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春色 (西风紧)


  “六万两黄金?”朱高煦吃了一惊,他还不知道有这件事,“爪哇岛国王如此富裕?”
  侯显道:“麻喏巴歇国西北边,三佛齐王国(马来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出产黄金;麻喏巴歇国又与西洋回回教门诸国,常年做买卖,积攒了不少家底,着实富有。
  当时我大明巨舰陈兵海上,西王发现之后,十分惧怕国灭,因此许诺大量黄金!东王趁机遣使,跟随船队来京,又许诺以麻喏巴歇国全境,却是空口许诺。皇爷明鉴。”
  朱高煦再次看了侯显一眼,侯显的立刻把腰弯得更低了。这宦官是在引诱朱高煦、重启船队出海!侯显应该知道,皇帝现在非常缺钱。
  黄金六万两!朱高煦在心里“噼里啪啦”地算了一番,大明的货币不是金本位和银本位,除了宝钞纸币、现在仍然以铜钱为主。黄金六万,大约相当于铜钱三十万贯!
  当初朱高煦为了支持南署铁厂,从内府与户部拨款二十万贯,简直是让皇城好几万人节衣缩食,还把户部尚书夏元吉、也抓进了诏狱一趟。三十万贯真金白银,对偌大的大明朝廷也算是一笔巨款。
  朱高煦连奏章与卷宗也不看了,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若有所思地踱来踱去。
  侯显的声音又道:“皇爷,占城、渤尼、暹罗、真腊、爪哇使节,在京师住了几年,至今不能回国。礼部尚书胡部堂多次抱怨,要供给他们吃喝……”
  “朕知道了。”朱高煦道。
  侯显急忙住了口,躬身道:“是,皇爷。”
  朱高煦想了一会儿,决定更多地了解南洋的情况、谋划合理有效的长远方略之后,最好得到大臣们的支持,然后才决策。反正那些南洋各国使节已经住几年了,再多住一月两月也不要紧。
  他想到这里,重新坐回了椅子上。
  通过登基以来陆续得到了各种信息,朱高煦心里作出了一些揣测和判断。儒家文化圈主要在东亚地区,除大明之外,朝鲜国、日本国、安南国影响比较大。而南洋诸国,包括与云南边陲土司有所接触的缅甸、暹罗(泰国),极可能更多地受印度宗教、回回教门的影响。
  而且葡萄牙和西班牙崛起之前,欧洲宗教文明似乎比较落后;反而是回回教门十分强盛,武力强大、富裕多金、信徒众多。
  最让朱高煦感受深的,便是远在蒙古的鞑靼与瓦刺,居然也信了回回教门。那个被平安救回来的女子罗氏,便曾说过:鞑靼贵族对付那些异教徒(不愿意信回回教门的鞑靼人),便用马蹄铁钉进他们的脑袋。
  因为近代以后欧洲主宰世界,所以朱高煦不得不强行扭转自己的观念:在这个时代,其实相比西欧宗教、回回教门更加强大富庶。
  朱高煦暂且将远在南洋的事务搁置,继续翻看最近的奏章。夏元吉的奏章被他翻了出来。
  户部尚书夏元吉上奏,有关盐引的内容。夏元吉建议,停止将盐引赏赐给藩王、勋贵,着重提到不能给商人沈家。
  夏部堂用大篇幅阐述了其中的弊病。
  (大概意思是朝廷通过盐铁官营,本来可以得到巨大的好处。不仅能增加户部收入,而且五军都督府等衙门,还可以利用盐引与商人交换,让商人运粮、或者召集流民在边关直接种地,供应边军所需;极大地节省兵部、户部的开销。)
  但是皇家滥发盐引给藩王、皇亲国戚、勋贵,便搅乱了规矩,让朝廷蒙受巨大损失。
  朱高煦觉得夏元吉说得很有道理,但是这些弊病不是朱高煦搞出来的,之前早就有了。而且涉及相当复杂,这是皇家平衡补偿各方权贵的重要手段。一旦取消,恐怕会激化矛盾!
  夏元吉可能以为,去年朱高煦抓了代王、削弱了诸王的兵权,又率大军北征震慑了北方……所以可以开始着手收回朝廷中央的利益了?
  朱高煦觉得这个夏部堂在户部干得很好,但是并不能考虑全局利害。当然夏部堂可能也只是主张而已,并没有强求马上执行。
  可是奏章里提到的,给商人沈家盐引是怎么回事?
  朱高煦又翻了很久之前的政务记录,这才发现几个月前,他曾下旨,叫有司安排、册封沈徐氏的女儿沈宝妍为“庄嫔”的事宜。
  而司礼监的阉人们,在聘礼中加了盐引,或许因为沈徐氏是商人的缘故;明朝的盐是垄断经营,只要有盐引就是暴利,所以凡是商人都想染指食盐贸易。
  搞明白了中间的过程,朱高煦马上猜测,这事儿多半是王贵干的,然后不知怎么通过了内阁与典宝处的批准。因为王贵与沈家才有来往,多半是沈徐氏向他托的人情。
  因为此前很长时间,朱高煦没有直接理政,以至于一些事并不是他决策的。
  朱高煦还想起了那个罗氏的事,宦官曹福曾向罗氏打听、有关黄俨的下落……这是要讨好黄俨的仇人?王贵等人,有想与侯显王景弘一党结盟的迹象!
