国君臣,自称‘华人’,将汉人称作‘华夏’,把大明那些仁义王道的说辞、全学会了,只要汉人的东西,安南国都会趋之若鹜全部照学;又将真腊、占城,以及各部落都称作蛮夷,安南军再以王师的名义讨伐。”
  朱高煦心道:原来大家都是一样的干法,挺有优越感。
  但他有些不解地问道:“王后之意,安南人并不认为他们是大明的属国,而自封为天下的正义?”
  陈氏道:“圣上应知,安南国王对大明称臣,但在国内是称帝。”
  朱高煦点头道:“陈季扩也称帝了,还取了国号叫‘大越’。”
  他沉吟不已,心里想着,把华夏文明学去的地方、不止安南国一处这么干,曰本国还有天皇。
  这样的情况,或许能增加大明的文化影响力,但应该无法让更多的地方对大明产生认同感;除了邦交时的名义,实际上曰本、安南并不认为自身属于大明朝管辖。
  只有朝鲜国、琉球是例外。朝鲜国王并未称帝,且国王的礼制按照大明亲王的规格;琉球三王(山北、中山、山南)也不称帝,自认是大明的藩属。
  朱高煦对陈氏说道:“王后定要教导陈正元,加入大明朝属国并非坏事。不仅能对外分享大明的威仪,且大明的干涉,能保障陈氏王族不被强臣威胁。”
  陈氏轻声道:“妾身一家指望圣上复国,必感恩图报,没齿不忘。”


第七百一十三章 宏图远略
  宫中已择了良辰节日,将于武德元年三月初、册封两个妃嫔,其中朝鲜国宗室李贤惠为庄妃,沈氏(宝妍)为庄嫔。
  朝鲜国使臣康顺臣原以为,亲眼看到李贤惠受册封之后,就可以回国复命了。然而他们并未被告知,何时参加“上马宴”;最近康顺臣与朴景武、在柔仪殿拜见过大明皇帝,也没提到何时启程的事。
  看来行程还得拖延一阵。
  果不出其然,康顺臣很快打听到了另一些事。
  大明朝廷礼部官员,正与曰本国使节商议,欲派遣大明使团赴曰本国册封国王,最后确定人数是三十人;朝廷又提出,因为马岛大名庇护倭寇,为保障曰本国使臣、大明使团的安危,欲派出水师舰队护送。曰本国使臣建议,不易派军靠近曰本国,以免产生误会;因为洪武年间,明朝庭曾威胁对曰本国动武。
  朴景武回到长安右门外的“会同馆”,情绪看起来还是非常沮丧。
  康顺臣用朝鲜话劝他:“皇帝册封贤惠翁主为妃,对朴家是一件好事。”
  不料朴景武露出了一种很羞耻的强笑。
  康顺臣见状,说道:“大丈夫何患无妻?怀安大君(李芳干,国王的四哥)与大明皇室联姻,王上为了与朝廷交好,必然会主动改善与怀安大君的关系。以朴家与怀安大君的世交,朴将军也会得到王上的礼遇重视;何况朴将军的妹妹也进宫了。将军有了权势富贵,美人不是任你挑选?”
  朴景武似乎对皇帝不满,这时便反驳道:“难道王上不会担忧、怀安大君借大明朝廷的势力坐大,反而会打压亲近怀安大君的家族?”
  康顺臣愕然道:“朝鲜国立国时,便已放弃了北扩疆域的国策,转而向大明示好,两国自此交好。王上在洪武年间,便已在北平与大明太宗皇帝建立交情。大明朝廷为何要与我国军过不去?”
  朴景武无言以对,他对这些大事的见识有限,刚才的话、或许只是因为个人私怨罢了。
  不过康顺臣是个文官,且常年在国中负责邦交之事,他说到这里,忽然陷入了沉思。
  说不定朴景武的无心之言,真有一定的道理。明朝廷会不会拿怀安大君当作棋子,以便进一步通过要挟、主宰朝鲜的军政?
  康顺臣刚进入明朝时,皇帝正在北征蒙古,给他造成了一种假象,好像明朝的主要方向是对付蒙古。但是康顺臣回过神来一想,此时的蒙古诸部早已不是大元,或是明朝边患、但难以再威胁明朝朝廷。
  反而龙江港的海船修缮,以及最近康顺臣听闻的一些事情,让他感觉明朝似乎十分注重水师出海,正在准备向朝鲜、曰本、安南、西洋四面扩张势力。
  大明新皇是一个年轻力壮而富有野心的皇帝,而且他们父子都通过武力夺权,想建功立业提高威望、稳固皇位,似乎也是合乎情理的事。
  康顺臣准备把自己的一些新见解,回国后禀报给国君。
  ……玄武湖东南岸,最近两天,来了很多穿布衣的年轻汉子。他们应该是锦衣卫和守御司北署的人,正在对沈家府邸周围进行暗查和监视。
  沈徐氏已经得到宦官的消息,皇帝要来沈家府邸了。但是她不知道具体时间。她一早上起来,便精心梳妆打扮,在脸上涂抹了胭脂,平时她不出门时是不会做这些事的。
  沈徐氏劝说过宝妍,叫她等皇帝来了之后、前来见一面。但宝妍似乎很抵触,立刻拒绝了。
  宝妍确是听信了一些人的谗言,方至于此。这也让沈徐氏更加明白家族内部的问题:无非云南的产业生意留给沈家人之后,徐家人不满,想要徐家子弟娶宝妍、以得到财富的继承权和掌控权。
  不过一旦宝妍进宫之后,那些风险都会得到解决。无论是徐家宗亲、还是宝妍,都没有办法违抗皇帝的圣旨,否则后果非常严重,一切都无可阻挡。
  空中下着小雨,天上灰蒙蒙的。太平门城楼上有钟鼓报时,中午刚过,皇帝的马车便到了。沈徐氏请了“王氏”(马恩慧)一道,将朱高煦迎到了府中。
  那个王氏必定是朱高煦的相好,沈徐氏从这次王氏的眼神,几乎确认了这一点。
  朱高煦已从马车上下来,三个人走上一条走廊,后面跟着一些穿黑色布衣的汉子、宦官、沈家奴婢。为了让气氛轻松一点,沈徐氏一边走、一边微笑着说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
  “妾身在聚宝门那边开张了‘梨园’,掌柜仍是徐财六。”
  三人的关系有点奇怪,朱高煦刚才也显得比较沉默,此时立刻一副饶有兴致的模样,道:“秦淮河旁边?”
  沈徐氏点头道:“正是,在大功坊。”
  朱高煦赞道:“夫人好眼光,那边市井百姓很多,挨着府学也不远,听戏喝茶设宴的人少不了。生意如何?”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