  朱高煦心头顿时不高兴了,他提起朱笔,便在夏元吉的奏章上写了起来:沈家聘礼之中,盐引改为其它财物。
  他写罢,“啪”地一声把奏章扔在了桌案上,对侯显道:“你看看朕的批复,再告诉司礼监的人。”
  侯显小心翼翼地捧起奏章,不断点头道:“奴婢遵旨,奴婢遵旨!”他看了一眼奏章,脸色顿时煞白,悄悄拿袖子揩了一下额头。
  朱高煦又道:“赵王府逃跑的宦官黄俨,确实在鞑靼人那边。朕可以叫三法司发悬殊榜,必定有鞑靼人图利,把黄俨给逮回来。”
  侯显扑通跪伏在地,磕头道:“那黄俨牵涉代王府谋逆案,此贼生死,全凭皇爷之意。皇爷继位之后,仍信任重用奴婢等,大恩如同再生父母,奴婢等肝脑涂地、也不能报皇恩于万一!奴婢绝不敢有私,此生誓忠心于皇爷!”
  朱高煦沉住了气,说道:“朕也相信,你们能明白轻重。起来罢。”
  “谢皇爷恩典。”侯显道。
  朱高煦缓下口气,好言道:“之前海船已建造了几百艘,造船、训练耗费糜大,出海之事必定不能半途而废。不过朕会改变一些方略,此后必定还要选真正忠心的太监为使节,继续此事。”
  侯显道:“皇爷英明!”


第七百零七章 掩耳盗铃
  中午之前,朱高煦一直呆在柔仪殿,没出门半步。其间,他也没再见到安南国王后陈氏。
  整个上午朱高煦都在看近期的奏章,但大多奏章、他并没有批阅,而是转交给内阁处理;饶是如此,也花费了半天的时间。
  还有另一本外藩使臣的奏章,让朱高煦重视。日本国遣使送来的报丧文书,署名是“日本国世子源义持”,内容是奏报他的父亲源义满辞世的消息。
  源义满(足利义满)曾接受大明建文帝册封“日本国王”,通过朝贡的方式,对大明进行勘合贸易。
  (所谓勘合贸易,朱高煦理解为一种带有政治色彩的官方贸易。便是日本国遣使与商人到京师朝贡,朝廷再恩赐商人需要的货物,并发放执照签证;持有签证的曰本商人进口货物,被日本国政府承认合法。但是周期很长,日本国对明朝勘合贸易,规定周期为十年。)
  因为两国来往较少,所以朝廷公文对日本国的记录,远远比不上朝鲜国那么详细。
  不过幸好朱高煦登基之后很勤快。他虽然不是以皇储身份继位,但找出了很多以前的文书卷宗来温习,特别对外国的记录很感兴趣。所以对曰本国,朱高煦也有一些大概了解……
  曰本国与大明的关系,在洪武年间比较差。当时曰本正处于南北朝内战的阶段,而南朝前期占据很大优势;因此明朝庭默认南朝的首领“怀良亲王”、为曰本国实际统治者。
  太祖主动与怀良来往,希望曰本国政府能取缔海盗倭寇。但是怀良杀死明朝使臣、对倭寇之事也不管。加上明朝庭单方面认为,曰本国使臣掺和了胡惟庸谋逆案。太祖大为光火,一度威胁要征伐曰本国。
  但最后可能明朝考虑海路太远,加上元军征伐曰本国失败的前车之鉴,两国终未发生战争。但关系中断。
  洪武末期,曰本国的北朝势力首领、源义满攻灭南朝,开始逐步统一曰本国。明朝庭的信息有滞后,仍然以为南朝“怀良”是统治者,所以认为自称“曰本征夷将军源义满”的人级别不够,没资格与大明通使,所以拒绝了源义满的朝贡请求。
  建文年间,明朝庭终于大概搞清楚了状况。建文朝廷的大臣们明白了,原来甚么将军才是曰本国的当权者!于是皇帝册封源义满(足利义满)为曰本国王,再次要求曰本国打击海盗、取缔倭寇。
  但随后大明发生了“靖难之役”,两国交往的文书也找不到了。这段时间的曰本邦交,朱高煦便不甚了解了。
  永乐初,明日两国重新建立关系,源义满对永乐皇帝的态度、比怀良更加恭顺,依照明朝庭的请求,发兵讨伐了倭寇。两国开始勘合贸易。
  随后大明再度爆发内战,即朱高煦起兵的“伐罪之役”;两国关系再度中断。等朱高煦登基时,这个比较仰慕倾向大明的源义满,却死掉了。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